作者:九沓
天幕上,偏僻的宫殿内荒草丛生。枯黄的落叶打着旋落在院子里和台阶上。
光看此场景,已经能感受到秋风自耳边簌簌而过的凉意了。
看天幕的所有人不约而同拢了拢衣襟。
院子一角是一个破旧的戏台。
这戏台多年未修缮了,鲜红的油漆已经淡褪,踏步走上去还能听到吱哑的响声。
戏台下围着寥寥几个穿着戏服的老戏子。
戏台上,李隆基一头凌乱的白发,他将松松垮垮的戏服囫囵套在身上,迈着细小的步子,在戏台上转了一圈,又一圈。
他在嘴里小声唱着什么。
没人知道他在唱什么。
京中现在不再流行这样的曲调了。
不时兴的东西早就被淘汰了。
一如这些年老的,已经唱不动的戏子。
又一如这个年迈的,于大唐再无贡献的太上皇。
大唐又立新皇,而他,被历史洪流席卷着,彻底丢在了过去。
李隆基也只想呆在过去的回忆了。
他手拿一方绣着牡丹的头巾,轻嗅其上的味道。
这是,龙脑香气。
那还是天宝末年的时候。
那时候他高高坐在帝王之位上,以为大唐的繁盛如永不落下的太阳,接受着万国的朝拜。
龙脑香之木取自婆利的树木,树干空隙见长着的玲珑剔透之物便是用来制香的材料。
十颗啊,仅仅上供了十颗。
他都赏给了杨贵妃。
李隆基闻着头巾的味道,像是重新回到了天宝年间,贵妃仍在身侧的时候。
这方头巾还是前日来奏乐的乐工给他的。
那乐工说,他叫贺怀智,天宝年间曾为他和贵妃谈过琵琶。
那时阳光刚好,人站在光下,不觉冷,也不觉热。
他就坐在院子里弹琵琶,贵妃跟着丝竹之音,款款舞蹈。
贵妃真是美啊,人比花更要娇艳。
她就像极美的河神,她腕间的披帛就是河神的法器,随波而动。
微风轻拂,轻如发丝的披帛飘起,挂在了花枝上。
披帛拂过他的头巾,那带着微冷的香气令他此生难忘。
头巾仅沾染了贵妃身上的半分香气,却久久留在了上面。
时过境迁,恍如隔世。
可李隆基依旧能顺着记忆,将当时的情景一分不差给描摹下来。
贵妃香气依旧在,可贵妃不在了。
梦境深沉终究是梦。
脚底破旧戏台的吱哑声尖锐。
划破了那个短暂的梦境。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李隆基抱着头巾,慢慢蹲了下来,呜咽哭出了声。
不曾入梦,不曾入梦……
那个带着香气的魂魄竟狠心至此,一次都没来过他的梦里。
后宫有些感性的嫔妃也跟着天幕一起哭了出来。
寂静的殿内,啜泣声极为明显。
天幕笼罩着众人,在这样的氛围里,每个人都好像进入到天幕里,作为距离里面主人公极近的旁观者。
因他们之喜而喜,因他们悲而悲。
赵丽妃也陷进去了,拿着帕子抹了抹自己的眼角。
手中帕子熟悉的颜色让她从环境之中抽离。
嗯?怎么回事,她在哭什么?
她在为李隆基而哭?!
震惊.jpg
回过神的赵丽妃看到众人有眼泪汪汪的模样,挥着手提高声音打断他们的情绪。
“停一停,听我说,停一停,这不是话本子上的爱情故事,也不是戏曲里的生死相隔。”
妃嫔们不管。
怎么就不是生死相隔了,那不是一个死着,一个活着呢吗?
赵丽妃提醒她们:“陛下不抢杨贵妃,她根本就不用死呀。”
众妃嫔妃停止哭泣。
……
哦,好像是这个样子哦。
要是没记错的话,天幕正在讲的是占儿媳的事情。
杨贵妃她明明可以只是杨玉环,他们明明可以没什么关系,杨贵妃不用死,长安不用沦陷。
这样的结局究其根源,还是李隆基。
这是他一手为自己造就的后果。
妃嫔们擦擦眼泪。
啊,有一种眼泪白流的感觉。
好像白哭了。
【这并不是李隆基最后的结局。现在他还能居住在兴庆宫,但是再过一两年,他就要搬去太极宫了。兴庆宫出入还算自由,但太极宫就没有这样的自由了,那不叫颐养天年,那叫软禁。】
【李亨身边的也一个宦官说,李隆基天天和人来往,高力士他们更是跟李隆基聚在一起,不知道搞什么阴谋,陛下要提防这件事啊。】
【史书上记载李亨的态度是,痛哭流涕,并且表示不相信,说:“父亲怎么会害我呢?这不可能。”但是对于这宦官之后的行为,李亨是默许了的。】
【这个宦官干了什么呢?他先是传了“矫诏”,带走了李隆基的二百九十匹良马,只给李隆基留了十匹。】
【后又派人通传了李隆基,皇帝邀请他到太极宫游玩,接着自己带了五百个将士拦李隆基的路,士兵将李隆基团团围住,这个宦官跑到曾经的皇帝面前抖威风了。】
【高力士护主心切,按住了这宦官的威风,将李隆基护送到了太极宫。到了太极宫,李隆基泪流满面:“如果不是你在,我今天已经没命了。”】
【但是跟了李隆基一辈子的高力士,李隆基也是留不住的。】
【没多久,李亨下旨,将高力士流放到了巫州。】
【在高力士离开之前,他叩首只请求见李隆基最后一面,但是这最后一面,他也没能见到,李亨连这个小小的请求都没有满足他。】
[好惨啊,李隆基晚年真的是蛮凄凉的哦?]
[原来高力士那么忠心啊。]
[一直以为高力士是什么反派形象,但是现在看了很感动。]
[高力士走了,李隆基身边就再也没有一个亲密的人了。]
[人老了都会孤独的,李亨这是打算让李隆基孤独终老吧。]
高力士自年轻的时候就服侍在李隆基左右,看到李隆基从青涩逐步变得成熟稳重,从一个韬光养晦的临淄王,变成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帝王。
他想象不出李隆基晚年竟然是这般凄凉,也想象不出有朝一日,他必须离开李隆基身边的场面。
人心是肉做的,他是个重情义的人,是个认主的人,此生跟在李隆基身边,他就没有过二心。
“他叩首只请求见李隆基最后一面,但是这最后一面,他也没能见到。”
此话一出,高力士眼泪几乎要下来了。
他看着面前那个伟岸的身影。
这身影和天幕里的那个陛下相差实在是太大。
高力士带着歉疚,和不舍。
在李瑛和武惠妃接连死去之后,是他给陛下的建议,建议陛下无嫡便立长。
但命运像是一个环,曾经的推荐李亨为太子的念头在多年之后,套住了他自己。
不仅套住了他自己,还套住了陛下。
高力士越想越悲恸。
李隆基感受到了高力士心绪不平,回首,安抚性看了他一眼。
古来太上皇皆是如此结局,你不必介怀,这怨不得你。
你能在最后关头保下我,已经很好了。
高力士在李隆基身边那么久,自然读懂了李隆基的眼神。
他心中更愧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