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九沓
这样大公无私之心让他想到了天幕之中那个对着敌军投降的自己。
在安逸的朝廷里呆久了,他几乎已经忘记了自己进军营的初心。
他忘记自己第一次将敌人击退之时的快慰, 忘记了得到百姓忠心夸赞的那份骄傲。
在安史之乱中, 他哥舒翰的骄傲被自己踩在脚底之下, 破碎不堪。
而如今皇帝虽看了天幕, 但也不计前嫌封他为大将军,他有了重来一次的机会。
既如此,他就要向杜甫那般崇高的思想高度看齐。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一个文人尚且有这样的觉悟, 更何况他这样拿大刀的武将呢。
他哥舒翰这辈子就是战死沙场,也绝不投降!
天幕中无官无职的杜甫想要大庇天下寒士这或许是一件极为艰难的事情。
但是这对他们这群,已经步入官场最中央,几乎做到官位顶峰的人来说, 这样的理想或许是可以实现的。
文武百官皆有了精神。
他们每个人像是都接到了杜甫的一点点传承,觉悟空前高了起来。
他们带着亮晶晶的眼神去看李隆基。
瞧瞧那是什么, 那是工作尚且不饱和的皇帝。
工作不饱和要干什么, 要找工作啊, 要眼里有活儿!
皇帝不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办, 他们可以挖掘啊!
现在皇帝越来越会自省了, 他们已经很久都不能抓到皇帝的小辫子来谏些什么。
讲道理, 嘴巴真的很干巴, 总想跟皇帝说点什么, 然后看他天天工作苦哈哈的模样, 来寻找快乐。
所有人有志一同找到了新的目标。
颜真卿尚且不明白众人为什么突然兴奋。
更不理解的是颜杲卿,他刚来朝堂上,算是个职场小白。
颜杲卿开口问:“清臣,大家为何兴奋起来了?”
颜真卿摇摇头,表示自己不知道。
这话被周围官员听到了。
现在谁不喜欢忠心为国的颜家呢?
朝臣们七嘴八舌,热心介绍着这项有趣的工作。
“大家这都是在诗圣身上找到了新的奋斗目标了呢。”
“是啊,颜侍郎可试试同陛下谏言。”
“很有意思,一试便知。”
谏言?有意思?
颜杲卿懵懵懂懂,不明所以,但还是点头感谢周围人的善意。
谏言,他记住了。
听到朝臣们小声交谈的李隆基吓得屁股都夹紧了。
他们想做什么?是不是看到他最近头发又茂密了?
李隆基双眼昏昏,只觉得更艰苦的日子或许还在后头。
他忽然觉得自己老了。
人老了,熬夜都变得不是那样精力充沛了。
在看过天幕之中李隆基过的美好日子后,现在的李隆基有些想颐养天年。
他甚至带着荒唐地想着,他的孙子怎么还不成长起来?
李瑛那个没用的儿子!现在都不能来接班,搞得他现在等孙子长大等的很苦!
被渴望着成长起来的李瑛目光灼灼看向天幕。
此时此刻,他更能理解诗圣杜甫的理想了。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这不是一个应该被嘲笑的理想,这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理想,而杜甫也仅仅只是生不逢时罢了。
生不逢……时?
这个时取决于何?
杜甫没能入朝堂,是怪排斥异己的李林甫,还是怪一代奸相杨国忠?亦或是发动战乱的安禄山?
可若是皇帝耳聪目明,奸相不会有入朝堂的机会,动荡国之根本的战争也不会发生。
诚然,时势造英雄,可皇帝,是那个能造时势的人。
李倩的眼睛越来越亮。
他对着天幕恭敬作了一揖。
诗圣,真乃圣人也。
这何止是圣人,这是吾师。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杜甫听说李亨继,成了新的皇帝。他寄希望于这个新皇,不顾战乱只身北上,投奔灵武。可杜甫到底还是不幸的,他没能见到李亨,却被叛军给抓了起来,同王维一起成了俘虏。】
诗佛王维睁大眼睛。
原来他与诗圣杜甫还有这样一段渊源?
真神奇啊。
众人也觉得神奇,纷纷往王维那里看去。
意思很明白了:你知道诗圣什么样子不?
王维简直哭笑不得。
这安史之乱没有发生,甚至于安史之乱的发动者安禄山此时被五花大绑扔在殿前,看着像是疯到呆滞一般。
既然没有安史之乱,他如何会跟诗圣杜甫有同被俘虏的交情呢?
众人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把脑袋收回去,摇头叹息。
【但是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杜甫被抓也仅仅是因为会写诗,有点才名,但他的官儿实在是太小了,叛军都看不上,因此他们将王维囚禁起来,而并不看管杜甫。】
【因此这也给了杜甫逃跑的机会。在李亨的军队接近长安北方的时候,杜甫从长安逃出来,他一介文人,不会武功,身上连个包袱都没有带。】
【见到唐肃宗李亨的时候,身上衣服都被划烂了,脚上鞋子也不知道掉到哪里,浑身是泥。】
【有人如此大费周章只为投奔李亨这个新皇,李亨心情还是很好的,于是他给杜甫升了一阶官位,于是杜甫成了我们人人都知道的杜拾遗。这也是杜甫此生做的最大的官儿了。】
[啊,就升了一阶啊,李亨可真抠呢。]
[是啊,抠抠搜搜,李亨当时手底下能有几个人啊。]
[也可能是不信任杜甫吧?]
[那时候需要的是武将,武将还是很稀缺的,文官就没那么受重视了。]
百官皆叹息。
杜甫为赚一官半职都豁出性命了,可杨国忠那等奸臣靠着赌术轻而易举就能混上高官。
忠臣难当啊。
百官又瞧了瞧李隆基。
也幸好现在的陛下不是天幕所说那样昏聩之人。
若陛下跟天幕里的陛下相同,那就他们所有人着上谏的架势,一个两个都得掉脑袋。
现在的陛下,好啊。
虽然看起来不那么聪明,但是宽容啊!还愿意自省。
好皇帝!
【但杜甫也并没有做很久的拾遗,没多久他就被贬了。】
【这要从房琯这个人说起。李隆基当时为了表示自己放权,支持儿子继位,将手里的人都送给了李亨,任李亨调遣。】
【李亨始终觉得房琯是李隆基的用来监视他扳倒他的间谍,所以夺回长安之后就用收取贿赂的罪名,把房琯给处置了。】
【房琯究竟有没有贪污,重要的是在李亨心里,房琯这个人必须有罪。】
【但耿直的杜甫看不明白这一切,他不懂皇帝的猜忌,不懂权力的纷争,他只知道房琯无罪,于是一心谏言只为还房琯清白。】
【但杜甫的耿直让李亨厌烦疲倦。这个曾经冒着生命危险狼狈来投奔他的拾遗像是卡在嗓子中的鸡骨头一样让人讨厌。】
【于是李亨命人将杜甫抓起来,认为杜甫与房琯是同党,三司会审,要定杜甫的罪。】
【后来的宰相张镐全力营救杜甫,杜甫这才免于死罪,可就此他也失了盛宠,“帝自是不甚省录”,此生都与官场无缘了。】
【那个“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也最终只能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理想,杜甫此生不能成为辅佐之臣,而李亨,也根本不是尧舜那样的皇帝。】
[yue!李亨还尧舜那样的皇帝,不许碰瓷尧舜。]
[李亨满脑子的权力啊!]
[李亨因为自己争权要抹黑房琯,然后杜甫把房琯的清白说出来,李亨就恼羞成怒了。]
[辅佐李亨没有前途的,大唐究竟能不能有一个好皇帝了。]
李隆基恍惚想起了自己很久没想起的儿子李亨。
他开始想天幕中,李亨是为何能当上太子呢?
因为李瑛死了,武惠妃也死了。
而他最开始属意的李瑁也不再是他最疼爱的儿子。
所以按照岁数来排,到了李亨。
可李亨有才能吗?
李隆基想了想,觉得完全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