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九沓
而刚刚,吆喝着李白不过是有钱才过的那样潇洒的人都默不作声了。
天幕说了,李白差点死了。
说那些话的人也大约都是读不懂诗,不知道李白存在价值的一些粗人。
他们不知道李白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但他们知道死亡的恐惧。
没有人想死。
文武百官瞠目惊舌。
他们原本以为诗仙李白会永远这样逍遥恣意过完一生,原来命运在这时候来了个惊天的转折。
诗仙李白,差点被杀了?
差点被李亨杀了?
李隆基的脂肪肝都在颤抖。
他连赐金放还都觉得是亏待了李白,李亨他怎么敢杀李白的啊!
李亨也傻住了。
他以为安史之乱结束后,天幕就不会再提他的名字了。尤其天幕现在又讲的是诗人,他更放心了。
他完全没想过半路一个李璘杀过来,把李白给哄走,然后还要跟他争权。
天幕说的话怎么看都是让人匪夷所思的样子。
李璘是他带大的弟弟啊,养在深宫并不通晓争权之事。
李亨愤怒:一定是有人唆使了李璘!
李亨又惶恐:他要杀李白,完了,天幕不会大讲特讲吧。
后人已经想创死他了,他看到了,后人还开始讨厌他。
李亨开始焦虑地走来走去。
除了走来走去,他没有任何办法。
而李白往酒馆走去的步伐也缓慢了下来。
他追随永王而死?
天幕将李隆基,李亨,还有李璘之间的关系慢慢分析,而李白听着这些分析宁起了眉毛。
他只是想辅佐君主当个贤臣罢了,怎么皇帝跟他想象的不一样。
不仅贤臣这个位置和他想的有出入,现在皇帝之间为了权力的勾心斗角也让李白觉得几分厌烦。
而在李白听到李璘只不过是看重了他在文人之间的感召力后,李白对这样一个皇室彻底死心。
那不是他想象之中,能建功立业的地方。
而这里的皇帝没有一个赏识他。
或许天幕说的是对的,他并没有极高的政治天分,而那皇城也终究是不适合他。
杜甫心提起来。
他的偶像差点就死了?
碎嘴子的嘴巴也不碎了。
他换位思考了一下,若是自己的偶像杜甫因为身陷官场而差点死掉,那他的心也差不多快碎了。
想想之前在天幕看到,那在小小的一叶扁舟之上死了的杜甫,碎嘴子捧着心脏,心如刀割。
他现在十分能理解杜甫。
于是他又将帕子往杜甫面前移了移。
哝,擦眼泪。
【永王李璘并没有坚持很久,没多久后就在这场权力的斗争之中失败了,而李白也因为李璘的失败,被牵连入狱。】
[李白又不懂政治。]
[气死,我的李太白真的被李璘给坑惨了。]
[只能说李璘没金刚钻还非要揽瓷器活。]
[李璘也不是很懂这些,是他儿子唆使的。]
李亨:!
是他儿子唆使的?
李亨拳头握地邦邦响,感觉又有揍人的欲望了。
继揍完自己的儿子之后,他还想揍李璘的儿子。
杜甫眼巴巴看着窗外,几乎要望眼欲穿。
有没有人去救救他的偶像啊?
那可是李白呀,他不懂什么政治,天幕也说了,他被坑了。
而被李白的诗开导过的碎嘴子此时也真诚地希望有人来营救李白。
天幕上,是一间阴暗逼仄的牢房。
这间牢房要比李白上一次在长安时候住的那个房子更窄一些。
这里甚至连窗户都没有,一丝光亮也无。
过道传来踢踢踏踏的声音和饭菜的香气。
这香是鸡鸭肉的香,是肘子的香,是牢狱之中本不该闻到的香。
可这样的香气不但没有让这牢狱之中的囚犯兴奋起来,反而沉寂的气息更浓烈的。
周围阴暗湿冷,只有鼠虫活动的声音更大了些。
狱卒蹲下,似笑非笑地将手里的饭菜放在囚笼之前。
温和的催命声音响起:“吃吧。”
而牢狱之中的人丝毫不觉得面前是美味佳肴,他拼命往后爬着,像是失心疯了一样喃喃念道:“我不想死,我不想死……”
狱卒显然是习以为常:“不吃也没事,饿着走吧。”
于是这个饿着肚子的人,嘶喊着被拉了出去。
这样的场景每隔几日就要在这狭小的地方上演一遍。
囚犯们不知道这里被关押的有几个人,也不知道周围被关着的是谁,他们只知道,被关押的全部都是永王的人。
过一段时间就要有这样的饭菜送进来。
这饭菜端到谁的面前,谁就要被拉上断头台。
这里是阎王的游戏场,谁被阎王点到了,离死也就不远了。
李白就被关在了这样的地方。
借着过道微弱的光,李白看清了放在对面牢门前的那餐饭。
微弱的光幽幽照在上面,那是送死的断头饭。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李白的面前上演着。
向来说着生死不过须臾的李白,此时竟也不可避免地怕起了死。
李白就这样久久注视着那断头饭,想着“朝如青丝暮成雪”,又想着“光阴百代之过客也”,最终自嘲一笑。
想他李白潇洒一生,自诩仙人,此时竟也成了俗人。
李白内心极度挣扎着,最终他坐到了一张简陋的案边,案上放着的,是一纸一笔。
狱卒听说过李白的大名,他总是觉得这样有名的人,肯定是有大批人来营救的。
在这牢狱干的久了,看的也多了,能结个善缘,自然也不会推辞。
所以在李白想要纸笔的时候,狱卒没说二话就把纸笔拿给李白了。
本以为没多久就能收到李白送信的吩咐,结果这一等就是数日。
这数日李白饱受煎熬。
纸他只要了一张,信想写给谁,他早就有了打算。
但话到嘴边却变得晦涩起来,请求的话怎么都说不出口。
李白就坐在这昏暗的灯下。
纸空白多日了,但这上面全是李白难以舍弃的自尊。
【在牢狱之中的李白想起了高适。】
【他们是至交好友,也曾携手共游梁宋。时至今日,李白都能想到当时在梁宋玩耍时的景象。】
【他与杜甫,高适三人同行,一起骑马游街,便览名山大川。】
【那时候李白刚离开长安,浑身上下全都是赏赐,腰包鼓鼓囊囊,无论是下馆子还是住酒店,李白豪迈掏腰包:不要跟我抢,我来付钱!】
【虽辞官离去,但李白端的却是万丈的豪情。】
【他可以跟所有人说,是啊,没错,皇帝让我去当官儿,给我万千宠爱,但是我李白看不上官场,不想做了。就是这么任性!】
【有辞官这个由头,有皇帝给的那可观的赏赐,李白是可以这么说的。】
【没人去深究李白辞官究竟是因为,他不想做官,还是皇帝根本没有重用他的意思。】
【那时候的杜甫科考不中,那时候的高适,也仅仅只是万千落魄文人之一。】
【但李白交朋友从不看朋友是不是有钱花,是不是有官做,是不是有出息,他只关心和朋友玩的开不开心,而从没想过在朋友身上获得任何的利益。】
【那时候已有盛名的李白觉得,他与杜甫和高适就是好朋友了。】
【而时至如今,一切好像都变得不一样了。李白成了逆王党羽,是新皇的阶下囚,是一个落魄的将死之人。】
【而曾经的落魄文人高适,已经是有名的御史中丞,鼎有名的淮南节度使。】
【那是御史中丞啊,那是节度使啊,淮南是纳税重地,是油水最多的地方。这两个官无论拿出哪一个,都是实实在在掌握权力的大官。】
文武百官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