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 第32章

作者:九沓 标签: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直播 轻松 穿越重生

  【我们本来可以拥有很多很多个花木兰、武则天、上官婉儿,可是男权社会把她们都淹没了。】

  【唐朝之后对女性更严苛了,抹黑婉儿的《新唐书》就是宋代成书的!】

  【自太平公主去世,整个红妆时代都结束了啊,再也没有女子能那般恣意了。】

  【那时没有女子本该弱柳扶风的说法,她们可以提裙恣意奔跑,可以身着胡服登马和男人一同打马球,她们明艳动人,恣意酣畅,妆点了整个盛世啊。】

  【太平公主倾尽心力所求,也不过是一个记得,也不过是一个公平。】

  【她只求世人记得婉儿之名啊!】

  整个长安城看着天幕上那些飞速闪过的言论,这些言论快速进到了脑海之中,不待思考与品味,又出现了新的言论。

  这些都是来自一千三百年之后,后人的话。

  太快了,天幕上的话真的太快了。

  快到他们来不及有所反应,快到他们来不及有所思考,千年后的思想就这么直直坠进了整个长安,坠进了此时正在看天幕的所有人的脑海中。

  不过片刻,长安众人看到天幕之上出现了更为壮观的画面。

  不知是谁说了一句。

  【公主能看到吗?能看到我们都记得你和婉儿吗?】

  也不知是谁带头说了一句。

  【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于是整个天幕之上,每个人都停止了自己正在说的话,都停止了自己正在打字的手。

  每个人都在证明着她们自己对婉儿的铭记。

  在直播间,用最简单发弹幕的方式,用着寥寥的八个字。

  【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这短短的八个字持续不断地飘在了整个天幕之上。

  三年前,太平公主身死,整个长安,只有太平公主一人将这句话铭记在心。

  三年之后,这句话穿透了千年的时光,又重现长安。

  无论是帝王还是宰相,嫔妃还是宫女,小贩还是走卒,只要是此时仰望着天空的长安人,都看到了这句话。

  【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王皇后看着天幕喃喃道:“念念情深无绝期,千言万语无处寄,但愿一千年后,一万年后,还会有人和我一样,永远永远地,记着你……”

  镇国公主的英姿倩影还如在眼前。

  那个在记忆之中消失了三年的人,又浮现出来。

  她站在天幕之下,只觉得自己渺小,与登上政治舞台,死前所求仅仅只是公正的太平公主相比,她实在是太过于渺小了。

  镇国公主她有勇有谋,她与男子站在同一历史舞台。

  世人是记得上官婉儿了,可是太平公主呢?

  她连名字都未曾留下,连坟茔都没有。

  她一国公主,站在红妆时代尾端的女子,不应当落到如此结局的。

  王皇后看着天幕,眼神越发坚毅起来,她跟着天幕一次接着一次念道:“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太平公主同样应当被铭记,同样应当有一个在千年之后供后人凭吊之所。

  王皇后拉紧了衣袖,欲往宣政殿走。

  赵丽妃察觉到王皇后的异样,伸手拉住了她,提醒道:“后宫……不得干政。”

  王皇后平静将衣襟理平,声音略有些颤抖:“你应当知道,我的结局。”

  赵丽妃眉头皱地更紧:“即便…………即便被废,可陛下这几年已然是悔改了。”

  王皇后带着几分无力笑了,她转过头看赵丽妃:“花无百日红,何况帝王之心。若是这天幕从此再也不出现,谁来提醒陛下呢?谁来提醒他我是他的结发妻,谁来提醒他,我应当拥有一个一国之后的尊严呢?”

  “我这一生,无子无女,未涉朝政。这皇后之位,看着花团锦簇,可实际上也终究不过是被架在高位用来观赏的。陛下厌弃了,这个位置就该换人了。”

  “我非出身名门,无人为我撑腰,亦非陛下喜欢的模样,能得他长久喜爱。”

  “我不似婉儿那般饱读诗书,也不像太平公主那样有铁血手腕,我再普通不过,用不了多久便将被皇帝厌弃。”

  “于史书之上,最终也只能得一句,玄宗之妻王氏。”

  王皇后握着赵丽妃的手,像是在汲取力量。

  她的情绪逐渐激动起来。

  “我可以在史书之上无名,亦可以不被后人记得。可太平公主,那个跳出藩篱的女子应当被记得,应当彪炳史册,应当被后人凭吊缅怀。”

  “大唐女子,不输男儿,她应当被记得。”

  “太平公主在千年后为婉儿正名,而我想要千年后的人也记得太平。我左右不过被废,能尽如此绵薄之力,此生也不算白活。”

  赵丽妃回握王皇后的手,她看向天幕:“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我与你同去。

  宣政殿前,张说看着天幕。

  太平公主之志,在为婉儿写诗集序文的时候,他便已然知晓。

  他本以为二人之死不过如流星一般短暂划过,留给世人的仅仅一个风华的背影。他们这一代亲眼见过她们的人尚且记得那是何等绝代的模样,若是他们不在了呢?

  他们的子孙,他们的后代,还有谁会记得呢?

  仅凭那两句诗文吗?

  张说含笑看着天幕。

  那两颗流星最终没有陨落,她们划过长空,并不是青鸟飞过蓝天,了无痕迹,她们的余晖照到了后世。

  “千年万岁,椒花颂声。千年之后,世人皆知你与婉儿真情。公主,您泉下有知,应当安心了。”

  宣政殿前的大臣大多被此真情感动,有低头擦泪的,有闭目缅怀的,有看到后人皆记得婉儿内心宽慰而笑的。

  李隆基却笑不出来。

  迅疾闪过的那八个字像是活生生在打他的脸。

  他费劲心思改了史册,掩藏两个人的关系,将为婉儿编撰诗集之名挪到了自己的头上,这些都算什么?

  全都白干了吗?

  他李隆基算什么?

  一个笑话吗?

  千年之后,真相大白与天下,不仅仅真相现于后世,真相还借助这个天幕,放给了他所有的臣子看!

  后面已经在传出跟读的声音了,他听到了!

  都在读那句“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李隆基在难过的想死的同时,暗自庆幸,幸好这些只有他的大臣和后宫能后看到。

  站在政治角度,所有的臣子都会与他在一起!

  他是天子,他是帝王啊!

  为了这等小事与他唱反调,那才是真正的仕途走到了尽头。

  混迹官场的那群老油条哪里会拿自己的仕途开玩笑,更不可能拿全家的性命开玩笑。

  这毕竟不像第一次天幕那样,字字句句说的都是他的政治错处。

  只需在天幕结束之后,简单做些补救,此事便算揭过了。

  若是被那些满心意气的年轻文人知道,那才算糟糕透顶。

  那群文人什么都不争,就争一口气啊。

  无关利益,只讲意气。

  他们每人一支笔,那笔厉害的很。

  更严重的是,就此他将失去大批有能力的臣子,文人或会因此对他这个帝王失望透顶,拒绝入朝为官。

  国无贤臣,那是国之将倾的衰颓之势啊。

  幸好,幸好这天幕只有皇宫内才可以看到。

  可李隆基忽略了这天幕会有被整个长安看到的可能性。

  此时突有宦官慌张跑来,在众目睽睽之下,带着仓促跑到李隆基面前跪下:“陛下!太学诸生集体上书请愿,请求重建上官婉儿之墓!”

  李隆基眉毛倒竖往前急走了两步,摔着衣袖道:“他们如何能知道!”

  宦官声音更小了:“陛下,现如今,整个长安城都知道了啊……”

  李隆基犹不死心:“知道了什么?”

  宦官不敢看天幕,但他清楚知道此事天幕之上的画面:“知道了……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李隆基震惊:“他们,他们如此,连自己的前途都不要了吗?”

  宦官心里苦,他甚至不敢说,不仅仅是太学那批学子,乃至整个长安城的文人都陆陆续续往皇城处赶,他们无官无爵,却有胆来集体请愿。

  官场之上,他见过太多权衡利弊之人,他们被利益趋势着,为利益权衡着,干着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

  年岁越大,便越会权衡,经验越加丰富,在官场之上游刃有余。

  可总有人还年轻着,总有人未被污浊荼毒,总有人写诗不仅仅是为了应制,更是为了一抒满腔之情,所以那个盛世大唐才得以成为诗的国度。

  皇宫门前,文人齐聚一团。

  还有些脚程慢的陆陆续续往皇城赶。

  有不理解者发问:“你们不担心此举,折损自己?”

  “无关折损,我只担心改变上官婉儿的结局只差我这一人的声音!”

  “她是一代文坛领袖啊!没有她上官婉儿,没有我今日的文学成就啊。”

上一篇:重生七零再高嫁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