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洛水伽楠
最关键的是写的过程中,她一会儿觉得自己的储备还不够,一会儿对自己的文笔不满意了。她脑中的剧情明明精彩纷呈,怎么一落到纸上就那么平淡无味呢?她胸中明明气象万千,但怎么就无法彻底表达呢?
宋知南写着写着就忍不住抓自己头发,把头发抓成了鸟窝状,有时还在屋里来回踱步,嘴里念念有词。有时她还会扮演文里的角色,自己跟自己吵架。
宋冬宝看着一向潇洒随意、气定神闲的姐姐变成这般模样,不由得摇头叹息:“写作这行太难了。”连姐姐那么心态平和的人都快被逼疯了。
还是他的工作好,不用那么费脑,天天吃吃喝喝,跑跑跳跳。
要文来玩的时候也看到了这心酸的一幕,回到家里,她认真地说道:“妈妈,我长大了不想像南姨那样天天关屋里写作业,连猴都看不了。”
李群英耐心地问:“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呢?”
要文说:“我早上起来就去动物园看猴看老虎,中午就去莫莫吃饭,晚上回来就催别人写作业。”
反正不能自己写。前院的哥哥姐姐说,写作业太不好玩了。
李群英估计宋知南的大长篇进展得应该不顺,她也没去打扰,只是贴心地送过去一锅炖肉,好好给她补补吧。
宋知南是冬天开始闭关的,出关时,已经是春天了。此时首都又开始经常刮大风,柳絮满天飞。
宋知南应邀去参加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宋冬宝一听说地点在人民大会堂,激动得都没睡好。
这次颁奖典礼办得相当隆重正式,可能是太过隆重的缘故,连记者的提问都显得很正式,再加上有其他五位获奖者一起分担记者的火力。宋知南这次罕见地没有怼天怼地。大会在一派和谐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宋知南没有接受记者的采访,跟宋冬宝李群英两人吃了顿饭,回家继续闭关写作。
《青阳往事》她写烦了,重开了新文《独身女人》,这篇倒写得很顺滑。
宋知南第二次出关时,已经是84年年初了。
《青阳往事》第一卷第二卷共60万字初稿完成,《独身女人》、《满天灰尘》的最终修订稿完稿。另外,还有十来篇杂文,都是宋知南写作不顺时为了发泄心情顺手写的。
李群英和老周是喜出望外,天知道,他们收到很多读者来信询问宋知南为什么不写了?是不是被领导叫去谈话了?或是被杂志社封杀了?
宋知南出关后,打算好好放松一下。她还没想好怎么放松呢,罗静林打来电话带着哭腔恳求道:“南姐,明河那个王八蛋抛弃了格羽,格羽受的打击很大,已经割过一次腕了,我现在日夜守着她,生怕她再想不开。你能过来劝劝她吗?”
宋知南骂道:“为了一个破男的去死,这家伙脑子有病吧?你等着,我马上过去骂她。”
宋知南风风火火地到隔壁去叫李群英:“走,跟我到格羽那儿。”
李群英也接到了罗静林的求助,两人骑上自行车匆匆赶过去。
时隔一年,宋知南再见到格羽,不由得吃了一惊。以前的格羽充满活力,气质灵动。
现在倒好,脸色蜡黄,头发油腻,眼神空洞,整个人半死不活的。
宋知南先是恨铁不成钢,接着是气不打一处来。
她连安慰都省了,直接开骂:“格羽,你竟然为了一个破男人把自己弄成这副鬼样子,还要为了他去死?他配吗?你他大爷的真给咱们女作家丢人。”
宋知南开骂时,明河的那帮哥们和朋友也来了,他们也是来劝格羽的,至于明河本人始终没露面,朋友也联系不上他。
宋知南鄙夷地看了这群人一眼,招呼都懒得打,她继续骂格羽,顺便把明河也给骂了。
“我们女人可以为正义而死,为自由而死,可以因为打架斗殴而死,甚至懒死撑死都可以。但绝对不可以为了一个自恋虚伪无能平庸的懦夫而死,这是我们女人的底线。
我来猜测一下你死后的情形:你那个男人明河在你死后会象征性的深情一几天,哀悼一下,然后再借机颓废一下。
不到一个月,他身边就会有新的女人。他还利用你为他自己打造一个深情人设,用来勾、引跟你一样的无脑女青年。
他一边假装怀念着你一边跟别的女人或男人睡觉,大睡特睡,睡得浑身都是病。”
明河的朋友面面相觑,无言以对。有人想开口反驳,嘴巴张了几下又闭上了。
宋知南喝口水,歇口气,再接着说道:“他跟别的男人喝酒时也会偶尔提起你,每每提起你时,他的心里都充斥着一丝诡异的自豪和骄傲:曾经有一个女诗人为我而死,我好厉害我好有魅力。
格羽,你听清楚没有?对于你的死,你的爸妈会悲痛欲绝,你的朋友会惋惜伤心,你的读者会欷歔感慨,但你的男人不会伤心难过,你只会成为他的勋章和谈资。你活着时,他辜负你伤害你,你死后他消耗你利用你。
你好好想一想,值得吗?他配吗?你的脑子到底长哪儿去了?
这是我最后一次劝你,你爱听不听。你不听,我现在就跟你绝交,你的遗嘱里别写我,我没你这么个朋友。
想我宋知南一生铁骨铮铮,睥睨众生,辣嘴怼男,辣手摧男,骂遍文坛,以后的文学史上绝对有我一席之地,我不能有你这么一个脑子不好的朋友。我丢不起那人。别人会怀疑我的智商和影响力。再见,格羽。如果你还是想死,我建议你把那个明河一起带走。”
第151章
格羽缓缓抬起头, 空洞无神的眼睛时慢慢蓄满了泪水,她抱着宋知南哇地一声哭了:“南姐, 你别走。”
罗静林手忙脚乱地给格羽递纸巾,李群英说:“大声地哭吧,哭出来也是一种发泄。”
格羽先是嚎啕大哭,接着是低声啜泣,一边哭一边说:“我到底哪里不好,他要这样对我?我为他洗衣做饭,为他整理文稿,他跟朋友喝酒到三更半夜,我就在旁边一直陪着给他们热饭热菜。他的钱不够用,我补贴他。为了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我甚至偷偷地把钱放到他的钱包里, 让他以为那是他自己的钱。可是他最后却抛弃了我, 他说我让他窒息, 让他失去了自由,说我扼杀了他的灵感……”
罗静林好声安慰道:“这不是你的错, 是明河这个人有问题。这人极度自私不负责任, 冷漠无情。”
李群英也在一旁劝。
格羽的情绪渐渐平静下来,明河的那帮朋友也进来泛泛安慰几句。
这些朋友中,有一个就是格羽说的诗坛领军人物扶光,扶光30岁左右,一头略显油腻的长发,长相中等不偏上,因为他总想极力表现自己的不俗, 反而显得更俗。
他站在这帮丑得千奇百怪的同行中,宛如电灯泡混在昏黄的煤油灯中, 只是刺眼而不夺目。
扶光捋了一下额前的头发,向宋知南伸出手:“你好,我是扶光。你的漂亮超出我的预期,你的身上有一种残酷的美感。”
宋知南态度冷淡:“留长发的人应该有个常识,那就是要经常洗头,你太油腻了。”
扶光尴尬地笑笑,他的那帮朋友发出压抑的笑声。
宋知南见格羽情绪稳定下来了,就让罗静林去客房睡一会儿,她熬得眼睛里尽是红血丝。
罗静林摇头:“没事,我撑得住。我的情绪大起大落的,现在也睡不着。”
李群英对扶光等人说:“格羽的情绪已经平静下来了,你们都回去吧。如果见到明河请告诉他,让他做个人吧,遇事别躲着,出来面对。”
李群英对这个很不齿,你要分手就坦坦荡荡地把事情说明白,该安抚的安抚,该补偿的补偿。哪能像他这样,直接人间蒸发不见人影。
宋知南接道:“你们转告明河,与其装死,还不如真死。反正他活着也是浪费粮食污染空气。”
扶光专注地看着宋知南,眼中带着笑意,“好的,宋老师,我会把你的口谕转达给明河。”
格羽哭累了,沉沉地睡了过去。
罗静林说:“李姐,南姐,你们也回去吧。我一个人留在这儿就行。她两天两夜没合眼了,这一睡也不知什么时候醒。”
宋知南说:“我觉得她应该不会再想不开了,你也赶紧补补觉吧。格羽有你这个朋友,真是三生有幸。对了,格羽的家人呢?”
罗静林叹了口气:“格羽的父亲在大运动中自杀了,母亲不久也病逝了,她是亲戚养大的。所以她特别渴望有一个家。没想到又遇到明河那个混蛋。”
“等她醒了再联系我们吧。”
宋知南在路上说:“他大爷的,我回去写篇文章好好地骂一骂明河,什么玩意儿。”
李群英说:“你刚才骂他骂得已经够狠了。”
当天晚上,罗静林过来给宋知南送来一张便签,是格羽留下来的:“南姐,谢谢你,你骂我时,就像我的亲姐姐一样。我好渴望能有这么一个姐姐。对不起,我给你们添麻烦了。你放心,我真的清醒了,不会再想不开了。只是我的伤口需要时间疗愈,我跟文化馆请了假,回家给我父母扫墓。等我回来,咱们再聚。”
“也行,她出去走走也好。”
宋知南骂格羽和扶光,又赚了2千多杠精值。
这些年她积攒了这么多杠精值,也该到了他们发挥作用的时候。系统商城里的东西又便宜质量又好,完全可以用杠精值兑换出来卖。
这两年,市场经济已经渐渐活跃起来,有些返城的知青长时间待业,生活无着,无奈只能摆起了小摊,当起了个体户。
不过很多人仍对个体户心存偏见,觉得上不了台面。
宋知南回去告诉宋冬宝,她有个朋友经常去南方倒腾小商品回来卖,她也顺便拿了一些。让他有时间就去外面摆摊卖,赚的钱,二八分,她八宋冬宝二。
宋冬宝不在乎体面不体面的,爽快地答应。
宋知南先花了一百个杠精值,从系统商城兑换了丝巾、发卡、打火机、墨镜、内衣、袜子等各式小商品,先让宋冬宝去秀水街试试水,听说那里有不少摆摊的。
也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城管,她嘱咐道:“你先去试试,机灵点,看到不对,拎着东西就跑。”
宋冬宝说:“放心吧姐,我跑得快。”
宋冬宝第二天,天不亮就出门去了。天黑了才鬼鬼祟祟地回来。
他一进来先把院门给插上了,抱着鼓囊囊的皮包往桌上一倒:“姐,我这是我今天卖的钱,我都没敢数,快,一起数。”
两人先一起数钱,一共是167块五。
宋冬宝笑是见牙不见眼,“姐,你不知道咱的东西有多受欢迎,好家伙,大家一涌而上抢着买。还有人找我打听从哪儿拿的货,我说这是秘密,可不能告诉他。”
宋知南把钱分成两堆,小堆推给宋冬宝。
“说好的二八分,除去成本,我赚得跟你差不多。”
她拿货时,根据现在的物价大致估算了一下,大差不差。宋冬宝现在也没胆量敢骗她,经过特殊培训的人合作起来就是方便,也不用试探和磨合了。
“谢谢姐,那我就收下了,嘿嘿。”
一天就能赚三十多,一个月的工资,说起来谁信啊。
“你过段时间就换个地方摆摊,咱们每天赚个一百来块就行,细水长流。”
“行行,我已经非常满足了。”
宋知南晚饭后出去溜达一圈,回来又拎着个包袱交给宋冬宝。
第二天,宋冬宝去摆摊。宋知南下馆子逛书店看电影。
她的《独身女人》和《满天灰尘》已经交稿了。《青阳往事》还需要大力修改。在大修之前,她得充充电,好好修整修整。
《燕京文艺》长篇专号开始刊登宋知南的《独身女人》第一期,令编辑部意外地是,这篇小说并没有像前几部那样引起众人的热议和追捧。
吴云河百思不得其解,便开会讨论这个问题。
大家找来找去也找不到原因。
要说宋知南的写作水平下降,根本没有的事。事实上,她这篇小说无论是文笔还是技巧上都更加成熟。
那到底是为什么呢?
最后是宋知南自己找到了原因,“可能是没赶上这一波流行趋势。”
1981年琼瑶的作品第一次进入大陆,在福建《海峡》杂志上刊登她的小说《人在天涯》。83年,她的长篇小说《我是一片云》又在《海峡》连载。在内地掀起了一阵琼瑶热。
差不多同一时间,金庸古龙的作品也开始进入内地读者的视野。
此时,国人的思想刚解禁不久,爱情还是人们追求自由的一种方式。宋知南这篇小说有点跟流行对着干了。
不过,她不遗憾也不失落。一个作家最重要的是真诚。她只能写她此时此刻相信的东西。不能为了迁就市场,去写她不相信的东西。火是意外,不火是正常。
宋知南安慰众人:“我篇小说并非没有读者,只是没有以前的热度罢了。一个作家,不可能每一部作品都大火。”
上一篇:我真没想和反派贴贴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