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江流
南州不是香江,这个所谓的第一饭店一共就四层高,窗户也没什么隔音,这么骂全部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他的眉头紧紧皱起,他从小接触的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哪里见过这样的泼皮,更何况,这样的泼皮居然拿着他家的事儿在这儿当街辱骂。
“你们日子过得好,身家上亿,一个大集团,公司几十家,吃一顿饭就几百块上千块。说是来找我们,结果就给我五千块钱打发了,我呸,你们怎么这么不要脸!不说这些年我爷爷挣的钱,总该有老婆孩子一份吧,多了我不分,四分之一总得有我们的,你们不给!行,他展堂匀忘恩负义不是个东西,当了陈世美,我们不管。可我奶奶的嫁妆,为什么不还回来!”
“五两金子,现在就值五千块,那我们四十年利息呢!你们做生意的就这么做的?”
展博是一刻都忍不了,扭头就冲着王秘书说:“让他闭嘴!让他上来!”
当天傍晚,展天成就给周渔打了电话,“他们说如果我非要门市部也可以,他们调查过了,愿意出这个批条,入股十万块,占四成股份。”
周渔回答:“不可能,这个价钱这个占比都没得谈。你根本就不用问我,你现在问我,我会理解为,你就认为我的门市部值这些钱,那我们就没什么可说的。”
展天成都急了:“那怎么说?他们好像对门市部很看不上,说都是小生意,这些已经是看在你是第一个开店的份上多给了。”
周渔教他:“那就抻着吧。你想想他们来这里是干什么?什么最重要?谈判谈的就是条件和心态,别着急。”
展天成不吭声了,想了想说:“那我知道了。”
后面展天成照旧一天一个电话,次次问题不同,第四天,展天成的电话打了过来:“他出到了五十万。”
第七天,展天成的电话再次打过来,这会儿说的是:“一百万,三成,只投资不管理只分红。”
周渔这才松了口:“让他们来吧。”
就算是这样大的一笔钱,展博也没有出现,地点定在了商务局,周渔坐着拖拉机来的,展天成借了自行车骑着来的,王秘书坐着小轿车来的。
也是巧合,三个人同时在门口下车。
王秘书一出来就拽了拽自己的羊毛大衣,紧了紧围脖,然后就瞧见展天成穿着一身打了补丁的旧衣服,吊儿郎当骑着个自行车迎面而来,而另一旁,一辆拖拉机停在了路边,一个穿着呢子大衣的高挑女孩,从上面嗖的一下蹦了下来。
然后王秘书听见展天成喊道:“周经理,你也到了!”
王秘书的眉头都皱起来了,这几天,他们是受够了展天成这个泼皮的歪缠。
可偏偏,这里不是香江。在香江,这种泼皮根本接触不到他们,如果冒犯了,找人处理了就可以。但在这里,他们只是一个外商,没有其他辅助手段,他们有背景,有知识,有财力,愣是被展天成弄得没了办法。
他们想找政府帮忙,展天成却说的清楚:“你们不是想这点小事也找政府吧。政府也很忙的,再说,你们就不觉得丢脸吗?”
“你们吹得多好听。资产那么多,实力那么雄厚,结果,对待对不起的亲人,连这点指头缝里的钱都不愿意给,大家该怎么想你们?”
“穷?还是本身吝啬,无情无义?”
“夏国人最有家国情怀,你们来的时候,不是也打着难忘乡音,回馈祖国的名头要了那么多好处吗?你们不怕他们觉得,你们都在骗人?”
“对,大陆在想尽办法引进投资,听着好像你们来帮我们,可大陆的人工有多便宜,你们是知道的,搬到这里,你们的成本要降低多少?你们的竞争力又要提高多少?他们舍不得你们,你们舍得这里吗?”
“换个省市也可以?那就要问问你为什么在自己的家乡谈不拢了?!”
想都知道,前几天还浑浑噩噩的展天成突然有了章法,必定是有人后面出主意。
这事儿收益最大的就是周渔,显然就是周渔指点的。
这个女孩他们也调查过了,是有点经商的头脑,如今再见人,这么个漂亮姑娘,就这样大大咧咧从拖拉机上往下跳,他觉得,这又是个无礼狡诈之人。
等着进了里面,王秘书是一句多余的话都不想说,现在他们只想着赶紧结束,离这个泼皮远点。
张瀚今专门找了银行的人在,所以,今天的流程就是他们先赠与展天成一百万,外加一张可以在省内开设门市部的批条。而展天成则给了他们一个信封,王秘书当场就拿出来看了看,周渔瞧见,里面是一封信,他确认了内容后,这才签了支票。
随后,周渔才和展天成签署了合同,这合同是商务局的专业人士按着81年刚刚颁布的《经济合同法》拟定的,展天成自然放心,两个人很快签了字,这张支票也在张瀚今等人的见证下,进入了周渔的账户。
自此,这事儿就结束了。
王秘书立时就要离开,不过,走之前,他还是不忿,没忍住,对着展天成说了一句话:“我们展家对你仁至义尽了,你可要守好了。周经理是个厉害人。”
岂料展天成却哼了一声说:“的确厉害,否则五千块根本不用守!”
展天成只会这招,但这招就是有用,王秘书半天说不出别的来,倒是周渔很大度,笑着说:“以后我们定会将生意做到香江去,放心吧,你担心的事不会出现的。”
王秘书只当周渔在说胡话呢,想想这两个人,一个傻一个狂,呵的笑了一声,摇摇头,连招呼都没打,扭头就走了!
一百万资金入了账户,饶是周渔,也觉得松快了许多。
周渔原本的计划是再开八家店,如今既然有了省内开店的批条,那自然就不能满足于南州了,不过这事儿也不宜过快量过大,周渔准备按照原计划,南州八家店,而省会她只开一家,但这家一定要大,要全。
这么一来,选址就要提上议程了。
王建和张小翠就组成了驻省会办公室,带了于芳菲几个人,专门负责新店开业,至于周渔则带着其他人在南州筹备。
省会人生地不熟,需要慎重,南州这边倒是轻车熟路,就是有一点不好,门市部太出名了。
王罗阳和宋雪梅、蒋学名、胡丽华几个新员工,在面试的时候表现良好,周渔就挑了他们几个一起负责这事儿,一开始几个人都是干劲满满,但三五天下来都蔫了。
“太鸡贼了!”最吃苦的蒋学名都忍不住说,“第一趟说的都挺好的,知道我们要开店,都说欢迎,还说我们生意好,这么快开分店,第二趟去,就开始糊弄人,后来再去,就不见人了。”
“今天我再去,你们知道看到什么了?那边已经开始刮腻子做货柜了,说是自己开!怎么能这样?”
结果,蒋学名说完,发现大家脸上一点诧异都没有,就奇了怪了,“你们不觉得生气吗?这不是太过分了,我们不来他不开,我们来了他就开了。要是这样还好,你早说啊,我去找别的铺子,拉扯这么多天,太耽误事了。”
王罗阳跟他关系好,直接说:“不说是因为都一样。门市部太挣钱了,大家心里都有数,这会儿也是特殊,各单位效益好的少,偏偏待业青年也多,职工子弟等着就业的也多。不分配就怕他们闹事儿,分配没地方放。”
“恰好现在都流行三产,咱们门市部又挣钱,大家砸了围墙扩出来的门面,这不正好解决就业吗?要是能挣钱,肯定更高兴。所以,就没咱的份儿了。”
“可不是!”宋雪梅和胡丽华两个人是搭档,她俩都是为了逃离家庭,特别的吃苦,叹着气说,“本想着单位的房子不好租,找找个人的,发现太少了,根本没有。”
“你说,新店没找到地儿,还开了这么多门市部,抢咱们生意,这可咋办?”
原先大家来面试成功,一个个都想大干一场,哪里想到,刚入职就发现,这个工作似乎有些朝不保夕,这会儿说什么为门市部着想,也有但不算多,毕竟没感情,他们更多的是为自己的前途担忧。
周渔进来就瞧见了这样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倒是不急:“既然这样,那这些开了店的,咱们就先搁置,等一等,找找其他的。放心,工资发得出来,提成也不会少。”
周渔乐观,他们也只能乐观,不干还能干什么?一个个又出去了。
不过店址定不下来,后续一切都得往后拖,周渔倒是有了空,给莫大海打了个电话,想要拜访他——年后梅树村的蘑菇一直生意良好,她手头有了不少钱,算了算,如果是日化小厂,倒也不一定吃不下。
周渔寻思,88年各大外资日化品牌就要入驻夏国了,她这边的超市也开始铺开,以南州为基点,先把南河的市场打下来,这会儿倒是也可以筹谋了。
所以,想问问莫大海有没有合适的厂子。
哪里想到,电话打过去,是办公室主任接的,对方一听说是周渔,特别热情,“周经理,不好意思,我们厂长出差了。”
周渔在南州肥皂厂人的心里,可不是外人,要不是周渔帮忙,他们也不会这么快扭亏为盈——年初他们赠送了整整半个月的香皂,拿到了一手数据,推出了柠檬香和玫瑰香两种香皂,果然将名声,口碑和市场都打开了。
这才二月底,他们的订货量已经赶上了去年全年,虽然欠款没还清,可他们的日子眼见要好起来了。
也正因为这个,他对周渔也没什么隐瞒的,喜气洋洋地说,“我们厂被邀请参加了苏省的订货会!”
这就代表着南州肥皂厂的香皂走出了南河,起码是让省外的人注意到了!连周渔都替他们高兴,“这可太好了!你们厂长前两天才来找过我,也不说。”
他们订货量这么大,莫大海自然是兴奋的,第一件事就来谢周渔。可偏偏他们也不能给周渔什么奖励,莫大海听说了周渔找门市房不好找的事儿,跟周渔说:“我们厂的那些铺面,你看着哪个合适,我们就给你哪个,一分钱不收。”
那是周渔唯一定下来的一个店。
办公室主任岁数不小,可对着周渔就是亲切,“他那是心里没底,怕人家不要定我们的,说了大话不好意思。您放心,等着订货回来,他肯定得找您说。”
“厂长每天下午都打电话回来,到时候我就告诉您找他。”
果不其然,晚上莫大海就把电话打了回来,周渔就跟他讲了自己想买个厂子的事情,让他帮忙留意一下业内。
莫大海挺吃惊的,“你要干日化?那肯定能行!”他一口应下,“合适的不见得有,我给你留意着。”
到了四月中旬,南州的那些不租给周渔的店面,最少的也经营了一个多月,彻底发现了一件事,门市部不是看着那么好开的。
首先他们的货品就不全,其次是大锅饭问题——单位的门市部,干多干少都是那个钱,谁愿意多干?那自然态度好的也少。
最后是福利问题,周渔的门市部店长店员有自主权,除了送鸡蛋,打九折外,其他的东西也都可以送人试吃,譬如说你来买饼干,瞧着糕点不错,给你搭上一块,这都是正常的。
又便宜态度又好还白得东西,那谁不愿意?
但在单位开的门市部就不行,东西是要入账的,给你了不得自己赔吗?这会儿时间不值钱,力气不值钱,你家服务态度不好,东西又不便宜,还没送的小东西,我就走远点去梅树村门市部买。
一个多月,周渔这边生意不减,那几家店倒是门可罗雀,月底一盘点,别说有利润了,卖的钱还不够发工资的。
周渔的人就是这会儿再次出发租赁店铺——这次,可就没有单位想着自己也能挣点钱了,不过两天时间,就把剩下的几间都租好了。
此时,省城的选址已经确定,并开始装修了。
——这是一座三层的单独小楼,就在最热闹的百货大楼对面,原先是一家工厂的办公楼,不过因为效益不好,厂子已经很久发不出工资了。
他们原本并不同意租出去,觉得这太难看了,不是昭告所有人,自己没钱了吗?王建带着于芳菲跑了十几次,才谈下了租约。
而周渔也向着全省的百货服饰副食工厂发出了招商函——“梅树村门市部省城一号店将于1982年6月1日开业,诚邀各大工厂前来洽谈入驻。”
如果是半年前,没人知道梅树村蘑菇批发门市部,要是收到这样一份招商函,大家肯定嗤之以鼻,甭管效益好坏,他们是国营厂,怎么可能搭理一个个体户。
但这次不一样了,谁不知道原先张阳县饼干厂如今的好滋味饼干厂一举成名?如今效益越发好,谁不想得到这样一个机会?!
招商函发出去不过几天,门市部刚按上的新电话就被打爆了!
第43章
招商函发出去, 周渔就知道,肯定跟上次不一样。
上次周渔是蹭了南州商务局的招商会,晚上等人家结束后, 跑去招待所一家家敲门, 那会儿周渔手里是一副牌都没有,谁答应了, 她的门市部就有什么产品。
但这次不同,门市部这四个多月的时间,生意好,口碑好, 还上了省报, 尤其是原先名不见经传的张阳县饼干厂, 一举成名,如今好滋味饼干已经是南河省家喻户晓的饼干品牌了。就这几个月, 就有不少小厂子找上门来,想要进驻门市部,周渔也是再三挑选后, 又增加了蜜饯等副食。
所以, 招商会发出的同时,周渔就在办公室拉了一条电话线, 外加专门固定了两个人员林青青和徐卓,专门接电话。招商函是用挂号信发出的, 这会儿信件邮寄慢, 即便是市内也要三四天, 如果是省内,则要五六天,周渔这次可不仅仅是在省内招商, 还看中了省外几家厂子,这个则要一个多星期才能收到了。
开始几天,屋子里的电话就跟坏了一样,根本没声响,林青青和徐卓就跑到了前面的门店帮忙,从第四天开始,大家好像约好了,电话一下子密集起来。林青青和徐卓两个人原本还觉得,周渔安排一个人干这活就行了,接电话不就是说点话吗?
这多轻松啊,用两个人那是浪费。
真接起来就发现,他们想的太简单了。
省城的新门市部足足三层,相当于一个百货大楼了,没人听说过门市部还能开这么大的,周渔的招商函中,就有对一号店的详细描述——整楼,三层店面,营业面积一千平,里面包含了服饰百货多种门类。
这是什么概念,百货大楼是大一些,可那是国营的,从未听说过自己也能经营这么大的门市部。
本身门市部这小半年就惹人眼,从省报拿着周渔当模范后,不少有心的厂家都盯着门市部呢。如今周渔冷不丁地做了这样大的动作,不少人是一边心动一边好奇。
所以林青青他们接的电话,那真是疑问多多:“你们怎么能跑到省城开门市部?你们不是南州的吗?”“你们开这么大,有没有批条?”“这么大地方你们是租的还是买的。租的啊,租了几年?”“你们门市部盈利挺高啊,这么大的店说开就开,我们产品进驻后,是不是能保证销量?”“这么大地方,你们一个门类要多少厂家的货?”
一个电话打下来真是口干舌燥,最重要的是,脑子还得高速运转,不能说错话可该问的也得问,该确定的也要确定,要尽可能在这一个电话里,让对方动心,起码有了来看看的想法。
挂了电话还要赶紧趁着记忆清楚记录一下,否则一天那么多电话,要是等着晚上再汇总,根本记不住。
所以根本就不用分配,林青青就和徐卓养成了一人接一个的习惯,等着一天忙完了,两个人一人手头记了满满当当笔记,没两天每个人都有了一副哑嗓子。
就这儿,他俩也高兴,周渔过来问情况,可兴奋呢,用公鸭嗓说:“这三天一共接了89个厂家的电话,都对我们可感兴趣呢,大部分都愿意来参加,还有一部分没想好,我俩想着,过几天再打个电话确认一下,应该也有不少能来的。咱们这也算是开门红吧。”
周渔低头看着他们记录的厂子,林青青和徐卓相互看了一眼,小心翼翼地问:“经理,你怎么不兴奋啊,是不是太多了不知道怎么选?”
周渔倒不是不高兴,而是跟她预料的差不多,来电的厂子遍布各行业,但都是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子,或者是已经在衰落的国营厂,一个知名品牌都没有——大家都是想来翻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