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江流
“就是啊,经理,外国的确发达,但我们也不都挺好的吗?既然现在能卖得好,以后碰到了外国产品,他们一定也有办法的。”
大概是他们都说了李晓明要说的话,后面的李晓明又没动静了,周渔浑不在意,只问:“是卖得好。可是他们卖得好吗?”
“事实上,海市日化出名是天时地利人和,海市本就是国内的日化原材料重要产地,大量原材料在这里生产,而且海市作为经济发达的地区,建厂时间又长,人民对其印象深刻很正常,外加产品质量过关,过去还统一购销,这才有了如今的名气。”
“在这样的基础上,他们业务处其实就是签合同的,根本跟销售没关系,是被动的。这样的销售策略,相当于躺在功劳簿上睡觉,一旦外资进入,怎么和人家对打?”
“论质量,对方多少年的研发绝对高于我们,论名气,ZST的热销可见一斑,这年头,洋品牌就是最好的广告,更何况,他们比我们会营销得多。”
这话真是太敢说了,要知道,李晓明就在隔壁桌呢,宋雪梅他们都不敢吭声了,“经理,也没这么差吧。”
周渔看出来了,不过这就是事实之一,她并没有危言耸听,她扫了一眼已经没有动静,应该在认真听的李晓明,淡淡地说:“不是差,我的意思是,这些产品可以卖到更好。但他们现在的问题是不知道他们的产品好在哪里,为什么热卖,人们喜欢的点在哪里?所以,他们可以做出芙蓉面、洁白,但却柔顺洗发膏和美丽口红系列却都失败了,他们没有看懂里面的逻辑啊。”
说完这些,周渔叹了一声,这不是演的,这是真的叹息——夏国的日化产品其实在外资进入之前,有个大爆发,出现了很多名牌产品,但为什么没保住,周渔的观点是因为当时大家根本不知道为什么会卖爆,看不清本质自然也就难以维系。
这会儿吃的也差不多了,钩子也下下去了,周渔就叫了一声:“老板结账!”
出门的时候,她趁着掀门帘往回看,就瞧见李晓明坐在原地,桌子上的菜几乎没怎么动。
等着出了门,走出去老远,周三春忍不住问:“经理,你说他会来找我们吗?”
李晓明原地坐了老一会儿才起了身结账,老板过来瞧着菜没怎么动,就问:“是不是做的不好吃?”
李晓明摇摇头:“不是,我有点事,没心情吃,下周我再来。”
等着回了家,他就一直坐着,周渔那句:他们不知道产品好在哪里,为什么热卖,人们喜欢的点在哪里,让他一下子惊了,他一直在签合同,可真的从未想过这些。如今再想想,可不吗?虽然他能清楚的说出厂里三个名牌的好处在哪里,可是柔顺和美丽他也能说出来,怎么就卖的不行呢。
他似乎真的不知道名牌的本质是什么。
等着妻子于雪回家,他就问:“你觉得我们的香皂和其他香皂有什么不同吗?”
于雪也没在意,一边换睡衣一边说:“海市人不用海市的产品用什么?”
似乎有点意思了,但他还是想不通,一整夜都辗转难入睡,等着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去了单位。
进了办公楼,他就瞧见了等在那里排队的人,今天还是那个矮点的女孩在排队,那个经理并不在,他直接走了过去,想了想后又退了一步,对着宋雪梅问:“你们经理呢?”
第45章
自从李晓明进来, 宋雪梅就注意到他了,应该这么说,今天宋雪梅是一直在等着李晓明出现的。
昨天周渔带着他们离开的斩钉截铁, 甚至连等一等瞧一瞧李晓明后续反应的机会都没给, 纵然觉得周渔昨天说的挺好的,可毕竟没等到结果, 谁也不踏实。
早上她五点就醒了。
这是她原先在住在家里时起床的时间,那时候真的有好多事要干啊,从早忙到晚,似乎只有半夜躺倒那张嘎吱响的木板床, 将自己伸直的时候, 她才是自由的。
被门市部录取后, 周渔很快就安排了宿舍,现在她和三个女生住在一间房, 每天除了工作学习,其他的烦恼一概没有,她已经很久没这个点睡醒过了。
但今天, 她又醒了。
下铺睡的是周渔, 她也不敢乱翻身,只能盯着刺啦白的天花板想:行不行?
行当然是最好, 可不行他们该怎么办?一号店都已经在装修了,虽然没有去看过, 但她听过规划, 那么大的一个店, 如果从第一家就受挫,后面该怎么办?
就这样,她连早饭都没吃好, 这副有心事的样子瞒不过别人,蒋学名就说:“反正今天没别的事儿了,要不我去吧。”
周渔却否定了,“怎么没别的事?我们还有食品厂没有去拜访呢。这边今天用不到你们两个男生,去食品厂打探一下吧。”
至于宋雪梅,周渔这么对她说的:“我不能去,昨天刚说了人家一顿,今天换我去,李处长还以为我迫不及待呢,这可不好。还是得你去,今天李处长一定会叫你去办公室,问你们经理呢?他可能口气会不好,你不用担心,就告诉他,我就在家属院里,但昨天实在是太冒昧了,并不好意思直接来找他,如果他需要见我的话,我可以立刻过来。”
宋雪梅没想到的是,周渔简直料事如神,李晓明真找她了,甚至问出了一样的话。
就是少了个步骤,没让她去办公室。
但少了这个步骤,显然会引发一些关注,旁边的人都看向了宋雪梅——大家都等了好几天了,这业务处的人来来往往,谁也不搭理,怎么就搭理这个小姑娘了呢。
这并不是最重要的,要是万一,把货都给了她,那自己不是白等了。
所以,这些目光都带着探究之意。
李晓明也感觉到了,他其实说完就后悔了,他平日里是个很冷静镇定的性子,但实在是昨天越想越多,压根没怎么睡。
周渔的问题很简单,但深思起来很吓人。
日本的ZT进入友谊商店,卖得非常贵,但销量还不错,他是知道的,当时也感叹过,怎么人们买洋玩意这么舍得花钱啊,却没多想。
外国那些投资巨大的日化厂他是参观过的,当时想人家怎么能这么先进,他们什么时候也能有这样的设备,也没更多想。
但昨天晚上,他多想了。
不止想到了海市日化会面临什么,还想到了夏国日化会面临什么。他甚至半夜还起来,在稿纸上试图推演,如果夏国日化行业集中兵力,是不是能够抵抗。
但结果……他昨夜坐在书桌前只有苦笑。
我们太弱了。
论技术和设备,我们比人家落后几代,论资本的运作,产品的推广,那就更不用说了,我们才开始涉足市场经济,譬如海市日化,现在只是伸出脚浅浅地碰了一下市场经济的水,但人家是在这条大江大河里游弋了上百年。
如何能不急。
李晓明也感觉到了这会儿大家都在看他们,也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但他顾不上这些。
宋雪梅把周渔的话说了一遍,李晓明倒是挺讶异的,没想到周渔还不好意思,他可不觉得,昨天虽然是给他下钩子,可这小姑娘嘴巴可真厉害,一点都没给他们留颜面,简直把一个业务处,骂成了无能之辈。
他点点头:“那你去找她来,我在办公室等着她。”
说完,他就进屋去了。
宋雪梅算是得了肯定消息,拔腿就跑,江云大姐这两天一直跟宋雪梅一起呢,还想问她怎么回事,愣是没抓住人,心里那个急啊!
这两丫头到底干了什么事,怎么李处长都找他们。
不过,也就是想了那么一瞬间她就不在意了,因为业务处的工作人员小王出来了,冲着大家说:“过来排队吧!”
这周的名额下来了!
这谁还想着周渔和宋雪梅,连忙排队去了,等了这三四天不就是等这事儿吗?
保卫处只放一个人进来,所以宋雪梅等在了厂门口,周渔是自己进来的,一进办公楼,就发现前几天热闹的景象已经不在,楼道里空空荡荡,一个人都没了。
周渔想都知道,这是这周的名额发下去了。
她也不在意,径直往前走,敲响了业务处处长办公室的大门,等着里面叫进,她就推门走了进去。
放名单这事儿李晓明本来还想跟她解释一下,哪里想到,周渔面色沉静,竟是半点没受到干扰,他倒是对这个女生感兴趣起来。
政策放开已经小半年了,周渔不是第一个找到他的,却是第一个用言论吸引住他,让他自己破坏了自己的规定主动找他的。
这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一个厉害人?
他直接说:“他们都去拿货去了,并非针对你们,我给你们留了一些。”
他这么坦诚,周渔本就是坦诚的人,搞销售的,各种办法去获取业绩,这都是常有之事,但必须有个底线,你不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你得知道,你的办法的确是打扰对方了。
她也坦荡地说:“昨天我们是知道你在那里,故意过去的。很抱歉,用了办法获取您的行踪,打扰您了。对不起。”
李晓明其实根本没在意,他回去满心满肺想的是日化这两个字,但如今周渔这么认真的道歉,不得不说,让人心生好感。但他也好奇:“你们怎么知道我在那里?跟踪我了吗?”
“没有!”她将分析说了一遍,“其实也想跟踪,怕你发现,就没,抱歉了。”
李晓明都乐了,伸出了手:“那我们这就是扯平了,那就重新认识一下吧,我是李晓明,海市日化业务处处长,我还不知道你的情况。”
周渔自我介绍道:“我叫周渔,是南河省南州市梅树村人,我有双重身份,既是一名蘑菇养殖个体户,同时又经营着一个连锁门市部。”
“我养殖的冬季蘑菇,在去年冬天的冬季菜供应中,卖出了十一万斤,如今,每个月的销售量已经达到了15万斤。”
“我的门市部是今年年初开办的,开始只有五家,位于南州市。目前,已经增加了八家,并且我们还在省会最中心地段,租下了一幢三层楼,正在装修,即将开业,到时,我们的营业面积将达到一千平米,是南河省最大的自营门市部。”
说完,周渔才伸出手,跟李晓明握了握。
李晓明是真吃惊,一边让周渔坐,一边打量她:“我是没看出来,我以为你是哪家的子弟。能有这样的见识。”
这不是乱说的,周渔出来办事,自然要穿的得体一些,她穿的是尤雪莉从香江买回来带给她的一件白色大衣,她本身个子高,长得好,又有气场,虽然年轻,但看着就挺厉害的。
更何况,周渔还带着三个人,要知道,这里来进货的,可不是一般的小商贩,最起码也是个二道贩子,生意做的很不错了。
人家为了节省成本,都是自己来,周渔带这么多人,一看就是资金雄厚,谁能想到,她是个农民呢。
李晓明是真惊讶也困惑:“短短大半年时间,你做到这种程度,我接触了这么多人,你是唯一一个,你很厉害啊。不过,这些都跟日化行业没关系,你怎么有那么多关于日化行业的思考呢?”
周渔就知道会这么问,她重生这事儿不能说,只能说发生过的真实事情:“我们南州有个肥皂厂,原先生产铃兰皂的,不知道您知道吗?”
李晓明应该是想了想,然后很歉意地说:“很抱歉,我没听过。”
这是正常的,像是南州肥皂厂这样的地方日化小厂,全国有几千家,影响力只在产地附近,很少有能突破地域,全国知名的。
周渔就把帮忙的事情说了,这才道:“我从那里就接触了日化行业,也看了不少资料,”她还拿出了一个厚厚的笔记本,“我在海市几天,也去了图书馆,这里的报刊真全乎,我看到了很多原先没看到的。”
这是真的,周渔必须得了解现在的日化行业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否则她也怕说错话。
那厚厚一本,肯定是每页都认真写了,还有剪报之类的,合起来都困难,用皮筋绑着,李晓明点点头:“昨天我开始听你的话,很生气。我们业务处的辛苦,是旁人所不知的,你所谓的躺在功劳簿上睡觉,事实上,我们很多时间根本忙的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
“但后来你说我们只是签合同,根本不知道我们产品到底哪里好,怎么去让它卖得更好,这让我安静下来,我不骗你,昨天我饭也没吃,直接回了家,想了一晚上,睡下半夜爬了起来,我想我们这个行业,也想我们的工厂和我们的产品,我发现,我一个都想不通。”
“周渔啊!”他将倒好的茶水放在了周渔面前,“坐!你这一番话,起码我几年内是不得安心的。”
“但我得感谢你,你打破了一些我们看不见的东西,让我看到了我曾经视而不见的问题,可你不能这只把问题提了出来,也得帮我解解惑。”
周渔看李晓明,这是个典型的川省人,周渔记得她原先一个川省的好朋友这样形容他们的性格:如劲草一般。
暴风吹不断,烈火燃不尽。
平日里看起来安逸闲散,可真的遇到了事情,绝对是一股生力军。
李晓明显然也是这样,周渔就说:“那我就说一说,一家之言,您且听一听。”
李晓明点头,随机就拿出了笔记本,还将钢笔拔了帽,放在了手中,居然要做笔记的样子。
他如此认真,周渔自然更加赤诚以待,直接就说:“您有想过,如果外资品牌不进入,夏国的日化市场会是什么样吗?”
作为一个日化人,李晓明还真想过,“我想过,我预估我们日化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大爆发,这基于两点,一方面是原材料供应得到了解决,可以全力供应市场。另一方面,随着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人们会更富裕,同时,电视的推广也让更多人看见了外面的样子。”
“原先大家都是闷头挣钱吃饭,但以后,大家手中有余钱的时候,肯定会愿意打扮自己。所以我们才推出了柔顺洗发膏,美丽口红,事实上,我们还有蜜粉等产品也在研发中。”
显然,李晓明是个会思考的人,他知道周渔问题的点在哪里:“你肯定要问,在这场爆发中,海市日化会是怎样,我原先的回答是,我们肯定如同现在一样,拔得头筹。毕竟,我们身处原材料生产基地,又深耕了这么多年,又有了这么多名牌产品,我们还预计在84年左右进行设备更新,为什么不是我们?但现在,我不敢肯定了。”
“我发现我在自由竞争市场面前,是个新手。”
“我想不到我们要怎样,才能做好准备,迎接这场恶战。或者换成你昨天的话说,我们的产品为什么好?我们得知道我们的本钱,才能布局如何去打仗?”
如果可以点赞的话,周渔一定要给李晓明点赞的,他不但愿意倾听,也没有任何自大习气,还非常的谦虚好学。
事实上,周渔无论从社会身份,还是从行业身份上来说,与李晓明都是天差地别,这样平等尊重的对话,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