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中咸鱼 第36章

作者:爱小说的宅叶子 标签: 种田文 重生 女强 美食 爽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公社主任和干事对韩景他们难得恢复了刚下乡第一次碰面的模样。

  一打听,缘由与上午农副站的事情有关。

  先是叶榆那飞猪脚法实在惊人,和以往本地人对于知青的印象截然不同,再加上叶榆力气与外表的反差,亲眼目睹飞人的人简单就对人聊到这个八卦。

  平泉镇本来不大,今天来赶集的人又多,王家沟一漂亮女知青的事迹,也就一圈又一圈传开来,也符合流言的惯性,传的多多少少有一点点变异。

  公社干部也听到了。

  听到完整的故事后,他们的注意力从叶榆身上蔓延至四位王家沟知青,这些知青竟然和村民有说有笑一块儿交年猪。

  不管生产队如何知青由期望转失望,镇公社的干部不可能完全不管这些知青,毕竟上面还有人定时询问他们呢,每次搪塞过去,他们也很头疼。

  如今出了几个与生产队相处的知青,公社干部很是激动,夸他们的带头作用干得好,当场让人把他们当作典型汇报上去。

  还说年会上会对他们进行表彰,让他们到时候记得来参加,届时还需要一个知青代表上台讲话,所以需要提前准备。

  这种表彰大会一般都有奖品,不是很多,基本上都是一个红五角星的搪瓷杯、一个笔记本、一个钢笔之类。

  叶榆听到奖励白面都没一斤,顿时兴趣缺缺,而韩景他们却对这个意外之喜非常高兴,又是保证又是表决心,他们一定会和农民同志们一起好好建设生产队。

第42章 小鸡破壳

  这个年代表是稀缺物, 乡下能够拥有它的人极少,但大多数人都很守时。

  不知道具体时间,他们就往早了计算, 以免错过集体回村的时间。

  六名知青当中, 花菲菲和韩景都有手表, 花菲菲的手表还是下乡前新买的,因为她之前的是华侨店里买的进口瑞士手表, 现在不用使用, 换成国内梅花牌。

  也因此,当叶榆几个擦着时间点到镇子口时, 大多数村民已经回来了, 见他们一来,又是挥手又是催促的。

  生怕他们迟到。

  驴车上已经放下很多负重,村民们还是凑了些空帮他们放稍微有点重的东西,轻便一点的,只能他们自己背了。

  叶榆压根儿没把身后的背篓放下来,韩景自告奋勇背上一个。

  这个时候, 刘红梅不知道从哪个角落又窜了出来, 这次带的不止王小虎,还有王小虎的双胞胎姐姐王小妹。

  有人注意到王小妹以及她背着一个大包裹, 忍不住问:“小妹不是在镇上读中学吗?这是要回村里?今年怎么这么早就放假了?”

  “还不是因为他们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差点被抓了,他们学校现在太混乱,很多学生都请假或辞学,老校长也没阻止,我也担心波及到小妹,让她回村先避一避。”

  刘红梅本来肚子里就憋了一匣子的话,被这么一问, 顿时就像倒豆子一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很多人听到这个第一反应都是不可思议,不住地惊呼:“被抓?怎么会?!”

  “与学校里那几个干啥啥不成的二流子有关,他们学点啥不好,偏偏学城里人瞎举报,若非老校长老师的人缘都好,平日里帮过好多家庭困难的学生,连G委会都有人是他曾经的学生,那些二流子的家长指不定也被他们教过,很有可能真被抓起来逛街。”

  回答的是一脸怨气的王小妹,她学习成绩一向不错,一直在同年级名列前茅,老师也说考上高中很有希望,可现在能不能继续上学都要打一个问号。

  上学肯定比下地干活轻松太多,她也不想一辈子被困在王家沟。

  留在学校王盼娣女儿李牡丹也是这么一个想法,她更是即便混乱也舍不得离校。

  村民们依旧不明所以,不太明白为什么校长被二流子举报就要被抓,这G委会的怎么不听校长的,反而听二流子的。

  他们又说起今天挂牌的那些个人,有人打听过据说里面有的大学教授呢,现在居然被打成黑五类,可怜那个丁点儿大小的女娃,居然得在劳改农场里长大。

  他们询问几个知青为什么,校长被抓,那他们也会不会被抓。

  这个问题实在是真的太过敏感,不好回答。

  最后,徐飞只言让他们避开着那些戴红袖章的,村民们根正苗红,一般不会犯什么思想错误,但切记不要搞封建迷信,现在这风向比之前还要紧张。

  这么一类比,村民们隐约能摸到一点,这个有点像先前打砸祠堂、关掉无名寺庙,都有些不可言说的原因。

  这还是有点不一样,相同的是普通人最好尽可能远离这些难以对抗的纷争。

  村民们纷纷点头,不过这些事情距离他们本来就很遥远,唯有王小妹真心纠结自己的学业和未来。

  她还是想去县城继续读书。

  但以现在这严峻形势,镇上都不安稳,老师们都无法安心上课,即便继续上,学生们也不知道学的什么。

  韩景仨闻言也沉默,中断学业的事儿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他们难道是不想考大学吗?当然不是。

  “可以只参加毕业考,考上再说。”叶榆出声打破宁静。

  花菲菲拍掌:“对啊,你们老校长老师都这么好,一定会同意的!”

  唯一的问题在于能不能毕业,考上高中或高中。

  可这也不是问题。

  村里有四名城里来的高中生,除了叶榆,剩下三个都是刚中断学业不久,省下上学的口粮择一个私教,再加上王小妹基础肯定不是问题,考上高中还不简单吗?

  至于王小妹考上后能不能去读,叶榆知道刘杏花他们一直想让王小妹嫁到城里,复制她妈王来娣的路,王来娣当年也是去县里读高中才因缘机会嫁到四九城的。

  有大姨王来娣在县城里,她被允许去读高中的可能性还是高的。

  既然王小妹想读书,叶榆也希望她在校园环境呆久一点,而不是村里许多女孩一样,还未成年就摆个简陋的酒席嫁出去,辛辛苦苦迷迷糊糊一辈子。

  刘红梅母女脑袋凑一块儿嘀咕商量,王小虎身上挂着大包小包安静立在一边,也不知道听懂没有,只是连连点头。

  一群人热热闹闹地从王家沟结伴出来,又热热闹闹回去。

  半路上,他们不得不与杨秀秀、赵春娇分离。

  杨秀秀赵春娇两人都眼泪汪汪的,非常不舍,又拉着花菲菲的手,说了好半天知青们来回拜访的事儿。

  其实,她俩更舍不得叶榆,但又不敢冒然和叶榆握手。

  顶多杨秀秀在末尾又强调从家里带来的干辣椒、野山椒、豆瓣酱,除了这些,还有冻粑和泡菜。

  其实还有烟熏腊肉的,可惜量少已经吃完了,若有猪肉,她可以指导如何烟熏麻辣口味的腊肉。

  但这可能性太低。

  猪肉太难得,即便过年,今年一共干没几天的知青们分到猪肉的可能性很少。

  “会去的。”

  叶榆难得慎重承诺。

  “哎!”杨秀秀应了一声,拉着还在抹眼泪的赵春娇一并离开。

  回到王家沟,村民们各回各家。

  值得一提的是,当王小妹兴奋邀请叶榆回家吃饭的时,话说到一半,被刘红梅掐了一把,给掐了回去。

  叶榆没打算去王姥姥家,但看见这个也觉得有趣,对王小妹眨了眨眼睛,同样承诺:“今个儿婶婶表弟表妹都累了吧,我也不打扰,改天再去探望姥姥姥爷,麻烦婶婶跟二老说一声,我一定会定时拜访。”

  刘红梅:“……”

  直到回知青点,花菲菲想到刚才看到的,刘红梅脸上的一秒笑容消失术,还有点可乐,虽然有点不厚道,但确实好笑。

  “叽叽叽!”麻雀从屋檐温暖的鸟窝里,飞出来迎接。

  花菲菲见麻雀朝着自己飞过来,本来是十分开心,却见麻雀与她擦肩而过,直奔叶榆,在距离叶榆半米处刹车,围着她转了一圈儿,最后停在她的肩膀上。

  再叫一声:

  “叽叽!”

  “白疼你了,”花菲菲气得肝疼,叉着腰一阵数落,“小白眼狼,我喂你的次数可是最多的,连景四和阿飞也逗过你好多次,你怎么又不记得我们了?”

  这么一大串话,麻雀根本理解不了,它歪了歪头,豆豆眼尽显迷茫。

  叶榆把手轻轻一伸,麻雀立刻领悟,扑棱扑棱翅膀跳入她的手心,蹭了蹭,这只麻雀除了当肉不多的储备粮外,唯一的优点大概是毛绒绒的,摸起来贼舒服。

  被炫一脸的花菲菲更恨铁不成钢了,他们当中就叶榆对麻雀最差,还取了个“储备粮”的小名,这只麻雀只认这个名儿,也不知聪明还是笨蛋。

  “聪明吧?”韩景笃定,“会认主人的动物都有灵性。”

  面对队友的背刺,花菲菲哼了一声,转身去房间里放东西、换鞋子去。

  等花菲菲换了鞋子出来,院外竟然没看见一人。

  咦——

  她的速度不是一向最慢吗?

  这时,东屋传来韩景的声音,夹着麻雀叽叽叫,问题一下子破解了,韩景他们仨都在东屋里。

  花菲菲眼睛一亮,也冲了过去,边冲边像个复读机一样问:“小鸡孵出来了吗?小鸡孵出来了吗?”

  “对对对!”站在炕边上的韩景回她,“三枚鸡蛋都碎了。”

  更准确地说,是有了裂缝,其中一只鸡已经露了半个头出来,身上绒毛很短,湿哒哒的,又丑又可爱。

  花菲菲、韩景、徐飞都在围观生命的诞生与神奇。

  唯独叶榆盘坐在炕上,呵斥麻雀停止任何丧心病狂行为的同时,嘴里含着今天刚买的水果糖,含糊不清地念叨:“水煮蛋、溏心蛋、荷包蛋、鸡蛋饼,辣子鸡、酱油鸡、香酥鸡、小鸡炖蘑菇。”

  花菲菲、韩景、徐飞:……毛都还没长齐,做个人吧你!

  不一会儿,另一个鸡蛋也裂开个大缝,最先出来的不是头而是一只小爪爪,小爪爪在虚空里踩了踩。

  竟然比第一只先爬出来。

  瑟瑟发抖。

  挣扎了几下,小juojuo终于支撑着它立了起来,声音尖细:“叽叽叽!”

  叶榆取名简单粗暴:“一号。”

  “叽?”

  麻雀伸脖子探头。

  又过了一会儿,二号小鸡也终于从蛋壳里爬了出来,三号小鸡同样露出大半个身体。

  待全部破壳后,花菲菲、韩景、徐飞小心翼翼地抓起一只又一只,轻轻擦拭,将它们身体擦干,喂了点水和提前准备的豆糠饼,又将窝里的蛋壳清理掉,这才把它们重新放回干燥温暖的炕窝。

  从今天开始,他们知青点也是有鸡的人了!

第43章 奥林匹克

  这年头寄信件寄物品只能靠邮局, 因交通不便,速度非常慢,邮寄距离越长越慢, 烨国最北往最南寄能花上两三个月, 慢一点甚至于接近半年。

  好在王家沟距离燕京市很近, 燕京又是烨国首都,叶榆和韩景的信寄回家里只花了十多天, 这已经算快的。

  又因城里比山路平坦, 信件不会在邮局存放太久,每天都有专门的邮递员, 他们穿着蓝制服, 戴着五角星帽子,背着五角星斜挎包,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装着信件或物品,家家户户送件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