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小说的宅叶子
在人群末端,他们竟看见一大概只有五岁左右、身高不到一米、穿着满是补丁旧棉衣的小女孩,晃晃荡荡走在队伍最后端。
???
小姑娘明显不是红袖章一员,在这样的队伍里,她只有可能是前面黑五类的子女,只因年纪太小,挂牌说不过去,又无其他亲人接纳,于是被默许掉在队伍末端跟着走。
黑五类子女在这个时代也是备受唾弃的,不管是生活、学习、工作,方方面面备受歧视与打击,甚至于一不小心就像是现在遭受莫名其妙的牵连与被牵连。
小孩儿长得瘦骨嶙峋,像是大头娃娃,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里尽是恐慌,她咬住下嘴唇却也没哭出来。
哪怕是黑五类,再怎么来说,也引得不少人同情。
“真是造孽哦。”
“小娃娃一个,跟着大人*街哦,大人作的孽,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谁让他们是黑五类子女?祖上指不定吃过咱百姓的人血馒头。”
“可怜啊……”
不说韩景花菲菲他们,叶榆看到这么小的小孩也皱了皱眉头,她为什么觉得这个丫头长得有两分熟悉?
目光扫向挂牌的人。
通常来说,根据遗传基因定律,子女长相有一定几率相似于父母,根据部分显性遗传特征,可能辨认出血亲关系。
叶榆最先寻到一个头发稀疏的老大爷,小丫头的眼睛、鼻子、嘴巴都有点像他,又根据这老头儿搜到一个二.三十岁的年轻女人,细看,小丫头与这个女儿也有点相似,尤其是微表情动作,小孩子都喜欢模仿长辈。
这三人间应该有血亲关系,初步推测祖孙三代的关系。
但叶榆并不认识他们,看他们好像也没什么眼熟感,可能是小丫头长得像她认识的某人?只是因记忆太过久远,乱成一团浆糊,一时半会儿回忆不起来。
“怎么了?”韩景他们看这一幕的时候,最怕身边的人一时冲动与革的人起冲突,这也是他们家人多次嘱咐他们不要和红袖章混在一起、乱作对的原因。
听说过好几个血泪教训。
“不,没什么。”
叶榆本来就不是冲动的人,也没有自负到能单凭2阶空间异能可以改变这个世界,她摇了摇头,待这些人游过他们后,和韩景他们一块儿进了供销社。
平泉镇供销社的物资肯定比不上四九城国营商店,而且常常缺货。
店内面积百来平米,卖的东西主要是农用工具、生活日用品、粮食副食,以及一部分向本地农民收购的农副产品。
可能因购买东西的人很多,店内稍显拥挤,供销社售货员的服务态度比燕京市国营商店还要差得多。
买东西的人稍微多问了两个问题,他们能指桑骂槐N句。
这年代的人挣钱不易,所以非常珍惜每一分钱,即便一角一分他们也是用碎布包裹着揣衣服内衬口袋。
他们问过价格后,小心翼翼从内衬口袋拿出碎布,一点点打开,一毛一分地数出几毛几分钱。
可能还没有数完,年轻的售货员竟直接不耐烦地伸手去拿:“你这人怎么回事?要买不买,不买算了。”
买东西的人被骂也不觉得不对,甚至于讨好地笑了笑。
“看到没有,素材来自生活,安全又能引发大众群体共鸣的绝佳素材,不来一篇吗?”叶榆对着徐飞几个说。
第41章 爆炒油煸
叶榆说这话的时候并没有压低声音, 甚至用了一点小技巧,周围人肯定听见了,包括离得最近的那个柜台售货员。
花菲菲他们一直生活在这个时代, 习惯了售货员的态度, 并不觉得他们的刁难有问题。
甚至于在叶榆说这话时, 杨秀秀和赵春娇第一反应竟然是看向售货员,有点怕得罪了他们, 买东西困难。
可店铺又不是售货独一家的, 柜台上有的东西他们还真能光明正大不卖吗?
至于私下的瑕疵品,懂的人都懂, 叶榆他们与这些售货员又没一毛钱关系, 也从他们手里拿不到啊。
售货员再把白眼翻上天又如何,叶榆他们还是买到了富强粉、挂面、盐巴、酱油、肥皂、蛤蜊油,以及最近上新对农民们还是有点奢侈的麦乳精、水果糖、饼干、瓜子等。
叶榆除了一个保温瓶,买的都是零食,但凡涉及称斤的时候,一直盯着售货员, 他们也不敢缺斤少两。
只是等他们离开, 几位售货员彼此交谈,知青们难搞的名声雪上加霜。
他们调笑着说才不信这些知青们能把他们干嘛, 短短十几天,知青们闹得笑话可多了,没一个能成事的。
再说法不责众,这世道哪家供销社不是这样子的?那些城里人比他们态度还差呢,也不见上面领导整改。
门外,知青们也在商议。
韩景一番思考过后,第一个举手赞成:“小榆的质疑是正确的, 那些售货员的确不应该是这种刁难顾客的态度,□□上都说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真的要写吗?”花菲菲有几分犹豫,“这会不会得罪平泉公社,我们还不知道要在这里待多久,得罪他们,会不会被穿小鞋。”
“写,”徐飞也投赞成票,“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帮销售员这一职位得到进步,正是我们知青应该做的不是吗?至于得罪平泉公社的事情,我们不止找错,也写了很多对农民同志的淳朴和漂亮赞扬。”
叶榆吐槽:“预设这么多?你们写了又不一定能上报。”
“……”
绝倒。
“记得模糊一下具体人名,用小花小草这样的化名。”
叶榆觉得也可以写,利大于弊,不止是纠错售货员的问题,蔓延开来,下乡所见所闻见报,也是给下乡知青们提供一个遇见不公的投诉渠道。
这并不意味着知青一定对,村民一定错,双方都有正常人和老鼠屎。
只不过在当下,十几岁的知青相对村民来说,绝对属于是弱势群体,真的遇上极致的恶,甚至可能丢掉性命。
在燕京附近的生产队表现可能还不明显,穷山恶水出刁民,那些阳光照不到的偏僻之地,知青才真的危险。
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腐烂与闪光,这十年,肯定有一部分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们在这些土地不幸消失。
叶榆:“越来越多的知青们文章上报,若是有专门板块负责此事,更是能让知青下乡更透明化,也是对本地村民的一种监督,让双方趋于平衡。”
徐飞几个听得一愣一愣的,叶榆同志的思想视角和深度不是他们能比的,一个供销社售货员而已,竟能延伸如此多。
可能徐飞、韩景、花菲菲还不是很能明白这个监督与平衡,与生产队矛盾日益加深的赵春娇和杨秀秀更能理解,他们看见了除了向本地人妥协以外的第三条路。
徐飞:
“那就写!”
“我们也写。”
“不止我们写,我写信让我某某某省的同学也一起写……”
balabalabala。
少年们不藏私,说干就干,意气风发,雄心比天高。
但提出又延伸这个话题的叶榆却无心加入,或者说,她的目光已经被供销社隔壁的国营饭店给吸引。
其他人:
……行吧,也饿了。
与四九城国营饭店不一样,平泉镇的国营饭店不是报菜,可以现点,但限定范围时是厨师师傅的拿手菜。
也因此,花样没那么多,多为京菜或已在京市流行的其他菜系。
不过这个年代能当上厨子,能被叫一声师傅或师父的,都有一手,国营饭店又舍得添油加材料,味道绝对差不到哪里去,而且一个菜的量还挺大。
但他们六个人还是点了九个菜,其中有三个菜来自叶榆,红烧肉必有,还有糟溜鱼片和爆三样。
若非再点多了哪怕六个人也有可能引来更多关注,她还能再多点几个。
丰富的菜有了。
主食是各花各的粮票,买符合自己食量的大白面馒头,有肉票的还可以点肉包。
杨秀秀和赵春娇有点不好意思,她们花的钱最少,只合着点了一道一品豆腐,徐飞点了一道素,剩下都是叶榆、韩景、花菲菲点的,叶榆花费最多。
这样很不公平。
但国营饭店卖的那么贵,她们家庭条件挺一般的,原本是打算中午啃干粮,顶多加一个大肉包子,两人分着吃。
徐飞很能理解她们的心态,安慰说:“景四、菲菲、小榆他们不会在意的,而且,等下你不一定抢的赢。”
在徐飞看来,他真的很幸运,三个知青同伴一个塞一个富,而且都很大方,不要看叶榆对吃的似乎吝啬,其他她这个人比花菲菲和韩景他们似乎更不注重金钱。
相处久了,也发现叶榆的性格并不像她的长相气质那么冷,相反,只要不虎口夺食,她其实真的很好说话。
很好说话的叶榆瞥了他一眼,为他也紧跟花菲菲、韩景改口的“小榆”,徐飞头皮一麻,条件反射露出微笑。
但怕还是有点怕的。
菜上来了。
这个年代不会做红烧肉的大厨,只能叫厨师学徒,能当国营饭店大厨的师傅肯定不是这样,红烧肉必须门面啊。
叶榆再次吃到了她心心念念的红烧肉,加入口中——
好吃到爆!
不同师傅做的红烧肉并不全然相同,虽然都是同样都是半肥半瘦的食材,但调料不同,口味也略有不同。
机电厂师傅做得红烧肉焖得时间更长,焖到酥烂,会用酱油提亮,香而红润,而国营饭店的师傅油酱比例不同,红烧肉肥不腻、酥不脆、甜不粘、浓不咸。
各有各的优点,而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很好吃。
糟溜鱼片也好吃,用的是野生青鱼,鱼肉特别鲜嫩;爆三样只猪瘦肉、猪腰、猪肝爆油滚炒,猪肉猪腰鲜香多汁,猪肝脆嫩可口,美味极了。
其他荤素也特好吃。
连白面馒头除了软软蓬蓬,还有一股适当的甜味儿,一口白面馒头,一口肉,一口菜,神仙日子都不换。
徐飞说的对,杨秀秀和赵春娇不能再矜持下去,否则以叶榆的速度和食量,一点酱汁儿都不会给她们留,到时候哪儿是吃大户,简直是反过来被大户吃。
与对面桌顾客的高谈阔论不同,他们这桌食速惊人,基本上没空讲话。
饭后一杯茶是免赠的,不是什么好茶,几两茶冲一大桶水,味道很淡,但细细品尝也能尝出点回甘。
叶榆离开国营饭店的时候最为不舍,韩景他们甚至有点害怕她会去后厨把厨子师傅绑走,拉着她离开了。
下次再来。
镇上除了国营饭店和供销社也没什么逛的地方,几人去了一趟卫生院,赵春娇和杨秀秀他们开了一些土槿皮之类治疗外伤的药膏,韩景花菲菲也跟风一把。
最后再去平泉公社一趟。
韩景他们原本打算打个招呼就撤,毕竟当前知青们在平泉镇的风评不好,公社似乎见到知青就一脸头大的表情。
但今天似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