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小说的宅叶子
独树一帜,在人群堆里,绝对是一眼能挑出来的那个,或许在火车站,韩景被发小认出,不止因他自己个高。
叶红军不是多会说话的人,憋了很久憋出来一句:“没吃苦就好。”
“她能吃什么苦?又长高又长肉,看来以前还是我们虐待她了。”
王来娣是知道自己女儿饭量的,拿了个筲箕,先煎了一部分红薯杂粮窝窝头、玉米发糕出来,再配上冬季最常见的白菜、萝卜,剩下继续热在锅里。
刚一出来,听见叶红军的话,脑子长回来的她没好气怼了一句。
“这么多好吃,妈,你真不错。”叶榆拿出从花菲菲那儿学的撒娇法,再结合自己特点,给王来娣一个热情拥抱,可热情了,把她妈都抱飞了起来。
这年头父母跟儿女哪有这么亲密啊,又把夫妇俩怎不会了。
洗过手的叶榆已经迫不及待奔向餐桌,抓起一个玉米发糕塞嘴里,一口发糕,一口辣白菜,吃的老香了。
叶保国咽了咽口水,看了看叶红军,又瞅了瞅王来娣,犹豫半天,手伸向筲箕,被叶榆看一眼,又缩了回去。
叶榆已经不是刚重生的叶榆,而是在乡下混了个顿顿饱的叶榆1.0,从筲箕挑了个红薯杂粮窝窝头,给了他。
叶保国受宠若惊:
“谢谢三姐。”
王来娣简直没眼看,虽然嘛,叶榆看着是没怎么吃苦,但这一副贪吃模样,哪怕知道这是她本性,也不免让她觉得外面哪有家里好呀,再多的骂也舍不得骂出口。
叶榆突然询问:
“妈,你记得王叔吗?”
王来娣:“哪个王叔?”
“南山山上那个,”叶榆竖起了大拇指,“老头儿……老爷子都七十了,上山下山溜得跟只猴一样,狩猎下陷阱杠杠的,妈,你咋不说王家沟里这样的世外高人呢?和我在一起的知青,韩景、徐飞、花菲菲他们,都在跟老爷子学武,不过都没我厉害,嘿嘿。”
若护林员在这儿,想必十分感动,因为叶榆可算不一口一个“老汉儿”没大没小,虽然她的本质是用模糊的语言让他背锅,但自认识以来,他背的锅算少吗?
“是王叔啊!”
叶榆一提,王来娣立马回忆起来,她当然记得南山上的护林员,小时候家里谁调皮都说送南山山顶上去,护林员年轻时赶和小鬼对上,50年代饥荒时带着全村在南山打猎扯野草,以至于他们村不损一人。
确实厉害。
难怪叶榆能寄这么多野猪回来,怕是王叔把他们当继承人教本事呢!
“妈,我寄的肉都吃完了吗?不够我包里还有。”叶榆趁机说,她倒不是嫌弃红薯馍馍、玉米发糕味道,只是在乡下吃得太过丰盛,少了肉有点不习惯。
“又拿又拿,咱是什么家庭,这顿顿吃肉像话吗?”
王来娣把堂屋门窗封得严严实实,这才又去把一碗已经切好的腊肉端出来,放到了叶榆面前。
又去看叶榆的包裹,尽管有心理准备,还是捂着胸后退两步。
好家伙。
叶榆春节回家衣服没带两件,全是吃的,肉酱肉干肉粒腊肉熏鱼,还有水灵灵的豆芽和油麦菜,比上一次还夸张。
不止王来娣,叶红军也反射性去看门窗关严实没,他们只觉得自叶榆下乡以来,见过吃过的肉比一辈子都多。
吃肉当然是幸福的事,有吃肉的人家,定然把门敞得大大的,恨不得让全院的人都知道他们吃肉。
但天天顿顿吃肉那可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儿,怕不被红眼病举报上天,现在世道这么混乱,不藏着掖着不行。
也因此,叶红军王来娣吃肉都有讲究,次数少,肉量多,做的肉尽量味小一些,或者用其他调料遮掩。
这不,院里还有背后酸他们的。
王来娣学起来活灵活现:“你们家这可是起来了,大女儿嫁工人,二女儿家军人,三女儿下乡月月寄东西回来,小儿子又被选入体训生,小小年纪既有钱拿又有票拿。至于四儿子,那不特意留在父母身边孝顺的那一个,也快娶媳妇了,到时候啊,儿子儿媳给你生个大胖孙子,一起孝敬你。”
当面都这样,背地里还指不定还怎么说闲话呢?
“保国才多大,除了最后一句都对,”叶榆腊肉配发糕一大口吞下后,回,“我们家日子可不越过越好了吗?吃点好的应该的,他们的闲话也不会因我们不吃肉停止。”
正在把东西往餐边柜放的王来娣又忍不住白她一眼:“你这是多一点点吗?柜子都塞不下,也不敢放厨房里,那儿潮湿阴暗老鼠多,怕被它们糟蹋,逼不得寝室里都挂着腊肉腊肠,这像什么样?”
“方便偷吃呗!”叶榆一不留神把自己某些行为说出口,察觉飞来的一把把眼刀,摸了摸鼻子,“这不过年了,肉多鱼多,代表着咱家的日子红红火火。”
“孩子刚回来,在外面不容易,先别跟她吵,咱家的日子一点比一年更红红火火。”
这个词说进叶红军心里,忙活大半辈子,他的人生目标可不为这个吗?被人捧着奉承吹嘘的时候,他们心惊胆战有,可内心的骄傲与自豪一点都不少。
他这样,他媳妇儿也这样。
相处几十年还能不知道彼此?往上翘的嘴唇根本没平过。
叶榆给她爸竖了个大拇指,又给她妈塞了块腊肉,问:“卫国那小子真入体院了?”
王来娣点点头:“嗯,一个月二十五元补贴,还有粮票肉票,逢年过节有福利,若是比试拿了队里第一还有额外奖励,比工人铁饭碗都强,好好干,一辈子不愁。”
“……这个干不了一辈子,除非转教练。”
王来娣斩钉截铁:“那就当教练。”
“行,您说了算,当不了教练我踢他屁股,”叶榆又问,“卫国今天晚上不回来?”
“他们体训队包吃包住,一个月才回家一次,过年得等到后天除夕才放假,嗯小弟他们训练也不容易,我跟你爸去看过一次,才多大的人啊,早上六点就要起床跑早操,训到晚上还有夜跑,不比当工人轻松,拿那些补贴也是应该的。”王来娣提到这个又湿了眼睛。
“她妈更年期母爱泛滥啊,但这话可不宜说出口。”叶榆一边内心默叹,一边给她弟也夹了块肉。
外出的儿女吸引父母许多关注,在身边的反而容易被忽视,还要承担父母的各种情绪,也是不容易。
叶保国茫然:……下乡一趟,三姐怎么还变大方了?
这个晚上,有叶榆的归来,叶家人气都多了一些,也聊挺晚的,叶红军夫妇也察觉到女儿下乡终于成长,换作下乡前,她大概是没耐心和父母聊这么多的。
这倒是,乡下腊月闲到抠脚,知青点有时甚至泡脚坐谈,而且隔了几个月不见,叶榆变化的可不止身高。
但再怎么晚也不过八点,七点半有人就开始打哈欠,然后一个传染俩。
叶榆回到自己房间,屋内摆设没怎么变,桌面床上看不见灰尘,床上被单被套也都沾染上阳光的味道。
第63章 海味果干
次日一大早, 叶榆被食物香味诱得醒过来,先嗅了嗅鼻子,再在温暖的被窝打两个滚儿, 爬起来伸了个大大的懒腰。
端着木盆去院里洗漱。
这个时间点大院里洗漱的人挺多, 寒冬腊月, 是个人都用热水,院里那叫一个云雾缭绕, 叶榆偷懒没倒暖水壶里的水, 冰冰凉凉直接往脸上浇,绝对是独一份儿。
熟悉邻居见面也会问声早, 有人嘀咕, 是乡下养人,还是冷水养脸,叶家三丫下乡一趟,怎么越长越标志了呢。
还有几个陌生面孔。
隔壁邻居毛家换了一家姓陈的,时下能分配到这样不错的房子,还是钢铁厂的骨干小领导, 外加老技术员。
原来的毛家阖家一起投建大西北去了, 事实上,因毛家家主在毛家大小子被抓后与其及时斩断关系, 他们家虽不可避免有影响,但也不用搬离燕京。
只可惜毛老太太实在太会得罪人,在他们家“什么代单传绝”后尤甚,整天上窜下跳,怼这个吵那个,闹得一整个四个院乌烟瘴气。
有人体谅她失去孙子不与她计较,但也有人不惯着她, 于是本来还在观察期的毛家又撞风口上了。
为了不被迫下农场,援建确实是最好的选择,只希望毛家家主吸取教训,不当妈宝,也对自己这辈子唯一的女儿好些。
陈家也是热热闹闹一大家子搬过来的,他们家小孩衣服上的补丁都没几个,家庭条件看起来还挺不错的,陈老太太长得慈眉善目,听说挺热心的,连一大妈有点担心她跟自己竞争大院管理大妈。
有大毛这个小红兵出事,他们胡同的小红兵全被家长拎着耳朵强制摘掉了红袖章,邻里相处不可避免仍有些小吵小南,但整体还算平和,并未卷入外面风雨。
叶榆收回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洗漱完后,来到厨房。
王来娣正在炒白菜,叶保国在灶台前烧火添柴,见二姐进来,忙直了直腰杆,表达意思很明显,他不是白吃饭的。
“有进步。”
叶榆赞扬看了他一眼,又叹她爸还是丢不下所谓的大男人面子。
王来娣没说的是,叶榆下乡前的话,叶卫国执行最彻底,从饭来张口到学会了不少家常菜,其次是叶红军。
毕竟见叶卫国这么积极,他这张老脸也撑不下去,平时也会力所能及干点家务活,偏偏在叶榆回来后,叶红军不知何故又端回去了,大概是拿点当父亲的面子作祟,不好意思承认自己过去不对。
叶忠国并不是因叶榆那段话改变,他坚持劲不强,早故态复萌,还是被叶红军训斥了两下,跟着一起做的。
叶红军想必在堂屋里坐立不安呢,王来娣没揭开他的死要面子,一个人暗自偷乐,只觉得父女俩都很有意思。
早饭吃的简单。
猪油一热,大量的白菜帮和叶子翻炒,加上盐巴,又往里堆了不少肉,咸香更甚,搭配红薯馍都能吃好多个。
王来娣还有点后悔一大早爆炒溢了肉香,但很快没空想这些。
可能因连日下雪近两日终于放晴缘故,今儿个邮递员来得特早,早饭还没吃完,听到外面有邮递员叫。
叶榆自告奋勇去拿,如此积极还因她老远闻到一股海腥味儿,出了院子更浓,围观的人都忍不住往俩大麻袋上瞧。
一大妈见她,笑着调侃:“不愧是姐妹花,你前阵子往家里寄了几大袋东西,现在你二姐也一样,大老远寄回来这么多,邮寄费都不知花了多少。”
叶榆笑笑不言。
对于有些围观群众“比猪肉水都臭,这肉能吃吗”、“全是不值钱的海腥”之类的酸话,更是直接过滤,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当着面嘴更脏的也没有。
“爸,妈,二姐寄了好多海鲜。”
叶榆一手提溜着一个袋子回屋里,先前说的王来娣不用愁,主要是有了这海腥味,什么肉味都能遮掩过去,他们也可以大大方方地顿顿吃肉,门窗都不用关上。
海鲜这种东西,在未来有一段时间可能很值钱很贵,但现在真不是,内陆能吃到的少,靠海又吃到想吐。
还有会做海鲜与不会做海鲜,新鲜海鲜与非新鲜海鲜,味道相差往往会非常大。
叶兰寄回来的肯定不是生鲜,制法以暴晒海鲜干为主,有虾干、风鳗、乌狼鲞、墨鱼干、海蜒干等,最多的还是各类咸鱼,能够存放的时间主看工艺。
王来娣又是心惊肉跳:“叶兰这妮子,寄这么多,不会影响赵青刚当兵吧?他可还在部队上呢!”
“妈,既然都寄了,肯定没什么影响。”叶榆解释这山和河说是社会公共财产可以说得过去,但海呢?
即便有海陆空领土,海空领土也比大陆更复杂,尤其涉及边疆公海,海里打捞的东西往往没人去盯着。
再加上海鲜现在不值钱,也不会和猪肉一样惹人眼红。
叶榆不但不怕,还建议:“不如今天来两顿海味大餐?”
人工的海鲜干肯定没有机器脱水来的厉害,怕坏,当然得在其坏掉之前,尽快解决掉它们,这样才不浪费。
除了海鲜外,还有一些晒干的海带紫菜,以及五花八门的水果,椰子干、菠萝干、芒果干、诺丽果干等,有些当地生产队种植的,也有野生的,因而并不能全部叫出它们名字。
叶榆丢了一块椰子干入嘴里,甜味并不是很浓,软糯清甜,非常适合充当零食,她恨不得自己也飞向南边。
当初怎么没选择靠海生产队,失策啊失策啊。
当然,叶榆还记得有些人会吃海鲜芒果过敏,让叶红军、王来娣、叶忠国先少尝试一点,确认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