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吕雉心尖崽 第179章

作者:沉坞 标签: 天之骄子 爽文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眼睁睁看着汉天子吩咐了左右几句话,他引以为傲的朝鲜国宝,就从随侍转移到了汉人手中,他想象中的夜明珠惊艳众人的场景,就这么离他远去……面色不知不觉灰败了几分,使臣捧着符节,心里不是滋味地被请了下去。

  典客衙署的人领他去了驿馆,笑容亲切:“国书盖印还需一些时日,使者就在驿馆多住几天,体验我大汉的风土人情。”

  “小臣却之不恭了。”朝鲜使臣笑得尽量自然。

  .

  大朝会结束后,还有个重臣排排坐会议,参与者都是三公九卿,还有当下顶级的将军彻侯。

  刘越原先还想着是不是要和他们解释一番,朝鲜不是送礼而是投毒来了,谁知众大臣逻辑自洽,根本用不着他解释。

  陈平率先道:“陛下意欲打压朝鲜声威,不叫卫满那贼子太过得意。”

  夏侯婴附和:“宗主藩国,本就互为主仆,哪有捧它敬它的道理?”

  众人猛点头,陛下的举动都是有深意的。小梁王四岁那年,便聪慧得不似凡人,如今更是了不得——陛下的聪明劲儿,有时候连他们都得猜一猜。

  刘越:“…………”

  曹参拧眉,思索了许久才慢慢道:“朝鲜国……不复从前恭敬了。大汉借其兵力与物资,反之,朝鲜保卫边境安稳,护佑塞外各族与大汉通商,是当年先帝与卫满签订的和约……朝鲜借我大汉之威吞并其余邦国,如今领地扩张至方圆千里,不过十数年而已。”

  脾气火爆的将军冷笑道:“不过白眼狼罢了!”

  是啊。话糙理不糙,在座之人,有哪个不对局势敏锐?

  平平无奇的贡品忽然换做国宝,其中必然有鬼。他们也不在意那斗大的、尚未现出真容的夜明珠了,毕竟再稀罕,也不过是死物,最重要的,是今后对朝鲜持何态度——是战,还是和?

  大臣们争执得很厉害。将军一个两个都出来请战:“若说不好啃的骨头,天底下有许多,它朝鲜还远远称不上!”

  “不可!眼前铸新币才是最要紧的,边境切不能生乱。”

  “战战战,为了军功简直不择手段了。现如今朝鲜依旧是我大汉藩国,如何能够撕毁合约,背信弃义?在天下人看来便是欺凌弱小,岂不和蛮夷等同!”

  “呵呵,让朝鲜先撕不就行了?我大黄弩可不是吃素的,还受那弹丸小国鸟气!”

  “……”

  意见不一的臣子吵得面红耳赤,渐渐的没了风度,你带口癖我说粗话,和菜市场讨价还价没有区别。

  这样的场面,刘越已经见识过很多次了,他十分淡定,甚至还换了只腿,小幅度地抖啊抖。

  直至周昌利剑一样的目光射来,皇帝陛下瞬间坐正,很投入地听了进去。大致了解了众臣内心的倾向,刘越安抚这个安抚那个,最后点了梅花司司长的名:“郅卿。”

  众臣的视线瞬间聚集在角落。

  郅都坐在最后一排,在这小朝会上,他的资历最低,地位也是最低,若不是皇帝超格的宠爱,还有手中握有的令人忌惮的梅花司,他都没资格进来。

  同样,若不是皇帝点名,他根本没机会插嘴。

  郅都作了一揖,起身道:“诸公得罪。梅花司前日探到情报,经再三确认,朝鲜王年事已高,自摔跤后一病不起。国内惊慌,诸王子恐陷入内斗……”

  话音未落,席间一片哗然。

  连丞相都难掩惊诧,既惊梅花司的手长,连朝鲜都派去了探子;又诧异这份情报的内容,简直是划破迷雾的及时雨,叫他们的眼前一片清明!

  难怪,难怪。诸多可疑之处,如今都能串联上了,大臣们陷入长久的沉默,随即“砰”地一下,七嘴八舌犹如火山爆发。

  “朝鲜王病笃,朝鲜竟然隐瞒不报,他们意欲何为?!”

  “怪不得使臣前来献宝,原来是心虚了。”

  将军们手握得嘎吱嘎吱响:“说他们有不臣之心,果然不假!陛下,臣请战——”

  请战之声,头一次压倒了和平的言论,然而大汉国内正在改革的因素却是不容忽视,稍有不逮,便会引来前所未有的动荡。

  打仗一时爽,物资的调动,军费的花用,他们不能不在乎。铸新币本就耗材,若是真的发兵朝鲜,国库空虚怕是至少持续两年。

  君臣议论了整整一个中午,讨论出两派都平衡的结果——

  先礼后兵。

  端看朝鲜的国内态度如何了,而泱泱大汉,堂堂宗主国,自然是体贴入微,先讲道理。

  ……

  “大汉要向我国派遣使团?!”

  朝鲜使臣的声音都变了,差点尖成了破风箱,在典客卿陆贾微笑回望的时候,连忙端正神色,内心却是一阵阵地发冷。

  大汉一定是察觉到了什么,他想,否则为何会忽然派遣使团,与他一道归国,这简直毫无道理!!

  汉使踏入朝鲜的第一时间,就能发现国内的动乱,到那时,国主的病再也瞒不住,而汉天子又会是什么反应?

  他简直不敢想,冷汗慢慢浸湿了脊背,强撑着没有露怯。

  陆贾亲自前来见他,只是通知,而不是征求他的同意,闻言笑道:“陛下十分感念朝鲜王的礼物,意欲加强邦邻友好,特意赠送绢百匹,七彩珍珠一斛——使臣切勿妄自菲薄,你们国主若是得知,定会大力夸赞于你。”

  “……” 朝鲜使臣想死的心都有了。

  他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小臣……遵旨。”

  .

  派遣使团成了既定事实,约莫百人的规模,新的问题随即产生。

  大臣们就“谁参加”“谁领队”,狗脑子都快打了出来。

  朝鲜使臣原先还不知道,后来也不知哪个缺德的捅到了他面前,安慰他“放心回国,大汉最强使团会为你保驾护航”,他眼前一黑,战战兢兢地差点晕过去!

  之所以打出狗脑子,此事说来话长。

  彼时出使的活计,还没有那么吃香,毕竟风餐露宿不说,一不小心还会迷了路,丢了命——具体参考出使匈奴的徐名士徐生。

  大汉使团的典型配备,是负责外交的典客衙署出一些人,内宫再出一些人,一般都是皇帝太后跟前的近侍,因为他们能够更好地传达君主的意思。总而言之,极少有青年才俊愿意出使,可自从《远行记》巡演过后,一切都不一样了。

  谁人心中,没有一个使臣梦?上骂单于,威武不屈,下放北海,忠贞不渝。《远行记》的主角,以极短的时间风靡汉境,成了所有青年人的偶像,冷门的典客衙署,猛然成了众人削尖脑袋也要挤进来的地方。

  不管是权贵二代,还是太学学子,仿佛一夜之间变得不怕苦累,期望出使别国,扬名天下!

  他们等啊等,盼啊盼,终于给他们等到了。尽管是朝鲜而不是匈奴,是友邦而不是敌邦,但他们不挑,锻炼的机会向来难得,不珍惜是要被雷劈的。

  以三公九卿为首的重臣,年纪大了,身子骨吃不消,自然不会争抢出使的名额。但他们有子孙,有家臣,还有庞大的关系网,这一来二去,战火波及到了满朝文武,还有官司打到了未央宫的皇帝案头。

  刘越点评:“朕的爱卿有时候还挺活泼。”

  赵安:“……”

  刘越当然不会理会这样的官司,他是日理万机的皇帝陛下而不是老娘舅,见递到未央宫的奏疏杳无音讯以后,众臣消停了,开始和和气气地内部扯皮,约定就算再生气也不动拳头。

  最后名单出炉,领队的人选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是谁呢?

  襄侯韩信大力举荐的纵横学派顶梁柱,蒯通。

  蒯通原本也是高兴的,他盼这个机会同样很久了,可看到接下来的名单,有长安权二代,军三代,就连带路的向导都是早年战功赫赫的燕国司马,他的笑容渐渐消失:“……”

  还有一封韩信恳切的亲笔:“我抢下这个名额不容易,蒯兄,祝远行顺利,一切都靠你了。”

第197章

  蒯通觉得自个也不容易。

  他盯着“顺风”二字, 心头不好的预感越发浓重,警惕之下,毒嘴一张就要喷人。

  这样的使臣团, 他能带好吗他??

  襄侯还真是对他有信心……

  蒯通神色来回变幻, 最后堪堪住了嘴, 他知道撕下韩信名额不容易, 免得旁人说他得了便宜还卖乖。

  只不过这份名单, 实在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 蒯通心知自己不是好脾性的人, 一有不慎,或许就把勋贵重臣给得罪了。可若要他向老妈子的方向转变, 把那些二代三代照顾得妥妥帖帖, 却是万万不可能!

  蒯通罕见地失眠了。第二天一早, 他去典客衙署报道,上司兼知己陆贾望着他眼下大大的黑眼圈, 一言不发,伸手拍了拍他的肩。

  天将降大任, 必先劳其体肤, 空乏其身。此时此刻, 一切言语都是苍白的, 他唯有送上两个字, 加油。

  蒯通:“……”

  未央宫,宣室殿,刘越拎着新出炉的名单, 仔细看了一遍。

  他陷入沉思,紧接着换了一个坐姿。

  蒯师傅好歹也是教授了他纵横术的老师,作为尊师重道的好学生, 他总不能见死不救。可这一连串名字太惊艳了,就连吕禄也被他舅舅吕释之塞进了里头,不论空降了谁去,想要压服他们,难。

  刘越忽然道:“郅卿。”

  郅都站在一旁,正垂首替天子整理桌案,闻言抬起头:“陛下。”

  “我这里有一个新差事,少说也要一个月的耗时,”刘越看着他,语调有些慢,“一旦回来,朕擢任你为御史台御史,兼管梅花司。”

  郅都没有丝毫犹豫,当即拜了下去:“臣任凭陛下差遣。”

  刘越不禁笑了:“郅司长,我还没告诉你是什么差使呢。”

  天子语气里的亲近,郅都感受到了,他年轻的脸庞忍不住泛起光彩,一向僵硬的、让勋贵大骂“死人脸”的嘴角,也放松地弯了起来。

  甚至开起了玩笑:“便是上刀山下火海——”

  “停,”刘越道,“朕怎么会让你上刀山下火海。”

  皇帝陛下笑得很厉害,好半晌咳了一声:“我想让你跟随使团去一趟朝鲜。尤其那些家世超然的使臣,蒯正使限于身份不好管教,这时候就要郅卿出马了。”

  对于蒯通的过去,郅都显然很是清楚,蒯通教授过陛下,与陛下曾有一段师徒之谊。

  他霎那间领会了帝王的意思,此番出使,主要是作辅佐之责——

  刘越摇了摇头,道:“还有。”

  “不论何时何地,朕都予你便宜行事之权,出行朝鲜,更是开拓眼界,增长见识的好时机。”刘越伸出手,名单跟着迎风抖了抖,“他们是青年才俊,爱卿何尝不是?”

  刘越俊秀的眉眼满是鼓励:“天下何其广阔,爱卿出门去散散心。若有变动,事急从权,你是使团的一道闸,也是朕的眼睛。”

  郅都沉默了许久。最后他哑着嗓音应诺,起身的时候,脚步有些踉跄,刘越忽然想起了什么:“等等!”

  梅花司司长看着像吓了一跳,这幅情态放在少年老成的郅都身上,非常非常罕见,莫名有了一丝好笑与诙谐。

  “……”刘越严肃地离开桌案,拍了拍他的肩,“我差点忘了。还有一条命需要爱卿吊着,不管用什么手段,朝鲜派遣的使臣,绝不能死在汉境里。”

  “死远点最好,一切都拜托郅卿了!”

  .

  “什么?郅都也在出使的行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