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吕雉心尖崽 第71章

作者:沉坞 标签: 天之骄子 爽文 基建 轻松 穿越重生

  很快,一列宫人鱼贯而出,将宫门徐徐打开,代表着太后的默许。

  重臣们这才松了口气,而另一边,三公九卿到来的通报不亚于晴天霹雳,陈买要哭了。

  他恨不能缩到案桌下,或是躲到柱子旁,脸色一片灰败,不敢想象与亲爹对视的场景。一想到明天,全长安都知道他种田的事,陈买嘴唇都哆嗦起来。

  一个个中年美男子,迎着日光快步往前殿走,其中就属陈平最焦急、最迫切。

  忽而听得一声惊叹的奶音:“世上竟有陈师傅这般品行高尚的人,心系耕种心系百姓,送最看重的世子去农家学习,世上能有几人做到这般?”

  殿内,众人这才如梦初醒。刘盈恍悟过来,思绪不由被弟弟牵着走,感慨万千:“明日便请董公来见一见朕,朕也要好好嘉奖曲逆侯。若没有曲逆侯此举,世子如何能够遇见南阳老农,让南阳诸事大白于天下?”

  接收到胖儿子不断递来的眼神,吕雉懂了,越儿对陈买有好感。

  事实上,太后同样欣赏这样的年轻人,你让吕禄去种一个试试?

  她夸道:“农耕是我大汉之基,曲逆侯世子潜心向农,何尝不是我大汉之基!曲逆侯敢为人先,哀家实在没料到,你们父子二人,都是好样的。”

第79章

  夸赞声传进耳朵, 曹参的脚步率先停了一停。周昌周勃紧跟其后,重臣们用震惊的眼光扫过陈平,怀疑自己听错了。

  曲逆侯不是担心世子愚笨挨骂么?

  那模样不像装的, 如今又是什么情形?送儿子入农家的门, 潜心向农, 让南阳诸事大白于天下——

  这几个字拆开他们懂, 合起来居然听不明白了。

  殊不知陈平更为震惊, 更为狐疑, 还来不及高兴, 便细品陛下、太后与梁王的夸赞,聪明脑袋有了片刻的空白。

  陈买有一个叫董公的老师?

  陈买拜入了农家??

  这猝不及防的秘闻炸得他头晕目眩, 陈平眼前一黑, 脚步都挪不动了, 若不是顾及此乃长信宫,太后刚给他扣上“送儿向农敢为人先”的高帽子, 他能当场晕厥过去,醒来大骂逆子。

  农家凋零得比墨家还不如, 他从出生起就没听说过, 你要拜师, 也拜个闻名一些, 人多一些的大学派, 和为父说一声。现在倒好,不声不响种田去了,陈平不知该喜该怒, 凭借强大的意志力回神,扯出一个十分奇异的微笑。

  陈买出息了,出息的原因和他想象的不太一样。

  恼火之余, 又冒出丝丝小高兴,好像留侯世子都没有被太后夸作“大汉之基”……心情复杂得难以言说的陈平重新迈开脚步,等到进了前殿,与儿子对上视线,又是气不打一处来。

  你说你在府里发呆也就算了,御前也敢这样,陈平恨不能捂住胸口,把血喷到陈买脸上让他醒醒神。

  他头一扭,满面谦逊地谢恩:“臣才疏,当不得陛下、太后与大王如此夸赞。农耕乃我大汉之本,臣如何能不关怀,不上心?说起来也是这小子喜欢,臣拗不过他,便默许他入董师门下,只是没有学成,故而臣从未提起。”

  众臣:“……”

  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情形,陈买灰败的脸孔渐渐转为红润,闻言猛然回神,忙跟着谢恩。

  拜到一半想起来,父亲……有过默许吗?

  好像、仿佛是梁王殿下率先夸的他,霎那间扭转了局势,陈买恍惚地朝上看去,又很快低下头。

  他整个人轻飘飘的,如坠云雾,刘盈连忙说:“快快请起。”

  紧接着又是一段夸赞,曲逆侯父子霎时成为长信宫最闪亮最耀眼的星。众臣也恍惚了,他们进宫是为什么来着?

  刘越捧着胖脸,深藏功与名。

  他望了眼陈师傅,又望了眼陈买,还是止不住心中惊奇,琢磨着要在皇兄召见董公的时候,前来蹭一蹭听。

  终是吕雉开口道:“来人,给众卿赐席。你们也来得正好,至于方才的事,就让陈世子叙说一二吧。”

  李三耕早被扶下去了,怕他在这里不自在,等会与中尉一道离京。说罢,吕雉又看向小儿子,低声吩咐大长秋:“时辰也不早了,先带大王回寝殿,睡一觉,醒来还要去天禄阁读书。别叫今日这事坏了心情。”

  “诺。”

  母后发话,刘越当即乖乖起身,离开了前殿。

  正午暖洋洋的太阳洒落,洒在脸颊细小的绒毛上,他仰头看,忆起李三耕的哭嚎,忽然有一瞬间波动。

  心头沉甸甸的十分陌生,刘越挠挠脸,刚才他下意识地跟着皇兄作揖,好像是自愿的。

  前世秩序不存,惨状司空见惯,怜悯是最不值钱的东西。如果李三耕出现在他面前,他会给他一块安置的地方,一件工作衣,再多的就没了,否则叫浪费资源。

  ……拔剑是为公孙易欺瞒母后,威逼皇兄,后来踹他的那几脚,是因为钱武为首的南阳官吏太过可恶。

  可恶的人,送他们去死就好了,为什么他看着李三耕,忽然抑制不住愤怒的小火苗呢?

  ……

  早在公孙氏二人没有出宫,曲逆侯世子又带着南阳郡民入宫的时候,众臣心下就有了计较,可他们实在没有料到这样的事实真相。

  陈买的话平铺直叙,并不激烈,听着还有些呆,可叫在场的三公九卿有一个是一个,全站不稳了。

  这是天都捅破了!

  南阳郡守撒下的弥天大谎,把所有人瞒了过去,并创造了亩产均三石的奇迹,以丞相为首的众臣,面色一片惨绿。

  作为风靡长安的重大新闻,钱武还有公孙易他们,谁没夸过几句,想送子孙前去南阳镀金的彻侯比比皆是,还有人求到他们头上来。

  内史的脸色最为惨绿,各郡的亩产上报到长安,内史衙署需要派人核算,可他们去的是粮仓,是田间,不是百姓家。要说起来,人人欢欣的南阳大治,岂不是还有他的一份“功劳”?

  李三耕血泪斑斑的冤情,如今写成了一篇诉状,递到了他们手上。

  刘盈低声道:“卿等别问为什么只有他一个诉冤的人。南阳不好逃,他瞎了眼,瘸了腿,去了半条命才来到长安,曲逆侯世子和董公都能作证,难道会是假的吗?”

  皇帝的声音发颤:“钱武佞臣,公孙易助他为虐,何尝不是佞臣。梁王发现了不对,公孙易却联其叔祖,欲以死谏逼朕,有此弟子,实乃儒门耻辱!太后说的处置,众卿以为如何? ”

  奉常叔孙通呆愣了许久,脸色忽而变得惨白惨白。

  曹参率先摘掉官帽,跪在了地上:“臣等失察,以致南阳糜乱,欺瞒天子、太后,臣死罪!”

  南阳发生那么大的乱象,一个处理不好便会造成动荡,何况在天下为之欢呼雀跃的时候,忽然来个泼冷水的反转,他们的心哇凉哇凉。其余二公九卿效仿曹参,深深叩首:“臣死罪!”

  刘盈当即想要起身,被吕雉按住了手。

  片刻她收回手,已过去半盏茶时间。刘盈这才绕过桌案,将他们一一扶起:“卿等失察,朕何尝不是。而今最重要的是派出天使,将钱武等一众官吏绑来议罪,再思虑如何安抚百姓,我与太后离不得众卿。”

  众臣拜谢过后,依旧不肯起。御史大夫周昌沉声奉诏,一张脸似沾了墨,中尉灌婴膝行出列:“臣今日点兵,立马随御史大夫奔赴南阳!”

  刘盈长出一口气,吕雉轻轻点头:“带上诉冤的南阳百姓,记得帮他找到妻女。”

  御史大夫与中尉接过符节,先行告退。君臣就南阳的烂摊子议事,足足议了两个时辰,待夕阳西下,叔孙通终于能有了上奏的机会。

  同僚一一离宫,只有他留在原地,白着脸拱手:“陛下,太后,如公孙易这般的弟子早已走入歪途,他出生淮南,拜师南阳,从未与长安有过来往……”

  吕雉打断了他的话:“若哀家没记错,公孙誉还是你的师叔吧?这难道不是儒门之过,难道不需反省吗?”

  叔孙通神色惨淡,恨不能生撕了公孙一族。

  他叫公孙誉一声师叔,不代表他们理念相同,实在是儒家势弱,各大派别有摒弃前怨的趋势,等墨家显现出踪迹,往日看不顺眼的各派更是警惕,别别扭扭团结在一块,商议等儒门兴盛了再谋其他。他不赞同亲亲相隐,更厌恶一群只知道拖后腿的垃圾鲁儒!

  现在倒好,四个博士只剩他一个独苗苗,和墨家同为头号大敌的农家也冒出了头。

  南阳郡的消息传出,儒家将会受到毁灭性打击,永远洗不去这个污名。更可怕的是陛下的失望与不信任,再这样下去,离灭亡也不远了。

  叔孙通心绞痛起来,一个大男人恨不能晕厥过去,就听太后意味深长地道:“都说秦灭于峻法,哀家却觉得,变法本身不是错。先帝夸奉常善于变通,奉常觉得呢?”

  叔孙通愣愣地抬起头。

  变法……革儒?

  .

  一觉睡醒,连空气都变得清新起来,刘越抛开两个公孙的恶心事,背着小书包去上学。

  今天皇宫的气氛极其压抑,梁王殿下又有一小段时间“失踪”,贾谊晁错虽然好奇,聪明地没有问,吕禄却是没啥顾忌,兴奋地问大王发生了什么。

  刘越比对了吕禄和曲逆侯世子,再次体会到陈买带给他的安心与踏实,想了想,给他一个文艺的回答:“我的剑,又一次出鞘了。”

  吕禄:“?”

  他们正在去往天禄阁的路上,殊不知梁王太傅身旁多了一个重量级的退休返聘老师——前丞相萧何。

  萧何脸色有些沉,又有些惭愧,显然是知道了南阳郡发生的种种:“钱武此人,车裂不足以泄民愤。大汉立国方十几年,除了南阳,又有多少这样的事?”

  张良道:“少数而已。就像杂草一样,不遇火便会生长,但它的命运便是被人拔起。都乞骸骨的人了,养生之道才是真道,钱武不能再作乱,你该欣慰才是。”

  萧何觉得这话有道理。

  见他想通了,终于可以好好做一个养生人,张良招招手,同萧何窃窃私语:“太后派人同我说了梁王殿下的作为,你听听……”

  包括他如何为了皇兄出气,如何对待两个公孙,萧何思索了一会儿,温和道:“大王孝顺果决,却不够仁。”

  “他拔剑,是怒公孙易死谏逼迫陛下;出脚,是怒陛下与太后受到罪臣蒙蔽,而非怜悯南阳治下的百姓。”

  张良颔首,笑着开口:“今后不一定了。”

  那笃定的姿态,看得萧何一愣,既高兴又感慨地说出心里话:“子房真乃教育大家。不知你还收不收学生,把我那钻钱眼的逆子收入麾下?如今我压着他在家读书,生怕他开设下任留侯是谁的赌局,从而引来众怒啊!”

  张良:“……”

第80章

  想起自家崇拜萧何的逆子, 张良委婉地拒绝:“算算时辰,大王在等着我了。”

  萧何也不过即兴一提,思及自家爱好钱财二儿子, 轻轻叹了口气。

  还好有个可爱的学生安慰他, 给予他教书育人的满足感。曲逆侯世子一鸣惊人, 获得太后夸赞, 叫全长安都震惊诧异, 他又何尝不震惊。

  务农听着就比设赌好听许多, 为何就他家中出了逆子, 别家一个个出息呢。

  萧师傅是个沉稳的人,尽管如此, 还是生出了丝丝怅然。

  ·

  半月之后, 南阳的剧变震惊了天下。

  天使持节慰问, 哪想身后竟跟着披甲的军士!北军包围了所有郡署县署,并公孙氏等有子孙被征辟为吏的大宗族, 待中尉一声令下,他们率先冲入郡守府, 将钱武及家眷一一扣押下来, 查抄出十五箱满满当当的黄金, 数不清的铜串小鼎, 豢养的歌姬舞姬与良家美人, 并麻木做工的妇人。

  御史大夫坐镇,抓来钱武的家仆重刑拷问,再快马问遍治所与各县百姓, 在一片抽噎哭泣中,理清了所有涉事的官吏宗族,归还做工的妻女。讲求与民生息而不扰民的大汉, 头一次举起屠刀,把重恶之人抓了个片甲不留,押入牢车送往长安;从者去官职,或受刑或服徭役;受三户以上百姓求情的小吏,予酌情赦免。

  这些也是法家顾问的联合提议,得到了周昌灌婴的认可。

  粗粗一算,有四十二个“重恶”,从者数不胜数,其中有大半是南阳儒生。

  遵循太后诏令,南阳的公孙氏分支得到了最为“特殊”的照顾,待公孙易提审完毕,将和他们放逐乡野,过从前百姓一样的苦日子。天下儒门震动,求见之人众多,天使谁也没理,张贴一封封“告南阳百姓书”,让北军充当乡檄小吏,传达天子的歉意与安抚——南阳郡将减免三年田租,免费提供三年良种,并将欠赊的家产归还百姓,按官府记簿补偿做工损失。

  整个南阳郡洗牌的时间久,耗费的人力物力过于庞大,却没有消耗国库一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