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七郎
张子清闻言,顿时愤怒的喷了他一脸,直接一甩袖子走了。
留下杜威一脸不解:
“老孙,这?”
“老杜啊,你也是傻了,什么叫柿子捡软的捏,你看看那墨瑾公子是软柿子吗?”
“怎么不算呢?她不就是个写话本儿的女流之辈吗?虽然在汴京有些名气,可是也没有一官半职的,抓来问一问又能怎么样呢?”
“哎!老杜,你啊你啊!”
孙嘉拍了拍杜威的肩膀,无奈的道:
“你可真是.......你只瞧着人家是女流之辈,却不想想她写的东西,把多少男人都比下去了!你倒是瞧瞧,如今汴京有多少人喜爱她,人家有十几万的读者,随便办一个签售会,就几千人抢着买,随便发一个小句,半个汴京都在讨论。她在汴京的号召力,如今可不比太学生差哪!你今儿这般毫无理由的把人抓来,明儿这事儿就得上各家小报,不到一个时辰,咱们府衙就得被那些看书的人围了,搞不好你我二人,都得被人揍个半死。”
“啊!这......这女子居然这般厉害么!”
杜威瞬间哑了,他先入为主了,竟从没想过这一层。
见他不说了,孙嘉笑呵呵的劝道:
“民心可畏,咱们可不能瞧不起女人哪!”
“额......好吧,那这事儿倒是不好办了。”
“倒也没什么不好办的。”
孙嘉眼珠儿一转:
“老杜你刚才有句话倒是说对了。”
“哪一句?”
“柿子要捡软的捏。”
“额......你是说......西夏人?”
这时候杜威倒也反应不慢,想了想,瞪大眼睛有些不可思议的道。
“对!”
孙嘉嘿嘿一笑:
“反正墨瑾公子和太学生咱们都惹不起,我看这事儿还是拖一拖,让西夏人吃个哑巴亏吧!”
发生在开封府衙的事情,杨蔓娘自然是不知道的。
她这会子正合放假回来的老三杨盼娘在厨房腌菜,是的,你没听错,腌咸菜和酸菜。
今儿个是九月十六,霜降的日子。
汴京的气温开始大幅度降低,早晨在外面呼出一口气也变得白白的,人们出门也换上了御寒的冬衣。晚上睡觉已经开始点火盆儿了,地面有积水的地方,早晨起来已经开始霜冻了,在熹微的晨光下,远远望去,就像地面上铺着一面面晶莹剔透的小镜子。
这一切的一切,都预示着汴京的冬天就要来了。
所以,腌菜的日子也到了,这个年代,没有超市没有冰箱,腌菜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活动,毕竟,对于普通人家来说,每天吃地窖里的秋菜,未免有些过于奢侈,还是搭配了腌菜吃,才能更心安理得一点。
杨蔓娘家如今虽然不至于如此,但是腌菜还是必须要有的,偶尔吃一次调节一下胃口,而且冬天做大肉酸菜也很不错。
昨儿个老二杨士林又雇了一辆牛车,去潘楼买了一车的霜菘和芦菔,又买了两个积酸菜咸菜的大缸,姐弟三个连夜将霜菘和芦菔洗干净控水。
到今儿个水分也干了,倒是正好可以腌菜了。
“大姐,反正活儿也不多了,不然我来做,你去书房写稿子吧!”
前些年在南熏门的时候,姐弟三个每年冬天就靠吃各种腌菜叶子过日子,所以,老三杨盼娘腌菜的水平还不错。
“没事儿,一起腌吧,等腌完了我再写。”
杨蔓娘摇了摇头道。
她这两日脑子有些倦,就想单纯的干活儿换换脑子。
“大姐,如今神仙妹妹离开中原去和亲了,那以后,她还会回汴京吗?她和十七郎还会有机会见面吗?”
作为《杨卿臣的随身师父》的忠实读者,作为十七郎和神仙妹妹的cp粉,老三杨盼娘还是没法接受两人就这么分开,手里一边干活儿一边忍不住旧话重提,想从杨蔓娘口中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唔。”
看着一脸好奇的妹妹,杨蔓娘倒是难得的又来了兴趣。
勾出一笑,反问道:
“为什么是她回汴京?难道十七郎不可以去西夏吗?”
第84章
“啊?十七郎去西夏?真的吗真的吗?他要怎么去啊?是做使节吗?”
杨蔓娘话音刚落, 老三杨盼娘便瞬间激动扔下手里的盐罐子。
双眼发亮的道:
“哈哈,大姐,他们俩真的还能再见面呀?他们后来是不是在一起啦?”
“额.......”
面对喜笑颜开的老三杨盼娘, 一连串的连珠炮式的提问, 杨蔓娘顿时噎住了, 脑子有些混乱。
我刚才说的是这个意思吗?额, 莫非我说的真的是这个意思?
问:和忠实读者住在一起是什么感觉?
答:随时随地有被套话剧透的风险。
解决办法: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
“对了,马上入冬了, 你们文绣院冬天放长假吗?”
“到过年才放假哩。对了大姐,神仙妹妹......”
显然,转移话题失败。
杨蔓娘正头痛的时候, 外面传来了有节奏的敲门声儿。
“咚咚咚, 咚咚咚!”
杨蔓娘顿时松了一口气:
“我去开门!”
来人正是东主朱旭,不过他还带了一个人。
“杨娘子, 这位是之前我跟你说的那位春月班的班主。”
“林班主,这位便是墨瑾公子。”
门一开,朱旭便连忙给双方介绍道。
“鄙人林春月, 见过墨瑾先生。”
这位叫林春月的班主, 年纪约莫二十三四岁,长得非常的秀气,脖颈尤其的修长,举手投足间有一股子说不出的风流雅致, 看到杨蔓娘年纪轻轻, 微微有些惊讶过后,便率先拱手行礼。
半个月前,朱旭便跟杨蔓娘提过, 说《杨卿臣的随身师父》太火爆了,汴京最出名的春月班打算将其改编成戏曲,问她是否同意,当时杨蔓娘考虑比较了一番后答应了,原本她是不打算彼此见面的。只是对方非常客气有诚意,想上门感谢,而且这个年代的人都是很注重礼数的,杨蔓娘若是反复推拒倒是显得瞧不起人了。
所以,便有了今日的拜访。
“唔,幸会幸会,二位请进来坐吧。”
杨蔓娘连忙还礼,将人让进了前院客厅,让老三杨盼娘上茶。
“知道先生喜静,原本不该唐突上门打扰的,只是先生允许春月班改编十七郎和神仙妹妹的故事,我心中实在欢喜,先生为人大度敞亮,我却不能不懂礼数,所以今日便略备薄礼前来,感谢先生给春月班这个机会,还望先生不要怪我唐突,敬请笑纳。”
这个年代的人,做事讲究规矩和礼数。神仙妹妹和十七郎的故事,可以说是传遍了汴京,有非常好的受众基础,是改编戏曲的绝佳本子,基本上,汴京就没有哪个戏班子不想争取这个机会的,所以林春月得到了这个机会自然激动,自然也必须亲自上门感谢,这是做这一行的规矩,否则将来也会被同行耻笑。
“林先生不必过谦,我也是久闻春月班的大名,看过你们的《罪虬龙》和《打金雀》,知道班主有这个能力改编,才将话本儿授权的,这次也算是互相成全吧!”
杨蔓娘这话倒不是客气,这几个月随着《杨卿臣的随身师父》越来越火爆,有五六家戏班子都托人问这个事情,她一直都没有答应,如今的她倒是不缺银子,自然不愿意将自己辛辛苦苦写的东西让人胡乱糟蹋,也是精心挑选对比之后,才选中了春月班。
“先生这话,实在让春月荣幸之至,我一定会好好改编,务必不辜负先生的信任。”
林春月顿时脸红了,连忙起身行了一个大礼。
达者为师,杨蔓娘虽然年轻,但是在话本儿届的地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林春月能得到她的肯定,自然是心里高兴至极。
之后,在朱旭的陪同下,二人一边喝茶,一边又深入的聊了聊话本儿的改编,差不多一个时辰,林春月才一脸意犹未尽的告辞了。
送走了朱旭和林春月,天都黑了。
杨蔓娘最后到底没有再和老三一起腌菜,而是回到了书房赶稿子。
温暖的书房里,她坐在玫瑰椅上,一边研磨一边写后续的情节。
虽然最近收到的很多读者来信,都要求她继续写神仙妹妹去西夏的过程。但既然十七郎是话本儿主角,这又是一本男主事业文,那男主就不能过度沉溺于男女私情,神仙妹妹的事情,从和亲之后,自然也就告一段落了。
不过,这件事对于十七郎也不是没有任何影响,最直接的便是他不再笑了,其实他本来就是比较沉默的性子,只是如今性格变得越发的冷峻了,任何人都难以亲近,从名满京华的十七郎变成了冷面中书侍郎。
但是对于朝政的处理,他却越发的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成为皇帝最信任也最最器重的臣子。
在接下来的五年里,他在皇帝的支持下,一路做到吏部侍郎,吏部尚书的位置,大刀阔斧的整顿吏治,刷新朝政,他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机器,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了繁重的朝务上。
五年又五年,赏识他支持他的皇帝驾崩了,立了九岁的心爱幼子为新帝,那时候的杨卿臣已经荣升相位,为了保证幼子能顺利继位,先帝临终前,封他为顾命大臣,太子太傅,同时又加封他为摄政王,枢密院太尉,掌管全国兵马。
此刻的十七郎,已经二十九岁了,十年的为官生涯,让他整个人更加的深沉内敛、举手投足间气场强大,他站在了帝国的顶端,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甚至,被新帝尊为相父。
但是他依旧孤身一人,这么多年,偌大的摄政王府,依旧没有一个女主人,让无数汴京女郎为之神伤。
年幼的新帝即位,边境毫无意外的蠢蠢欲动。
一个月后,八百里加急传到汴京,西夏寇边。
为此朝中主战主和的大臣们议论纷纷,最后当主和派占据上风,要求再次送公主和亲时,杨卿臣头一次在百官面前露出了摄政王的威仪和强硬。
“绝不议和!”
他站在高高的金銮殿上,几乎无限接近明黄的摄政王服饰,刺痛着无数人的眼睛。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如今天子年幼,先帝既然托孤本王,那么就由本王来替幼主守国门,替先帝守大宋江山社稷。”
他手按腰间的剑柄,目光冷酷的望着玉阶下的众臣:
“胆敢言议和者,斩!”
从此之后,朝中无人再敢议和。
上一篇:全修真界都穿来给我打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