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七郎
那些从南到北的生意人,或是无聊来此消遣的人们,都习惯于在瓦子里买了各种小吃零嘴儿,一边吃一边逛各个勾栏,遇到喜欢的表演,便付了钱进去观看。
几乎无论春夏秋冬,不管刮风下雨,瓦舍勾栏里天天都有演出。
终日居此,不觉抵幕。人们在这里消遣,一点儿也不觉得无聊,时光便是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大姐,咱们先去张家瓦缸吃了早饭再逛吧!”
桑家瓦子作为汴京最大的瓦子,相比于其他的普通瓦子,待客大厅的装修要更加精致有格调。
整个大厅用雅致的挂画和高档的屏风装点得很有格调,纱帘后面还有两个穿青色圆领绸衣的小娘子抚琴助兴。
不过,这对于没有吃早饭的杨盼娘来说都不重要,好吃的张家瓦缸店才是此行的第一站。
“好。”
杨蔓娘笑着点了点头,早上没吃吃朝食,在牛车上呼吸了一路清凌凌的冷空气,她的肚子也有些饿了。
张家瓦缸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怪异,却是桑家瓦子里的名小吃,其名声和汴京出名的曹婆婆肉饼,宋五嫂鱼羹也不遑多让。
瓦缸是一种具有浓厚江西地方特色的传统小吃,通常被逛瓦子的人用作早点和夜宵,这种小吃以瓦罐儿为容器,放入新鲜的蘑菇,竹笋,银耳,鱼肉,羊排骨,枸杞,红枣,加上水用木炭火高温煨制两个时辰,味道别具一格的非常鲜美,并且含有很高的营养。
一大早的,喝一口瓦罐儿里热气腾腾的鲜美汤汁儿,简直是一种享受。
“大姐,我刚才瞧了门口的水牌,今儿个象棚里午时有元日相扑比赛,他们请来的都是汴京的高手,曹铁拳、赤毛朱超、撞倒山、铁板沓、杨长脚都来了,进去一人要收七文钱,好些人都说要早些排队呢。”
老二杨士林吃了一块瓦罐里的羊排骨,笑着道。
在瓦子勾栏里看相扑比赛,自然要花钱的。
宋朝瓦子里的勾栏,就和现代商场里的电影院似的,随便进商场去逛一逛不要钱,但是进电影院看电影自然是要花钱买票的。
瓦子里,勾栏之间都砌有墙和门,专门有人收费,才能进去观看表演。
“啊,二哥,那女子相扑请来了谁啊?有没有锦勒帛?”
不等杨蔓娘说话,一旁的老二杨盼娘先急了,她可是对方的粉丝。
广场妙戏斗程材,未得天颜一笑开。角抵罢时还罢宴,卷班出殿戴花回。如今的大宋,相扑风靡全国,相扑就像蹴鞠一样是全民.运动。不管是官方,还是市井民间,不管是上层社会,还是下层社会,相扑都广受欢迎。
在朝中,官家还设有“皇家相扑队”,相扑手一共有三十六人,都是从御前侍卫中挑选出来的,臂力过人的大力士,每年在宫廷宴会上表演。
而在勾栏瓦舍中,为了招徕观众,各家勾栏也会经常开设相扑表演。刚才杨士林所说的那些名字,便是市井中出名的男子相扑手。
不过,大宋的女子也不甘落后。如今不仅男子相扑盛行,女子也是一样,女子相扑甚至比男子相扑更加的受欢迎。
杨蔓娘刚穿越的时候,第一次听说瓦子里有女子相扑,还愣了一会儿,这和她心目中宋代女性的保守形象有点格格不入,如今听了倒是已经习以为常了。
一般表演相扑的勾栏,通常也会安排女相扑表演,如今汴京城出名的女相扑手也不少,前十名,有嚣三姐、黑四姐、绣勒帛、锦勒帛、韩春春、赛貌多、后辈侥、女急快、侥六娘、赛关索。
当然这都是诨号,不是真名。她们都跟男相扑手一样,以相扑为职业,在瓦舍勾栏中进行相扑表演赛,并且打响了名头。就像瓦子里的明星一般,在市井中有不少的粉丝,每到比赛的时候,还有人去官扑店下注输赢。
譬如杨盼娘,她便是锦勒帛的铁杆粉丝儿。
因为她体重过两百六十一斤,是所有女相扑手里最重的,每次都是以绝对的实力将对手压倒。而杨蔓娘自己,则比较喜欢善于斗智的赛关索。
常言道:相扑的有力使力,无力斗智。虽然赛关索只有一百三十多斤,是所有女子相扑手里最瘦的。但是却擅长斗智,使用技巧角力,总是用四两拨千斤的技巧将对手放倒,令人大呼过瘾。倒是有点像《水浒传》里的有浪子燕青,是个实实在在的技术流相扑高手。
不过,今天的杨盼娘注定要失望了。那锦勒帛因为吃坏了肚子,身体不适,今日没有出献台参加比赛。
不过嚣三姐、韩春春、赛貌多、后辈侥、侥六娘、赛关索都来了,因为都是有名的相扑手,所以到场来看的人很多。能一次容纳一千五百人的象棚,几乎挤得满满当当。
这一场擂台,便是侥六娘对赛关索。
宋代的相扑比赛已有正式的规则,部署为二人签生死文书、检查服装、宣布社条、主持比赛。社条高喊着让双方公平竞争,不准施行不正当的手段暗算。
“开始!”
随着黑旗挥动,部署高声宣布比赛开始。
比赛一开始有些平淡,那侥六娘身长一丈,体型威猛,而赛关索则瘦小身材。
所以,一开始,侥六娘便大喝一声扑了上来。试图凭借身高和体重的优势,直接压服瘦小的赛关索。
而为了不被对方捉住直接角力,赛关索只能依靠步法与对方周旋,带着侥六娘不断的在全场挪腾转圈儿,消耗对方的体力。
“哎呀,这个瘦娘子赛关索,一点都不爽利!”
“就是,你倒是摔啊,满场子跑什么!没吃饭啊,忒不爽快!”
“快下去吧,赛关索!”
“就是,不爽利,下去吧!”
底下的看客,尤其是那些没耐心急性子的的,看着比赛这么久,双方还都没有身体接触。
都忍不住开始骂骂咧咧,甚至有人发出不满的嘘声。颇有一点武松醉打蒋门神,周围看客的感觉。
不过,台上的赛关索不为所动,面色冷峻,依旧不断的在献台上辗转挪腾,躲避着试图抓住她的侥六娘。
她的计策很成功。
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侥六娘脚步开始乱了。
整个人开始气喘吁吁,呼吸急促,转身也变得迟缓起来。
终于,攻守异形了!
赛关索开始掌握主动,她不再满献台的躲避。而是弓起身子,如同豹子扑食一般。
瞅准机会,用右手扭住侥六娘,探出左手插入对方交裆处,用肩胛顶住侥六娘胸口。
“着!”
这一下极为的精准,侥六娘一时没有防备,便被她擒住。
相扑就是如此,一个不查,便满盘皆输。
头重脚轻,侥六娘已经无法使力,被赛关索四两拨千斤的直托将起来。
“好样儿的,赛关索!”
“赛关索,打败她!”
观众们总是善变的,之前还嫌弃赛关索不爽快让她赶紧下台,这会子再也没有人嘘赛关索了。
反倒是一叠声儿的,给她加油助威鼓劲儿。
伴随着人群兴奋的呐喊声,赛关索巧妙的探腰借力,旋了四五旋儿,将人旋到献台边儿。
大喊一声:
“下去吧!”。
便将高胖的侥六娘头在下脚在上。
直接扔下了献台!
“啊啊啊!”
“赛关索,赛关索!”
“天哪,赛关索赢了赢了!漂亮!”
伴随着这干净利落的一击。
台下瞬间沸腾了起来,人们高喊着赛关索的名字,大声的欢呼着。还有那狂热的看客,激动的将身上的珠串儿,荷包,汗巾子一股脑儿往台上扔。
身旁的老三杨盼娘激动直拍巴掌,眼神亮晶晶的道:
“大姐,我决定从今天开始喜欢赛关索了!”
“那锦勒帛呢?不喜欢了?”
她没记错的话。
杨盼娘早晨来的时候,还张口闭口的问锦勒帛上不上场呢。
“额......当然也喜欢!可是,可是我现在更喜欢赛关索!”
杨蔓娘捏了捏她如今变得圆嘟嘟的小脸儿。
勾唇一笑。
还真是个善变的小娘子哪!
相扑比赛一共九场,三场女子,六场男子的,等全部看完已经过了晌午了。
兄妹三个午饭吃了一顿肉糟桂花茄丁面和炸小酥肉,又去看了一场傀儡戏和萧三娘的分茶表演,玩了几把投壶消遣。
顺手在小摊上买了一盒子果馅顶皮酥和一盒酥油泡螺,便一边吃,一边转场到瓦子南边儿专门听书讲史的素兰花勾栏。
这会子听书的人还不算多,杨蔓娘兄妹三个交了银钱进来,很快便找了个联排的长凳儿坐下。
便听那身穿青色圆领长袍的说书先生讲道:
‘“列为看官,却说那关羽一行人,才刚行至滑州,便有手下人报与刘延知晓。那刘延引数十骑飞骑,出郭而迎关公。关公见是刘延,在马上欠身施礼言曰:“太守别来无恙!”
那刘延见是他,便忙不迭的还礼曰:“公今欲何往?”关公捋了捋长髯道:某刚辞别了丞相,去寻家兄刘备。”
那刘延顿时大惊:“玄德在袁绍处,绍乃丞相仇人,如何容公去?”’
一旁的杨盼娘捏了一块盒子里的酥油泡螺。
咬了一口上面螺狮儿一般的奶油,吟吟的道:
“这一段儿说的关公过五关斩六将,二哥最爱听了。”
如今瓦子的勾栏讲史,讲的最多的便是三国,而且此时的三国,虽然还不是后来元末明初罗贯中笔下三国演义的那个三国,但是,已经开始有后世三国演义的雏形了。
以《关公刮骨疗伤》和《关公过五关斩六将》最为经典。对于常去勾栏听史的人来说,这两段儿几乎是耳熟能详了。
尤其是关公过五关斩六将,讲述了关羽在寻找刘备的过程中,连续通过了曹操麾下的五个关卡,并斩杀了六名将领,东岭关的太守孔秀、洛阳太守韩福和牙将孟坦、汜水关太守卞喜、荥阳太守王植和守卫在滑州黄河渡口的秦琪,最终成功投奔刘备的一系列壮举。
这些情节不仅展现了关羽的勇猛和决心,也体现了关羽对大哥刘备的绝对忠诚。尤其受时下人所钟爱和佩服,所以瓦子里的说书先生,没有新本子的话,几乎都会开场的时候说一段儿热场。
勾栏的跑腿儿给客人端来了驱寒的杏仁茶,杨蔓娘喝了一口,听着说书先生抑扬顿挫的声音。
顺手从盒子里也拿了一块儿酥油泡螺吃。
这酥油鲍螺是时下一种最常见的花式点心,用奶油制成。把牛奶倒进缸里让其自然发酵,煮成奶渣儿,再使劲搅拌,分离出其中的奶油,搀上蜂蜜和蔗糖,凝结以后,再挤到盘子上,一边挤,一边旋转,一枚枚漂亮的小点心便横空出世了。
这样的点心底下圆,上头尖,螺纹一圈又一圈儿,这就是酥油鲍螺,也是大宋常见的待客点心,一般到了中秋节,新年和元宵节,无论富贵之家还是小门小户,都要用它来待客。
原本杨蔓娘刚穿越的时候,就想做奶油点心来卖,改善生活。
后来在夜市上发现了这个,才知道是自己想多了,奶油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宋朝并不算稀罕。
酉时正。
上一篇:全修真界都穿来给我打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