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朝堂皆是我弟子 第114章

作者:月月捣药 标签: 情有独钟 系统 爽文 科举 穿越重生

  吴老等大儒当场愣在了原地,世家、贵族们则难以置信,纷纷扭过头去看后方那些低着脑袋的平民们,愤怒又无力。

  陆无双骤然卸下了所有的力道,颓丧无比。

  努力了,但没有成功。

  他身后站着无数大儒又如何,百姓们敌意抗拒,他便失去了最大的基本盘。

  童启悄然将他叫到一旁,低声询问道。

  “你虽然输了,但条理清晰,言之有物,还算是有些特长之处,既如此,你愿不愿意从补录生开始,先进入华夏书院学前班观察后效,若能在小组实践或者赛事中获得荣誉,便转为正式的学生,如果违法违纪,则永久开除学籍,再不录用……”

  童启话音还未落,对面已经连忙举起了手,双眼亮晶晶的就如同夜空中的启明星一般。

  “我愿意,我愿意!”

  管他什么备选生、正式生呢?

  话都放出去了,能留在华夏书院自然是最好的!

  他算是看出来了,这群人是真的有本事。

  只辩论赛这一次就能够看出来,不过一个小小的选题罢了,便能吸引的那么多大儒来帮助他理清思路,提供论点,这在吴郡的时候,怎么可能会发生?

  即便他是陆氏的,可陆氏嫡系多了,连他大哥都没有多少名气,哪里像这一次,只是个入学考核,便如此的万众瞩目?

  更让他受到打击的是,谢君仪那小子。

  几年前对方还和他是同一个档次级别,这才几年啊?悬殊竟然拉的如此大了?

  这让他怎么甘愿!

  旁边大奉朝报的记者看到结果,忙记录下来,绑在鸽子的腿上,便让其紧急送往京都。

  而随着报纸上的第一场赛事被加急报道出来,两方的观点更是引爆了无数的争论,支持谢君仪一党的人庆祝胜利,如同打赢了仗一般欢声笑语,而陆无双一方则不满这个结果,又各自在其他小报上对骂了好几期,才勉强压下了火来。

  赌坊里,哭笑的人如山一般,东家则抱着银子,喜得眉不见眉,眼不见眼。

  不过也有好处,因着这场赛事,厢军遗孤们终于被注意了起来,不仅有很多人捐人捐物,多加照拂,还编撰了歌谣文章,歌颂厢军的不易与苦难。

  世家们也做慈善的人开始增多,救济乞丐的救济乞丐,收养幼童的收养幼童,大奉朝一时间风气大善,他们似乎真的怕童启的提议成真,甚至还主动捐了不少的钱粮给朝廷,说是以支持前线战士辛苦等名义,劝户部收下。

  皇帝一一笑纳。

  原本心中对于童启的不满,也随着这场比赛带来的收益而烟消云散。

  同时对童启的确会赚钱一事,也越发信服。

  谢家家主在听闻消息后,独自坐在书房内很久。

  他既欣喜于自己家族的人竟然出了一个如此长面子的孩子,又为其说的那一番话而感到愤怒。光是世交让他管一管儿子的信便几乎填满了大半个柜子,令他这才终于注意起与庶子的关系来。

  有心拉拢一番,缓和一下,可写了好几封过去,却被谢君仪看也不看,直接当踮脚的撕了,不过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且说第一场辩论赛结束,童启并没有急匆匆立马将第二场的选手们给抬上来,而是准备了午饭时间,请各大儒去食堂里填补一些肚子。

  顺带也看看他们书院内的风景。

  其他的百姓们,则为他们搬来了自动售货机,摆放在大礼堂门口,允许他们随意购买,取用热水等物。

第91章 辩论赛(中)

  食堂内。

  没有参加辩论赛的二年级学生们早已经吃上了饭,童启带着吴老等人走进来,他们慌忙起身行礼,被童启连忙摆手压了下去。

  “不必拘束,吃你们的便是,我带着两位先生们简单参观一下,用个饭。”他讲道,一边领着吴老等人靠近窗口处,一边低声讲解着。

  “吴老,刘老,这便是我们的学生食堂了。通常书院内的学生们在早中晚课程结束后,就会进入食堂内用餐。所有的食物皆是免费取用,吃多少取多少,不浪费即可,书院内上上下下所有人的食物皆是一样的,不分优劣。学生们可以选择在一楼

  大堂内用餐,也可以选择二楼的包厢,边吃边聊,那里的环境也更加安静一些。吴老、刘老,您二位看……”

  “我们就在这一楼和学生们一起吃即可。”

  吴老背着手,冷眼环视过二年级学生们手中的餐盘,见到还算丰盛,有荤有素,心里忍不住冷哼一声。

  呵,又是面子工程。

  假模假样的,以为他没有当过学生么,谁家学生会吃的这么好?

  估摸着又是听闻他们要来,故意准备的吧?

  没想到传闻中的童山长竟然也会做如此沽名钓誉的事情,不过他也不揭穿,如此大的食堂,光是建起来只怕就用了不少银子,再加上住宿的地方、小厮的工钱,安保人员的费用、先生们的束脩、厨娘的工资,以及这每日的菜食花销……

  若他记得不错,华夏书院内一年学费连带着杂费、住宿费之类的费用,也不过就十几两银子,日日这么吃,怎么可能负担的起?

  也就趁着重大活动时丰盛一点,给学生们补补力气罢了。

  算好的了。

  不然岂不是倒贴开书院?

  童启又不傻。

  吴老自恃看破了华夏书院的伪装,骄矜的瞄了一眼童山长,见其乖巧的笑笑,一副单纯小白花的模样,满腹得意又瞬间给憋了回去。

  倒是旁边的刘老十分好奇,指着后厨灶台上的东西,询问出声道。

  “那是何物?黑乎乎的,瓦罐吗?似乎不是在炖煮,难道你们书院还有什么隐秘的烹饪方式不成?”

  谢君仪辩论时所提到的歌谣,【刘府珍馐飘四方】,其中的‘刘府’指的就是刘老的家族。他自恃老饕,但凡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哪个没吃过?江南江北几大烹饪手法,也皆见闻过,可这华夏书院的饭菜,却不符合他看到的任何一个属性。

  入锅什么样,出锅后仍旧什么样,就连那青菜也被做的绿油油、脆生生,没有半点蔫了吧唧的样子。

  倒是神奇。

  童启愣了一下,方才想起如今这炒锅还没有大范围普及开来的事,忙解释了一下其内原理,瞬间收获了刘老复杂的一个眼神。

  用铁锅……炒菜?

  你们这书院够奢靡的啊?

  战场上如今可还缺着铁呢,你们倒先用这材料自创起“炒”来了,他倒要尝尝到底什么味道,与烹煮的有何不同?

  随意点了两道自己没有见过的菜蔬,刘老端着那陶制的分为好几个区域的盘子,学着人装呈了饭菜,坐下。

  盘子里金灿灿的不知名菜肴看起来既软且糯,比起其他菜蔬刘老已经快要咬不动的情况,这道菜几乎轻轻一抿,便能够吞入腹中,清甜,焦香,且带着一股浓浓的烟火气。

  “这是……什么蔬菜,我等怎么从未见过?”

  旁边的王厨娘忙解释道,“这东西,山长说叫做南瓜,是偶然从一个南方游商那里得来的种子,后来在温室大棚内培育出来,一个个结的硕大,能抱个满怀。清甜糯口,不论是蒸煮,还是炒炸都极其美味,且又不费地力,是书院里不少学生喜欢的菜蔬之一!您若想要也可以带一点回去种种,山长说这植物适应能力强哩,今年给山下好多乡民们都送了种子,就连谢公子他们去环县帮忙,也带过去了不少,听说都发了芽……”

  南瓜……从南而来的瓜……

  这名字,起的够直白的,毫无考究。

  味道嘛,却还不错。

  刘老嫌弃的夹了一筷子塞进嘴里,眼神不经意望到旁边学生们手里拿着的竹筒,再次出声询问,道。

  “他们手里拿的又是何物?”

  “哦,那是奶茶,用牛奶和茶叶炒制而成的,甜蜜清香,可好喝了,您……也要来一杯吗?”

  刘老矜持的点点头,“那就也给我来一份尝尝吧。”

  他只听说过游牧民族喜欢喝什么奶之类的东西,还头一次见中原的人也会做这种饮子。

  别的不说,只冲着华夏书院这份愿意为了学生们去捣腾吃食的心,刘老心中的成见便已消解了许多。

  爱吃的人,总是善良的。

  他接过竹筒,小心翼翼的抿了一口,本以为会十分腥气,没想到嘴中却瞬间布满一股醇香浓郁的味道,清甜,润滑,仿佛一场春雨,直接浇灭了他一整个上午所积攒下来的郁闷之气。

  好喝!

  刘老眼神亮起,狠狠的又吞了一大口。

  又是美食,又是奶茶。

  丰盛的午餐令两位大儒心情转好,自然也不再排斥童启的拉拢与介绍,愿意屈身去逛一逛这传闻中的华夏书院,到底有何新奇之处。

  童启内心知晓两位大儒不喜他,因此也没跟上,而是派了两个学前班的学生过去讲解。

  午后,阳光正盛。

  华夏书院内部因为在山上,反而隔绝了热气与燥意,清风阵阵。

  童庆安和童淳规规矩矩的穿着书院内的制服,在前领路。

  不及大腿的身高,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如同小鸭子一般,可爱十足。

  “这便是我们的宿舍楼了,往前走便是藏书阁,但因为我们还没有拿到木牌,所以如今仍然进不去,就不介绍了,穿过这道门,便是后山,那里有山长设置的温室大棚还有实验基地……”

  两个人认真的讲解着,稚嫩的童音,古板又严肃。

  他们十分想要像二年级的师兄们一样,表现沉稳,可小短腿终究走不快,也走不远,还不到一半,便气喘吁吁起来,额头带汗。

  两位老人看的心中柔软,不忍道。

  “罢了,前方便是一处凉亭,我们歇一歇再走吧。”

  明知道几岁的娃娃走不了多远,还故意派来给他们领路当向导,这童山长,着实鸡贼。

  童庆安与童淳忙松了一口气,掏出手帕来擦了擦脑门上的汗,虽然他们每日都有参加晨跑活动,可大中午的逛书院,也的确是个体力活。

  两个孩子不调皮,说歇就歇,乖巧的站在一旁,默默陪侍着。

  亭内瞬间安静下来,只余虫鸣声。

  吴老见四下无人,忍不住出声询问向两个小孩。

  “你们在这书院内,呆了多久了?可有感觉到这里有什么令人不适,表里不一之处?”

  刘老瞥了一眼自己套话的好友,没有做声。

  小孩子心思单纯,最容易直言直语,若华夏书院藏奸耍滑,只做表面功夫,明面一套,背地里又是另一套,那想必是极其难以隐藏住的。

  他也很好奇。

  这盛名之下的书院到底有何神奇之处,竟能引得这么多人趋之若鹜,百般拉拢?光看外表的话,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啊?不就装潢、构造新奇一点嘛?

  被问到的童庆安一脸疑惑,不解道。

  “什么叫做表里不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