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 第1008章

作者:林木儿 标签: 强强 重生 历史衍生 励志人生 正剧 穿越重生

  这话越说,薛蟠心中的火越大!其他的都还罢了,只单一条,把爷当傻子憨子呆子一般的戏耍,爷就该活剐了你。

  别人在背后叫爷薛呆子,爷是知道的!但这呆子不是谁都能糊弄的。

  他大口的喘着气,拍着胸口:气死爷了!气死爷了。

  桐桐‘啪’的一声,又将此人拍晕了:“出来吧,薛大爷。”

  薛蟠出来,狠狠的朝着这混账打了俩巴掌,自己常去光顾此人的生意,不知道做局诓了爷多少银钱!

  打的手疼了,这才收了手:“大哥,小弟感激不尽。”

  桐桐看他:“而今,算是两清!此次虽是帮我,但亦是帮了你自己。”

  “是!是!”

  “此次事情着实麻烦,你可要露面?”

  薛蟠尴尬的笑:“在下……需得上京,年例之事得抓紧操办,年前若是送不到,怕是要大不好了。”

  “那便在野渡口停船,将人送至姑苏城外。”

  “在下……家中只有母亲与幼妹,身居应天,不知京中事,此次险些酿成大祸。”

  此次这事好似有些大,此人动辄就胁迫自己,当如何?母亲正提议要去京城,不如真就去京城投亲去吧!

  薛蟠就道:“年前,我们举家往京里去。京中亲眷颇多,有些照应。大哥以后要找小弟,只管往那宁荣两府去找!小弟必不推脱。”

  桐桐:“……”上京吗?薛家上京,投奔贾府!阴差阳错,还是去了!此次你没有人命案在身,是否会影响薛宝钗的前程,还真未可知。

  但事已至此,那就就此别过,后会有期吧。

  那苏姑姑喝了一杯茶,这便昏睡过去了。

  船悄悄的停在野渡口,薛家的人叫那些姑娘下船。

  这一天,通判府接到报案,说是有贼人来投案,事关人口失踪案。通判大人带人,直奔那‘贼人’投案书信上所写的渡口。

  果然,就有船来,从船上下来五十八命女子。

  另有罪犯四人,尽皆昏迷!

  船上的人没有下来,也没有露面,就这么悄无声息的走了。

  甄英莲混在人群里,惶恐的四下张望。这么多姑娘相互依偎着,不时的传来惊叫之声。

  有一个嬷嬷的声音:“上马车,依次上马车。这是通判府的马车,要去府衙,莫要慌!官府缉拿了拐子,会为你们寻亲人的。”

  甄英莲低了头,家乡哪里,父母亲人,自己姓甚名谁,一盖不记得了,又能去哪里寻?

  进了城门,而后入了一处府衙,院中灯火通明。

  她们就这么站着,远远的,便听见有人喊了一声:“郡主到了——”

  郡主?

  都抬头偷眼去看,就见一身形窈窕的女子缓缓而来。

  近前了,灯下依旧看不分明。

  桐桐在人群中一扫,而后指着甄英莲:“……眉心有一颗胭脂痣的姑娘,你上前来!你的父母就在府中,找寻你多年。”

  甄英莲抬起头来,指了指自己,满脸的问询,眼里全是不可置信。

  周围都静了,真有能找到家人的?

  封氏朝前走,站在郡主身边,看向郡主所说那女孩。哭了多年,针线做了多年,眼神便不大好了,看不真。

  桐桐再招手:“对!就是说你。你母亲找不到你,几乎哭瞎了眼……她看不清你,你近前叫她瞧瞧!她乃举人娘子,女儿在三四岁时丢的!那孩子被家中小厮抱去看花灯,便再未归……”

  甄英莲的脑子里闪过拥挤的人群,闪烁的花灯,这是脑子里所剩不多的记忆。

  她疾步往出走,走到那妇人面前。

  封氏上下打量这姑娘,落在这孩子的眉眼上,眉间的胭脂痣……这就是自己的女儿!她唯恐弄错,又去看耳朵,而后一边哭一边笑:“错不了!错不了!是我的女儿!”

  她哭着解释:“昔年给孩子穿耳洞,孩子哭闹,一时没穿准,因而有些不对称……”说着,就叫人瞧:“瞧瞧!是不是不对称。”

  是!是不对称。

  甄英莲之前压抑着哭,而今一听,如何忍得住,抱着封氏痛哭出声:“娘……怎生将我弄丢了呢?”

第1096章 红宇琼楼(38)一更

  救回来五十八名女子,除了甄英莲之外,还有五十七人。

  可这些姑娘,大的都已经马上十五岁了,小的也都十一岁了。

  有些姑娘被拐子养了十年都不止,她们还都不是从同一个拐子手里拐来的,有些是苏姑姑从别的拐子手里买来的,瞧上了,觉得模样不错,能调教出来,这才会买。

  想给她们找家人,那真是难上加难。何况,如何确定彼此的亲子关系呢?

  若是有歹心之人将人冒领回去,岂不是将她们推入另外一个火坑?

  桐桐将最近收到的拜帖都翻了一遍,而后给这些官员女眷们下了请帖。该见总是要见的,顺便嘛,这么大的事,自己怎么做都有人有非议,也容易出纰漏。那就都来说说,这情况怎么办。

  这天晚上,桐桐把剩下的五十七个人都单独问询了一遍。

  “……不记得家里了……求郡主开恩,能送小女去一户好人家,便已是感激不尽了。”

  对家里的人和事毫无印象,不提找家里人,怕是也知道回去并不会比求个好前程更好。

  她们中几乎所有人都只有一个愿望,希望有人选中她们,然后带她们回去。

  桐桐问说:“嫁人?”

  “何敢谈嫁?”姑娘红着脸,“若是能有哪位爷肯领回去,或是婢女,或是……小女定当用心服侍。”

  言下之意,她们从不敢奢求婚嫁,亦知好人家不会娶她们回去做正头娘子。因而,所求便是大户人家,为婢女为侍妾皆可。

  桐桐摆摆手,叫嬷嬷把人送回去了。距离府衙最近的客栈被包了下来,安置这些姑娘。

  廖嬷嬷将暖炉递过去:“郡主,此等之言尽皆真言。小户人家三餐无着,如何与大户人家奴婢相比?若得主家宠爱,一生衣食无忧;若能生一儿半女,此生再无忧虑……”

  桐桐‘嗯’了一声,“我知。”只是不能这么办啊!救她们是该做的,以后如何生活,那便得看她们的选择。

  她就问:“江南织造业发达,也不乏女工纺织……”

  “是!”银翘在边上道,“有好的织女,一年可赚取二三十两银!”

  桐桐点头,刘姥姥家,一年二十两银子够一家子花用。因而,织造是个安身立命的手艺。

  她就寻思着:“不若借用慈幼院之所,安置几架纺织机,将她们挪过去,再调拨几个宫里的嬷嬷管着,官府出银钱请老师傅去教,教她们,也教慈幼院的孤儿。

  能安心学安心做的,必能仰仗手艺过日子。有了手艺,选个殷实人家过日子并不难。可若无此心,该如何做,亦是她们的选择,随她们去吧。”

  但此案还是会发协查通报,有那真急着寻女儿的人自会去当地官府,而后两方再交接,看看有无她们的女儿。

  因着事关慈幼院,因此,桐桐就需要见知府夫人,与她沟通此事。

  知府夫人句句都听令,但在坐的夫人好似对此都不以为然,对桐桐说的最多的话都是:“郡主慈悲。”

  慈悲的意思就是:您心善,难得!但这好心未必有人能领情。

  桐桐:“……”何尝不知呢?不过是有些孩子才十一二岁,好好教一教,给她们的人生多一次选择的机会罢了。

  她就说:“我给指派几个嬷嬷,嬷嬷们乃太后身边人,早年赐给公主。由嬷嬷教导几年,终归是好的。”

  便是婚嫁,也不敢有人因为年幼时的遭遇轻慢她们。若是这般下来都不成,那便不用强求。

  知府夫人回去便跟知府说:“到底是闺阁养出来的,心思纯了些。郡主乃天之骄女,但凡想的,无不是有人捧到手里。如何能知道人心之贪婪!

  那等地方教出来的女子,骨子里便是个玩意而已。怜老惜贫尚可,怜惜此等人,那又何必?这些女子亦不见得感念这份怜惜,她们所求者不过是男人的追捧。

  郡主想的周全,宫中嬷嬷教导自然不同。可却不知,这宫中嬷嬷教导过的,将来许是能卖出个更好的价儿。”

  刘知府哪里要听这些个事,他只问说:“你提甄家事,郡主如何答?”

  “郡主下帖,为的是慈幼院,跟其他并不相干,竟是未寻到机会。”知府夫人叹气,“老爷多虑,宫里终究不是娘家。哪个女人也不能舍了娘家!何况甄家那般权势,宫里看中郡主,未必不是因为郡主出身甄家。舍甄家这与自撅根基有何不同?”

  是啊!这位金通判应该也不会是冲着甄家来的。

  许是年轻,急于要政绩?

  给予了甄士隐与女儿团圆的时间,等到晚上,他主动走出院子,在四爷下衙之后来找四爷,显见的,他的话不能去前衙说。

  今儿天冷,姑苏竟是落了一层薄薄的雪。

  桐桐才温了酒打算跟四爷对饮的,却不想甄士隐来了。她便起身去了屏风之后,由着四爷接待甄士隐。

  甄士隐的身子康健许多,不咳了,除了大病初愈之后的憔悴之外,他一切如常。

  一进来,便行大礼。

  四爷将人扶起来:“甄举人请起。”

  “金大人大恩……甄某感激不尽。”

  四爷请人坐下,换了姜茶来,递给对方:“可是有话要说。”

  “正是!”甄士隐说着便叹气:“……说起来,这已然是十年前的事了。那一年,在下中举了。”

  说着,便长长一叹:“在下有一至交,名叫温良。此人亦乃姑苏人士,书香门第,其父其祖亦曾为官,乃是官宦人家。论起才学,此人可谓才高八斗,深受士子推崇。那一年,我与他二人共赴会考……可榜单三百二十八人,竟无此人名讳。”

  四爷:“……”科举舞弊!

  考童生,这是县里考。

  考秀才,这是府里考。

  考举人,这是省里考。

  考贡士,这是朝廷考。

  考进士,这是皇帝亲考。

  正如金铮、金钟能得童生一样,史县尉在县上有这个面子,县令便给了。

  而甄士隐乃是甄家人,以甄家的能力,他的科举必然一路顺畅。从童生,到秀才,到举人,凡考必中!

  甄家的势力盘踞江南三省,甄士隐参加省考,哪有不叫过的道理?

  桐桐皱眉:若是举人作弊,将才情不高的都压住了,那春闱当如何?朝廷选才,江南人文不显,岂不是就露馅了?

  就听甄士隐道:“举人可任实职,在江南官场,举人功名止步,不再科举,进而入仕,在三省担任实职者占秋闱榜单一半。因出身所限,难就高官。可四品以下,税官、钱粮官,尽皆此等出身之人在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