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木儿
嗯!
桐桐坐过去了,把书放在边上,“您吃着,凉了不成。”
林诚儒一边吃着,一边道:“爸爸觉得……学医对你来说,是个挺好的事情。若是能持之以恒,爸爸认为,你必能成为一个好大夫。”
所以,你这动辄就翻翻化学,这不仅是要做中西交融,更是要在学科中做交叉学科。
迄今为止,所有的专业里还没有这种交叉性的学科。
“或许,专——些,走的会更快。”林诚儒看着女儿,“或许,你去医院……跟着大夫做个学徒,也好过现在,留在家里耽搁你。我这情况很稳定……”
“爸,照顾你是首要任务。”桐桐看着他,“至于前程,会有的!这个世道不会总这样。就像是我大哥说的,许是考大学的机会不远了……”
正说着呢,林楠回来了,“才一进门就听见你说我,又说我什么呢?”
林楠回来,没脱大衣,先拿了糖葫芦送进来递给桐桐,这才脱大衣,“说什么呢?这么严肃。”
桐桐咬了一口,然后又冰又酸的直眯眼,“说你上次提的,考大学的机会不远了……”
林诚儒转过脸看儿子,看他怎么说?林楠却只笑,说起了别的话题:“我们档案科,有个老前辈,痴迷戏曲。如今好些戏不叫演了,但他私下爱唱啊!前几天他,他还哼唱呢,唱那什么‘今岁皇爷开恩科……’其他的词倒是不记得了……”
说着,就转身,脱了大衣挂着去了,顺便还哼了两句。
林枫裹着马甲下楼,问说,“什么恩科?恩科怎么了?那是哪辈子的老黄历了?”
“我们说古呢,怎么?你这个哲人也有兴趣?”
又挤兑我干嘛?林枫下来,见桐桐出来了,手里举着个糖葫芦,愣是拉了桐桐的手过去,从糖葫芦串上啃走一个山楂。
然后一边嚼着,一边缩在沙发上,“别叫我哲人,今儿突然觉得,哲学就是一种好像有根据,又好像没有根据的东西,带着一些叛逆……哲人倒像是在用言语打抱不平……说些自以为揭露真相的话,其实还是懦夫。”
桐桐一下子就笑了,“但凡有几石力的,谁去做哲人呀?哲人的道理是说给后人听的,而一个不太用脑子的武夫,他的道理是说给时下人听的!两拳抡过去,对方什么道理都能听的进去。”
哲人:“……”他吐出山楂核,眼睛一闭,打算自闭一会子。
季安在厨房一边听一边笑,从窗户上看见尹禛回来了,才喊道:“准备吃饭了。”
小泥炉红木炭,浅浅的铝锅,在家里一样能涮火锅。林诚儒不适合吃麻辣的,也没有鸳鸯锅,就这么用酸菜和鱼头炖了汤,涮着吃吧。
肉不多,五花肉一盘子,腊肉一盘。倒是煮好的鸡蛋一盆十多个,另外有冻的豆腐,腐竹,海带。白菜萝卜冬瓜土豆,再加上粉皮和面条,还有冻的饺子,这都是能煮的。
四爷一瞧,就说,“要知道涮火锅,弄些羊肉来呀!”
“那可太香了。”林诚儒给馋的,“要吃火锅,还得去东来顺!那一年,五几年的时候吧,我跟小季同志常去,两块七一位,一斤羊肉、一斤羊肉丸,一斤菜丸子,再有鲜菜一盘,这就是一个人的量。那小推车里,小料二十多样儿,往芝麻酱里一放,哎哟……那个香哟!”
季安一边喊着尹禛来坐,一边笑道,“那时候人多了,我俩吃饭,搭不上一个锅底。怎么办呢?凑‘共和锅’,就是陌生人也能坐一桌,那锅里放着小格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格挡,搁在一个锅里涮,也不知道现在有没有?”
“大众锅嘛!”四爷洗了手坐过来,“有!现在还那样。人少去吃不自在,就是因着跟生人搁在一个锅里涮。”
桐桐先递了麻花给他,“垫点!今儿怎么样,是哪里又出故障了?”
“不知道哪个孩子把上水阀关了,没什么大故障。”四爷回了桐桐一句,又跟林诚儒说起了老铜锅,“回头咱也置办一铜锅来,还是那个吃起来得劲。”
一样是木炭炭火,但那个炭火在中间放。
大冷天的,在家吃顿这个玩意,是真舒服。
饭没吃完,又飘雪了。
季安就说,“尹禛今晚不回去了吧!”家里又没人,二楼也不是没有空房间,行军床支起来就能住,何苦顶风冒雪的,大晚上的滑的刺溜刺溜的,再给摔了?
桐桐赶紧道:“就是啊!又不是住不下。”
四爷才不推辞呢,假装没看见两个大舅子的目光,应承的可利索了,还征求林诚儒的意见,“那我今晚跟大哥二哥喝点酒,您不拦着吧。”
“别叫我闻见,我就没意见。”
然后吃了饭收拾了,不打搅林诚儒休息,就真跑到二楼去了。
桐桐跟把放书的屋子收拾好,床铺铺上,被子抱上去。又跑下来,给拿了花生米,切了三个咸鸡蛋,三个人正开了一瓶二锅头,在林楠的卧室喝起来了。
林楠看桐桐:“你陪着?”
桐桐摇头,“我下去……看书?”
那就去啊!杵着干什么?
桐桐往出走,给四爷使眼色,别真喝多了。
酒喝上了,林楠看留在家里这小子,直接道:“我提几个要求。”
四爷放下杯子:“嗯!您说。”
“第一,不说多远大的前程,但首先得稳定。我不否认你的能力,但稳定是前提。在稳定的前提下,再说前程。这一点,我不妥协。桐桐要嫁给你,我得知道她有最低处的保障。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我妹妹从出生长到现在十八岁,她在物质上就没缺过。她对待物质的态度,跟很多人都不一样。这就更需要你足够的稳定。”
林枫插嘴想说什么,林楠抬手拦住了,继续道:“第二,我坚信世道大变许是不远!桐桐这一生,不该因为结婚生子而耽搁。她今年才十八,再过两年,她二十了。若是世道并不如我所愿,那时你再来谈婚事。现在,为时过早。我怕东风来了,她能飞了,家事却成了牵绊。”
说完就叹道:“当然了,你们俩自己商量。若是觉得感情到了,对以后有充分的考量。明年开春,天暖了,可以叫媒人上门,可以订婚,但结婚的事……再等等。”
第352章 花自向阳(69)一更
过了年,开了春,并没有如期订婚。
因为七六年的阳历年才一过,便传噩耗,天下同悲。这种情绪一直蔓延,从春节前到春节后,一直到三四月份,整个京城陷入了一种格外不同的气氛里。
桐桐蹲在院子里,看着去年插芊成功的茉莉和月季,它们非常艰难的从根部顶出了新芽,成了一个个崭新的生命体。
看着这些嫩芽,她取了剪刀,新芽已生,其他这些已经枯萎的就不该留着了。
她一点一点的往下剪,春来了,它发芽。倒春寒了,它被扼杀。可过不了几天,它依旧顽强的冒出了新芽。
桐桐将它们移栽到花坛里,根植于大地所能汲取的力量不是花盆能比的,种下去,它很快就能长起来。
桐桐就看着它,三四月才冒出来的小芽,五月已经长成一簇了,六月一根纤细的主干长到了一匝高,叫人惊讶的是,这小小的贴地面才长起来的月季,竟是打起了一个小小的花苞。
这小玩意开出朵花来,得多纤巧呀!
可花才张开一点点缝隙,七月,雨倾盆而下,叫这花儿浇了一个透心凉。
又一噩耗还没能接受,紧跟着,地动山摇。
桐桐正睡着呢,就猛的醒了。屋里咚咚咚的乱响成一片。这是书架上的书在往下掉。
她蹭的一下就起身了:地震!
跑出卧室的时候看见季安背着熟睡的林诚儒正往出跑。
林楠和林枫穿着大裤衩就跑下来了,一个个的光着脚,谁敢穿鞋?
桐桐拽了院子里盖着柴火的塑料布裹在林诚儒身上,“妈——去药房,药房不怕塌!”
是!药房不怕塌。
当时这就是用铁皮和废木料搭建的,就是塌了也对人构不成太大的伤害。况且,里面药柜顶着呢,而药柜这东西,实木的,四爷找了槽钢,用那种钢柱子把药柜卡里面了。这种固定模式,弄几匹马拽着拉,也把它拉不倒。
这玩意几乎靠着三面墙靠满了,所以,相当于是加固了屋子。顶棚塌了有它顶着,是伤不了人的。
但林诚儒淋雨着凉,会很麻烦。
林诚儒这会子迷迷糊糊的,想清醒又醒不了?
桐桐给他摁着,林楠低声道:“爸,您安心歇着,别慌!有我呢!我在。”
这里有一窄窄的竹榻,铺着毡毯,平时有些人来针灸的话需要躺着,这会子倒正好安置林诚儒。
林诚儒点了点头,林枫又把挂着的窗帘给拆了直接给爸爸盖上,大夏天的,这就行了。
季安看着一个个小抽屉,总怕倾倒的时候,这小抽屉会砸下来。
桐桐摇头,“妈,没事!那是老柜子,老手艺,带暗扣的!”平时抽抽屉的时候得轻轻往下提一下,再拉就可以。若是直接拉,绝对拉不动。因此,这个东西就是,“柜子倒了,抽屉都不会倒出来。”
季安感知着大地的震颤感,说三个孩子,“你们披着塑料布,出去吧!我陪着你爸。”
别真塌了,你们跟着受伤。
外面乱早早的,到处都是呼喊声,肯定都是感知强烈了,下来避震的。
林楠看了看母亲和妹妹,“我出去看看……”
不止出去看了,还大着胆子从家里给拿了衣裳出来。大夏天的,小伙子穿着裤衩没关系,女人可就没那么方便了。
谁也不知道哪里地震了,地震多大规模。大院里的人都不敢在楼下呆,只在空旷的广场上聚集。
直到早上六点半,大院里的大喇叭响了,这才知道地震的详细消息。
一座城了,瞬间成废墟。
单位组织人去救援,哪怕只是帮着疏通运输道路。林枫得去,家里只要还有壮劳力,就赶紧的去。季安特别坚持,“家里还有我呢,赶紧走你的。”
桐桐去了也没用,她没有医疗资格,医疗救援轮不上她。
林楠得一直在单位值班,因为震后,京城的震感强烈,很多房屋真的有了裂痕,有自发建地震棚的,有单位组织建地震棚的。越是乱的时候,治安越重要。
别管你是管档案的,还是看门的,都分责任区,二十四小时在岗。
这不是林楠想不想分回来照管这个片区的问题,而是一般这种大单位,有单位,有保卫科,治安很好,不用人家管。真正分下去的是各条胡同,别叫出了什么事。
余震不断,谁也不知道会有多大。
四爷来的时候,这边满大院都是人,乱糟糟的,又有各种废弃物搭建棚子,车子想推进去都困难。
等到林家门口的时候,就瞧见桐桐披着塑料布正要出门。
四爷就喊:“别跑了……药我取回来了。”
林诚儒的药不能停,四爷给老尹准备着随时能用的药,自然也记得林诚儒需要用药。车子后面大大的袋子,里面装的全是药。
桐桐就笑:“快进来。”穿着雨衣,都淋着的够呛。
四爷抱着药袋子还没进来呢,就瞧见有人穿着雨衣,雨鞋,不知道拎着什么,也朝这边来了。桐桐探头一看,“严言姐?”
严言抬头就笑,放下手里的东西就喘气,“是尹禛吧?放下你的袋子接我一下。”
季安披着塑料布要出来,四爷拦了:“您别出来了。”淋湿了连换的都没有。”
放下药有去接严言,严言拎了一袋子吃的,罐头、挂面之类的,“最近的供应可能不太好,得调物资赈灾……”救援去了那么多人,就近调拨物资,京城自然是首选。
如此一来,正常供应都难买到。
她父亲的情况,是上个月才稍微好点。从原来的休养身体,变成了现在在家写材料。地震了,自家那边早早有帐篷搭起来,她才说赶紧过来看看。
结果这一看,条件就是这样。
这是不对的!明知道身体需要休养,却没有给予有功之人应有的待遇。而两个男丁,救灾的救灾,工作的工作,就没想着争取待遇吗?
上一篇:穿越古代被迫成为联姻工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