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 第696章

作者:林木儿 标签: 强强 重生 历史衍生 励志人生 正剧 穿越重生

  为啥秦赵两国成了生死仇敌呢?就是因为秦国打胜了韩国,韩国该把那地方给秦国,但是韩将带着百姓投降了赵国,想利用赵国辖制秦国。

  那个地域有多大呢?几乎是山西南部的全部地方,大约有六万平方公里。

  自此之后,韩国国土面积只剩下三万平方公里左右了。

  韩几乎失去了三分之二的领土,这本该是秦国打下来的,结果赵国捡漏,真敢接。于是,秦赵两国为韩国三分之二国土的归属开战,打的赵国几乎家家有战死。

  秦国失去的地盘又从赵国给抢回来了。赵国这边接了韩国原有的地盘,那边却失了自己的国土。

  一来一去,死了多少人呐!那一战,几乎成了赵国的噩梦。

  甘罗蹦跶到内室门口,见长公主还在看舆图,就笑道:“韩国,自立国以来,征战倒是不少,但最大的政绩就是,吞并了郑国,迁都郑城,并给郑城更名为新郑。”

  说着,就指了指脚下:“此地便是韩国的战利品。”

  桐桐再扔了个梨子过去,甘罗接手里了,蹭进去,蹲在边上:“韩与秦战,韩从未胜过。自申不害死后,秦惠王行冠礼那一年,秦伐韩,拔宜阳……

  又七年,五国联纵伐秦,其中便有韩国,然五国皆败;

  又六年,秦与韩战,大胜,斩首八万;

  次年,韩侵秦,又败;

  再两年,又大败,韩太子入秦为质;

  而后又七年,我祖父领兵,与韩战,斩首六万……”

  甘罗——列举:“长公主,韩畏秦如虎,不足为虑!”

  桐桐看他:“狮子搏兔,亦需全力!况且,如何做伤亡最小,你可算过?如何做,能使得韩人不起恨意,你可思量过?打下来终归是要治理的,若能治理好,使得其余五国百姓看见曙光,此方为上。若只因其弱小,便以俾睨之态待之,那此地必是反抗不断。”

  甘罗这才不言语了,只盘腿坐了下来。

  桐桐看着地图叹气:“自今儿始,需得看韩人如秦人一般,为其考量,一般无二对待。”

  正说着呢,听见王翦出去,稍时之后又再度进来,“长公主,有密报随供给送了进来。”

  何事?

  “韩安还未曾从韩宫中出来。”

  甘罗问说:“王将军担忧韩安被杀?”

  此事,稍一思量便知韩安闹鬼。

  甘罗摇头:“不会!”

  “此子当杀!”韩王抚着额头,看向跪地不起的韩安:“杀尤不能解恨。”

  张平忙道:“臣就怕,公子安一死,秦真大举兴兵当如何?”他看向舆图,“大王,韩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其中……”

  他的手指沿着国境线移动:“只日常戍边,需得多少士卒?” 桐桐也看着舆图,手指画了一个扁扁的圈,他们所有的人手手拉手,也把边境围不起来。而且,多数为平原之地,无隘口可守。

  调走了西边补充东边,东边有应付了,又怕西边有敌来犯!

  就是这么一个几乎不敢动的境况!

  不是韩王装怂,他是真不得不怂!要不然,谁乐意四处哭丧,给人装孙子呢?

  张平就是这么说的:“此为一难,无兵敢调;人手不足,兵械打造,物资运输,此为二难;连年征战,库无存粮,今年又逢涝灾,粮草补给跟不上,此为三难。”

  韩王沉默的听着。

  张平几乎掉了眼泪:“臣原本以为,秦国至少三五年之内不足以兴兵。其一,秦王未成丁,不能亲政;其二,吕不韦为权相,其人私心重,未必有一吞天下之气象;其三,秦太后赵姬不懂政事,母子不和,必为祸患。长此以往,秦内部纷争不断,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年八年,真未必兴兵。”

  可谁能想到:“秦王虽年少,然手段过人;吕不韦为权相不假,但却不能摄政,对秦王忌惮非常;秦太后更是壮年而亡,着实在意料之外。而秦长公主这一行,更是令人猝不及防。而今,将士尽知不战,无战意,此时再战,会如何?之前哗变为假,之后哗变怕就是真的!若是如此,如何应对?”

  要兵无兵,要粮无粮!秦国不打,咱这日子尚可过;秦国要打,真打不起!

  本就打不起,而今将士多不想打,奈何?

  张平就直言:“若要战,大王需得做好损失十数城池之准备!若是得天时,阻了秦军,我们可少损失数个城池;若是不得天时,臣估摸,少则十五。”秦使说出的话,总是要兑现的。

  韩王皱眉:“若不战呢?”

  “不战……”张平将话含在嘴里,缓缓跪下,却未能出一言。

  韩王看向其他大臣:“众卿以为呢?”

  无人言语,就这般站在大殿之上。

  韩王从王座上走下去,问说:“可有将军敢为寡人一战?”

  武将抬起头来:“臣等敢!敢!”

  “战可能胜?”

  “必死战!”

  韩王:“……”这不是寡人所要答案!死战,战死,寡人还有何人可用?

  他转脸看向文臣:“可有卿家能出谋划策,以解眼前之困?”

  文臣尽皆低头,无人言语。

  韩王不死心,走的离文臣更近,从一张一张脸上看过去,“可有人愿意出使,与秦王周旋一二?”

  大殿上静悄悄的,良久才有人出声:“许是公子非有良策?公子非得秦王赏识,与长公主私交颇深,或可一用。”

  韩王却摆手:“不可!不可!非——自傲过甚,此事他办不好。”

  又有人说:“夏大夫如何?”

  夏大夫噗通一跪:“臣老迈……若是出使秦国,臣能活着去,活着回……别的……臣做不到!”

  都督便道:“臣万死,禀大王以实言。若战,丢城池损人口;若不战,疆域尚在,人口无损。若战,国力大损,无再兴之望;若不战,虽有损国体,然受此等屈辱,未尝没有大兴之日。想那越王勾践,沦为阶下囚,卧薪尝胆之后尚能复国,更遑论我韩只是称臣献玺?只要国土在,只要子民在,我韩国便在!”

  韩王满脸苍然看着大殿之外:“尔等再无良策为寡人解困?”

  无人回答。

  “尔等要看着君王受此大辱么?”

  大殿之上有饮泣之声,大臣们悲不自胜!

  正不好下决断,便有密信传来,信来自咸阳,说是:秦有调兵之举!

  有大臣说:“此信未必为真!咸阳城中耳目尽皆被秦长公主掌控其中。若是如此,咸阳城中所报,怕是秦国有意为之。若是如此,倒也不用怕,能如此逼迫,就说明秦国未必真会兴兵!莫不是虚张声势?”

  都督回头说此人:“之前未必不是如此?可而今,秦使一行将韩虚实已然掌握,那么,此假消息怕也能变成真消息。若真若此,又当如何?”

  这大臣便不敢言语了,微微低了头:实力不济,处处心虚,此无法可解。

  韩王眼泪长流,对着苍天呼号:“谁可救寡人?谁可救韩国?昔年,三家分晋,先祖何等英武,创此基业!寡人——寡人——这便要葬送了么?”

  “大王啊——”

  “大王啊——”

  ……

  大殿中哭声震天,被秦人逼迫,被秦国欺辱,弱国之悲,何人能懂?

  韩王转过身,重新坐回去:“着人,拟诏!”

  诏书从韩宫中传递出,往秦使馆而去。

  桐桐坐在正位上未动地方,张平亲自前来,双手捧着诏书:“长公主,此乃我国君诏书。”

  甘罗迎了过去,还了一礼,单手接了诏书,然后直接展开,语调平铺直叙中带着几分失望的回奏说:“长公主,韩王愿称臣献玺!

第762章 秦时风韵(89)二更

  韩国国书、玉玺连同使臣,一起入咸阳。

  长公主一行未归,韩国先遣使臣入秦。

  咸阳哗然!

  此前朝中并无风声,无人知长公主此行究竟为何。对外称太王太后思乡,可此等言辞,只有王绾、穆歌此等赤诚臣子肯信。吕不韦与李斯丝毫不信!

  而今才去了几日,竟使得韩国称臣献玺?

  站在大殿之上,秦王坐于王位之上,韩使双手托起玉玺,跪于大殿之上。嬴政自王位而起,一步一步下来,抬手接了韩国玉玺,高高举起!

  他每走一步,便一声’威武‘之声。

  他从大殿之内走到大殿之外,于是,内外尽皆威武之声。

  韩使跪于大殿之上,听着秦人耀武扬威,何等怆然?

  秦宫内,韩氏听见了,问说:“是何声响?”

  外面欢天喜地:“韩国称臣献玺——韩国称臣献玺——”

  韩氏手一松,茶盏落地。

  成蟜欢天喜地而归,正看见母亲怔怔然站于大殿之上,面朝东面,那是韩国的方向。他抬手将人都打发了,这才过去:“阿母?”

  韩氏回过神来,攥住成蟜的手臂:“我儿……为何不曾上课?回来作甚?”

  “师傅给儿放假一日,今儿有宫宴……”成蟜说着,便忙安慰母亲:“阿母莫要忧心,韩并不远。等儿成丁,大王必给儿封地。儿请旨……”

  韩氏摇头:“我儿莫要鲁莽!不可!不可!我儿好生跟先生学,他日,大王命我儿作甚,我儿便作甚……不可莽撞。”

  成蟜抿嘴笑了笑,“阿母勿要伤感。祖母便不曾伤感,听闻韩国称臣献玺,祖母正于宫中放赏。”

  韩氏摸了摸成蟜的头:“好!阿母亦放赏。”说着,她摸了桌上的枣子递于成蟜。

  成蟜看见枣子,手攥紧,但见母亲之态,他还是伸手接了,却未曾往嘴里塞,只捏在手里:“阿母,儿去章台宫里……”

  “去吧!”

  成蟜捏着枣子,出来之后看见满树的枣子,地上落了许多。以前需得爬树才能够到的枣子,而今站于树下已能摘到。

  他摘了许多,用衣袍兜着。

  而后先去了奉先宫,一到门口,就见桑榆在。

  桑榆见礼:“公子。”

  成蟜问:“大王在?”

  桑榆点头:“是!大王在。”说着,就躬身:“公子稍等,奴去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