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夫妻回城日常 第206章

作者:落在月亮上的小麻雀 标签: 重生 年代文 轻松 正剧 日常 穿越重生

  其实腿残了不要紧,只要意志不夸,照样会过的很好。

  而且靠别人的帮扶是一时的,必须得自己立起来才行。

  “这院子里人怎么样?”

  “还行,小吵小闹的经常有,但没什么大奸大恶之人,我弟弟经常过来。”

  姜广军放心了,说了会儿话,很快中午了,张铁山要去做饭,他没让,自己去附近饭店要了几个菜打包回来。

  刚进屋,身后又传来动静,是两个孩子回来了。

  哥哥牵着弟弟,进来见家里有客人,在门口踌躇了一下。

  “舅舅?”老大叫张恺,他比弟弟张哲大两岁,胆子也大一些,还记得姜广军,爸爸说是二舅舅。

  “哎,你们放学了,进来吃饭,这是姥姥和姥爷,还还记得吗?”姜广军笑着给介绍道。

  “记得。”两个孩子点点头,走上前来,叫人。

  姜凤淑爱怜的摸着他们小手,这俩孩子长得都像张铁山,老实巴交话不多,模样倒不丑,小脸干干净净的。

  李广英是个不能吃苦的,又爱美,自己经常打扮得花枝招展,以前对两个孩子她也上心,所以养得不错。

  也就是这一年来,她改嫁了,孩子们跟着爸爸遭了些罪,但也没冷着饿着。

  李昌顺问他们学习怎么样,能跟上吗?

  两个孩子皆是点点头。

  他们成绩在班里不算拔尖,也不是很差,毕竟刚上小学,以后如何暂时还看不出来。

  不过都很懂事,看见桌子上摆着菜,就帮忙去拿碗筷,搬凳子,尤其老大张凯,做事很利索,一看就是经常做的。

  没妈的孩子早当家,爸爸腿脚不方便,有些事情只能他做。

  吃完饭,姜凤淑把带来的衣服拿出来让孩子们试了试,有不合适的地方她好给改改。两个孩子都很高兴。

  也是,哪有小孩子不喜欢新衣服的。

  姜广军来时带了两包东西,上次他只随便买了些水果饼干什么的,这次是于红霞给准备的。

  吃的穿的用的都有,还有一些课外书跟学习用品,是张铁山这个大男人想不到的。

  张铁山家里兄弟四个,最小的弟弟刚结婚,就是顶替他工作的那个,隔几天会来看看,帮着干点活,算是有情义的。

  另外两个都住在乡下,进城一次不容易,指望不上。

  姜广军留了心思,他一手牵着一个,送两个外甥去学校。

  在路上跟他们聊了很多家常。

  只一个中午,两个孩子就跟他混熟了,听说舅舅要送他们,兴奋得小脸都红扑扑的,走路都欢快起来,问什么说什么。

  胡同里很多人看着,一传十,十传百的,很快附近邻居全知道了,张家在京市的亲戚来了。

  还有人跑去告诉李广英,她不想来,怀孕身子发懒,不爱动弹,硬是被劝来的。

  听说是开小汽车的亲戚,她猜是姜广军,没想到父母也一块来了。

  见到亲妈,李广英下意识的就想转身跑,她怕挨揍。

  姜凤淑原本没打算见李广英,想不到她自己送上门来。

  “李广英你也不用跑,我不会再打你了,只是从今以后我没你这个闺女,滚吧!”

  姜凤淑竖着眉,说完,将抓在手里的扫把放下了。

  李昌顺也把头扭过去,“我们也不是来看你的。”

  李广英顿时哭了,“妈,你怎么这样狠心?我也是没办法。”

  家里兄弟姐妹们六个,现在顶数她过得不好,也最不受父母待见,这么多年一直不闻不问的,她究竟做错了什么?

  姜凤淑怒骂道:“我再狠也不如你狠,抛夫弃子,冷血无情!亲生的儿子也能不要!”

  “妈,我也没办法,张铁山没了两条腿,什么都不能干,你让我怎么办?去喝西北风吗?”李广英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

  知道说再多也没用,姜凤淑懒得说教。

  这个女儿,从小就自私爱拔尖,什么事都要争抢,没有责任心,总喜欢将错处推到别人身上,又懒又猾的,打过骂过都没用。

  还怪她不闻不问,她要是给她点笑脸,就能嘚瑟的在家里占山为王。

  “行了,你辩解了,赶紧走吧,别在我面前碍眼!”姜凤淑哼了一声,进屋去了。

  她得抓紧时间把衣服给孩子们改好,还有铁山的好几件衣服,扣子都掉没了,这家里没个女人就是不行。

  拿起针线,姜凤淑又忍不住要骂,硬生生的憋住了。

  见众人都不搭理她,李广英很不是滋味,转头跟进卧室,看见床上一堆新衣服,眼睛顿时一亮。

  “妈,这些衣服是你拿来的?有我的吗?”你就说她脸皮有多厚,刚跟她断绝关系,随后就能腆着脸要衣服。

  姜广军才不会惯着她,“李广英,你能不能要点脸!”

  “我,我这不是怀孕了,你们当舅舅和外公外婆的不给孩子送点东西?”

  “行,明天我去登报跟你断绝兄妹关系,不用惦记了。”姜广军语气很平静,就像在陈述一件事实。

  李广英脸色瞬间变得惨白,看她咋咋呼呼的,其实没什么脑子,只是害怕。

  “二哥,你来真的?”

  登报跟她断绝关系,到时她改嫁的事肯定人尽皆知,以后还怎么做人啊。

  “不止你二哥,我和你妈也是认真的,以后没你这个女儿!李广英,做人不能没良心,铁山从来没有对不起你,一直想尽办法让你过好日子。你却在他和孩子们最需要你的时候甩手而去,实在太让我们失望了。”

  李昌顺是少有的严肃,他什么事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做人不能没原则,这家哪有过不下去,要到喝西北风的地步!

  说白了,还不是李广英贪与享乐,不肯自己努力,永远离不开男人!

  张铁山垂下眉眼,不去看踉踉跄跄离开李广英,如果可以,他当然不想离婚,孩子们不能没有妈妈,可这女人从心底嫌弃他,勉强留下也没用,迟早会走。

  所以当时只考虑了两天就痛快地放手,没有过多纠缠,希望她好自为之吧。

  姜广军和父母在招待所住了一晚,第二天上午才离开。

  回京市没多久,张铁山就来电话,说假肢装好了,他能走路了,虽然恢复到以前不可能,但是已经不影响正常生活。

  而且他的烤地瓜卖得很好,学校电影院,国营单位门口,夜市,哪儿块人多他去哪儿卖。

  因为地瓜是自家种的,本钱极少,每天都能挣七八块钱,他非常知足。

  两个孩子也开朗许多,还记得给舅舅写信,告诉他许多学校里发生的事。

  姜广军时常关注着,还打电话给学校,找老师了解外甥们的近况。

  他怕两个孩子因为单亲家庭,父亲身体又有残而被一些同学歧视、欺凌。

  看来没有,这就好,他放心了。

  转眼月底了,姜广军得去养殖场看看,年前有上千头猪要出栏。

  他在猪舍里转了一圈,发现不错,有些猪现在就够肥了,绝对能卖个好价钱。

第169章 老爷子视金钱如粪土。

  这批多半是纯种黑毛猪,已经养了近六个月,各个膘肥体壮的。

  姜广军没打算全往外卖,准备宰杀之后拉回市里一部分做成卤肉出售,能创造更多利润,反正有车,运输方面不担心。

  只是这样一来,要操心的事情就多了,最起码屠宰场那边要商谈好,中间不能出纰漏,万一被人动手脚,可得不偿失。

  姜广军从猪舍出来后,坐到办公室的靠背椅上,摸着下巴,垂眸沉思。

  不出意外,永兴卤肉会一直做下去,那就必须得有稳固的进货渠道,最好能形成一套产业链,保质保量,加强管理,不断的创新,不然早晚有一天会受制于人,甚至被竞争者顶替掉。

  从仔猪的挑选,到生猪的科学饲养,再到肥猪宰杀,以及卤肉品加工和销售,前后两项都有了眉目,差的只有宰杀这一环结。

  不过他自己承包屠宰场的可能性不大,姜广军在心里盘算着。

  昌平屠宰场是乡办企业,尽管规模不大,他要贸然插手也很难,还不能越过去将生猪卖给别的单位,不然得罪了这条地头蛇,养殖场在此怕是很难生存下去。

  那就只能尽量压价了。

  姜广军抬起头,对面的曹祁山一直没不出声,安静地看着手上的书。

  “曹哥,我记得你提过一次,屠宰场的主任也姓陈吧?”

  “嗯,是陈烁陈彪的亲叔,你想说什么?”曹祁山放下书,看向他。

  姜广军道:“我想用些猪肉,你跟他定的什么时候来拉猪?”

  “得元旦以后呢,先挑着肥的宰,你能要多少?”

  “一天怎么也得两三千斤,不能是全肉,猪头猪蹄和猪内脏这些要占大头的。”

  曹祁山明白,“我觉得问题不大,每年进腊月以后猪肉行情就特别好,屠宰场任务量也会增多,供应你们店还不轻松。”

  “我想跟他谈谈,帮我引荐一下?”

  “这事简单,你找陈彪,陈主任特别爱吃卤大肠,你用昌平屠宰场的猪下水他高兴还来不及。”

  姜广军听完点点头,拿起桌子上的电话,刚要拨号,陈彪来了。

  他穿着一件灰色的旧棉衣,头上带着黑色的毛线帽,两只手揣在袖筒里,大摇大摆的就进来。

  “老板,你不急着回去吧?”

  “有啥事儿直说,别拐弯抹角的。”姜广军放下电话,坐回到椅子上。

  陈彪嘿嘿笑了两声,挠挠头,

  “老板,我想请你去家里吃饭,刚宰了只肥羊,肉都炖上了。”

  姜广军本来想说不用了,转念一想又答应下来,“让你破费了,我正馋这一口呢。”

  “不破费不破费,自家养的羊,天冷吃点羊肉对身体好,我媳妇可会做了,你放心保证好吃。”自从跟着去了两次东省,让他开阔了眼界,还小赚了一笔,他对姜广军是越发亲近起来,十分感激。

  一直想找机会请姜广军吃顿饭,可他太忙,今天终于赶上了。

  “祁山,你也一块去。”

  曹祁山笑了笑,“你不喊我也跟着去。”两人比较熟悉,经常互相调侃。

上一篇:退下,让朕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