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荔景
【机器越精巧,一般也意味机器越复杂,对操作人的要求也会更高。大家可以想见是读过书能识字的工人能更快学会操作那些机器,还是不识字的工人能更快学会操作那些机器呢?】
这句问话恰如其分地将众人从之前对蒸汽机的好奇中拉了回来。
聪明人顿时反应了过来,那些灵巧的机器不能脱离开人的操控,所以对人本身的素质也要更高。
除了特殊情况外,自然是读过书认得几个字的更容易掌握那些机器,那些从前大字不识一个的人想要学会自然要慢得多,甚至是根本学不会!
若是有一天全天下所有的地方读用上了那些精巧的机器,那是不是就意味着所有职位都需要会识字读书的人。
只是真的会有那么一天吗?
【这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虽说那些机器的操作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很是简单机械,但对于那时的百姓来讲就如同我们现在看科幻小说一般。】
【如果一个人缺乏基本的科学素养,甚至是不识字,那他纵使极其聪明也很难了解到其中的原理并且进行操作。】
【所以当蒸汽机终于被发明十年后,安乐大帝决定推行义务制教育。】
天幕下众人恍然,果然!
看来那位“安乐大帝”的确不只是好心想要帮助百姓,也更加不是自作多情的一厢情愿,而是基于对现实的考量。
只是哪怕是这样,也不可能所有的岗位都需要百姓读书识字啊。
“安乐大帝”这直接全国推广,还是有些过于激进了啊。
天幕接下来的话也印证了众人的想法。
【不过呢哪怕这时,依旧有一大批人很是不理解,他们认为继续降低百姓学习的花费,让想要学习的百姓能够去学习就行。反正如果世面上如果招工只招能识字的百姓,那这些百姓自然会去主动学习的。】
【更何况当时蒸汽机刚被应用没多久,并不是如我们现在以为的一面世就能够吊打那些手工作坊,刚面世的蒸汽机的效率其实也没比人工快多少,成本却是高上不少。】
【所以一开始大部分小商人并不愿意多花钱去购买那些复杂的机械,只有有远见或者极其有钱能承担得起亏损的大商人们才会去尝试购置蒸汽机。】
【在这样的情况下,市面上需要能读书识字才能担任的职位其实并不算多,那些个科举落榜生其实就绰绰有余了。】
【虽然有一批落榜生自诩自己是读书人,一开始是不屑于去替商人工作的,当然当他们看见第一批入局的同窗赚了个盆满钵满,而自己一贫如洗后,他们所有的坚持、清高就都不存在了。】
士子们:别说了,别说了!读书人有点穷清高在所难免吧!
这天幕怎么该发散的时候不发散,能够吐槽他们的时候就必定不会放过他们呢?
【安乐大帝对于大臣们的反对并不意外,她只是告诉他们,这个世界会比他们想见的发展得越来越快。当第一个工厂老板赚到大量的钱财后,整个社会便会狂热地跟风起来。】
【作为一个国家的朝廷,它的政策应当有远见性,而不是火烧眉毛之时才开始紧急想办法,那样的话不仅会浪费许多发展得时间,甚至还会产生灾难。】
【更何况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像其他政策,需要的时候官员们熬熬夜连夜出台个法律条款就成,但教育出来一代人不说长达十年,几年至少是有的。】
【因为那时的安乐大帝已经积威甚重,所以哪怕当时依旧有不少朝臣不理解、反对,但安乐大帝还是强行推行了下去。】
【并且她对着天下宣布,她不怕骂名,也不怕别人骂她好大喜功,是非功过她一力承担。】
【哎,怎么说呢,那时候安乐大帝其实身体已经很不好了,大多数皇帝到了她那个地步多半就想着修下宫殿,享受一番,但她还是强撑着病体做下了那么大一件事。】
天幕下,无数人心生激荡。
他们知道哪怕最终的结果没那般好,但“安乐大帝”的确是在做她认为对的事,她在真正地为国家、百姓谋划。
这一刻之前还有些犹豫的百姓纷纷行礼,嘴上还喊着
“若朝廷真搞了那什么义务制教育,俺肯定鼎力支持!”
“你说啥呢?你现在连个孩子都没有。不像俺,俺孩子刚好到了读书的时间。”
“你们都是在做梦,没听天幕说这是几十年后的事了吗?那多半是咱们下一代甚至孙子辈的事了。不过没关系,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俺还活着,俺肯定支持安乐大帝。”
……
武皇也在心中叹气,这样的心态跟她那时决定登基为帝时怕也是类似。
他们都在做认为自己对的事,所以很是坚定无畏,至于后世的评说并没有那么重要。
狄仁杰也拱手道,“安乐郡主果真是做常人不能做之事,大义啊!”
李云乐“呵呵”笑了声,然后在心中心虚地叹了口气。
她倒是也没那么无私,她敢这么做自然是因为她知道未来的发展,所以不说有百分之百单至少有百分之九十的把握。
【当然具体在推行时依旧有各种各样的小问题不断,比如老百姓不配合啦,官员们阳奉阴违将朝廷拨下来的教育经费贪污了等等,但在中央朝廷强有力的监督下义务制教育终于还是华夏大地上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比如那时的教育跟咱们现在的教育完全没得比,州府的学校还好,那些村里其实就是找个夫子直接背了块黑板,然后在村中找块空地就开始教了起来。】
【而且考虑到村民们白天有农作的需求,所以一般来讲授课时间还会特意选在村民休息的时间,尽可能不打扰村民日常的生产生活,让他们能多学习知识。】
【当然哪怕如此,依旧有不少百姓不愿意学习,因为他们依旧觉得没用,那时候通信远不如现在发达,所以他们根本不知道城中的巨变,那时农田已经大幅增产,他们觉得靠着这些田地让全家吃饱就不错了,何苦去学那些没用的知识。】
【当然我估计也有人天生不爱学习,比如我们现在都知道读书重要,但是依旧很多人不想读书。咳咳,好吧,说多了。】
【对于这种百姓,朝廷做了许多思想工作,但依旧有许多无可奈何的,安乐大帝知道后也只能是叹息道,“罢了,不用管他们了,尊重他人命运吧。”】
一些生性高傲的世家子弟们,在心中冷哼。
果然泥腿子就是泥腿子,连白得便宜都不知道占。
看来他们世家也并不完全是死路一条,至少他们可愿意读书多了。
武皇也好笑地对着李云乐调侃道,“总算你没有再继续苦口婆心劝他们读书,不然朕真要以为你对待那些百姓完全没有脾气,是什么圣人转世了。”
李云乐有些尴尬,这天幕可真是把她吹得太过了,怎么都让人对她产生了那样的误解?
她对自己还是有着深刻的认识的,真的不求回报的事那是真做不出来!
当然对于那些真的无私奉献之人,李云乐还是很佩服的,毕竟让她转生一万次都做不到。
【当然最后的结局大家应该都很清楚了,后续的发展证明了安乐大帝的远见,社会的变化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计。】
【在安乐大帝过世的三十年后,机械化的工厂基本上取代了原本仅靠人力的手工作坊。】
【大家可以想想,如果不是安乐大帝当时强行推行了义务制教育,世上哪里有那么多合格的工人呢?甚至那时因为农具的改进,想要完全掌握那些农具都需要农民们识字且有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
【甚至到了后来学历越高的工人工资还会越高,而大字不识一个的人除了能找到最底层的劳力劳动,不仅累而且报酬还低。】
【而到了那个时候百姓自己便也知道了知识的重要性,几乎没有人再像之前那般逃脱义务制教育,觉得读书没用,反倒都卷起了学习,毕竟这样哪怕没能科举高中,也能找到一份高薪工作。“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在此刻可谓是具现化了。】
【而这种“卷”就一直持续到我们现在,哎~好不容易卷得研究生毕业,但依旧要当加班狗的up主真是伤不起。】
【说起来那个时候老式的照相机已经被发明了出来,所以还真留下了几老照片。照片不清晰,还是黑白的,但是当时生机勃勃的氛围还是能看出来的。】
【哎,每看见几张照片我都有些可惜,这照相机怎么就晚发明了几十年呢!要是能早点发明,我们就能看到安乐大帝的真容了。】
【听说安乐大帝很是貌美,史书上那般惜字如金,还特意用了十几个字描写她的美貌。不过呢,小黑子们说这是安乐大帝强行让史官写的,史官碍于安乐大帝的“淫威”不得不写。哪怕跟他们说国家博物馆中还有安乐大帝的画像,一看就是个大美人,但小黑子们又非说这是画师把安乐大帝给美化了。】
【还有当时很多著名诗人都为安乐大帝写了诗,在称赞安乐大帝功绩的同时都不忘夸赞一句安乐大帝的美貌,什么“神女”、“洛神”、“云想衣裳花想容”、“光焰动天下”之类的夸赞简直数不胜数。如果安乐大帝真的容貌普通,那些诗人完全可以不提容貌的啊!】
【当然这些夸赞在黑子口中依旧是这些大诗人迫于安乐大帝的淫威才写下来的,对此我都不知道该说这些黑子是把安乐大帝想得太无聊,还是黑那些大诗人没有一点文人风骨了,连自己私下写诗都要拍马屁。】
【每次看到他们那些言论,我就在心中遗憾安乐大帝怎么就不能留下一张照片,让黑子们无话可说!】
听到这番话,李云乐只想用手将自己的脸挡住。
她一个年轻姑娘对于自己的外貌不可能不在意,对于别人的夸赞也是欣喜的。
但这当着全天下的面这般夸赞她的容貌,李云乐只觉得尴尬。
而与此同时,现场大部分目光都朝着她的脸投射过来,似乎在观察她是不是真的天幕女声所言的那般貌美。
李云乐此刻只觉得早知道这样,她就应该戴个幂篱再出来!
好在顾忌着武皇在现场,所以众人的打量并不敢太明显。
就在李云乐庆幸之时,武皇却是开了口,“安乐的确貌美,倒是没有辱没朕的美貌。朕之前的一大遗憾便是朕的几个儿女都没能传到朕的美貌,不过幸好你们这些孙辈还不错。”
“既然这些个后世人不信史官对于安乐容貌的记载,那哪天朕专门赋诗一首吧,这后世人总不敢再说朕也是碍于安乐的权威说假话了。”
李云乐:……
她只觉得眼前一黑,随着天幕播报,两人间的关系拉近,武皇真的是越来越爱拿她开玩笑了!
呜呜呜,原来你是这样的武皇!说好的严肃、强大、冷酷呢!
怎么世界上有这么爱逗孙女的祖母啊?!
好在天幕女声抱怨归抱怨,放图片的动作却是没停,天幕上很快出现了一副副画面。
画面没有颜色,仿佛是由墨画成的一般,但相较于如今的工笔画却是写实太多。
那是一座繁华的临河城市,而且应当是在城中某处高山上拍摄的,所以几乎拍下了整座城市。
城市很大,一座座比如今宫殿还要大的建筑伫立在其中,上面还带着好几根直插天际的烟囱。
很快画面变化,画面变成了城市中的近景。
虽然城市近景不如俯瞰那般让人震撼,但是能看到的是百姓比之如今百姓的脊背要挺直很多,虽然远不到胖,但却不再瘦骨嶙峋,精神气也不知道好了多少倍,身上的衣服也甚少有补丁。
而后画面再次变化到工厂内部,一个个巨大的机器犹如钢铁怪兽般将人类衬托得极其渺小。
机器正“吞吐”着一个个物品,而站在一旁的工人却只是将其组装起来,机器竟然承担了大半的生产过程。
众人愣在原地,哪怕天幕已经预告了许多次,他们心中也有了预期,但此时依旧很是震惊于画面中那未来的场景。
而且算下来那时至今应当不会超过百年,整个社会竟然便已经发生了。
那些钢铁真的不是什么妖精变出来的吗?太可怕了!不过百年他们竟然能造出这样的东西来。
这一刻众人无比清晰地意识到那时的世界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武皇自然更加能感受到这图片中代表的沧桑巨变,她的眼神发光,心中对“蒸汽机”、“机器”越发的渴望。
这些工厂、机器其实不如她曾经修建的万象神宫那般宏伟,但她知道它们绝不只有象征意义,而是能真的能为天下带来改变,能为百姓带来实际利益。
虽然听天幕讲述了许多,也知道李云乐有一个叫“研究所”的东西,武皇对李云乐能做到眼前这般壮举却还是有着很多疑惑。
这绝不是一人之功,甚至不是李云乐带着几百个、千个工匠就能做到的,他们最多能充当成一个引子,想要让全天下发生这样的改变必然还做了其他。
武皇觉得自己一直忽略掉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而那才是发生眼前改变的关键。
对了,天幕一直提那什么自然科学,难不成……
而这时天幕也继续讲述着。
【当然之前那些改革本质是针对于教育公平的改革,不管是义务教育、糊名考试都是为天下百姓提供一个公平的选拔环境。】
【而对于那时的科考内容,安乐大帝也做出了许多改革,因为她发现当时科考的内容并不能真正体现出一个学子为官的本事。】
【举个例子一个人文章诗词写的好那可跟他的理政水平没有关系,虽然进士科和秀才科也会让士子论政,但是那终究只是纸上谈兵。】
【除此之外许多技术官员所需要的技术更是跟考试内容也相差甚大,比如农业相关的官员需要对农事熟悉,工部官员则需要对工程类比较熟悉,但那时的科举却是根本不考的。好在那时还考算学、法学,不然那可是一毛钱关系。】
这话一出,不少读书人便下意识地想要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