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剧透后武皇封我当太女 第39章

作者:荔景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穿越重生

  长期以来衡量一个人有没有才华不就是看他文章写得好不好吗?还能考什么?

  他们张口想要反驳,但是仔细思索一番后却发现天幕所说的又似乎真有些道理。

  即将要科考的士子们更是心头一紧,该不会要改考试内容吧?那他们这一代岂不是以前都白学了?

  【当然安乐大帝自然不会直接大改科举考试内容,毕竟考生们都学了几十年了,临考时发现自己以前学的全都白学了定然要崩溃。】

  士子们:幸好,幸好,安乐大帝果然还体谅他们的。

  【安乐大帝没有去动秀才科、进士科、明经科,而是在原本不受重视的技术类科目上增加了科目,多了自然科学,农学实务等科目。同时在公办官学中也加了这些课程,并且通过奖学金等方式鼓励学子学习。】

  【同时因为这些科目竞争较小,倒还真吸引了不少寒门和平民士子开始学习。】

  【而后安乐大帝在科举取士,安排官职之时,逐步提高对技术类士子的倚重。】

  【当然那时候安乐大帝的做法自然也遭到了不少朝臣的反对,因为长期以来,科举制都以进士科为尊,明经科次之,而那些什么算学、法学科都是考不上前两者的士子才会去考的,而为官之后官员内部鄙视链也几乎是这个顺序。】

  【譬如我们熟悉的名臣狄仁杰就是出身明经科,哪怕他最后成了宰相,依旧被不少官员在心中暗暗鄙视。】

  天幕下,狄仁杰微微叹了口气,他对文章诗词没那么擅长,更加擅长实务,所以选择了去考取明经科。

  而他也的确生出过疑问,官员的好坏难道不应该更加看重实干能力吗?他不擅长做诗一点不影响他可以一年处理完1.7万件案子啊!

  “安乐大帝”的确是改到了根上了!

  不过她的这项改革动了朝中不少官员和士子的利益,阻力怕是也不会小。

  【安乐大帝并没有公开宣布她将更加倚重技术科士子,只是先偷偷提拔,但渐渐地进士科臣子们便发现了安乐大帝用人的变化,这几年升迁更快的竟然都是什么算科、农科、自然科的士子!】

  【被动了利益的朝臣和士子们自然不能忍,纷纷发起了反对,直言安乐大帝这是不尊重传统。】

  【安乐大帝倒也没直接发怒,而是直接甩给了他们一张表,那张表赫然是这几年她给朝臣们工作能力的打分,而技术类官员的打分普遍比进士科臣子的打分要高得多!】

  【随后安乐大帝才对众人道,“虽然朕也很喜欢锦绣文章,但为官好坏跟你的文章并没有任何关系,看的是你们为百姓做了什么,所负责的工作有没有重大突破。”

  “譬如司农寺卿就应该看他有没有发现田地增产措施,有没有改进出更轻便的农具。而不是像你们这般口头上漂亮话说了一大堆,结果一看根本没为百姓做多少事。”

  “你们仔细看看这些打分名单,朕对你们进士科臣子可没什么偏见,那些沉下心做实事的,朕给的分都不低,官职也是越升越高。”

  “到了如今,你们还认为朕不重用你们是朕之过吗?空谈国事要不得!”】

  朝臣们只觉得自己的心被重重一锤,“安乐大帝”虽是在骂当时的朝臣,又何尝骂的不是他们呢?

  武皇则是合掌大笑,对着上官婉儿道,“安乐说得对,朕也不想看到朝臣们空谈国事,你回去也拟个给朝臣打分准则出来,”

  朝臣们欲哭无泪,他们不是都已经科考完许多年了吗?怎么还要接受考核?!

  【在这之后科举重进士科,轻明经科、技术科的状况逐渐改善,越来越多的士子不再只学那些经史典籍,而开始研究自然科学、农学等等。】

  【当然学的人多了,竞争自然也就大了,也越来越多的技术科士子落第。】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技术科士子进入到民间,让华夏民间也迎来技术上的爆发。】

  【科技进步从来不是单个或者几个所谓顶尖的研究所就能做到的,需要大量的普通工程师一起在实践中研究进步。】

  【华夏能在短短百年时间发生这样的沧桑巨变,依靠的事整个民族科学素养的提高。】

第35章

  武皇听着天幕的话,原本心中的激动也渐渐褪去。

  这一刻她终于知道李云乐所做的那些都是一环扣一环,缺一不可。

  从来都没有捷径可言,有的只是脚踏实地,做好每个环节,然后等待那个爆发的时刻。

  甚至李云乐做完了那一切,她自己都没等到见到那一幕,不知道她心中可否有遗憾?

  不过武皇很快便否定了自己的这个想法,就凭李云乐晚年还在力推教育改革,她就不可能是在意自己能不能看见自己的伟业的人。

  而她自己呢?武皇在这一刻陷入到犹豫之中。

  天幕的出现给她提供了另一条实现抱负的道路,也让她唤醒了心中的雄心壮志。

  但很明显自己没多少年可活了,哪怕她从现在推行改革,也很难见到成效,那些功绩说不定会被算到她的继任者的头上。

  而她却要面对远比现在更多的阻力,更多的麻烦,而她已经快八十岁了,真的值得再这么折腾一番吗?

  然而当她脑海中浮现起那犹如钢铁巨兽般的城市画面,又想起了自己登基时的画面。

  彼时她登基便已经67岁,对于大多数人都已经到了暮年,几乎所有人都劝她好好当个太后就好,又何必担上骂名非要当皇帝折腾那么多呢?

  可她还是毅然决然地做了,只因为她想要证明女人也能当皇帝,且当个好皇帝!

  武皇不禁摇了摇头,她想自己真是老了,从前毅然决然,现在却是犹豫了起来。

  她何曾是那样瞻前顾后的人,她难道不应该是认为自己对的事就去做吗?

  纵使她没有几年可活了那又怎样?只要她能成为这场巨变中的一份子便够了。

  这一刻,她望向天幕下定了决心。

  李云乐此时却是难得的心神激荡,是的,这样社会巨变怎么可能是一人之功呢?

  她自己最多起到一个引子罢了,能创造历史的从来都是最为广大的人民群众!

  天幕女声也在这时似乎与李云乐共脑了。

  【虽然up主是安乐大帝的粉丝,但还是要说上一句,我可不是什么英雄史观的人,诚然安乐大帝的存在能够快速推动时代发展的人,但最终为社会带来沧桑巨变的却是靠着所有勤劳的百姓。】

  【能创造更美好生活的也从来都是人民群众自己!】

  天幕下,百姓们几乎都在这时愣住。

  他们没想到天幕竟然会说最大的功臣,不是世家贵族,甚至不是安乐大帝,而是他们自己!

  可是明明那些贵人们都看不起他们啊!甚至他们自己也觉得自己愚昧、落后、眼界太窄……

  没看天幕都说过甚至当安乐大帝想要免费让他们读书识字时,他们中都有人嫌弃浪费时间不愿去学习的吗?

  就在无数人对他们自己心生怀疑时,突然间一个少年声音响了起来。

  “天幕都这般说了,肯定有它的道理啊!俺们干嘛那么怀疑自己呢?哪怕以前做得不好,之后做得更好不就行了!”

  “还有那些个贵人,俺听说往上数几百年都是泥腿子出身哩,有谁的祖先真的都是天潢贵胄的?还有听天幕讲那些个世家、武家人不也就那样吗?”

  少年这话一出,顿时惊醒了尚在怀疑自己的百姓们。

  他们也都想起了天幕中那些世家人、武家人的奇葩操作,顿时有了自信。

  “对对对,俺们要相信自己!”

  “这些粮食就是俺们这些老百姓种的,没有俺们这些老百姓,那些贵人也只能去喝西北风!”

  “俺记得之前安乐大帝也对俺们说过不要寄希望于神佛,能依靠的只有自己,这应该都是差不多的意思吧!”

  ……

  而在这时世家、朝臣甚至皇族们的脸色都不怎么好看。

  虽然能从天幕女声的语气中感受到它对于帝王将相应当是有些不屑的,但他们只以为那是身为后世人的傲慢。

  结果现在它竟然捧那些“泥腿子”,而决口不提他们,对他们可谓是不屑一顾!

  他们很想出声反驳天幕,然而却又想起天幕连皇帝都给否定了。

  于是瞬间他们都朝着李云乐和武皇望去,却见到两人都是平静着一张脸。

  一瞬间,那些抱怨、谩骂、反驳的话都不再能说出口。

  人家皇帝都还没说什么呢,哪里轮得到他们生气?

  此时的李云乐自是不生气的,她只是有些担心武皇的态度。

  毕竟帝王大多都认为自己是天命之子,又有几个人能接受自己不是那段历史中最重要的一个?

  直到看见武皇的平静的神色后她才渐渐放心了下来,很好,情绪很稳定,哪怕是装出来的平静,也证明了她没有愤怒到失去理智。

  武皇自然也感受到了李云乐的目光,心中好笑。

  这天幕说了那么多次堪称大逆不道的话,她要是在意的话,早就不知得气病了多少回了,何况她早就从女声的口风中猜出了后世更加重视那些最普通的百姓。

  况且天幕又没有单独抬举谁,而是将功劳归结于全体百姓,她又有什么好在意的?

  而她稍稍思考便明了了天幕的意思,这个天下终究是占据人口绝大多数的百姓撑起来的,土地是由他们种的,徭役是由他们服的,甚至战争也是从百姓中挑选合适的人。

  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民贵君轻”的思想呢?

  天幕都这般说了她怎么能没有一点表示?

  这般想着武皇转过头,用她最大的声音对着台下的百姓道,“天下是由万民组成,你们才是那载舟之水,朕与大周都将感念大家的功劳。从前朕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好,未能及时体谅到大家的辛苦,如今经天幕提醒,今后朕定当竭尽全力争取让大家更早地过上那天幕中的好日子。”

  这一瞬间现场爆发出激烈的欢呼,俱是兴奋不已。

  不知是谁带的头,人群开始齐声欢呼。

  “圣神皇帝陛下万岁!安乐大帝万岁!万岁!”

  李云乐心中的石头也落了地,真好啊,武皇的心胸真是远比她以为的要宽广许多。

  只是在听清百姓的欢呼声后,她的心再度提了起来。

  啊啊啊啊!能不能分清天幕和现实啊!她现在别说是皇帝了,她爹都还没上位呢!

  李云乐小心翼翼地朝着武皇看去,发现武皇只欣慰地看着百姓们并未生气后才放下了心来。

  欢呼声一直持续到天幕女声再度响起。

  【好吧继续回到安乐大帝本身,大家可能不相信,安乐大帝的具体行动肯定是走一步看一步的,但是计划其实都是在她待在房间里的那个下午初步拟定的,这些都有出土的安乐大帝的手札为证据。】

  【据她自己在手札中写道,列举完那些计划后,她心情才终于舒爽了大半。】

  【只是就当她自己就觉得这样都差不多了,终于可以出房间时,她却再次退回到了房间之中,因为她发现了一件事,她对着朝臣们用了太多的阴谋诡计,所谓的平衡之道!】

  天幕下原本还颇受打击的朝臣们瞬间抬起头,望向天幕,克制不住地点头。

  呜呜呜,对啊,实在是用了太多的手段了,简直是将他们耍得团团转,以后可以少用一点吗?他们真的玩不赢啊!

  武皇则是心中疑惑,平衡之道不是每个帝王都会使用的吗?李云乐为何要不开心?

  难道她的幼稚的圣人心”又开始发作了?

  对百姓们心软些也就罢了,怎么对那些朝臣们也这般心软?这可不行啊!

  武皇当即在心中决定自己之后得好好地教育一番李云乐,让她不要太幼稚,务必不能对朝臣们心软!

上一篇:七零夫妻回城日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