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 第38章

作者:小胖柑 标签: 豪门世家 美食 爽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宋自强站起来说:“同志们,听我说,我是福运楼上级单位的。福运楼这些年技艺有所退步,所以我们请了已故国家名厨罗长发师傅的师弟,港城宝华楼老板,岳宝华岳大厨来我们这儿指导。这拆鱼羹是他孙女做的。刚才你们说很香的干炒牛河,也是她做的。希望有他们的帮助,福运楼能够重现当年的盛况。”

  “今天这干炒牛河确实不一样,我这盘也香很多,牛肉也嫩,好吃!”

  “我们这边的也是这样?不都是牛河邦炒的吗?”

  “不不不,不是牛河邦炒的。牛河邦炒的牛河我吃得出来,这盘更香,牛肉更嫩,滋味足,没牛河邦炒的那么油。”

  “……”

  周老爷子问岳宁:“他们那桌的牛河也是你炒的?”

  “不是,那个小伙问我要了剩下的滴珠油去炒牛河。我就给他指点了几句,是他炒的。”岳宁舀着拆鱼羹说,“厨房里其实有功底、有本事的人还真不少。马耀星的基本功很好,下午我再试试他炒菜的手艺。阿邦叔就更不用说了。问我拿滴珠油炒牛河的那个小伙子,对火候的掌控也很到位。常见的几道菜,稍微点拨一下,他们就能上一个台阶。”

  张经理匆匆过来,在宋自强身边坐下。宋自强问:“怎么样?”

  “我让他先回去好好想想清楚。”张经理头疼地说,“但现在福运楼后厨要是没了他,也很麻烦。有谁能接下这摊子呢?”

  “把干休所的姚元福调回来,把罗世昌调到干休所。罗世昌的手艺在干休所肯定够用,干休所没什么发展,但级别不低。姚元福去干休所也就七八年时间,他熟悉福运楼,过来就能上手。跟姚元福谈谈现在福运楼的情况。”周老爷子侧身到宋自强边上,轻声说道。

  上面从外地调宋自强过来任职,也是因为他在地方上做出的政绩。二商系统需要改变,尤其是宾馆和饭店这些接待行业,急需变革。这么调人,领导会支持。

  “我先谢谢周老了。”

  岳宁听了,不禁感慨,也只有现在,只有国营单位,还会为罗世昌考虑出路。要是换成民营企业,这种人早就被扫地出门了。

  岳宁快速扒拉了几口饭,然后站起来说:“你们慢慢吃,我去炒糯米了。”

  “我也一起去。”

  岳宝华站起身,和岳宁一起回厨房。

  她刚踏进厨房,那个拿了她滴珠油的厨子快哭出来了:“小岳师傅,一下子来了十来份指定要我炒的河粉,您那点滴珠油已经用完了。”

  “让老岳师傅给你们多熬些。等午市结束,让他再仔细教你们,怎么样?”岳宁看向岳宝华。

  “小岳师傅,您这是倒反天罡啊?老岳师傅都敢安排?”马耀星跑过来调侃。

  “阿星,等你有个孙女,小小年纪手艺就和你差不多了,我看你愿不愿意被她安排?”牛河邦笑着说道。

  岳宝华把红糖倒进锅里,笑着说:“宁宁比我强多了,她跟她爸爸一样懂得融会贯通。我是要饭出身,当年福运楼的蒋老板给我们这群小子一口饭吃,让我们进来打杂,我师傅看我机灵,收了我做徒弟,我就一直跟着师傅学。我确实越烧越好,但不像宁宁和她爸爸那样,借鉴其他菜系,融会贯通。”

  “老岳师傅啊!看着宁宁,您就别难过了。志荣哥看见你们祖孙在一起,心里也会高兴的。”牛河邦炒完一盘牛河后说,“难得啊!都没人指定我炒牛河了。”

  “全跑到阿建那儿去了。”

  牛河邦拿出一支烟,借着灶台的火点上,抽了起来。

  趁着他抽烟的工夫,岳宝华的滴珠油也熬好了。岳宁说:“爷爷,分成两碗,一碗给阿建,一碗给阿邦叔。”

  “小丫头,你这是干什么?”牛河邦叫了起来。

  “让为民饭店没饭吃,让全粤城知道福运楼还是那个福运楼。”

  牛河邦把半碗滴珠油放在他的料台边,拿过几张干炒牛河的单子。岳宁说:“多炒一份,我也要尝尝。”

  牛河邦对打荷的人说:“三份,三份放一起,我一起炒。多了会影响口感。”

  “阿邦叔,总有偷懒的办法。”岳宁转头对马耀星说,“阿星,给我把水发的香菇、海米、瑶柱,连带原汤、鸡汤拿过来。”

  岳宁把发香菇海米的水过滤后,和蒸瑶柱的原汤、鸡汤一起倒入锅里。这三样食材鲜上加鲜,锅里的汤煮开后,她说:“把八宝拿过来。八宝放在高汤里煨……”

  “这可真麻烦啊!”一直在围观的小厨子说道。

  “不麻烦,这道菜能失传吗?”马耀星摇头说,“我之前是把八宝料炒熟再拌进糯米饭里。您这样,八宝也能吸收高汤的味道。”

  “火腿、笋丁这些食材的味道,也会融入高汤里。等会儿过滤出这些高汤再炒糯米,才能让味道完全糅合到糯米饭里。”

  “原来是这样啊!”

  他们这边在做鸡肚子里的八宝糯米饭,牛河邦开始正经炒牛河了。这下可不得了,外头一张张单子像雪片般飞进来,每一桌都点干炒牛河。

  牛河邦的厚嘴唇一开一合:“这下好了,兄弟单位没饭吃了,你们满意了?”

  张经理往他嘴里塞了一支香烟,亲手给他点烟:“阿邦师傅,您辛苦一下。”

  岳宁这边,小学徒确实没什么见识,见她煮了八宝料还要接着炒,便说道:“就为吃这么一只鸡,也太费神了吧。”

  周老爷子说道:“你懂什么?五十年代末,福运楼一桌菜要九十多块,这一只鸡就值三十多块呢!”

  “啊?一只鸡比我一个月的工资还高?”这个小伙子彻底惊呆了。

  牛河邦叼着烟,一边炒菜一边说道:“这菜又不是给你吃的。那都是给过去的地主老财吃的,他们就喜欢怎么麻烦怎么折腾。”

  “您注意点啊,可别把烟灰掉进锅里。”岳宁翻了个白眼,“就算是给劳动人民做菜,也得用心点儿。”

  “师傅,再这么炒下去,晚上用的牛肉都不够午市卖了。”切墩的学徒提醒道。

  牛河邦对打荷的人说:“去跟外头说,别再接干炒牛河的单子了。”

  宋自强笑着对胡主任说:“老胡,给肉联厂打电话,让他们马上送牛肉过来。我倒要看看,咱们福运楼认真做菜的时候,能有多红火。”

  牛河邦扔掉烟蒂,无奈地继续去炒牛河。今天这一天,难道要炒出他之前一个礼拜炒的牛河量?而且还是这么麻烦的炒法。

  岳宁这边,糯米饭已经炒得差不多了。观摩的厨子们感觉,眼睛好像看会了,但手却根本做不来。又是煮又是炒,这个味道淡些,那个味道浓些,这个先放,那个后放,脑子不太灵光的,根本记不住。

  岳宁盛出糯米饭,说道:“我喜欢在里面放板栗肉。当然,糯米饭里的八宝食材也没有固定的搭配,可以根据季节进行调整。现在我们来填鸡肚子,把鸡拿过来。”

  马耀星把鸡拿了过来,岳宁说:“你来填鸡肚子,填到八分满就行。要是填得太满,等会儿烧鸡的时候容易爆开。”

  马耀星把鸡填好后,在一旁等着。岳宁过去教他如何把鸡头和鸡翅绕起来打结,说:“八宝葫芦鸭是用线缝的,咱们就偷懒点儿,直接打结就行。好了,接下来烫皮、擦干,再挂脆皮水。脆皮水的方子就在那儿,不用我再教了吧?”

  “那我去弄啦。”马耀星兴高采烈地去了。

  岳宁去寻找材料,提了一篮子瓜果、萝卜、红薯过来。

  “小岳师傅,您这是要做摆盘吗?”有人问道。

  “没错!”岳宁拿来一套雕刻刀放在旁边,又去找盘子。

  她先用黄瓜切片,拼出一龙一凤的围边,中间正好用来放糯米鸡。接着调了酱汁,用筷子蘸着酱汁在盘边写下“八珍肴龙凤,此出龙凤外”。

  别说其他人看得目瞪口呆,就连岳宝华,虽说已经和孙女相处了好些日子,也想不到她还有这一手,毕竟他这个老厨子可不会这些。

  周老爷子摇头晃脑地念道:“‘八珍肴龙凤,此出龙凤外。荔枝配江(左虫右兆),徒夸有风味。’这是宋代诗人白珽夸赞八珍肴的诗句,前面两句用在这脆皮八宝糯米鸡上,倒也十分应景。不过,就算是福运楼全盛时期,也没有哪个厨子有你这本事啊!”

  岳宁手里拿着萝卜雕刻牡丹,说道:“当年那个想学这手艺的厨子去了西北。刚好西北有个会书画的知识分子,两人一合计,就把希望寄托在了我这个胖丫头身上。我爸说起过淮扬菜的兴盛,淮扬菜的顶级厨师,不仅菜要做得好,还得有文化底蕴,其中不乏书画双绝之人。”

  百花酿鸭掌的围边用牡丹造型,冰镇咕噜肉那道菜,用黄瓜拼出葫芦形状,再用胡萝卜雕刻出绳子和流苏。

  岳宁做好几个盘饰时,福运楼今天的午市也差不多结束了。

  牛河邦把锅一扔,说道:“晚上谁爱炒谁炒,我是不炒了。”

  张经理赶忙过去递烟,说:“阿邦,今年先进就评你了?”

  阿邦接过香烟,说道:“到年底还有半年呢,我天天累死累活,累得腰都快断了。评个先进,一年也就多几十百来块奖金,外加一张奖状,这能解决我啥问题呢?”

  他走到岳宁身边,看着那几个让一群没见过世面的小子惊得说不出话的盘饰,接着说:“我又不像这丫头,她以后在港城做菜,别说一只鸡卖三十块,就算卖三百、三千,只要做得足够好,噱头够足,照样有人愿意掏钱。我十六岁进福运楼,今年都三十四了,工资才四十三块五。到现在,我还跟爹妈和哥哥挤在十平米的竹筒屋里。这张奖状能换房子吗?能帮我找个老婆吗?”

  他看了一眼宋自强,说:“局长,我这人说话直,您可别介意。”

  说完,他便走了出去。谁他妈不想好好干活呢?可好好干活不得有个盼头吗?

第35章 带货达人

  鸡还在风干,岳宁忙活了许久,便放下手头的活儿,走了出去。

  爸爸总提起那个嘴唇像挂着两根辣椒的阿邦叔,不只是因为教过他手艺,更是因为阿邦叔刚进福运楼做小学徒时,特别勤快。爸爸说阿邦叔是他们那一批小子里最有潜力的。可如今,这样一个人,在生活的重压下,性子变得如此别扭。

  牛河邦在角落里抽烟。要是他毫无心气,今天中午也不会炒那么多牛河,可炒完又能怎样呢?

  他并非福运楼职工子弟,是街道考虑到他有个患小儿麻痹的哥哥,才把他安排进福运楼。

  家里没人在福运楼工作,甚至都不属于二商局系统。单位分房,肯定优先考虑双职工都在福运楼,甚至几代人都在这个系统的,然后才轮到他们这些外来人员。住房紧张到这种程度,他分到房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也不过是发发牢骚罢了。

  “阿邦叔。”

  听到声音,牛河邦转过身:“宁宁啊!”

  “阿邦叔,您知道我为什么会记得您吗?”岳宁问他。

  牛河邦抽了口烟,说:“你这么聪明,记得我,不是很正常吗?”

  “可我离开的时候才五岁,您还记得自己五岁时的那些事吗?”

  牛河邦摇了摇头。岳宁笑着说:“只要我不肯好好学,我爸爸就会说:‘宁宁啊,你可别像你阿邦叔,这小子不听话,还没学会走路就想跑。’‘宁宁啊,你怎么跟你阿邦叔一样,就知道偷懒。’……”

  “你爸就不能记点我好的?”牛河邦没好气地说,他那时还是个半大小子,确实没什么耐心。

  “我们去河边走走吧?”岳宁带着他来到河边,“我爸爸说您很有天分,是你们那一批里最有出息的。”

  牛河邦的两片厚嘴唇颤抖起来,香烟都夹不住了,最终掉落在地。他仰头说道:“我没出息,我连一份牛河都不肯好好炒。”

  “叔,跟我去港城吧。我再穷再难的时候,我爸说我以后肯定有出息,我信了。他说您有出息,那您就一定有出息。”岳宁看着他说道。

  “宁宁,我年纪大了,再说就算学了回到福运楼……”

  “哪儿大呀!您才三十三。您去港城把其他手艺学全了,三十五岁回来做大厨。要是当不了大厨,咱们就开个小饭店,这样您爹妈和哥哥也有依靠了。要是不去,这么一直过下去,您甘心吗?”

  “我……”

  “树挪死,人挪活。”岳宁看着他,“跟您说实话,宝华楼也没那么好。我爷爷的徒弟另开了一家酒楼,现在正跟宝华楼竞争呢。我有本事,也相信自己能稳住局面。可光靠我们祖孙俩,太难了。您一直记着我爸的好,对我来说靠得住啊!一个好汉三个帮,不是吗?”

  “这样啊!”

  “有这个机会,我把您的名额放进去,不好吗?”岳宁问道。

  牛河邦的手不经意间掠过眼睛:“我去的话,你把马耀星也带上。这小子没地方学,可学过的都很精通了。”

  “那肯定的。”两人想到一块儿去了。

  “对了,志荣哥几时落葬?”

  岳宁说:“明天。爷爷是要饭到粤城的,本来我们家有亲戚关系的也就罗家一家子了。可闹成这样,亲戚也做不成了。就我们祖孙俩把他葬了。”

  牛河邦说:“我去给志荣哥磕个头。”

  “嗯。”岳宁笑着看他,“走吧!您手艺这么好,回去好好教教他们,他们也得有糊口的本事。”

  牛河邦笑起来:“你跟你爸一样,总逼着我们学手艺。”

  “我爸养大的,肯定随我爸。”

  岳宁和他一起往里走,见他又点了烟,岳宁说:“阿邦叔,在我的厨房,不允许抽烟。去港城前,您得改掉在厨房抽烟的习惯。我不希望客人在菜里吃出烟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