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娘 第51章

作者:春未绿 标签: 宅斗 重生 爽文 逆袭 穿越重生

  莫昀嘴上恭喜裴震,心里却想的是为何裴家不给自己捐监的机会?只让自己做一刀笔吏,愈发不平起来。

  但他也不是真的怪裴家,而是觉得自己总这么屈居人下,没什么出息,他打定主意,将来一定要出人头地才行,裴家也并非久留之地。

第48章 第48章双章合一

  还未等裴震定亲,裴家六房倒是迎来一个好消息,黄氏有了身孕了,庾氏喜的都合不拢嘴了。儿子成婚这几年,新婚夫妻分隔两地,好容易在一处了,她就盼着她们能够早日有孩子,她的任务算是完成了。

  舍娘也过来探望,这里已然走过几拨人了,黄氏都笑道:“我这里就跟走马灯似的。”

  “她们还不是都来看嫂嫂的。”舍娘笑道。

  黄氏却如释重负道:“无论如何,对我而言,也算是对你们家有交代的。”

  这样的话舍娘听了很刺耳,她有时候都觉得自己是不是和周围的人都格格不入,她真的觉得多少聪明伶俐的女子,就因为不能生育,就这一处,似乎就否定了人家。

  但她也不会跟黄氏说这种让她听起来惊骇世俗的话,只是略询问安慰几句。

  从黄氏这里出来,舍娘又回去绣楼查看了一下她的绣件,给李琚的物事都绣好了,再有婆母的鞋面绣的差不多了。

  说罢她又拿了苍青色的一块缎子,准备做一对护膝,却见舜娘走了进来,舍娘还有些惊讶:“六妹妹怎么过来了?”

  舜娘笑道:“我打算做一双那边的翘头鞋,正好和姐姐一起做。”

  如今家中只有她们俩是待嫁之身,情况有些类似,舍娘吩咐人看茶,又画了底稿,正和她道:“这日子也不知怎地,过的还挺快的,三月底二哥

  哥也要定亲了,二嫂怕是很快也要进门了吧?”

  “有时候我觉得还是在家里好,就这么清清静静的,可是偏不能这样。咱们若是真的不出阁,又好像处处低人一等似的。”舜娘也是有感而发。

  难得舜娘说心里话,舍娘也赞同:“是啊,女子要出阁,生儿子,仿佛才能站稳脚跟。想起这些,我都怕。”

  这话舜娘觉得稀奇:“五姐姐,我听人说庆王府是何等气派的地方,那可是天下第一王府,你怎么会怕呢?”

  “为何不会怕呢?即便是做世子妃,也要侍奉公婆,打理家业,还有宗室的事情,说起来大家还不都是大同小异。就像你,也要做新安侯世子夫人了,也是人事纷繁复杂啊。”舍娘有感而发。

  其实舜娘也有些逃避心理,她内心的确有些怕,即便她觉得自己是明媒正娶进去,家世强太多,嫁进去底气更足。但是想起萧棠的儿女,还有新安侯夫人这些人,她又觉得一种天然的恐惧。

  “唉,人为何要嫁人呢?”

  舍娘见她放下手中的针线叹气,只是笑道:“可是又能如何呢。又不能剪了头发做姑子去。就是庙里也不是什么清静之地,自古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天下没一处净土,咱们姊妹之间感叹一二倒也罢了,还是得打起精神来。”

  其实想想舜娘前世也是过的不如意,嫁给了邵状元那样的英才,偏偏丈夫英年早逝,一对庶子庶女。

  萧棠无论如何还是自家亲戚,身体还挺硬朗,应该会比前世强。

  要说舜娘其实很少和舍娘这般交流,她平日多半都是和裴老夫人在一处,裴老夫人胜券在握,人面很广,似乎什么都知道。可现在她又觉得,果真人家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看五姐姐其实平日并不多说什么,其实也是很有想法的。

  “五姐姐,你说的是,总归咱们比好些人的日子还好过呢。”舜娘笑着道。

  舍娘点头。

  外面送了芝麻糯米糕来,姐妹二人分着吃了几个,舜娘嫌太甜腻了,遂只吃了两个,她又悄悄的道:“五姐姐,你知道么?二姐姐前儿过来,也不知怎么说我的衣裳都太老了,我听了心里很是难过。你说她为何这般说我?”

  “你穿的什么衣裳?”舍娘觉得舜娘虽说衣裳颜色,的确也都素净,但也没有到老气的程度,尤其是快出阁时,大伯母帮她做了成箱的新衣裳,舍娘还去看过,都是那些娇艳的颜色,也是很好看的。

  舜娘连忙自己回房找来舍娘看,是一件深紫色绣百合花的春衫,这样搭配其实也挺贵气的,尤其是舜娘马上就要做新安侯世子夫人,她年纪太小,若能显得贵气些,对她地位稳固有好处。

  就连舍娘自己的衣裳也有两件紫色的,她认真端详了一番道:“我看不老气,挺矜贵的衣裳。无论如何,穿什么衣裳都凭自己的喜好。”

  听舍娘这般说,舜娘也是牢骚满腹,这边舍娘却并不跟着说,到底疏不间亲。玥娘和舜娘是许多年的老交情了,她和舜娘不过是偶尔同病相怜说说知心话罢了。

  曾经的舍娘也是别人和自己说什么,自己都不会保留,到底她也是个爱说话的嘴,现在却忍住了,没办法,人嘛,要闭嘴真是难的。

  舜娘零零总总说了不少,到了次日,她又成了以前那个舜娘,轻易不吐一言,舍娘倒也习惯了。

  中午庾氏喊她过去,说是让她学些庖厨之法,舍娘偶尔也做一些点心,但都是拿模具印个花什么,真正做菜没怎么学过。

  等舍娘过来时,庾氏已经在汤厅摆了面食,对于河东人而言,面食就是主食,只不过她南北各地都待过,米饭面食都吃的习惯。

  庾氏则道:“今儿先教你和面。”

  “和面?就是放面粉么?”舍娘站在一旁浑然不知道。

  庾氏只是笑:“错了,面要发起来,就得发酵,也有好几种法子呢。一样很简单,一斤的面用二两的米酒才行。但我们一般都是用老面放在面粉里,如此也更好发酵。”

  光一个发面就很麻烦,舍娘听的很枯燥,但又不得不把那些法子记下来,什么十分上白糯米五升、细曲三两、红曲、发糟四两。再用白糯米煮粥,把酒曲打碎,把这些放在温热的汤中。等差不多的时候,就能滤粕取酵了。

  像这样发酵叫大酵,可以专门做馒头花卷。

  还有一种小酵,就简单些,能用来做细点。

  这样就足足学了一日,到了次日,舍娘又学烫面。烫面则是用来做小糖饼和葱油饼的,舍娘学的十分认真,到了晚上因为做的多了,还送了好些给各房去。

  裴老夫人听说她在学厨艺,还说她做的味道不错,让她的小厨房特地送来两样甜羹来。孟氏则送了一张独黄酥的方子来,说是出嫁时,娘家带来的。倒是霍氏是个极其精明的人,这一二年,她对舍娘可是极其巴结的,故而亲自过来把舍娘夸了又夸,还送了她一定镶珠的头纱,仿若当成自己的女儿一般。

  比起前世连一件小衣裳都不跟她做,如今的霍氏嘴里说什么跟亲女儿似的,也是讽刺。

  甩甩头,舍娘又开始跟着庾氏学蒸饭,米要煮粥似的多放水,等米夹生的时候,捞起来,再放在甑子上蒸。

  把这些主食学会的时候,裴震的亲事已经定下了。

  到了端午前,她正学了煲汤、做粽子、腌鸭蛋。有时候她想人活一世,万一有一日困顿了,总不会饿到自己的嘴。

  会做饭,会裁衣女红,又识的字,她想自己若再生个男儿身,还真的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皆全。

  要说聪明人学什么都快,一开始包粽子,她着实包的不成样子,到了后来越来越熟稔。舍娘想起她曾经在福建吃过一种广东的粽子,故而在糯米里面加了绿豆、猪肉、冬菇、腊肠、咸蛋,做了咸粽子。

  除了咸粽子,还有蜜枣、红豆、去皮胡桃的她也包了些。

  “我们做好了,让你哥哥送去世子那里,他一个人在京里。虽然说什么都不缺,但这也是我们的心意,尤其是这都是你包的。”庾氏并不是那种迂腐的母亲,她和裴以清的感情就很好,但是成婚时是受了极大的屈辱的,所以希望女儿能够一开始就甜甜蜜蜜开个好头。

  舍娘忍不住道:“娘,庆王府建的如何了?”

  庾氏道:“原本也不是凭空起高楼,之前也是有建筑的,后来世子找了工部的人,成日监工,我听你哥哥说正院的五进已经做好了,西边的也在刷漆,东边也找人动工了。”

  “倒是挺快的。那襄王府搬了吗?”舍娘问起。

  庾氏摇头:“你不知道,庆王府头一个响应,再就是几个郡王应了,别的似晋王、襄王都没动。”

  具体的庾氏也说不清楚,舍娘也就不好多问了。

  削藩是势在必行的,但是真正响应的人,并不多,但当今天子是个急脾气,他虽然名正言顺,却不似晋王那般很有城府,手段狠辣。

  这些国家大事很快又抛诸脑后,她的粽子送去之后,很快裴霁亲自来,偷偷摸摸从袖子里拿出一方长盒,“是世子给你的。”

  舍娘微微一笑,又谢过她哥哥,但是也不当面打开,只等他走了,才打开一开,是一根碧玺做的簪子,簪头上钉着些许粉色的流苏,煞是好看。

  当日,她就戴上这碧玺簪子。

  殊不知裴霁早就知晓了,他正和黄氏道:“世子那边忙的直冒烟,哪里知晓这样的事情,是我提点了几句,出了主意,世子才上道。”

  黄氏暗道丈夫对两个妹妹真是没话说,去年丽娘因为管家和丈夫婆母有龃龉,他还特地请王磐出来吃酒,好话说了一箩筐。

  她虽然有时候会觉得

  丈夫人也太憨厚了,但跟这样的人过日子,也是很踏实。

  所以,她并不扫兴,只是有些酸溜溜的道:“你倒是只跟别人出主意。”

  裴霁笑道:“哪能啊,你看这是什么。”

  说罢,跟变戏法似的从怀里掏出一寸盒子来递给黄氏,黄氏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一对金镶玉葫芦的耳坠子。

  上回她见到舍娘戴了一对,很是喜欢,还和裴霁提过一嘴,没想到他还记得,黄氏顿时心情好了。

  “多谢。”

  裴霁听到这样的话,不由道,会做媳妇两头瞒,让大家都高兴的事情,为何有些人就是不做呢?他想不通。

  端午过了之后,丽娘回家了一趟,正好遇上外面送了些嫁衣来,一共竟然两箱,她道:“怎么嫁衣要这么些?”

  “只有一件是嫁衣,其余的则是常服,这新婚三日红不能下身。”庾氏自然是没有裴老夫人那么有钱,但是裴老夫人现下也不过吃老本罢了,她们这几年也颇有积蓄,反正小女儿出嫁就是家里最后一桩大事,又是嫁到庆王府去,当然不能抠搜了。

  丽娘不妨看到了舍娘的嫁妆单子,面上不说什么,心里却是十分的不痛快,她才六十四抬嫁妆,妹妹上面却有一百二十抬。

  气的她倒仰,一肚子爹娘不公平萦绕在她心里。

  她觉得自己分明比妹妹生的美貌,又是家长长女,偏偏爹娘替她找的婆家也好,准备的嫁妆也充足,她倒像是后娘养的。

  当年即便是邵家那小郎,也不过是商户子,真真是半点没为自己打算。

  故而,她的添妆就送了两套茶具过来,就这她还觉得多了,毕竟是汝窑的。王磐在旁看着还在想是不是太少了,妻子的胭脂水粉一套就是上几十两,衣裳更不必提,怎么添妆似乎有些少。

  他不知晓妻子是不是还要添的,也就没多嘴。

  舍娘则看到丽娘的添妆,眼睛眨了眨,心里有数。夏妈妈还不服道:“四姑娘也真是的,当年她出嫁,您又是送女红送给她,上回她出事也是您出的主意,她倒好,就送了这样的东西。”

  “妈妈,你这脾气要改一改了?你想为何以前我总是不饶人呢?那是因为以前盘子就那么点,都想争里面的吃食,互相不会放手。可如今,我已经有了满满一屋子的吃食,我还会和她争的头破血流么?”舍娘笑笑。

  不到这个地步,很难体会这些心情。

  她帮丽娘也不是单纯为了帮她,还是为了她娘和她自己,所以也谈不上什么恩情。

  夏妈妈想到这里也是恍然大悟:“是啊,还是妈妈目光短浅了。”

  “不是您目光短浅,是您太为我考虑了,生怕我吃亏,可是我现在并不吃亏。”舍娘只是觉得她如今前途大好,真没必要一直和丽娘缠缠绵绵。

  就像前世她嫁给晋王做侧妃后,拿回自己的嫁妆,也就好生过自己的日子。

  倒不是她多么心胸宽广,而是你已经到了另一个阶层了,即便你要报复人家,也得自己真的坐稳位置再说。

  又说庾氏那边原本给舍娘在杭州置办的地,如今庆王府要搬到京里,她只好托管事去杭州处理了,又在京里置办了庄田。

  这事儿交给裴以清办的,裴以清交游广阔,用三百亩的银钱置办下三百六十亩的庄子。她们夫妇还带着舍娘出去认门,又让庄头都赶紧过来拜见女儿,认个脸熟,将来不好被人糊弄。

  舍娘仔细看着鱼鳞图册,又让人把仆从的卖身契收好。

  她们三人从郊外回来时,裴以清还特地饶到庆王府那条街上,指给她们看:“庆王一行人已经到京里来了,你们看是不是很气派?如此一来,倒是比之前还好。”

  “我就想舍娘嫁过去,别成日都挤在一处就好了,你看咱们家,虽然住在一处,但如今少了两房,住着送松快许多,大家的关系反而比以往还要好。”庾氏也是深有所感。

  裴以清自然安慰几句。

  又说庆王等人上京之后,已然住进去了,庆王妃舟车劳顿一路,到京还要去宫中请安,但她心情还是很舒畅的。当年就藩时,十个有九个都恨不得能拖一时是一时,到如今,人家让他们回来,又个个都不回来。

  李琚介绍道:“伯王的府邸就在我们附近。”

  这位伯王说的是老庆王的嫡长子崇宁郡王,原本就藩开封,现下也回来了。

  庆王道:“等安顿下来,再说吧。”

  李琚恭敬道:“是。”

  当初庆王这个爵位也不知道能不能世袭罔替,所以,趁着能够袭封,马上把长子封了郡王,去的还是开封那样好的地方。谁也不知道后来先帝降下恩典,把庆王之位世袭罔替,因此,才由老王爷唯二的嫡子,原封辅国公的老五袭爵,也就是如今的庆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