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娘 第67章

作者:春未绿 标签: 宅斗 重生 爽文 逆袭 穿越重生

  弄好了之后,舍娘才开始用饭,寿宁侯府的饭菜着实可口,舍娘原本今儿就没吃饭,此时在他家竟然用了两碗饭。

  “你们别

  在这里伺候了,都先去用饭吧,我自己在院子四周走动一二。”舍娘吃完饭就不愿意坐着。

  正好也在院子里走走,她并无太大意愿去打探吴家的事情,毕竟有时候耳听为虚眼见也未必为实,就怕自己说了什么,让人家误判了就不好了。

  寿宁侯府的人也在一起用饭,今日吴挺正和她母亲一道用饭,不由问起:“您看庆王府的人怎么样?”

  “很有规矩,也不高声言语,办事利索的很。就是庆王世子妃……”寿宁侯夫人不知道怎么形容。

  吴挺忙追问:“那位世子妃如何?”

  寿宁侯夫人便把今日的事情说了:“我曾听说她做过郡主的伴读,她连这些阴阳八卦风水之事都能侃侃而谈,可见学问高深,郡主恐怕还在其上。”

  寿宁侯府和新安侯府又不同,因新安侯两代都娶文官的女儿,故而家中都习文,寿宁侯府的男子也读书,但更重武学,即便世子吴挺都是这般。

  吴挺点头:“是啊,庆王世子当年也是宗室出了名的爱读书的人,要不然也不会被选为太孙伴读。”

  舍娘当然不知道别人有这个误会,她还要守好新房,只是散完步回来就想睡觉了,一会儿便睡着了。

  李琚今日却是去看了阿衡后,才回来歇息,世子妃不在,有些人当然蠢蠢欲动,就像雪霁。自从翠岚出去之后,没几日就被家里人许了人,她倒是想回来,但是世子妃只说这里有人补上,人不缺了,她就没法子了。

  如今世子妃已经生下孩子了,还霸着世子不放,府里也很有些人看不得呢。

  偏雪霁又不似翠岚那样心思深,事情做的密,她只想着进去伺候,却不曾想夏妈妈守在门口,见她要进门,只道:“今日不该你伺候,你不必进去。”

  雪霁没想到世子妃早妨着她们,气的羞红了脸,屋里的李琚听到了,只当没听到,翻了翻舍娘平时翻看的书,就歇下了。

  他听舍娘说过,内院的事情女人管,若是男人插手了,反而人家觉得女人无能,所以,这些丫头婆子几乎都是让舍娘去处置。

  次日,舍娘回家时,又是忙了一日,方才送小姑子出门。

  却说吴挺就怕郡主是个什么才女,说话文绉绉的,可两三日相处,却发现他这妻子若说读了书是肯定的,但是连《论衡》《易经》都不知道,看来和她嫂子不同,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至于郡主和庆王妃私下说了什么,庆王妃又给了什么,这就不是舍娘关心的事情了,她老老实实的歇息了两日方才起来。

  自从郡主出嫁之后,庆王妃就有些失魂落魄的,老太妃建议让庆王妃把孙子养在身边,庆王妃却是摇头:“我不忍骨肉分离之苦,更何况是儿媳妇?再说了,儿媳这个年纪,也怕养不好那小奶娃。”

  这话听在舍娘耳朵里,也觉得婆母也有可取之处。

  夜里从庆王妃那里回来,正好撞见白氏巡夜了,夏妈妈道:“这位大奶奶很是勤勉,每日戌时坐着小轿每一处都巡到。”

  舍娘疑惑:“每日都同一个时候巡,这不就是告诉下人,除了这个时候,别的时候做什么都没人管吗?”

  “是哦。”夏妈妈也才想到。

  舍娘道:“原本这话该王妃来说,但王妃隔岸观火,不肯言语。咱们暗中观察,若有不法之人,就告诉王妃。”

  若她自己作主,早就发作了,但是现在不该她作主,如果说出来了,就是得罪老太妃。

  白氏可是老太妃举荐的人。

  这些家中事情先不提,舍娘年节下跟着庆王妃进宫了一趟,她看到了熟悉的甬道,有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

  原本后宫就是皇后的天下,只因徐妃生了二皇子,她又受宠,竟然也在太后底下坐着,一幅分庭抗礼的模样,太后为了制衡儿媳妇,很给这位徐妃面子。

  前世当然没什么二皇子,也没什么徐妃了,因为皇帝早就死了。

  这个徐妃一看就不是个什么安分守己的,不知道将来会不会有什么夺嫡之争?

  从宫中回来,舍娘有些感慨,她是重生回来的人,许多事情都没法对身边的人说。于是,她也只能找些事情做,分散注意了了,亲自下厨包了几样饺子送给太妃和王妃那里。

  但这又惹了白氏不高兴,白氏管着老太妃的小厨房,原本饭菜备齐,偏舍娘送了饺子来,老太妃也跟老小孩似的道:“世子妃亲自做的,那肯定好吃。”

  那老太妃吃起了饺子,桌上饭菜没怎么动。

  白氏一肚子气,还出去巡夜,只匆匆巡过就回去了。她一走,那些婆子们赌牌吃酒起来,玩的热闹的紧,偏正巧遇到郡主和吴挺吵架,趁着深夜跑回来,敲了角门后门,竟然都没人开。

  过了片刻,敲门敲的太急促,才有人发现快冻僵了的郡主,庆王妃心疼不已,这才开始骂白氏巡夜不当云云,舍娘心道她这婆婆事情不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她倒是无所谓,该管的不管,只站干岸。

  不过,这郡主成婚不到半个月,怎么这么快就跑回娘家了?

第61章 第61章双章合一

  “世子妃,王妃那边请您过去。”宫嬷嬷亲自过来传话。

  舍娘刚发完对牌,又道:“母妃找我不知道是什么事儿?”

  宫嬷嬷嗔怪都:“还不是为了郡主的事情么?郡主和吴世子拌嘴,半夜跑回来了,难道世子妃没听说?”

  “昨儿睡的沉,又抱了阿衡一天,手疼的不行,很早就歇下了。”便是知晓了消息也要说不知道。

  宫嬷嬷叹了一口气:“那就请您快些过去吧。”

  舍娘过去时,显然郡主已经自己调理的差不多了,脸上淡淡的,有一搭没一搭的玩着腰间的穗子。

  “给母妃请安。”她先请安。

  庆王妃指着底下的座位道:“你先坐下,我有话同你说。”

  “是。”舍娘总察觉出一股非同寻常的意味来,只坐了半个屁股,作倾听状。

  见舍娘坐下,庆王妃道:“你妹妹年少不更事,脾气又急,和姑爷拌了几句嘴?你看怎么处置为好?”

  舍娘听庆王妃说起,方才又看了郡主一眼,不由道:“我年纪轻,还没处理过这样的事情,母妃看怎么办呢?”

  庆王妃道:“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更何况这是陛下赐婚。怎么着,也得把这件事情周转过去。你是世子妃,又是宝应的嫂嫂,也只好交给你了。”

  说完,她以为舍娘还要推脱,却不想舍娘道:“既然母妃信任我,我也就不便推脱,只是我也想知晓这前因后果,妹妹千万别隐瞒才是。”

  推脱不了还不如率先接下。

  郡主却只是道:“嫂嫂既然站在我这边儿的,就让寿宁侯府的人给我磕头,她们家倒是把个丫头看的都比我重要了?”

  “妹妹总该把事情完完本本的说一遍吧?”舍娘心道嫁了人当然不同了,侯府虽然不及庆王府,但也是一等人家。

  做人媳妇可是不好过的,就像她自己,庆王妃这样拿出去已经算是难得的好婆婆了,可她还是受委屈。

  就连公主下嫁驸马,有的驸马还私通乳母丫头,公主都未必能够如何驸马。

  所以多数女子就得学会委曲求全,巧妙运用智慧化解,这不是什么好事,但除非废除三从四德,否则,女子只能夹缝中求生存。

  包括舍娘现在也是这般,只等她掌权了,自然就少受委屈了。

  郡主平日在家宠溺太过,一点气也不能受,这样急匆匆的跑回来,寿宁侯府还没有追上来,恐怕是真的除了什么事情。

  想到这里,见郡主嘴还是跟蚌壳似的,舍娘道:“母妃,妹妹什么都不说,这要我们如何解决?”

  庆王妃原本想囫囵过去,没想到舍娘问的这样清楚,她就把郡主身边伺候的安嬷嬷喊来,让安嬷嬷代为梳理。

  安嬷嬷就道:“我们郡主在吴家起先也是挺好的,偏姑爷房里那几个丫头,尤其是那个叫菊清的,似乎是被收用过,凡事很拿大,姑爷不帮我们郡主说话,反倒是偏帮那个,郡主这是气不过。”

  “到底是什么事情?说清楚。”舍娘道。

  安嬷嬷看庆王妃和郡主都不说话,才吞吞吐吐道:“那个丫头听闻是姑爷部下的妹妹,单独还有两个小丫头伺候,俨然就是通房的地位。她倒是在我们郡主这里讨巧,可姑爷在书房却和她鸾凤颠倒,完全不把我们郡主放在眼里,我们郡主就让人打了她二十个板子,姑爷却说菊清的哥哥在战场上救过他,骂

  郡主苛责太过……”

  舍娘算是听懂了,她对安嬷嬷道:“姑爷收用别人,你们要对付人家也要徐徐图之,怎么就直接打人家二十板子?师出无名,反倒是落了个心狠手辣的名声。安嬷嬷,别人倒也罢了,你也是积年的老人了,怎么也不劝着些?”

  安嬷嬷也很委屈,她们可是郡主的人,郡主难道还对付不了一个小丫头不成?

  所以,她就道:“郡主和一个小丫头,孰轻孰重?正常都应该偏向我们郡主才是。”

  舍娘呷了一口茶,才道:“以势压人不如以理服人,即便一时得利,长久却并非正道。更何况,人之运道有高有低,如今以身份压人,焉知风水轮流转,别人不会欺压自己?”

  庆王妃听了这话,竖起柳眉:“世子妃这是何意?”

  “我的意思是,头几次寿宁侯那边肯定会派人过来接,什么都不必做。可是妹妹再这般,您身上恐怕要落下一个不教而诛的罪过。”舍娘放下茶盏,直抒胸臆。

  庆王妃忙拍桌子:“放肆。”

  舍娘连忙起身跪下:“《孝经》道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论语里仁篇》提出‘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无怨’,儿媳此番言论,并非是指责母妃,而是把别人不敢说的话都说出来,如此方能让事情在一家之内解决。”

  她说话时眼光泛泪,言辞恳切,庆王妃听了也一怔,又上前扶着她:“是啊,好孩子,快起来吧。”

  郡主没想到她嫂子顶撞了母妃,母妃完全不怪她。

  “现在怎么办呢?”庆王妃还是问儿媳妇的意见。

  舍娘道:“其实我方才也说了,您应该也能想到,寿宁侯府肯定会派人过来接,说起来咱们郡主下嫁,这还一个月都没有,这位吴世子就狎昵丫鬟,他也算不得什么错都没有。如此,咱们家准备几瓶金疮药,到时候让郡主带回去,就说不知道她是世子心爱之人,也不好让她伺候。我记得她们院子外头有几间小屋子,就把她供起来,不就得了。”

  庆王妃一听就知道这是借刀杀人之计,丫头们未必针对主母,因为主母身份贵重,她们打击了主母,也讨不到好,但是菊清原本和她们是一样的,突然却变成了不做事的通房,有通房名,却摆着姨娘的款儿,就是外头的人知道了也会说寿宁侯府不讲究。

  “妙啊!”安嬷嬷也是这般想的。

  舍娘摆手:“但这些也不过是缓兵之计,妹妹也得自己立得住才行,否则,那是你的家,你凭什么跑回来把位置让给人家?所以母妃还请多教妹妹如何管束府邸。”

  诸人听得舍娘的话,俱是服气,庆王妃原本就一直不敢下重手去教,如今也不得不教了。

  从王妃院子里出来,兰若笑道:“我还以为这事儿又会让世子妃为难呢。”

  “的确为难,但也不难,寿宁侯府见状不好,肯定会上门的。”舍娘摇头。

  她猜的不错,早饭都才吃完,寿宁侯夫人就上门来了,舍娘重新换了一身衣裳过去,庆王妃和她对视一眼。

  只听寿宁侯夫人道:“也是我们的不是,那姑娘的哥哥曾经救过挺儿,她孤苦无依,我们也只好养着她,将来给她许一桩亲事,不曾想让郡主误会了。”

  这个时候舍娘就道:“俗话说滴水之恩,自当涌泉相报。我们郡主年纪小,是个心热之人,她不知道菊清姑娘是这样的身份,只是为了嫡庶正源,怕她不知事理,将来诞下庶子,乱了家。如今既然是这般的身份,我们郡主也不是小肚鸡肠之人,不如先给那菊清姨娘的待遇,只现下不好开脸,等将来咱们郡主诞下嫡子,再让她伺候姑爷,若是她也能开枝散叶,将来必定抬成姨娘,如此情理也有了。”

  寿宁侯夫人听了,连忙道:“不曾想王府竟然如此通情达理。”

  “那是肯定的,这桩亲事是天子所赐,谁若是先破坏,那就是不敬天子。”舍娘道。

  庆王妃若亲自处理难免失了体统,但见儿媳妇办事十分妥当,也忍不住点头,郡主的婆婆都来接了,当然也要跟着回去,庆王妃看了女儿一眼,微微叹气。

  若是宝应和她儿媳妇裴氏一样能言善辩,收放自如,做婆母的也是很难挑出错漏来。

  便是寿宁侯夫人回到家中,见郡主浑然不似之前那顽童嚣张模样,反而一应真的听她嫂子的,还拣了心爱的衣裳首饰送给菊清,倒是跟吴挺夸道:“郡主只是年纪小,你也是,和那菊清胡闹什么。”

  吴挺和郡主性格其实合不太来,甚至郡主对于他而言,完全不像个女人,就像个小姑娘似的,尤其是男女之事,似乎也不是很懂。

  她对自己是一种颐指气使的,完全高高在上的,甚至吴挺还发现她新婚没有落红,这让他如何忍得。

  只不过这种事情他不便说。

  见她娘这般说,吴挺道:“儿子知道。”

  “郡主虽然行事鲁莽,可她的那位嫂嫂却不是个善茬,一个年轻妇人,婆婆在上面她就能当家理事,这可不容易。”女人最了解女人了,郡主后面有强有力的军师,行事就不能让人抓住把柄。

  又说郡主离开之后,舍娘又陪着庆王妃说了一会儿话,庆王妃道:“家里还是你帮忙管着就很好,那白氏办事不严谨。”

  “可太妃那里……”舍娘迟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