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春未绿
庆王妃道:“老太妃那里我去说。”
就这样权力还是回到舍娘手上,庆王妃到底也没做过分,那老太妃的小厨房和小戏子的起居还是她管着。
白氏并不是很满意,又很委屈,可是她的委屈也没人诉说。老太妃帮她,但更偏爱李琚夫妻,庆王妃那里更不是讲理的地方……
但是崇宁王妃的到来,让她燃起了希望。
刚过完年,舍娘也算是能歇一口气了,这些日子宫里家里四处都忙碌的很,她难得和李琚能在书房里可以一起弹琴作诗,却听李琚说起一件事情,说白氏打算过继崇宁郡王府的一个孩子。
“准备过继谁啊?”舍娘问。
李琚道:“魏氏的次子。”
舍娘不解:“怎么过继起长房的孩子来了?”
“三房的兄长如今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四房的琼大哥你也是知道的,也只有一个儿子,她们怎么同意过继呢?陛下体恤父亲,因此特地追封长兄为从一品镇国将军,谁过继来了,可不就是平白得了这个爵位。”李琚摊手。
“原来如此,只是这孩子一来,咱们家阿衡岂不是排行要靠后了?”舍娘和白氏交往不深,但是儿子的地位还是要保证的。
孩子无辜,可崇宁侯府可是几度欲插手庆王府的事情。
李琚笑道:“你说的我们也未尝没有考虑过,可这也恐怕是圣上更愿意看到的,就像朝堂上制衡之道,异论相搅啊。”
“难怪的,正常都不应该这般的,罢了,这孩子过继来了,大嫂那里也有些人气了。”舍娘道。
李琚点头称是。
二人家长里短几句,李琚则道:“晋王正妃过世了,听说宫里要替她选一位继妃?咱们亲戚近来也频繁进宫里呢?”
“谁啊?”
“汪家表妹。”
舍娘直言:“恐怕她难以成真了。”
以大多数人的目光而言,汪家很不错,汪真珠虽然未婚夫过世,但未尝不能说明是那个人配不了她,她命贵重的缘故。可是对于晋王这种人而言,什么都要完美无瑕的,家世可以稍微差些,但一定得是各方面都没有任何瑕疵的。
她说完之后,李琚看向她,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你怎么知道?你又没见过晋王。”
要知道晋王前世和她是夫妻,自己虽然和她好,但是一开始总防备她,她那么聪明也不知道看出来没有。说来,也是自己阻止了她的前程。
舍娘没想到他这么问,连忙道:“你忘记我有位堂姐嫁到晋王府了,过年的时候见了一面,就提到了。”
她这么一说,李琚捶着自己的头道:“是我忘形了。”
“好端端的,这样疯起来捶头做什么。”舍娘哭笑不得。
却说白氏要过继孩子,庆王府单独分了一间院子出来,孩子也送过来了,但却迟迟不行过继之礼。对他而言,过继崇宁王府的一个孙子,将来就是让崇宁郡王府分走他们庆王府的财产。
庆王话也说的很好听:“这孩子小不好养活,等他大些了再说。”
崇宁郡王府的人当然说那小话的,说庆王并不想过继云云,只是白要人家一个儿子,连白氏
也久不出门的,竟然这日过来舍娘这里了。
彼时,舍娘正陪着阿衡玩耍,现在的阿衡已经九个月大了,他可以吃松饼了,正坐在软毯上,吃着舍娘掰碎了的松饼。
“好,等吃完了,咱们就玩抓球的游戏,好不好呀?”也不知道他能不能听懂,舍娘就这般说。
话音刚落,就听说白氏上门了,舍娘先请人到正堂叙话,又让乳母照看好阿衡,才过去正堂。
白氏穿的月白色的披袄,素面的绸裙,她穿的甚至还不如舍娘身边的秋菊体面,她人看起来也一幅有心事的样子。
“弟妹,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舍娘笑道:“大嫂和我客气什么,你有事就说吧。”
白氏上回被撤了巡夜的差事,还被庆王妃骂了,委屈了许久,不敢出来,现下她为了自己的事情也努力一把。庆王妃和老太妃那里她不敢说,还是李琼之妻杨茉与她指了一条路。
是啊,这裴氏和她是妯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又见舍娘这样,她便说了:“是这样的,达哥儿很亲近我,已经改口叫我娘了。”
“这是好事儿啊。”舍娘已经知道她要说什么,所以,又道:“但我劝嫂嫂也别心急,孩子是不知道这些,可难免大人们也教他亲近你,可若是事情尘埃落定了,这孩子都记事儿了,你觉得他不知道自己亲娘是谁吗?”
白氏听了这话,有些不明白:“弟妹这是什么意思?”
舍娘道:“崇宁郡王和咱们庆王府的事情,嫂嫂应该多少了解一些吧?”
白氏微微点头。
舍娘又道:“那你想啊,孩子现在看着老实,可他爹娘还在,到时候一旦出现在族谱上,那有没有嫂嫂,他都是大哥的继承人,嫂嫂如何是好?可他若暂时不上族谱,那孩子就是不亲近你,他爹妈肯定也会让他多亲近你的。”
说实话,白氏还没朝这个方面去想过,舍娘这么一说,她原本想让舍娘帮她去庆王妃和李琚那里说话,现在也迟疑了。
见她走了,舍娘松了一口气,转身便回去了,没想到李琚正好回来了,阿衡被乳母抱走了,他则在榻上看书。
舍娘就坐在他面前,把白氏找她的事情都说了:“真没想到大嫂找我说这个,还好被我支走了。”
“这只是你敷衍她的话吗?我怎么听着也很有道理啊。”李琚放下书,认真看她。
说起来舍娘绝对不是那种卖弄唇舌的,今年家中戏酒,她就真的老老实实的待客,不怎么出挑,李琚都看的清清楚楚的,还觉得妻子太老实了,他四处夸她好。
舍娘指着自己:“啊?你没事儿吧,这怎么算是有道理呢?”
李琚想了想:“你这话的确是挺有道理的,但我这位大嫂不是什么清白人,就怕她把你的话传出去。”
“传出去我不承认就好啦,又不是每一件事情我都要承认的。”舍娘没好气道。
不知道为什么,和妻子接触越深,对于他的灵魂都仿佛是一种洗礼,就是固有的那些想法都浑然不见了。
他见过的许多人,明明办的事情都下作无比,说出来的话却道貌岸然。可是舍娘是唯一一个,就是直接告诉他心里想法的人,完全不作伪。
倏地,他觉得她很可爱,凑上前亲了她一口:“即便她传出去也没什么?兴许崇宁王府的人听了还会忌惮。”
“那你要帮我转圜,别人说我的不好,乱传我的瞎话,你可要帮我。”舍娘撒娇。
李琚理所当然道:“那是肯定的,你是我的妻子,是我的娘子,我怎么能不帮你呢?”
“那你现在为我做一件事情。”舍娘调皮的看着他。
李琚刮了一下她的鼻子:“什么事儿啊?”
“你等会儿背我到床上去。”舍娘含笑看着他。
夫妇二人闹在一处,等晚上舍娘去庆王妃那里请安,就把白氏找她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出口了,“我就怕大嫂被撺掇,我就先打发她回去了,我想家里的事情到底父王说了算,不是我们该操心的。”
庆王妃见舍娘告诉她,连道:“你这样说的很好,白氏以前老实巴交的,如今也变得又要管家,又要过继,她想干什么呀?”
“兴许只是想让那个孩子更名正言顺,她也更名正言顺吧。”舍娘能理解白氏,在这个偌大的宅子里生存,一个没有根基的人是很孤独的。但你自己的事情是你自己的,明明你要过继孩子,侵害到的是舍娘这一房的利益,还希望人家上赶子帮你说好话,这怎么可能呢?
我理解你,但是我也有我的立场,这样的事情也不是我能决定的。
庆王妃听舍娘这么说,连忙面授机宜:“哼,她过继我不管,但她想仗着身份作威作福那是不能的。莫说是过继的,就是亲儿子又怎么样?”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母妃能这么想,儿媳真为世子高兴。”舍娘笑道。
庆王妃见儿媳妇如此上道,当然也拍了拍她的手:“我就这么一个儿子,我不为他打算,又为谁打算呢?”
其实舍娘就是一直在找机会和庆王妃把话说开,之前郡主在家时,舍娘也没找到契机,正好这件事情让她找到了契机。庆王府人口太少,外面势力却大,崇宁郡王府虎视眈眈,皇上的忌惮,辅国公等人的作壁上观……
有这些人在,里边的人就必须团结一致,否则谁被挑拨都不行。
舍娘再一次表白心迹:“男人们管着外头的事情,家里的事情未必想的周到,儿媳不才,愿意和母妃同心同德,一起守护好这个家,不能让别人欺负到我们头上。”
庆王妃想着眼下局势以及儿媳的才干,“我正要个臂膀,不是你又是谁呢?”
经此一事,二人婆媳关系竟然十分好了,就连郡主归宁都道:“母妃怎么现在嘴里都提起嫂子?”
第62章 第62章双章合一
李琚一早就带着舍娘和阿衡过来给庆王妃请安,虽说郡主出嫁了,但又有阿衡,也算是为家里平添了几分热闹。
打帘子的是庆亲王的两位侍妾,一位就是之前说的梅姑娘,另一位则是三十岁左右的一位妇人,人称薛夫人。
薛夫人曾经颇受宠爱,现在即便年华不再,人也是乖觉的很。相较之下,梅姑娘就要傲气得多了,也是,她年轻标致,正是得宠的时候。
但饶是如此,这两人在庆王妃这里也是低眉顺目,不敢有半分逾越。
庆王妃见着阿衡就要抱,但这孩子太衬手了,舍娘笑道:“您小心手酸。”
听到舍娘说起“手”,阿衡就立马举起手来,庆王妃不由道:“哟,咱们家小阿衡可真聪明,等会儿也让她姑母也抱抱,沾沾喜气。”
说起喜气,舍娘的堂妹舜娘已经诞下一子,马上就要白日了,她正道:“我家六妹妹的儿子百日,特来和母妃说一声,我想那日过去。”
“这是应该的,你也很该过去,到时候就把孩子送到我这里来。”庆王妃笑道。
舍娘连忙感谢。
在一旁的李琚想自己倒是成了没用武之地的人了,妻子如今和母妃的关系是越来越好了,也不知他的舍娘是怎么办到的?
舍娘当然觉得是大家都是正常人了,说开了就好相处了,况且庆王府到
底不比宫里,还是不太一样。
几人俱说了一会子话,郡主过来了,她昨儿归宁的,还在家里过了一夜,打算今儿中午吃了饭再回去。
寻常的儿媳妇是没有这么好的待遇的,但是郡主不同,舍娘也笑着捧场:“母妃知道妹妹爱吃这蒸羊羔,特地早上做的。”
这原本是好话,却让郡主听了莫名有一种烦恼,她有一种家被人家占了的感觉。如今母妃也向着这位嫂嫂,哥哥更是妾侍通房全无,自己堂堂郡主下嫁,丈夫却敢有妾侍通房,家里的婆母只面上的客气,难免心中不忿。
故而她道:“我没嫂嫂这样的好福气。”
舍娘一愣,不好再说什么了,桌上和小姑子争吵,即便自己争赢了,也是个输。
李琚却看不惯这样:“你嫂嫂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自然是福气好了。”他就不喜欢宝应这样的人,人家救了你不说,还教你管家算账,你还拿人家的画得了好处,还好意思排揎别人。
若是按照郡主原来的脾气,少不得摔筷子走人,但是如今丈夫在前方,她消息不灵通,还有仰赖父兄,自然只能扁扁嘴了,等吃完饭,就去了老太妃那里。
舍娘想老太妃也是把郡主当宠物养的,虽说裴老夫人她不是很喜欢,但是裴老夫人对舜娘也算是管家女红样样都培养了的。
就连让舜娘对前头的懋哥儿好,也是特地说了的,不让她冷落人,每次裴家送东西都不会忘却念娘生的那两个孩子。
但这些也不是舍娘能够置喙的,用完饭,李琚先去宗人府了,舍娘则回去处理家里的事务,什么轿子络子要支钱拿新的,白氏的院子要新糊窗户。老太妃的两个小戏子病了要请大夫,她分派完成后,方才能松一口气。
不一会儿,外头送了帖子过来,原来是汪家的喜帖,来人正和舍娘道:“我们太太姑娘都说要请王妃世子妃赏脸过去呢。”
“不知许的是哪家?”舍娘没看喜帖,先问来人。
那嬷嬷道:“许的人家是章翰林。”
舍娘打开一看,还是熟人呢,原来是章世均啊,早听说他夫人难产而亡,是他倒是不错:“章家和我父亲还有年谊,是不错的人家,这位章公子才学也很好的。”
汪家的嬷嬷笑道:“这真是无巧不成书,都成一家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