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春未绿
“我年轻的时候,就是成日忙,也没累成这个样子的。婆婆面前不伺候也罢了,连丈夫儿子都撒开手,只顾自己大睡。”庆王妃其实心里哪里不知家里只有这一个儿媳妇,所以家里往来都在她身上,但是别人的女儿,她肯定不会心疼的。
这也是婆婆们的通病,就像舍娘也不会把郡主当成亲妹妹看,凡做事只做表面功夫是一样的。
有这样的闲话传到舍娘耳朵里,她是左耳进,右耳出,婆婆对儿媳妇不都是这样么?老太妃还抬举白氏,又把个戏子送给自己儿子呢。就是庆王妃这把年纪,在老太妃面前还不是做低伏下的,老太妃哪里真体恤?
但她也不提什么,次日正常去她那里请安,又笑道:“家里如今不让唱戏,我怕老太妃无趣儿,特地买了几本新书,让人念给她老人家听。母妃,您说找谁念好?”
庆王妃听了心想这个主意好,她怎么没想到呢?又看了儿媳妇一眼,不由道:“若是你不忙,自然你念好,你的声音好听。但你现在忙,我看不若让眉娘来,怎么样?”
眉娘是老太妃娘家侄孙女,是个活泼的姑娘,舍娘立马同意了:“那好,儿媳等会儿就跟老太妃说一声,把叶姑娘接来陪她老人家说话。”
宁可让叶家的姑娘来,庆王妃都不愿意白氏讨好,如此正中舍娘下怀,舍娘也不想白氏常常到老太妃那里奉承,时日长了架桥拨火。
老太妃虽然非等闲之辈,但人老多情,白氏伺候久了,难免会多听她的,到时候就是她们倒霉了。
就像上次李兴读书也是老太妃责成庆王妃办的,这还是读书,将来分家呢?
听说接娘家的孙女来,老太妃也很高兴,舍娘特地打发了车马去接,给足了待遇,待她来了,又特地叮嘱她道:“老太妃是个好热闹的人,偏现在又不能听戏,家中也无法安席请客。老太妃最喜欢你了,平日你就念些热闹的书给她老人家听,让她老人家也欢喜欢喜。”
叶眉娘父亲早逝,和母亲跟随伯父长大的,平日因为老太妃喜欢,常送彩缎首饰,本就感激于心,如今能够陪伴老太妃还有什么不愿意的,当即同意。
这叶眉娘性情活泼,但也不是那种毫无规矩的姑娘,在老太妃面前读书逗趣,本就是娘家人,就愈发亲近了,那白氏在这里枯坐起来。
其实老太妃也不喜欢白氏,总觉得她话中有话,不是暗示说自己过的不好,就是自怨自艾。若非是看着死去的长孙的面子上,她也不愿意理会白氏了。
做的每一件事情,看似孝顺,都是有目的。
还不如那裴氏,平日常进献些小菜,闲暇时把阿衡抱来,只说说笑笑一阵便罢了。
叶眉娘来了没几天,庆王妃给她送了一对玉镯、一盒上等香片、两匹蜀锦缎子,世子妃给她送了一对宋代的青白釉刻花梅瓶、一匣子冰片,另有几把香扇。
再不提老太妃这里了,唯独白氏什么都没给。
叶眉娘就住老太妃的院子里,她身边服侍的有王府的丫头,还有自己带的一个小丫头来,那丫头和她自小一处长大的,自然是帮她归置这些东西,不免道:“咱们日日和这位王府的白大奶奶见面,她却是什么都没送。也别说她寡妇失业的,我听世子妃身边的人送月例来,她一个月就有十六两的月例呢。”
“你这丫头,小心别人听了去。”叶眉娘一个未出阁的姑娘,怎好计较这些。
但到底心里对白氏不如对别的王府主子那样敬重,在老太妃面前也并不谦让她,白氏自然能体察出微妙的变化,她原本觉得就是因为自己伺候好老太妃,养子才能够读书,族谱的事情还要老太妃说话,现下她的地位就受损了,哪个叶表姑娘成日在那里,老太妃眼里都快没自己了。
白氏开始焦虑起自己的地位,自然也无暇他顾。
这事儿解决了,庆王妃心情也好了许多,等开春了,舍娘还让裁缝过来专门替叶眉娘做了几身衣裳。
上半年,阿衡病了一场,奶膘都下去了,满两岁的时候,就已经是个极其俊秀的小哥儿了。
小孩子看着一天天的变化大,舍娘从单手能抱他到现在已经抱不起了,阿衡也不要人抱,直接从大人身上下来就跑来跑去。
就是他祖父庆王一溜烟没看到他人,都吓得出了一身冷汗:“阿衡呢?”
“世孙在那儿玩儿呢。”下人指给庆王看。
庆王出来一看,见他在树前用树枝打虫子,忙道:“孙儿过来祖父这里。”
阿衡听庆王叫她,又立马跑过去,只觉得无趣的很,这时候娘都会和他一起玩竹蜻蜓了,现在这个地方可不好玩。
庆王竟然从一个小孩子眼里看到了无聊,连忙道:“阿衡平日都爱玩什么?七巧板还是鲁班锁,祖父让人拿来好不好?”
其实庆王一直都觉得自己非常年轻,被人叫祖父还很不习惯,但是他又听不少人说阿衡这孩子不同于常人,故而特地让人从儿媳妇那里把孙儿抱了来,他还是很想和孙子把关系打好的。
阿衡有点给面子的道:“那些我家里好多呢,但是我也可以玩。”
“你自己在家就玩儿啊?”庆王见他能听懂大人的话,愈发觉得稀奇。
阿衡点头:“嗯嗯。”
庆王让人拿了几样玩意来,阿衡也不哭闹,就一个人在那里玩。中午用饭时,乳母在旁喂饭,他也是大口大口的吃,吃完才道:“祖父,我能不能回去了,我娘会想我的。”
“好好好,回去吧。”庆王也很久都没跟小孩子交流了,只觉得这孩子既孝顺又聪明,不愧是他的孙子。
当晚,舍娘还得了一对紫檀嵌玉如意。
她想前世为何把她和孩子分开,原来是为了怕孩子惦记自己,真是生生的切断血缘。如今她能把孩子养在身边,孩子就跟她亲,舍娘也终于没有被背叛的感觉了。
尽管前世她想四皇子亲近关淑妃不是坏事,至少皇帝知道他绝非那等只顾权力不顾手足的人,可作为母亲的心里到底不是滋味,可那又怎么样呢?丈夫不是丈夫,儿子不是儿子,这些人既是你的伙伴,又是你得防着的人。
可重生一回,就再也不一样了,原来也有李琚这般的丈夫,他对自己一心一意的,也有阿衡这样的儿子,从小就亲近自己的母亲。
有时候,你自己没有任何问题,是遇到的人有问题。
京师原本是很干旱的,一般不下雨,今年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四月、五月都有那样乌压压的大雨,过了七八月又干的人发闷。
李琚回来时,头上的帽子都被汗水浸湿了,舍娘忙让人准备水让他沐浴,又道:“今儿连阿衡都没精神了,我也没让他出去,怕晒出
病来。”
“你娘家那边少不少冰?若是少,送些过去。”李琚道。
舍娘笑道:“我们裴家有冰窖,虽然没有王府这般大,但应该是够用的,若是不够,我再送去。”
今年她爹又升大理寺卿,虽说和六部高官比差一些,但已然是不错了,哥哥又进了五军都督府,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自然也不缺这些了。
李琚也只是表个态度,见舍娘把寝衣准备好后,立马沐浴。自从她嫁过来,李琚的寝衣都是舍娘亲手做的,只有她做的,他才穿,别人做的,他都不穿。
沐浴完出来后,桌上有冰水里泡的西瓜,都是沙瓤的,除了西瓜外,还有荔枝、蜜瓜俱是切好了的,他拿起来就吃,吃痛快了,才感叹:“这样的气候,恐怕今年是个灾年啊。”
李琚的心中总有一股侠气,这一点最为舍娘欣赏,她自己为人处世很冷静,但是却很喜欢这样赤子之心的人。
故而,舍娘道:“咱们家里米粮还是够的,到时候看母妃要不要施粥,若是她老人家同意,咱们来安排。”
庆王府有专门的粮仓,分三个大仓库,备用仓、陈米仓和新米仓。备用仓的粮食是怎么都不能用的,平日主子们吃粳米新米,陈米给下人们吃。
去年,李琚和庆王商量后,避免浪费,又重新改建了一座库房,用于储存陈米的仓库,到时候如果施粥可以用那个仓库的。
李琚则道:“到时候再说吧,就怕我们做了好事,人家还说我们邀功买名。”
“这又是个什么说法,咱们若是不做这些,人家又会说咱们为富不仁了,就连我娘家平日还布施些香火钱呢。”舍娘笑道。
李琚摇头:“现下不同了,皇上的儿子太小,听说身体也不是很好,他已然是不顾皇后丧期,新纳了好几位女子,就等着她们有孕呢。你想他这般怕人家抢了位置,又提防宗室,我们这个时候怎么敢出头呢?”
舍娘看向他:“怎么连你们也提防起来了?”
“皇上和晋王不对付,如今朝堂上都是参谏晋王的,皇上是下了决心要圈禁他。除了晋王外,还有齐王也是他的兄弟,可我听宫里传来消息说齐王身体很不好了,咱们这一脉,说远也不远啊。”李琚摊手。
舍娘看向他,忽然想起李琚的祖父曾经还是太子,是自动放弃太子之位的,按照民间来说,他们这一支才是主支。
曾经太子还在的时候,庆王府都忠于正统,皇帝当然高兴,但现在……
她的心蹦蹦跳,原来她丈夫也是有可能登那个位置的可能!
朝堂上倒晋王愈演愈烈,就连崇宁郡王也出来上书,还直指晋王曾经有反意,这事儿甭管是真的还是假的,算得上一石激起千层浪了。
崇宁郡王一直想夺回庆王府的爵位,毕竟他才是庆王嫡长子,但庆王父子是皇帝面前的红人,他撼动不了,甚至连过继出去的孙子兴哥儿到现在还没上庆王府宗谱。
他心里怨恨,却无可奈何,在倒晋王的事情上他看到了转机。
皇帝必定是最恨晋王的,只要他出来说话,帮皇帝倒晋王,自此以后得地位自然不同。
他这么一跳出来,庆王在家破口大骂起来:“我就知道这家伙蠢钝如猪,果然,别人都没跳出来,他倒是这么快跳出来呢。如果他站我面前,我绝对打他几巴掌,让他转晕了倒树上。”
李琚忙劝道:“父王,您低声些,别让人听见了。”
“本王怕什么。”庆王其实还挺看好晋王的,他和晋王共事过,此人的确人中龙凤,论识人之明,用兵之神,无人能出其右,皇帝还未必能斗得过晋王呢。
第66章 第66章第66章
庆王本人虽然不动声色,但是以他本心而论,更看好晋王。这是一种直觉,很难说的清楚,李琚听了没有说话,他察觉到父王的意图,知晓他只是看好,但并没有什么动作也就放心了。
今年大旱,朝廷发赈灾银下去,让李琚做钦差,监督当地发放粮食,切不可造成哄抢或者贪墨。
李琚领了圣旨后,先回家和家里人道别,舍娘有些担心道:“赈灾不比捉贼,你要小心再小心,什么美人计,拉人下水的招数,你可都不许上当啊。”
听妻子这样略霸道的口吻,李琚还很受用,他系着腰带,看向她:“放心吧,我肯定是洁身自好,绝不让你操心。”
“你也别说我吃醋,实在是怕有心人利用这些。”舍娘选了一枚玉佩递给他。
李琚接过来挂在腰间,一边道:“我有分寸的。”
男人就是这样,听几句啰嗦就已经开始不耐烦了,舍娘也就不多说了,又把打点好的行李给他的亲兵,李琚方才出发。
从李琚出发之后,舍娘平日除了打理家事,晨昏定省就几乎是不出门的。
索性世子府是府中府,也够大,有塘有竹子可以平日带着阿衡去散步,她吸取婆母对郡主的态度,从小就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教他学会说话表达。
阿衡也聪明懂事,几乎是一学就会,让她这个老师也教的很有成就感。
外面传信过来说丽娘又有了身子,舍娘赶紧让人包了些上等药材过去,丽娘自从生了这个姐儿之后,和王磐感情好了不少,最重要的当然也是娘家起来了,她的那些缺点就瑕不掩瑜了,定北侯府反而还巴着她。
舍娘又与她出主意说这家将来还是她长嫂当,让她别老想着管家,让前头两个嫂子给她挖坑,反而人家管家她受用就是。
别看丽娘嘴上不服,心里是都听进去了。
主要是舍娘知道丽娘的斤两,拈轻怕重没什么成算,这样的人最好就是不要做事情,要不然被人一坑一个准,上次丽娘就被坑过。
反正将来王家总是要分家的,把自己的日子过好比什么都强。
药材送过去之后,没想到丽娘亲自过来了,舍娘很是惊讶:“你刚有身子,怎么人就过来了?”
丽娘一脸看傻子的眼神:“我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才过来的。”
“什么事儿啊?”舍娘屏退下人问她。
丽娘握住她的手道:“你还记得那个假宜娘?”
“自然记得。”舍娘还记得很清楚呢。
丽娘叹了一口气:“她现在可是不得了了,我真的是怕她报复爹和咱们家,你向来足智多谋,所以先来告诉你。娘那里明日或者后日肯定过去看我的,我再和她说。”
回忆起何碧云,舍娘连声问道:“她现在
怎么了?”
“怎么了?她现在是后妃了。皇上不是在大兴私下选秀么?她就是住在赵家学的规矩,我是因为凑热闹出去看到了,后来派人去赵家打听,她如今还有了身孕呢。赵夫人都进宫回来了,赵家热闹的很。”丽娘也不知道怎么,她就是犄角旮旯的事情很会打听。
舍娘是听说过皇上选了好几位妃子进宫,可那何碧云应该二十好几了吧,也过了选秀的年纪,怎么还能进宫?
她看向丽娘:“你放心,后宫不许干政,她只是有了身孕,生男生女还未可知呢?再说了,要怕也是他怕我们,哪里有我们怕她的道理。”
见舍娘如此镇定,丽娘一想也是松了一口气:“也是,她那些事情若是皇上知道了,指不定怎么样呢。”
“这事儿你也不要和王家说,你们家和赵家是隔壁,赵家姑娘明年就要嫁到晋王府去了。”舍娘道。
丽娘嗤了一声:“现在全天下的人都知道皇上对晋王不满了,你说晋王还能有什么好果子吃?”
晋王的事情几乎是全天下皆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