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呼风唤雨 第120章

作者:金玉满庭 标签: 强强 历史衍生 爽文 升级流 基建 穿越重生

  ”姓甚名谁?田亩几何?”小吏扯着嗓子追问。

  陈登已经见多不怪。这样的事情一日就能见到数十次,见多了就不奇怪了。

  徐州新来了州牧,还是一位养兵无数的诸侯,定然要收税养兵。陈登刚开始还十分好奇,在这积弊深重、一团乱麻的徐州,这位名震天下的昭侯要如何筹措足够的军饷?

  陶谦担任徐州刺史之时,笮融吞了三郡的税赋陶谦都一无所知,徐州官吏上下包庇可见一斑。

  十几万流民该怎么收人头税,豪族那数千上万亩不在官府簿册上记录的田地该怎么清算陈登曾经在心中谋算过若让他来,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答案是他解决不了。

  可昭侯出乎意料解决了这个问题。她直接把识字的昭明军和收拢的不识字流民编在一起,派到各处守着田地。

  也不问家中人口多少,有无官职爵位,也不管十亩地养一家人还是千亩地养一家人,而是直接一棍子打死就认田地,每亩岁纳三升粟,其他人头税脚钱火耗一概不收。

  人能跑能躲,但是田地跑不了。收拢的流民加上分拨出的昭明军士卒有二十万,也足以挨家挨户收田税。

  陈登想到陈昭贴出来的那封流氓告示,“吾初至徐州,人生地不熟,故而以田收税。若按规矩缴纳税赋,定比去岁缴纳税赋少”,还贴心在告示旁边又贴了数张写满数算过程的纸,对比今岁去岁,得出严谨结论,今岁减赋了。

  只是气得地多吃亏的徐州本地豪族背地把陈昭翻来覆去骂了个遍。

  陈登踏着暮色回到府中,刚俯身解开沾满泥泞靴侧的皮扣,便听得廊下侍从急步而来:”郎君,家主正在书房相候。”

  陈登指尖微顿,将脱下的革履交给侍从,整了整衣襟便往内院行去。

  “元龙。”陈珪唉声叹气,一双老眼中满是忧愁。

  “可是父亲今日遇到难处了?”陈登皱眉,陈珪昨日离开下邳之前,告诉过他受陈昭所召要去彭城。

  陈珪觉得自己对不起儿子,一出门就给儿子认了个年纪比儿子还小的姑母。

  他支支吾吾:“也不算为难,只是多了一门亲戚。”

  陈登缓慢眨眨眼,迅速联想到了一个他觉得离谱、但的确很可能是真相的答案。

  “陈昭?”陈登缓缓吐出一个名字。

  陈珪沉痛点头:“为了咱家的列祖列宗,此亦不得已而认之啊。”

  “陈使君不是出自颍川陈氏?”饶是陈登自诩自己见多识广,语气中也不禁带了一丝不可思议。

  陈珪长叹一声:“周武王灭商,封舜帝后裔胡公满于陈国,便有陈姓,可见我们与陈昭乃一家之人。”

  那是一千多年前的事了吧。陈登动动嘴唇,深吸一口气:“父亲既然认下,那便是了。”

  “此乱世中,能攀附一方诸侯为亲,应当是好事。”陈登迅速分析利弊,松了口气。

  陈珪面上却不见喜色,依然苦着脸:“还有一件事,陈使君要你去参加此次科举。”

  人家拉拢大族靠交好,陈昭拉拢不该叫拉拢,该叫拉下水,陈昭把大族拉下水靠没亲硬认。

  陈登表情瞬间放松了下来,“儿早有此意。”

  他对陈昭颇有好感,他喜欢修建水利鼓励百姓农耕,陈昭也喜欢修建水利鼓励百姓农耕。只此一条,陈登就愿意在陈昭麾下出仕,学修建水渠的本事。

  “还让咱们再找三十个不姓陈的士人一起去参加此次科举。”陈珪眼神躲避。

  他年纪大了,友人的岁数也都和他差不多。抓人凑数这事只能交给自己儿子。

  陈登:“”

  真是人尽其用啊。

  还没出仕就要开始干活了?

  “还有一事。”陈珪示意陈登凑近些,低声道,“陈使君还要咱们寻三十个贪官污吏,把名字交上去。”

  “此是得罪人之事,父亲岂能轻易应下?”陈登愕然。

  陈珪追悔莫及:“昭侯说咱们和她是同族,才是一家人,其他人都是外人”

  他脑子倒是没糊涂,可陈昭说要是他不答应就亲自来他家宗堂,把名字写在他名字旁边,同父异母,只用诛三族就能诛到的关系。

  为了他先人的清白名声,陈珪不得不应下。

  他爹死了都二十多年了,哪能再冒出来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女儿?

  后面几日,陈登一直在徐州士人之间奔波,既要劝说好友去参加科举,又要找贪官污吏,还要准备复习科举。

  他生性自傲,既参加科举,便一定要争第一。

  半月下来,累得腰带都松了一圈。

  终于挨到了科举考试的前三日,陈登长松一口气,整理好行李,从下邳出发前往彭城暂住准备考试。

  好不容易闲下来,陈登也知宽松结合,不在考试前给自己压力,干脆就孤身一人去城中新开的酒肆消遣。

  只可惜这酒肆中只有熟食,没有生鱼片可食。陈登放下着酒杯,挑了一箸蒸鱼。

  “哼,这次科举我必定要考第一,再弃官而去!”一个中年士人坐在酒肆窗边大肆狂言。

  陈登借着衣袖遮掩,侧目而视,认出了此人身份。

  曹家的子弟,应当是曹豹的堂弟,曹家多出武人,好不容易才出了这么一个会读书的文人。

  毕竟糜氏和陈氏这等归顺陈昭之族只占少数,大多数士族都因为陈昭那一招釜底抽薪的收粮税之法损失不少,不是谁都有心胸把这口气咽下去。

  陈登亦隐隐听说了此事,有几个士族打算派遣子弟来参加科举,考中便弃官而去,给陈昭一个没脸。

  昔年士人与代表皇权的宦官争斗时便用过这招,不少士人都弃官而去,表示对天子重用宦官的不满。

  “曹劭,此次科举陈家的陈元龙可也会参加,难道你还能考过陈元龙?”那曹家子弟的好友笑道。

  曹劭噎了一下,不满道:“那便考第二,再弃官而去。”

  酒肆另一侧,陈群轻轻瞥了曹劭一眼,把杯中清酒一饮而尽,起身离开酒肆。

  得了,他和被他拉来的颍川士子要是考不过这个曹劭,那小姑母又要嫌他不尽心了。

  离开酒肆时,陈群和一个清峻文士擦肩而过。

  文士在陈群方才所坐的酒案坐下,正好听到曹劭那番嚣张言论,不禁皱眉。

  他听闻昭侯设科举择官,特意从兖州赶路而来,没想到初来便听到有人诋毁昭侯。

  “酒妪,我要一壶青梅酒。”既是外来,便不好得罪本地有权有势的士子,毕竟他如今还是个通缉犯。

  孙酒妪应了一声,端来一壶青梅酒,在见到此人面容时却骤然一惊:“陈县令?”

  “孙酒妪?”陈宫惊喜。

  他乡遇故知实在是喜事,孙酒妪笑着招呼来一个身着青裙的半大少女,命她去招待其他酒客,自己则跪坐在了陈宫对面。

  “我见铺外青帜书梅醴二字,忆及昔年旧事,遂入沽酒。没想到酒是旧酒,人亦是故人!”陈宫朗声大笑。

  陈宫在中牟县当了多年县令,中牟县临近洛阳,他在沐休之时便时常去洛阳东西二市闲逛,其中最爱东市一家酒肆,每次去洛阳都要捎带两坛青梅酒回中牟县。

  “我看到朝廷通缉使君,说使君放了刺客,弃官而去,还不敢信呢。”孙酒妪感慨。

  陈宫轻描淡写揭过了往事:“我一时眼瞎,信错了奸贼,悔不当初不提此事了。”

第105章 诸葛亮

  陈宫饮了一盏青梅酒,熟悉的味道和面对面的故人让他忽生恍如隔世之感。

  仿佛还在洛阳,没有董卓,也没有曹操,更没有那一桩荒唐的误从奸贼。

  他听说曹操冒死刺杀董卓,便心潮澎湃,以为曹操是匡扶苍生的明公。可却是他陈宫瞎了眼,吕伯奢乃是曹操父亲结义兄弟,好心收留被通缉的曹操,却被那曹贼杀了全家

  乃是他害了吕伯奢全家啊!若非他放走曹操,吕伯奢一家焉能遭此大祸。

  陈宫又斟满一盏酒,一饮而尽,心中郁气更浓。

  那曹贼如今位高权重,这等心狠手辣之徒,日后还不知要害多少苍生。曹操既能因猜疑而屠戮故交满门,日后自然也会因暴怒而杀人屠城。他日惨死在曹操刀下的冤魂,必要夜夜入梦,责问他当初为何放走这奸雄。

  ”孙酒妪何以自洛阳徙居彭城?酒翁可也在铺中?”陈宫暂敛追悔之思,转问起故人旧事。

  陈宫注意到孙酒妪脸上多了一条贯穿整张脸的骇人疤痕,要不然他也不会直到孙酒妪开口才认出她。

  “先前那酒铺被董贼烧了,全家只侥幸活了我一人。”孙酒妪轻描淡写,把洛阳发生的事情简单几句话叙述清楚。

  听到洛阳尸横遍野、被西凉兵劫掠一空的惨状,陈宫五味杂陈,心头堵的喘不上气。直到孙酒妪画风一转,讲起陈昭放粮救灾,她跟随昭明军从洛阳转折至彭城定居,陈宫心头压着的那块重石才微微放松,长舒一口气。

  “如今日子也渐渐好过了些。昭明军和我签了契,订下每月军中酒水供应,还先结了半年款项。这酒肆就是用那预支的酒资赁下的。”

  孙酒妪指着酒肆里忙里忙外斟酒的两个半大少女:“这两个丫头也是陈使君安置过来的流民。老婆子失了儿女,她们没了爹娘,便做了半路母女。我这酿酒的手艺能传下去,她们也能有个糊口的营生。”

  那时候,她几乎断了生念。丈夫儿女俱丧,独留她在这世上,浑如枯木死灰,不过是捱日子罢了。直到陈使君派人送来这两个丫头,听得那一声“娘”唤得清亮,方才又觉得有了念想。

  “也不怕日后没人养老,陈使君说了,若我养了她们,她们日后不孝顺,衙门会派人来管”孙酒妪絮絮叨叨说。

  这乱世之中,丧子失怙者比比皆是。可世道越乱越要防备人心,孙酒妪想收养孩子也怕引狼入室。可有昭明军担保,她就不必担心被别有所图的人算计了。

  有了家眷,开了新酒肆,孙酒妪便有本事把凄惨往事压在心底,有勇气重新开始过日子。

  陈宫坐在这个小小的酒肆中,耳边是故人讲述新事,案上的青梅酒入喉依然如往年那般酸而不涩。

  仿佛乱世从未来过。

  甚至沿路走来,陈宫觉得彭城百姓的日子似乎比灵帝在位时候的中牟百姓更好些。

  ”老身还要去招呼酒客,就不叨扰陈公了。这壶酒权当老婆子的一点心意,还望笑纳。”

  孙酒妪正说的兴起,忽听得女儿在堂中唤她寻酒,忙应了一声,便匆匆转去柜台后翻找酒坛,只留陈宫独坐案前。

  陈宫饮尽酒水,悄悄在盘下压了一把五铢钱,起身从酒肆出门。

  他要回暂住的院子复习,做了多年中牟县令,又当了一年朝廷逃犯,他已经许久没认真写过文章。那酒肆中那大言不惭的曹家男子敢说要考第二名,那应当是个厉害人物,自己若考不过他,就丢人现眼了。

  孙酒妪忙完一阵,过来收拾桌案,一拿盘子见到一把钱,无奈摇摇头,把钱拨入了钱袋。

  几个婢女走进来,“府中设宴,有客携子,汝这可还有存的果浆?”

  “有有、我这去拿。”孙酒妪认得这是陈昭府上常来采购酒水的婢女,脸一下子就笑开了花,迭声应着匆匆从后院搬出一坛蜜渍果浆。

  孙酒妪除了酿酒,平日里也会做些应季的果浆售卖。只是果浆不比酒水经放,需得现做现卖。陈昭府上的下人常来采买,孙酒妪便留了心,特意将蜜渍果浆收在后院,只等陈使君府上的人来时才取出,寻常客人即便问起也是不卖的。

  她觉得自己没本事报答陈使君的大恩大德,只能从小处上心表达感恩。

  果浆入了州牧府邸,被厨娘拿来泡了几壶蜜水呈上。

  吕玲绮看看自己面前摆着的蜜水,嘟囔抱怨了两句,见隔壁桌案的郭嘉也只有蜜水可喝,心中才略感平衡。

  陈昭正和一个身着深衣的清瘦中年人交谈,眼神却一直往中年人身后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