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夺权篡位指南 第14章

作者:八扇屏风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朝堂之上 轻松 穿越重生

  冬至那天,衙门所有蒙古高官都回家宴饮享乐去了,只留范孟这些小官留守。范孟抓住机会,赶紧通知行动!

  霍八矢带人去城外的驿站抢了几匹官马,然后大摇大摆的假装钦差入城。又一路丝滑的进入官衙,说又圣谕,赶紧接旨!

  由于霍八矢演技太好,衙门里的小吏不得不信了,就赶紧把城里那些蒙古大官都叫了回来。那些蒙古勋贵一个个都喝的迷迷糊糊的,一脸懵逼的来了。结果刚进来准备接旨,范孟指挥人把门一关,拿着个铁骨朵开锤。

  那真是……脑浆迸裂,朵朵桃花开。

  不知道范孟锤的开不开心,多年郁气有没有一朝疏散,但我估计他周围跟着的几个人可能这辈子都不想再喝豆腐脑了。]

  王生:……

  刚和宇文吵完,他点了一碗胡辣汤醒醒酒气。虽然不知豆腐脑是何物,但想象了一下那个画面,他便觉得连胡辣汤都变得奇怪了起来,再也喝不下去。

  [虽然范孟很疯,但做戏要做全套。霍八矢还是很有钦差风范的宣称这些人有罪,是奉旨处死,并当场任命范孟为河南行省都元帅。

  因开封当时是河南江北行省的省会治所,衙门众多,所以他们当即开始巡视开封城内的各个官衙,没收官印、伪造虎符。一面调集河南江北行省的部队来开封,一面斩首开封城内所有元廷官员。

  至此,元廷在河南江北行省的所有高官被屠戮一空,整个造反过程和卡扎菲政变一样荒诞而随意,只能让人大呼一声:这也行?

  可见元廷的官僚体系有多疏漏和混乱。]

  秦始皇:………

  李二凤:………

  所有听到的官员都觉得很无语,这漏洞也太多了吧?钦差的信物呢?旨意不需要仔仔细细查看印鉴的么?

  那虎符说造假就造假了?调兵的时候没觉得合不上么?

  还是说他们造假的虎符能合得上?那元廷虎符是制作的多简单啊,一点防伪技术都没有!

  而且这范孟做出这一切总也的几日时间吧,中央那边就一点也没反应么?那个什么反汉的伯颜呢,就这智商还当权臣?

  这不是一句元廷粗糙就能略过去的啊喂!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作者有话说】

  我一定要给你们看看:

  元朝权臣伯颜,有个很拉风的官衔,一身兼三十八职,通长二百四十六字,唤作“元德上辅广忠宣义正节振式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秦王、答剌罕、中书右丞相、上柱国录军国军事、监修国史、兼徽政院侍正、昭功万户府都总使、虎符威武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奎章阁大学士、领学士院知经筵事、太史院、宣政院事、也可千户哈必陈千户达鲁花赤、宣忠干罗思扈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提调回回汉人司天监、群牧监、广惠司、内史府、左都威卫使司事、钦察亲军都指挥使司事、宫相都总管府、领太禧宗礼院、兼都典制、神御殿事、中政院事、宣镇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调宗人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事、提调哈剌赤也不干察儿、领隆祥使司事。”

  笑死。

  感谢在2023-03-2501:05:40~2023-03-2620:18:5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Leah_伊莎贝拉啦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6章 元末农民起义5

  ◎莫道石人一只眼◎

  各个时空的君臣都在心里疯狂吐槽,却没想到后面还有更无语的。

  [然后,更搞笑的来了。

  范孟这边控制了开封,志得意满,满心只等着调集的部队来了之后就正式扯旗造反。结果有一回在酒桌上喝多了,一个叫冯二舍的小官试探着问:钦差大人在哪?我想去拜见一下,也好拉拉关系。

  结果范孟大手一挥:哪有什么钦差,我就是!

  冯二舍:?

  冯二舍回去仔细琢磨了一下前因后果,立刻发现了这个惊天大秘密。然后他觉得,虽说元廷很烂,但范孟这个智商造反也不大可能成功,不如借他人头用一用,也好给自己加官进爵。

  计谋都不用想新的,他把范孟骗出城杀了,然后用范孟的首级带兵攻进行省衙门,团灭了范孟的同伙,就把事情平了。

  不得不说,真是元廷优秀的匹配机制啊!]

  群臣:你们搁这玩呐?

  怎么跟小孩过家家一样。

  长安酒楼里,王生到底没喝下那碗胡辣汤,而是换了碗清爽的阳春面,他对宇文道:“如此儿戏般,也不知这朝廷是怎么维持的。”

  宇文和他经常拌嘴,现在倒是没甩脸子,而是接话回道:“其实也不算离谱,想那南北朝乱世时,如此闹剧也是不少,就说十六国时期,一个个或是政变,或是分土自立,不也简单的很。”

  王生听他这样说,便又反驳道:“宇文兄这话可不对。十六国那些开国君主都是武人,手里有兵就是有权,生逢乱世有机遇也不奇怪。你看那范孟可是有兵权之人?别说兵,便是出身也是实打实的贫苦了--不然也不会以小吏入仕,苦熬这么多年也没人提携。

  且这元朝却是能打下诺达疆域的,想必是武德充沛,就算内政乱一些,那将领和军队必然管理是很严的,竟然会让一个小吏钻了这种空子,当真可笑。”

  宇文这次倒是没抬杠,反而认同道:“到底是漠北蛮族,以弓马征服天下也就罢了,可治理天下却是绝对行不通的。那些蛮族大部分连个正经文字都没有呢,又不愿意学我汉家文化,不然何至于连反诗都看不懂。”

  咸阳学宫,秦始皇只是静静的观看,没有任何情绪外露,因为他实在理解不了后世这些花样。

  却听的那刘季略显遗憾的喟叹一声:“喝酒误事啊!”看来自己以后在咸阳也得少喝才是,这里不是他们村口,一旦自己最不严秃噜出来什么就不好了。

  秦始皇:……

  [冯二舍后来有没有加官进爵不知道,但是权臣伯颜听说这件事后先是懵逼,然后一整个就是暴怒,因为河南江北行省是他培植党羽的大本营,就这么被一锅端了!虽然事件已经平息,但伯颜依旧不解气,又搞了一波大清洗。

  河南江北行省的官员,当初被范孟杀了一波,现在又被伯颜清洗了一波,整个官场基本空了。就算事后重新调集了官员,对本地的掌控力也基本等于零。

  回看元末农民起义,不管是直面硬刚元廷的小明王和刘福通,还是最后的三巨头张士诚、陈友谅、朱元璋,起家的地盘都在这广大的河南江北行省区域内,未尝不是因为两波清洗留下的滋润土壤。

  这就是范孟这出闹剧给农民起义带来的深远影响。

  大好人呐!]

  朱元璋:!!!

  “恭喜东翁!”李善长敏锐的抓住了那句‘三巨头‘,心里激动异常,毕竟他自诩谋士,自然是想要辅佐以为明主,在这乱世建立里一番基业的。

  虽说什么从龙之功还太过于缥缈,但这天幕亲自盖章确认过得,他投靠的这位东翁必然是青史留名,那么自己肯定也在史书上有一笔。

  这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实在是一份无法拒绝的天大荣耀。

  朱元璋也反应过来,当即豪迈的大小起来,笑声里透出一股爽朗的朝气:“咱以后也是一方枭雄!”

  他本就觉得和州那地方太过狭窄逼仄,不利于队伍发展,一直想过江来。但是当时不仅是郭天叙特意跟他作对,就连部队里一些跟随他的老人都提出反对,而且理由非常诚恳:“集庆自古繁华,乃是重镇,一旦攻下,必成元廷的眼中钉,而且也怕义军兄弟在这里被花花世界迷了眼。”

  现在,他更确定自己走的路是对的。

  “元帅!”胡大海等人也反应过来了,纷纷激动的给他道贺,他们跟对人了!

  城外收粮食的老农纷纷互相问:“咱城里新来的那大帅是不是叫朱元璋啊?”

  “名讳咱哪里知道,反正肯定姓朱,我听人家叫过他朱公子。”

  “上午俺看着他们好像打算在咱们这征兵来着,俺家二小子本来想去,让俺给拦住了,怕白送了性命,要不让他去试试?”

  要是这大帅能成事儿,自家小子也能捞到些粮饷好处。

  “我看这义军不比那些兵匪,不到处祸祸人,要是晌钱给的足,我让我那没了爹娘的侄子也去,省的在家吃干饭。”

  [伯颜这个反汉魔怔人,经此一事后更是癫狂。小铁锅在蛰伏几年后终于勾搭上了伯颜的侄子,两人一见如故一拍即合,里应外合终于扳倒了伯颜一党。

  然后伯颜的侄子脱脱--名字就叫这个,成了元朝最后半个权臣。]

  [脱脱上位后,小铁锅也终于开始亲政,他俩虽然能力都一般,但心里还是想好好治理国家。不仅修正了许多伯颜时期的乱政,还出台了许多改革政策,但这些政策都没有触及民族、财政、土地、勋贵这种核心问题,于是元朝还是这么深一脚浅一脚的继续烂下去。

  而踹烂大元朝的导火索,又是我们的宇宙中心--曹县!]

  李世民:这曹县到底是什么神奇的地方?覆灭了他的大唐的黄巢也是曹县人,难道有王气?

  不对,应该是专门干翻别人的霸气。

  李二凤有些恶趣味的想。

  [曹县又又又决堤了。

  说起黄河,那在宋金元时期,也是一笔烂账。

  黄河泛滥问题起自中唐。我们都知道,关中地区当时作为政治中心已经千年了,关中平原再水土肥美、蔚然成林,也禁不住一代又一代的帝王和勋贵大兴土木,更禁不住过度开发的土地和超载的人口,直至关陇地区变成黄土高原,甚至河套长城一带出现了如今的毛乌素沙漠。]

  “沙漠?”李世民有些吃惊。

  现在的关中平原还是一片沃野千里,虽说时不时的也需要从蜀中调集粮食,但那时因为要养大量的士兵和勋贵,若是老天爷给面子,关中自给自足还是可以做到的,何至于后世糟蹋成这个样子?

  又想到天幕说是因为大兴土木才搞成这样子的,他就忽然记起大明宫。

  现在他们住的太极宫,前身乃是隋朝修建的宫殿,不能说不好,可其处长安城最北的低洼处,一到阴雨天就容易积水,夏日还异常闷热潮湿,极不舒服。

  玄武门之后,父皇李渊成了太上皇,他因为愧疚,想重修一座宫殿专门给太上皇养老,就是大明宫。

  结果刚打了个地基还没怎么盖呢,太上皇就去世了。

  而他即位后百废待兴,钱粮又吃紧,连中央各处衙门冗官,他都不顾得罪世家,一气儿给裁了,这大明宫自然也早就停工了。

  本来还想过两年攒点钱继续修的呢!

  现在突然有点心虚。

  天幕播放了视频,这次的影片放的是关陇一带的卫星图。

  虽然乍一看非常奇怪,但是在标注的红字和天幕的讲解下,大家还是很快理解了,是从极高的天穹中往下俯视的鸟瞰图。

  那图渐渐变幻,显示了从秦汉到后世两千年来关陇地区的变化,从一片葱绿变得斑驳,甚至是北部出现一大片的黄灰色。

  竟然会如此?!

  [而黄河上游这种严重的水土流失,则导致黄河下游泥沙淤积越来越严重,到唐末五代彻底失控,最终,黄河灾害的两宋集中爆发。

  尤其是中唐以来濮阳以东的下游河道淤堵严重,从中唐时期十年二十年一决,发展到赵宋建国开始的两三年一决。

  赵大和赵二两兄弟对治河很重视,一方面下令在上游植树护林固土,另一方面在黄河下游大量设置到埽岸来控制,然而下游淤堵的问题,在没有工业挖沙船,靠手工根本不能解决。]

  李世民:很好,他又有一个大工程要解决了。

  只是不知这“工业挖沙船”是什么,听上去很厉害的样子,难道是拥有人力无法企及的挖沙速度?

  不然想想那滚滚黄河的淤泥,确实不是靠人力徒手挖就能解决的。

  毕竟他组织再多的民夫,也只能清理某一段的淤泥,不可能沉到河底去把沙子挖出来来降低河床。

  不论大唐能存续多久,每一次黄河决堤带来的都是生灵涂炭,他想想都觉得心里难受。

  还是好好规划一下天幕说的,在上游广植树木的方案吧。

  种树固土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于是,出现了北宋“三易回河”的骚操作。简单来说,就是北宋君臣怕黄河决堤后不知道会改道到哪里,所以人为的想给黄河找一条他们觉得合适的河道。然而这是你们能办到的事情么?

  于是修一回决一回,越修越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