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夺权篡位指南 第26章

作者:八扇屏风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朝堂之上 轻松 穿越重生

  同时他给王振修庙、给也先立生祠,把辽东指挥佥事范广的妻女、宅邸赏给瓦剌人等一系列骚操作更是让人心寒。]

  朱棣感觉自己在要被气死的边缘了。

  他咬牙切齿对大胖儿子道:“你的好孙子!”

  胖胖朱高炽也很生气,也恨不得把自己的儿子叫过来骂一通,不过一想他才五岁,只能作罢,老老实实的低头承担父皇的怒火。

  挨骂的时候不仅走起了神:天幕说朱祁镇这个王八羔子的生母是孙太后,那他以后不让朱瞻基娶孙氏女子就是了。

  等等……好像有哪里不对?

  “爹!”

  本来还在暴怒骂人中的朱棣,听到大胖儿子很多年没这么喊过他,一时愣住了,随即又骂道:“有什么话就说!不过以为你这么喊老子就会心软,告诉你,你这个鳖孙实在人品不行,别说当皇上,就是入咱们老朱家的族谱老子都嫌晦气!以后你爹我到了地下,都没脸见太祖皇帝知道么!”

  朱高炽委委屈屈的先认错,然后道:“这个朱祁镇肯定是瞻基的长子对吧?可天幕说他少年登基,还需要辅政大臣呢!”

  朱棣心里一紧,那岂不是说他的好圣孙朱瞻基寿数不长?

  [军队方面一塌糊涂,导致周边势力都蠢蠢欲动,本来已经被前两代皇帝打残消灭的北元蒙古,变成了漠西瓦剌,重新成为大明劲敌,并且还丢失了战略要地河套。]

  [民生方面,搞出了荆襄百万大流民。荆襄啊!湖广在明清时期一直是天下粮仓,号称“湖广熟,天下足”,居然能在搞出百万流民,还激起民变了。]

  朱元璋面色铁青,但听到正事,立马严肃起来。

  因为这湖广地区一直是陈友谅的地盘,他在征服后,陈友谅的余部竟然一直盘踞在荆襄地区作乱。一直到今年他才让邓愈统兵彻底剿灭。

  因着这个缘故,所以他才下令“空其地,仅流民不得入”,本意是想让这个地方不再作乱,没想到竟然给后代留了个大麻烦。

  要好好商议一番才是。

  [御下方面就更搞笑了。他第一次当皇帝宠信太监王振,当半个爹那么供着。第二次当皇帝,王振死了,他又开始重新曹吉祥,宠到曹吉祥居然想自己当皇帝!]

  秦始皇:这热闹真过瘾啊!

  李世民:难以理解,千古奇闻。

  朱元璋:咱一定要立一个“宦官不得干政”的大铁牌子!

  [曹吉祥还问自己的门客:自古有太监当皇帝的么?

  门客特别会说话:您的本家魏武帝就是啊!

  也就是欺负曹吉祥没文化是吧?曹操是太监养子的后代,可曹操本人不是太监啊!曹操知道肯定得骂街。

  但曹吉祥不在乎,他自信满满的去联合武清候石亨造反了。

  虽然最后被剿灭,但是朱祁镇手底下出了这种事,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作者有话说】

  本来只是想简单叙述一下土木堡之变对明朝的影响和后果的,但是没忍住,因为朱祁镇在我看来实在人渣。

  感谢在2023-04-0623:58:24~2023-04-0723:52:1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青丝如墨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6章 明末农民起义3

  ◎这个鳖孙还不如一头猪◎

  [这场给明朝带来近乎灭顶之灾的土木堡之变,以及之后的夺门之变,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首先第一点,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军事力量的覆灭。

  明朝虽然说是驱逐鞑虏,恢复汉家江山,但其实有很多制度都继承了元朝,比如行省、殉葬、户籍等等。

  元朝把天下人林林总总分了八十多种户籍,明朝简单一点,是分为三大类,十六小项。这三大类分别是军籍、民籍、匠籍,此外就是不属于平民阶级的贱籍。

  而这个军籍,关联着明朝军事方面一个最重要的制度--卫所制。

  卫所制基本就是把唐朝的府兵制和元朝的军户制给结合起来了。]

  朱元璋颇为自得,因为这套方法在他根据地实行了几年,成效颇好,他正打算在全国推广。

  [朱元璋于天下各军事要地设置军卫,一卫一般下辖五个千户所,一个千户所下辖十个百户所。这些人属于军户,属于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管理,和一般的民众不一样。

  军户的义务,就是家里要出一个男丁去所在的卫所当兵,称为正军。家里的其他男人则是余丁,余丁也是军户,可以从事务农或者其他生产。但是因为军籍管理十分严格且是世袭制度,所以基本不可能更改。

  当然,如果你能像张居正一样,军户出身,科举入仕,做到“摄政王”的级别,是可以获得皇帝特赦的哈哈哈。]

  ?朱元璋竖起了耳朵。

  一个军户,变成摄政王?他思索了一下,那岂不就是曹操、司马昭那种大权臣?!

  最后是不是这个张居正篡了他朱家江山!

  [朱元璋最开始设立这个制度,初心是体恤百姓,不想因为战争加重百姓负担,所以和唐朝的府兵制一样,也给军户分了大量的土地,让那些余丁可以务农产出,确保自己的家人生活,让正军可以好好当差。

  但是任何制度都会溃烂,唐朝的府兵没坚持下去,难道卫所制就能避免么?

  我们八八太天真了。

  军户里那么多世袭的千户百户,那就是现成的地主老爷啊!所以没过几十年,那些普通的军户就变成了千户百户们的农奴,产生了大量的逃户抛荒。]

  诶?朱元璋看向掌管政务的李善长。

  李善长赶紧说:“陛下,因为我们在应天实行这一套很成功,所以许多人还想花钱走门路变成军籍哩。暂时没有出现天幕说的这种情况,不过以后……”

  世袭制度的确很容易溃烂,可大家愿意拼命不就是求一个荣华富贵、荫及子孙么?

  难改啊!

  [而土木堡一战丧失大量京营的精锐,无疑是加速了这个过程。吃空饷、喝兵血的情况日益严重,到了晚期,一个千户所甚至只剩下几十户。导致明朝后期跟唐朝一样,从府兵制变成募兵制,继而往军镇化割据化的方面发展。]

  李世民多了十年的历练,已经和当初看视频时的心态不一样了,现在府兵制在他手底下还维持的不错,但他清楚随着土地兼并无法遏止,早晚会崩溃。

  现在要想想怎么防止变成军镇割据了。

  [第二个大的影响,就是文官集团迅速崛起。

  开国与靖难,造就了大量的武功勋贵集团,虽然被八八屠了不少,但是依然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朱元璋秉承着“以文驭武,以武辖文”的策略,平衡搞得还不错。

  但是土木堡一战,包括英国公张辅、泰宁侯陈赢、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等全部战死,武将和勋贵集团损失惨重,再加上夺门之变又杀了于谦等人,朝堂之上便再也没有能制衡文官集团的力量了。]

  朱棣:!!!

  这些都是他的靖难功臣呐!他刚封的爵位,怎么都被糟蹋没了?

  换句话说,有这些人在,就是放头猪当统帅都能赢啊!

  这个鳖孙还不如一头猪!

  他看向下手的英国公张辅,只说了两个字:“爱卿……”

  张辅不愧是第一勋贵,立马起身拜倒:“臣身为武将,能战死沙场,乃是臣的荣幸,陛下不必为此伤感。只恨臣未来不能除奸佞,正君王,匡扶社稷,致使发生如此国耻战事,臣惭愧。”

  这么面面俱到,大义凛然,朱棣还能说啥,只能又骂了大胖儿子一顿。

  朱高炽:行,回去我就骂父皇的好圣孙。

  [原本,在朱元璋废除了权利大到无法辖制的丞相这一职位后,便将起兵草创时的大元帅府改制,变成五军都督府,统辖管理全国大部分军务,包括军户军籍、战时指挥与武官升迁考选等等,六部之一的兵部只是个打下手的,只有调兵权。

  但文官做大后,便逐步压制、抢夺武人的权利。到后来,兵部不仅管天下武官考选与升迁,还管着军饷调拨,乃至于调兵与战时指挥,五军都督府都快成了摆设。

  试想,这所有的一切都捏在文官手里,如何能不文贵武贱?

  甚至于一二品的武官要给七品的县令下跪行礼!

  武人的利益如何保证?军人的荣誉感从哪里来?

  这军队还能有啥战斗力。]

  在李世民的时代,文武分竞还没有很明显,许多人都是能够出将入相的,所谓上马管军,下马官民。

  因此,他不是很理解这种一二品武官要给七品县令下跪的操作。

  但朱元璋很生气,毕竟他设计的平衡之道就这么被打破了!

  这些读书人,咱老朱那么优待他们,他们竟然敢这么欺负人,可恨。

  另外,废除丞相?这倒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可一旁的李善长却是战战兢兢,丞相废除了,他干啥去啊?

  [第三个就是战略收缩。

  大明在洪武、永乐两代皇帝的手下,是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有那种锐意开拓、广纳四海的劲头。尤其是永乐大帝五征漠北,以帝王之身完成“封狼居胥”的成就。]

  朱元璋:标儿,是你么?

  没看出来,标儿打仗也这么厉害,可见是随了咱的根儿。

  朱元璋美滋滋,决定一会儿去看看儿子。

  已经走马上任的永乐大帝本人十分开心。

  他确实有亲征的想法,因为在他当燕王的时候就有亲征蒙古的经历。现在听到天幕的肯定,他更加坚信了自己的想法。

  大帝!封狼居胥的大帝!

  李世民馋哭了。

  他年轻的时候也是个战神啊,我记得天幕夸过他是历史上第一知军事的帝王,第二才是那个朱元璋。

  结果他登基后唯一一次带兵出城是去跟突厥求和。

  虽然后来吉利可汗被抓回来跳舞,又灭了许多国家,但都是别人打的啊!

  现在朱元璋的儿子都能封狼居胥了!

  不能再等了,朕要亲征高句丽!

  [当然,这个封狼居胥不是说朱棣真的去了狼居胥山封禅,而是说他是唯一一个,作为大一统王朝的皇帝,多次去横扫漠北的。康熙的所谓亲征,跟他不能比。

  到了仁宣时代,国家渐渐平和下来,犹如汉时的文景之治,休养生息。这些都是一个帝国自然的转变状态。

  但土木堡等于咔嚓一下,把平滑的曲线变成断崖式的下跌,由平和的休养生息变成不得不战略防御。

  这一切,距离永乐大帝最后一次北伐不过才二十五年。]

  朱棣在心里盘算:就算他最后一次北伐之后马上就死了,那朱祁镇这个鳖孙从继位到土木堡之变至少也要个三四年时间吧?

  那岂不是说,他的儿子和孙子加在一起,一共才当了二十年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