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夺权篡位指南 第27章

作者:八扇屏风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朝堂之上 轻松 穿越重生

  他狠狠瞪了一眼身边的胖胖,沉声道:“朕就说让你平日多骑马跑一跑,你就把朕的话当耳旁风,回头就宣太医来!”

  [瓦剌这一巴掌打的大明实在太痛了,于是不仅战略收缩,而且还把重心北移,目光全放在北方草原。

  不仅导致漠南卫所大量内迁、丢失河套,不得不以九边重镇成为北方的主要防线。而且东北部的战略收缩,则导致朵颜三卫最终占据大宁地区,且时叛时附,最终明朝对辽东的经营持续弱化,最后让满清坐大。

  无人在意的内地和东海沿海,卫所制就这样快速的崩坏,进而导致明朝中期以来南方倭寇的日益严重。

  晚明时有一件特别离谱的事情。一伙几十人的倭寇团伙不满足于在海上抢劫,而是直接上岸。上岸后没有遇到任何有效的抵抗,就这么一路烧杀抢掠的从海边跑到南京,还妄想攻城。

  朱元璋可是靠着淮西和浙东起家的,两百年后江南就堕落成这鬼样子了。]

  朱元璋:心梗。咱就说江南这地方温香软玉,把人都给养酥了,标儿迁都北京是对的!

  [哦对了,原本永乐时期,郑和七下西洋,是真正的威加寰宇,最远甚至到过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还设立过旧港宣慰司,宝贝们,你们知道旧港在哪里么?就是苏门答腊岛,就是今天的马六甲海峡附近!

  我真的要哭泣了,如果这个宣慰司一直在我们手上,那今天的很多国际局势都会变得不一样。]

  天幕上展示了完整的全球地图,并且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出郑和每一次下西洋的路线图。

  秦始皇看入迷了。

  “这得造多大的船,才能抵御海上的风浪啊。”

  他真的好馋。

  【作者有话说】

  修改了一点点关于封狼居胥的内容,当初表达的不严谨。

第27章 明末农民起义4

  ◎殉葬嘛……取消了就是◎

  [但是郑和下西洋和西方那边出海搞殖民不一样,郑和是为了“通好他国,怀柔远人”,令蛮夷国家畏威怀德、万国来朝的,所以客观来说,郑和下西洋很赔钱,不是盛世根本搞不起。

  当然,下西洋对于明朝的造船技术、航海科技以及大批水手养成的推动发展,是不可估算的。

  我个人肯定是认为这钱花得值,但大明的文官不这么想,他们只觉得朝廷在乱花钱。]

  朱棣听到天幕说他以后取得的成就,心里十分自得,已然把下西洋纳入到自己的计划中,并决定要做的更好。

  现在听到那些文官的反对,冷哼了一声:“怕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吧。”

  [朱祁镇第一次当皇帝的时候还想继续搞,就被反驳了,土木堡之后文官更不干了,永乐时期的所有航海及造船资料都被封存起来,之后更是毁于火灾。

  大明的官方航海业再也没发展过,明中期更是让荷兰人占据了台湾岛。

  尤其前面说过的倭寇横行后,在文官的鼓吹下,朝廷直接禁海了。诶,从源头解决问题,你不去打鱼出海不就没事了么?]

  “荒谬!”朱棣斥责道,“且先不提放弃近海航道的贸易与运输线,就说东南沿海的那些普通渔家,在禁海后靠什么为生?难道这些都不算进地方官的政绩里么?!”

  [不过你以为文官只是目光短浅、没有战略意识么?

  人家精明着呢!忽悠官方搞禁海,但江南、浙闽的士绅豪族却偷偷的搞走私,吃海贸红利,吃到富的流油,大搞土地兼并,甚至不把皇权放在眼里。

  反抗皇权听上去是挺有进步意义的哈,毕竟教科书都说了晚明是资本主义的萌芽。

  但要我说,他们就只是个芽,根本发不了,因为他们太狂妄自大了,觉得自己不是商人,而是读书人,是和皇权共治天下的士大夫,他们瞧不上平头百姓也看不起武人,觉得大不了换个皇帝,他们依然当富豪官绅。

  结果,鞑子来了会教教他们什么叫“一力降十会”,什么是“枪杆子里出政权”。]

  等等……?

  朱元璋不理解,鞑子是蒙古人?他们又死灰复燃了?就因为土木堡么?

  什么狗东西,还不如让张居正那个摄政王行曹莽之事呢,至少是个汉人。

  [最后一个影响,就是皇帝再难出宫了。

  永乐亲征的辉煌不再,御驾亲征成了文官的禁忌。就如同隋炀帝横征暴敛、倒行逆施,亲征时非要搞微操才把自己作死了,但天下人只觉得杨广是三征高句丽导致亡国,以至于英主如唐太宗都不敢提要打高句丽,一直拖到贞观十八年才行一样。

  御驾亲征也给大明的文官留下如此之大的心理阴影。

  到了明武宗时期,朱厚照同学甚至要给自己封一个大将军朱寿才偷跑到前线坐镇指挥。老实说朱寿大将军的战术指挥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但文官抵死不认他的“应州大捷”。

  多说一句,明武宗虽然看上去胡闹,但他在有意识的压制文官集团,提升武人地位。

  但结果呢?

  三十岁年富力强的年纪,好好的就会落水,落水后救上来没事,吃太医的药吃死了。

  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

  朱元璋:朕是不是对你们读书人太好了点啊?

  他本来是为了体恤贫寒之家供养读书人不容易,所以打算给有功名的读书人一些钱粮优免的特权。

  而且他在刚起兵造反的时候就知道,维护地方文治终究是要靠这些官绅,因此他在应天的时候就很在意这些,一面让老百姓和部队屯田,一面稳定士绅,怎么这些人还越来越蹬鼻子上脸呢?

  真以为咱是要和你们士大夫共治天下么?!

  李世民现在倒是对朱元璋生出了几分惺惺相惜的感情。

  他的后代被宦官把持,这朱元璋的后代成了文官的傀儡。

  不对,想想还是他的后代更丢人,怎么能被家奴反噬啊!

  [到了后来,甚至皇帝连出个紫禁城都变得极其困难,只能通过外臣或者厂卫来了解民间情况。

  对于一个帝国的最高决策者来说,这样情况下制定的政策根本不可能是百姓需要的,而且也没法遏制吏治的腐败。

  就像清朝的道光皇帝,一辈子被内务府糊弄。原本市价只有三四文钱一个的鸡蛋,到了内务府的嘴里,就是十几二十两一个,以致于道光在听说大臣早上吃了两个鸡蛋之后,感慨一句:爱卿真有钱。

  然后呢,道光也不是真傻,他去问了他的军机大臣鸡蛋多少钱,结果军机大臣诶,相当于明朝的内阁首辅了,因为怕得罪内务府,居然说自己从小有气病,吃不了鸡蛋,所以不清楚。

  离谱,离大谱。]

  朱元璋、朱棣:内阁首辅是什么东西?自己这个明朝皇帝怎么没听说过呢?

  朱元璋心里盘算了一下,天幕说自己取消了丞相这个官职,倒是个好办法。元朝的丞相权柄太大,动不动就出一个权臣,咱早看的不顺眼了。

  难道内阁是自己搞出来的?

  把三省合在一起也不是不行,但朕得大权独握才可以!

  [明朝中后期虽然没有这么离谱的情况,但皇帝在紫禁城一待一辈子,甚至十几二十年不上朝,那怎么可能了解民生呢?还不是身边人说什么是什么。]

  朱元璋:明白了,再加一条祖训,不可以不上朝!

  还十年二十年不上朝,这些鳖孙真是敢想敢做啊,那国家还怎么运转,难道全靠那什么内阁首辅么?那跟丞相有什么区别!

  怪不得会出张居正这个摄政王。

  [所以说,土木堡之变,就是明朝的一个向下的拐点。]

  [朱祁镇死了之后,大臣给上的谥号是“英宗”,不知道是不是在膈应宋英宗。

  明英宗有唯一一个能拿出来说的政绩,就是取消了后妃殉葬制度。

  明朝的殉葬是继承自元朝,不仅是皇帝死后后妃要殉葬,我记得亲王死了也有殉的。

  比如王保保的妹妹观音奴--就是《倚天屠龙记》里赵敏的原型,但这位观音奴的性格和赵敏一点也不一样,要是她像赵敏一样敢爱敢恨、英气倔强,说不定一辈子不会过得那么苦。

  王保保跑回北边后,朱元璋为了招降他,所以把他的妹妹观音奴嫁给了自己的次子秦王朱樉。

  宝贝们,不要被《穿越时空的爱恋》里那个喜欢烤鸭的萌蠢秦王被骗了,历史上这个秦王可不是个东西。他在封地连年命令关内军民人等收买金银,致使百姓卖儿卖女,还随意打杀百姓,简直作恶多端。

  他心里不忿,不想娶一个蒙古败将的妹妹,所以从来不拿正眼瞧自己的王妃。后来,朱元璋大抵是为了补偿他,又让他娶了开国六公爵之一的卫国公邓愈的女儿为次妃。邓氏和他臭味相投,两个人一起大兴土木,折磨宫人取乐,还囚禁了正妃观音奴。

  后来秦王闹得太过分了,朱元璋多次下旨斥责,但到底没忍心杀自己亲生儿子,而是把邓氏给赐死了。再后来,朱樉可能是多行不义必自毙吧,被人给毒死了,然后朱元璋下令王妃观音奴殉葬。]

  李世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晦气,跟他一样的秦王封号,妻子名字里还都有观音二字,结果一件人事儿都不干。

  [咱就是说,朱八八这个脑回路我真的不太懂,这对夫妻是一辈子的怨偶,而且是观音奴单方面受欺负,为啥还要赐死让人家下去陪你儿子?当寡妇对观音奴来说是一种解脱好么?

  可能朱八八不在乎吧,可能在他心里马秀英才是唯一值得顾惜的女人。

  当然啦,元朝虽然有殉葬,但是皇后不殉,因此有元一代,包括前面的蒙古帝国,有多位皇后、太后操弄政权,淫.乱后宫,之前讲过的权臣燕帖木儿、伯颜都和当时的太后、甚至太皇太后勾勾搭搭的。

  所以朱元璋防止外戚和后族干政可以理解,但不能否认他这种农民出身,把“婆娘”当附属物的思想局限。

  要不是朱元璋这种视妇女如草芥玩物般的态度,大兴殉葬之弊政,他的帝王排名说不定还能靠前一点。]

  朱元璋现在觉得自己脸涨的通红,当然,这么多年的上位者气质早已尽量不显示情绪,只是他自己觉得而已。

  因为之前天幕对他大多是褒奖之语,那私信的回复也没有这么严厉,现在不仅骂了他儿子,还对他冷嘲热讽。

  他不开心。

  这天幕讲解之人是个女娃,对女子多些怜惜之意也是应该。可要是说后世有公认的帝王排名……那岂不是说,后世之人都觉得殉葬是个大问题?

  难道后世女子有这么大的话语权么?

  殉葬嘛……既然天幕提了,他取消了就是……

  [而朱祁镇呢,就是在他死前留了遗诏,取消了殉葬制度。但是各位要注意,并不是朱祁镇他注重妇女权益--根据咱们前面说的事迹,大家也了解他是个什么为人,为别人着想是不可能,他不坑别人就不错了。

  朱祁镇可是在景泰帝死后,强行殉葬了他的全部后妃,除了一个废后,殉的干干净净,一个没留。

  他只是有最后那么一点点良心,回报给钱皇后和陪他一起在南宫那几个可怜的女人罢了。]

  [当然,后世帝王的妃嫔还是承明英宗这个人情的,毕竟她们不用死了。]

  朱棣有些不解,怎么殉葬还殉到皇后头上了呢?不应该啊,元朝也没这个规定。

  要是有,自己肯定就取消了,他肯定不会让徐皇后下去陪他的。

  难道徐后去的比他还早?

  得让太医好好给看看。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4-0823:00:24~2023-04-0923:45:2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Idealist10瓶;苏格拉面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8章 明末农民起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