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八扇屏风
[文官集团是解放了,那万历皇帝有没有达成自己的心愿呢?
二十岁的万历,被文官集团狠狠扇了一巴掌,才知道社会的险恶。
所以他从此开始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模式来进行抗争。
这也是里《明史》评价他:“人主蓄疑,贤奸杂用,溃败决裂,不可振救……明之亡,实亡于神宗”的原因。]
李世民很好奇文官集团是什么样子,因为在他这个时代,基本还是门阀的天下。虽然他靠着勋贵和山东豪杰,在朝堂上压制了一部分门阀,但总的来说,民间依旧依靠、敬仰大小门阀。
天幕说过,黄巢之后门阀基本就被消灭了,那没有门阀的时代,就是这些文官集团,就是这些士绅阶级来填补了门阀的空缺么?
这是好事么?
李世民仔细思量了一下,最后觉得,这依旧算是进步吧。
毕竟他改革科举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寒门甚至贫民之家有出头之日,让整个社会不要僵化。
至于文官集团……那就是后辈儿孙要解决的问题了。
[张居正死于万历十年,然后万历兴奋的搞了两年清算,想大权独揽一把,结果没成功,然后从万历十四年秋天开始,他就陆陆续续的不上朝。
万历皇帝或许身体真的不太好,因为现代考古万历的遗体发现,他腿点毛病,牙也不好,严重到半边脸的骨骼都有点变形了,可见平时应该是饱受牙痛的折磨。
但万历奉行“没病装病,小病大养”的原则,一开始只是不上早朝,后来发展成连常朝都不上,最后干脆连正旦的大朝会都推了。这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只有万历四十三年勉强的出现了一次,站在了金銮殿上。
许多人在京城当了半辈子的官,楞是没见过皇帝一次,也是挺奇葩的。]
朱元璋脸色阴沉了下来。
毕竟他自己是个政务处理机器,他自觉自己的勤政在历史上都是排的上号的!结果后辈竟然出了这种鳖孙。
不是喜欢大权独揽么?争了一下子,发现斗不过就怂啦?
没一点骨气!一点也没继承咱的心胸和智谋!
身体不好怎么不早点退位给你儿子呢?
白白糟蹋老子打下的江山!
[其实客观来说,明朝在确立了内阁这个制度之后,早朝基本就成了礼仪性质的摆设。一般的政务从通政司到达内阁,阁臣达成一致意见后会写上处理意见,称为“票拟”,再把奏疏给皇上。
皇帝这边只要看票拟合不合心意,让司礼监来帮忙批复和盖章就可以了,整个过程皇帝连动笔都不用,相比其他朝代已经很轻松了。遇到了皇帝想了解或者商议的事情再召集内阁或六部九卿开常朝或廷议。]
朱棣:嗯?这个制度不错。
虽然他爹忌讳权臣,所以把丞相给挫骨扬灰,自己撸着胳膊亲自上了。但世上能让他一样的有几人?对勤劳程度要求的太高了。
现在只要好好选择这个内阁里的几个大臣,让他们既处理政事又互相制衡就好了嘛!
朕真是个小天才啊。
[所以像明武宗正德皇帝,或是明世宗嘉靖皇帝,也都是常年不上朝的。但是人家没有耽误政务,不论如何奏疏基本全都回复了,廷议也时常举行。
但万历就是纯摆烂。
他在三十年的时间里积压了上千本奏疏留中不发,其中有许多都是很紧急的事情,需要有皇帝的批复然后去执行的,但万历就是不管。]
秦始皇听到现在,觉得那个明史的评价跟中肯。
他就算是有丞相辅政,一天还要看五十斤奏疏呢。这个万历皇帝对国家是完全放手,一点也不管呐。
这要是不亡国,那真就是没有天理了。
农民赶紧起义吧,朕都等不及了。
[比如大学士方从哲上奏说:皇上,你既然立了太子,就得组织大臣给太子讲经筵啊,但是这都十年过去了,你能不能让你儿子出来接受一下教育?
万历没反应。
比如吏部都给事中上奏:皇上,现在各个部门都缺人,上的奏疏也不回复,那都是些火烧眉毛的事情,你能不能有点责任心,履行一下皇帝的职责啊?
万历还是没反应。
比如:礼部右侍郎上奏:皇上,你妈李太后去年六月才死诶,现在就给你儿子办婚礼是不是不太守孝道?能不能等到二月出了孝啊!
万历依旧没反应。]
[而且他还有一件最让人诟病的事情,就是不补官。
正常来说,官员病了、老了,该任命新的官员来接任。但在万历这里,根本没有这个概念。
没官就没官,老子才不管。
好家伙,一个封建王朝的帝王,居然在搞无政府主义的社会实践。]
朱元璋的脸以及不是阴沉,而是彻底黑的像锅底了。
很过分,这个鳖孙真的很过分。
要不是知道这万历生在两百年后时间太久远,他恨不得现在就把这种不肖子孙圈禁起来,让他别出来祸害社稷。
[比如努尔哈赤正式扯旗造反的时候,明廷是什么情况呢?
内阁只有一个人,六部尚书只有四个,侍郎一共也只有四个,科道--也就是所谓的言官,一共只有七个。
中央政府这样,国家还能正常运转?]
[最严重的时候,吏部直接就没有堂官,兵部名义上有个尚书但人家根本没来上任,刑部只有一个尚书,其他户、礼、工三部只有一个侍郎,都察院只有一个副官。
这么说吧,造反的草台班子都比这形制整齐。]
李世民:长见识了。
这个皇帝真行。
[官员,尤其是重要的官职,不是随随便便中了进士就能当的,要大浪淘沙的经过历练才能培养出来。结果万历不补官,直接造成大明人才梯队的断代,后面想出两个天降猛男都困难--猛男也需要表现机会才能腾空成龙。
而且按明朝的制度,吏部需要根据巡按、巡抚对各地文官进行考察,都察院也需要去巡视,写出评语或弹劾。吏部才能根据这些进行对官员进行升迁,也能起到监督的作用。
这些完全都没有。
所以官绅阶级直接放飞自我了。]
[万历自己不干活,也不让别人干活。
所以整个万历朝后期,朝廷基本就是半瘫痪的状态。各种隐患全部集中爆发了出来。
别的不说,就说建奴。
一开始不过藓疥之患,如果在当时就立马解决,而不是坐视辽东军镇养寇自重,或许后面就没有大清了。]
朱元璋:我悟了。
所以前面说的那个鞑子不是蒙古,而是辽东那边的建奴对吧?
这群狗东西也能切居中原膏腴之地?还坐了江山?
简直离大谱。
他看向徐达:“老徐,北伐还得继续,还得加大范围!”
朱棣也明白了过来,他心里默默盘算着自己的计划表。
现在才是永乐元年,他还要稳定朝廷呢。
四年……哦不三年,三年后他就去亲征!
[但,万历没有批复,没有反应,而是把摆烂贯彻到底。]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4-1023:55:04~2023-04-1123:48:3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枕水~、为安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0章 明末农民起义7
◎这投胎的运气,我属实羡慕◎
[围绕在万历皇帝身上的,出了常年不上朝,还有两件大事,一个是万历三大征,一个是国本之争,这两件事基本能牵扯出明朝几个大政策的变化,也更能解释明朝如何演变成最后的溃败。]
朱元璋和朱棣不约而同的坐直了身子,要仔细听一听,打算防患于未然。
[万历三大征,是指发生在万历年间,先后在西北、西南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是鞑靼叛变的宁夏之役、日本入侵朝鲜的朝鲜之役,以及苗疆土司叛乱的播州之役。]
朱元璋:好嘛,合着没一个省心的。
他想起天幕的私信回复,里面批评了他设定“不征之国”的外交政策,原来这些弹丸小国后世这么不老实?
倒是西北的蒙古和西南的土司,一个是老冤家对头,一个就从来没安分过。
看来这个鳖孙虽然不上朝,但正事还是干了点?
[咱们凭良心说,虽然万历从十四年开始就陆续开始不上朝,但是一开始倒也没很过分,刚刚说过的朝廷半瘫痪状态都是万历三十年之后的事情了。而这三场战争,恰巧就是发生在万历二十年到二十八年之间。
那时候万历遇到这种军国大事的奏折还是回复的比较及时的。]
朱元璋:……夸早了,二十年不理政还是很过分。
[先说啺莸呐崖�,虽然蒙古是大明的死敌,但这件事我觉得文官也有责任。
啺菔敲晒坯谗安咳耍诩尉钢衅诘氖焙�,因为触犯本族首领,所以逃出部落,投靠了到了明朝,一直在宁夏守备的麾下效力。
就像永乐大帝征服了朵颜三卫为其卖命一样。朱元璋在消灭了北元之后,蒙古部落也分成了两部分,东边的叫鞑靼,西面的叫瓦剌--就是朱祁镇去留学的地方。
只不过瓦剌在也先死后继续分裂,让鞑靼的地盘扩展到西面来了,这不,嘉靖年间已经跑到宁夏来了。
明朝和瓦剌、鞑靼的斗争贯穿了整个帝国的历史,互相之间有投降或叛乱的将领很正常,有的蒙古人甚至归化的太久,比官绅更忠心。
比如明末武将满桂,就是蒙古人,最后为大明战死沙场了,节操不知道比京城勋贵和江南士大夫高到哪里去了。]
李善长有点不自在,虽然他老家是浙东的,但是离江南挺近的,大家都是南人,都是官绅阶级。让天幕这么一说,他脸也涨红了。
[咳咳,扯远了。啺萃犊棵鞒螅蛘绦酌停啻瘟⑾抡焦Γ酃僦炼贾富邮梗詈笫且愿弊鼙纳矸葜率说模映邢苏飧龉僦啊�
按说这辈子挺圆满的。
但是在万历十八年的时候,鞑靼部落来寇边,在西北边疆大肆劫掠,朝廷就点了啺莸亩印⒁遄樱约耙桓鼋型廖男愕闹富尤ゴ蛲索谗啊�
但是当时的宁夏巡抚党馨,只下令土文秀率领一千骑兵去西边援救。啺荽蛄艘槐沧诱蹋豢淳椭勒飧鑫墓僭诼腋恪K运痛巳Ъ叶『妥约旱亩尤チ司鞒泻笃谖浪票览#鞲鑫浣加屑赴偌盖У募叶。拖袷翘颇┓虻囊遄右话悖撬谴蛘痰木瘛�
啺菔侵苯釉焦耻罢飧鲅哺蚋咭患兜木郧肭蟪霰摹>孕廊煌狻5堑耻安焕忠猓唤隹床簧蠁拜是个武将,更是个蒙古投降来的武将,而且对他无视自己,直接找上司经略去自荐的做法很不满。于是不给他装备和马匹,就这么让他跟着出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