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夺权篡位指南 第49章

作者:八扇屏风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朝堂之上 轻松 穿越重生

  而官府对养济院补贴基本是成年人每月三斗米三十斤柴,还有冬夏布匹三丈。基本已经是小康之家的生活标准了。

  也就是说养老这方面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确保每一个大明老人都能安度晚年。】

  虽然是还没有发布的命令,但天幕既然已经说了,那就是认证了,所以李善长领头拍马屁:“陛下仁心至圣,直追三代矣!”

  朱元璋笑呵呵的让他们起身,眼中一抹精光却在不自觉的打量着殿中的几个心腹文官。天幕说文人笔杆子的抹黑,会有这些人么?

  【第二项,是免费的医疗。

  洪武三年,朱元璋命天下府州县开设“惠民药局”。凡是没有钱看病的军民,都可去惠民药局免费看病和抓药。

  到了永乐四年,成祖又命礼部郑重声明:惠民药局一定要惠民,要落到实处,不能光搭个架子去服务那些不缺钱的老爷!

  到了成化年间,惠民药局的业务已经扩大到边军身上了。

  这些政策,都是为了让每一个大明人“伤病者有所治”。】

  崇祯叹了一口气,这些政策他碰都没碰到过,不用说,早就败坏了。

  他就是那个让祖宗承担骂名的不肖子孙啊!

  【第三项,有点厉害,免费公墓。

  朱元璋小时候,一个月内,接连失去了四个亲人。因为是佃户,所以他和二哥便去祈求自己的地主刘德赐一块地,希望能有一个小小的角落来埋葬父母。可惜头都快磕破了,刘德毫无所动,甚至又嫌晦气大骂一通赶他们走。

  最后还是同村的刘继祖看不过去给了块地,朱元璋和他二哥用草席卷了父母的遗体下葬。当然朱元璋知恩图报,当了皇帝后封刘继祖义惠侯,世袭罔替,与国同享。

  可能是推己及人吧,洪武年间,朱元璋便下诏延续北宋年间的免费公墓——漏泽园的制度。明朝的漏泽园主要是安葬无主尸骨和家贫没地的人,并在天下府州县设立义冢,保证大明人都能“死有所葬”。】

  朱棣思索道:“朕记着,这项制度目前还没完善?”

  朱高炽点头:“太.祖虽然下令,但各地府州县还没建立完全,皇爷爷就驭龙宾天了,到了……洪武三十一年后,许多地方拿了钱却没办事。”

  他本来想说到了建文朝,又突然想起自己亲爹已经废除建文这个年号了,于是立马改口,省得惹老爹不高兴。

  朱棣甩了个鞭花,冷笑道:“呵,这些地方官,一个个跟懒驴似的,不抽上几鞭子就不干活!今年京察大计的时候,要把这一项列入政绩考察!”

  【第四项,是社会保障房,不过遗憾的是这项政策没有普及,仅仅是个尝试。

  洪武七年,朱元璋给南京的官员下了一道圣旨,命在龙江找了一块闲置土地,盖了260间瓦房,供没有住房的南京人居住,南京的官员很快执行了。一个月后,朱元璋又给华亭县的官员下旨,让他们对宋朝留下来的居养院进行翻修,修好后让没有住房的百姓居住。

  虽然因为各种原因,这项制度没有铺开,朱元璋“居者有其屋”的梦想破灭,但这却是世界最早的国家免费福利公房!】

  朱元璋也明白为什么不能成功,天下那么多人,房子永远都修不完,让人住不谁住?这里面可上下其手的空间太多了。

  吏治,归根结底还是吏治的问题!

  【最后一个大项就是教育方面了。

  因为明朝的户籍制度是把民籍和军籍分开,所以这两部分的基础教育也是分开的。

  民籍是三十或五十户设立一个“社学”,主要是对十五岁以下的男丁进行普及基础教育的。而军籍则是以卫所为单位设立卫学,军籍子弟都在里面开蒙上学。

  社学和卫学都是免费的义务教育,然后如果想继续往上读,那就跟我们现代的模式差不多,要参加一级一级的参加升学考试,才能就读于县学、州学、府学。最后,如果成绩优异,就能考到京师大学——国子监啦!

  小镇做题家泪目了属于是。】

  【国子监真的跟大学很像,是修完学分才能毕业,学的实在太差还会被打板子哦,不过国子监包分配,出来就可以去六部或者地方州府当吏员。

  一步到位,直接上岸。编制——永远的神!】

  朱棣听到这里就气不打一出来,心里大骂朱允炆是无知小儿。

  天幕所说的,确实都是洪武年间的教化政策,但是大部分在建文年间都荒废了!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没一个好东西,把他那傻不拉几的大侄子忽悠的团团转,将教化的权柄又还给了他们士林自己手里。

  【除了这五个大项之外,朱元璋还有许多善政,比如说告御状的通行证——《大诰》。

  洪武中期,天下承平,那些阴间生物渐渐死灰复燃,官吏贪赃枉法、豪强兼并、脱避粮差的情况日趋严重。朱元璋为了遏制这股风气,将“官民过犯”典型案例辑录成帙,仿周公《大诰》之制,于洪武十八年刊布了明代的《大诰》。

  初版的《大诰》有七十四条,后续又在十九年刊布《大诰续编》八十七条、《大诰三编》四十三条,这三部合在一起,统称为《御制大诰》。

  朱元璋对自己的这部大作想当的满意,规定每家必须有一本,还派生员去给不识字的百姓去讲解内容。如果你犯了笞、杖、徒、流之罪,而家里有大诰这本书,那你就能减一等罪,否则罪加一等。

  《大诰》为啥是一本奇书呢?

  因为它的发布,是为了警示、告诫官吏们好好当官,不要搞违法乱纪那一套,里面80%的内容都是关于官员的。

  但是《大诰》没有正式的法典《大明律》那么咬文嚼字,让人难以理解。而是通过一个个发生过的案例,让百姓了解自己该做什么,官员该做什么,一旦百姓发现官员违法乱纪,就可以手持《大诰》进京告状,这本书便是路引,见手持此书进京告状者一律放行无阻,谁若阻拦,全家处死!

  这叫什么?发动人民群众,监督吏治!】

  朱元璋听到这里不禁激动了起来,这份激动里还带着一些雀跃和自豪。

  他在心里夸自己可真是个小天才!锦衣卫再多,也不可能监控到天下千千万的官吏,那就发动起天下所有的百姓,一起帮他看着这群当官的!

  【洪武年间,《大诰》真的好用。

  洪武十八年,江苏常熟县的农民陈寿六,因不满县官顾英横征暴敛,一气之下和几个哥们一起,把县官绑了,头上顶着《大诰》,一路走到南京告御状。

  这在当时是非常轰动的大事。

  当时这书才刚刚发行,人们的思想还没有转变过来,只是议论纷纷的想:区区一个泥腿子,怎么敢绑县官?要造反不成!

  但是朱元璋非常高兴,他评价这个陈寿六说:“此人,岂不伟欤?”

  最终顾英贪污罪名坐实,被打入了大牢,而陈寿六也受到了朱元璋的重奖:“赐三十锭,免杂役,随行各赏衣两件。”

  朱元璋非常欣赏陈寿六,作为第一起拿《大诰》来告状的榜样,朱元璋为了防止其他官员对陈寿六打击报复,还特意下圣旨:“敢有罗织罪名,害陈寿六者,诛其族。陈寿六若借朝廷之名义,行不法之事,地方官员无权决断,须押解入京审判。”】

  朱棣想起了风风火火的洪武年间,脸上也浮现出笑意。

  再想想现在这个充斥着浮华与奢靡的应天府,心里像拧了疙瘩一样不舒服。

  迁都,必须迁都!

  燕京才是他的应许之地!

  【但是这种政策怎么可能坚持下去呢?

  且不说明朝初年,各级官员的俸禄都很少。

  以正九品的官员为例,他们每月俸禄三石,万历年间才涨到五石五斗。这些钱仅仅只够吃饭的,若是加上迎来送往、延请幕僚则完全不够,这就很容易滋生腐败空间。即使朱元璋高举屠刀,规定贪污六十两就要剥皮萱草,大多数出身贫苦的官员也不得不在“家无余财”和“冒着生命危险贪污”中进行两难抉择。】

  朱元璋面色有点沉重,天幕说的很有道理。

  可给官员涨了俸禄,就会少一大笔钱去执行那些福利政策了啊?

  要不还是涨点?

  【就算没有俸禄这方面的问题,他们也不能接受被老百姓监督。

  当官,那就是老爷,是士大夫这个阶级,士农工商,四民之首。被那些泥腿子监察,成何体统?!

  当时他们不敢,因为朱元璋大权在握又不听他们忽悠。

  没关系,太阳终究会下山的。】

  朱棣在心里冷哼一声,这天幕说的一点不错,他爹薨逝后,这些人可不就来忽悠她大侄子了?

  【朱元璋去世后,这《大诰》基本也就成了摆设,官员们基本都想要遗忘它的存在。

  太阳落山了,再也没有农民顶着这本书去告御状了。】

  【作者有话说】

  这章发出来不知道有没有会骂我是八吹哈哈哈。

  这些政策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是真实存在的,但的确大多也没有坚持下去,毕竟是个封建王朝嘛。

  写出来,只是想告诉大家,朱元璋不是许多人以为的那样自私冷漠,刻薄寡恩,他心里是有老百姓的。

  我在查资料的过程中,发现有些人信了那些抹黑的黑料,骂的太难听了_(:з」∠)_感谢在2023-05-2900:15:03~2023-05-3001:53:1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苏幕遮3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0章 明末下7

  ◎蝼蚁草芥尔◎

  【好了,我们已经看到朱元璋对于“什么是民”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那么,对于明朝大部分的官绅士大夫来说,什么是民?

  up我有一个暴论,他们常说的“与民争利”中的“民”,是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宗族。

  至于那些老百姓?

  蝼蚁草芥尔。】

  朱元璋脸色很难看,因为他自己就是那原本的蝼蚁草芥之一。

  殿上的文官脸色也很难看,因为他们有点恼羞成怒。

  【就算他们大明的开国皇帝就是这样的卑微出身,就算他们亲眼见过蝼蚁的怒火可以毁天灭地,但他们依旧不愿意吸取教训。

  明朝灭亡后,著名的大思想家顾炎武就说过,明末三大害:胥吏、生员、乡绅。

  顾炎武本身就是一个江南生员,能让他痛骂自己的阶级,可见他们勾结在一起,有多胡作非为了。】

  朱元璋心里也是一沉。

  他能不知道那些县官吏员有多为害乡里么?

  【隋唐时,朝廷是与门阀世家共天下。

  后来经过不断完善的科举制,与黄巢、朱温的物理消灭,门阀渐渐落没。自两宋开始,文官集团为代表的乡绅士大夫成了新的食利阶级。

  不过,在up看来,这个阶级从根上就有点歪。】

  虽然有些词没听过,但是大家都明白,天幕又在骂他们!

  【也不知道是不是赵匡胤欺负人家孤儿寡母得国不正,还是赵光义烛影斧声篡位而来心虚,总之有宋一朝可以说是重文轻武的巅峰。

  皇帝,对于士大夫几乎没有任何限制。历朝历代都在头疼的土地兼并,宋朝的态度是放任自流,不做任何限制。士大夫就在这种宽容到放纵的环境里蓬勃发展,自由扩张,直到代替曾经的门阀,垄断了知识和土地,成为改朝换代屹立不倒的存在。

  但他们和门阀不同的是,他们是一个个小家族汇聚成的大集体,繁杂而凌乱。门阀有部曲有私兵,而他们顶多有些佃户和恶仆,武力值基本为零。

  所以相比门阀,他们格外的保守、懦弱、敌视武将。】

  文华殿的大臣在考虑要不要集体请辞?

  他们真的很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