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八扇屏风
“可是……”朱高炽更委屈了,小声提醒:“造海船也要银子啊,咱们水师充其量有一点近海船,远航肯定不行。”
朱棣对于儿子败坏自己的兴致十分不满,狠狠的瞪了他一眼。但也知道大胖儿子说的是实话,于是他眯着眼睛盘算了一阵,突然问道:“我听说建文那兔崽子当政的时候,三番五次对江南免税?还免除了南直隶许多士绅的拖欠?”
朱高炽立马明白朱棣想干啥,惊恐的说:“爹!您可不能冲动啊!”
朱棣冷笑:“老子对他们怀柔,他们就会说老子的好话么?”
“根本不可能!”朱棣指指天幕:“你没听见天幕说后世怎么污蔑朕的么?既然如此,朕也不必跟他们发什么善心。”
“把这四年的拖欠亏空全给朕补上来!差一分一毫都不行!那都是朕的钱!”
【但是把草原彻底逼死,也不太行,逼的活不下去就会对要塞发起绝命一击,所以明朝一直是以贸易做武器,平时开几个口子,限制贸易量,如果草原听话,就少量供应物资,用盐铁跟草原换马匹等等,如果捣乱,就禁运,逼迫草原听话。
这套整体玩的非常成功,整个明朝近三百年,除了中间有几次草原骑兵南下,兵锋直指北京城,要求扩大贸易额,其他时候基本还算平稳。
本来这套系统一直运行的是还算稳定的,但是经不住岁月的磨砺,建国两百年后,明朝九边早就烂到根儿了,走通贪腐、养寇自重、走私盛行,这都是基本操作。
而那些边关将领甚至背后的文官大佬不可能亲自去做这些事,总是需要手下来负责运营的。
那狗腿子是谁呢?
答案呼之欲出——晋商。】
崇祯气的一拳锤在书案上,呵骂道:“这群吃里扒外的东西!”也不知道是在骂那些晋商,还是在骂给他们充当保护伞的那些士绅。
殿中有几个大臣暗暗低下了头,都被一直如鹰眼一般环伺大臣的卢象升记在了心里。
【up主就以八大皇商之首的范永斗为例,讲讲明末的晋商是怎么搞事的。】
【范永斗祖上近两百年都在从事我们刚才提到的贸易。
之前说过,明朝有一项政策叫“开中法”,就是类似于“特许经营”。
当时北方驻扎着上百万的军队嘛,粮食补给成了大问题,于是就让商人们想办法往北方运粮食,谁给运过去,就给谁发一道“特许经营”的许可证——盐引等物,类似一个配额,有了这玩意就可以去经营那些高利润额的盐铁贸易,或者跟蒙古人做买卖等等。
范永斗他们家就是先运输军粮,拿到许可证,然后去跟蒙古人做买卖。在长达百年的做生意过程中,范家逐步把贸易线扩张的越来越远。
就算到了弘治时期,改革了开中法,不用再苦哈哈的在边境屯田运粮了,范家也没有回到中原去享福。因为范家已经牢牢在山西扎根了,做的都是对外贸易。而且范家在做买卖过程中,不断的对明朝边防系统进行渗透,每年那么点贸易配额怎么够?怎么办?
老办法,行贿受贿呗,向边防军行贿,让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点像鸦片战争前的大清,英国人往中国卖鸦片,第一件事也是买通大清的海关官员,然后偷摸卖。】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
之前听说过他辛苦创立的“开中法”被改的不成样子,当时还在想,也不知道有没有有良心的商人会留在苦寒的边关,继续屯田运粮换盐引。
没想到现在找到了,竟然是因为人家早在边关扎下了根,居然还敢里通关外,真是好大的狗胆!
【通过百多年经营,范家跟历代驻军都搞好关系,到后来驻军就是他们自己人。许可证上写着可以卖两百石盐,他们能卖两千石出去。再通过走私赃款向各级官员行贿,形成了一个官商勾结的大网。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万历年间,女真人崛起,努尔哈赤这条大明的狗想噬主。】
文华殿中,崇祯面前的大臣更不敢说话了。
虽然他们也经常装作正义凛然的骂建奴,但是说实话建奴那些野人那么凶蛮,他们也是不敢太得罪的。
现在听天幕说的那么直白……想想看,说努尔哈赤是李成梁养的狗似乎也没错。
朱棣的封地就在北平,因此对于关外和辽东格外熟知。一开始听说强盛的大明居然会被打回野人原型的女真人所灭,他呆滞了许久才慢慢消化了这个惊天暴击。
现在他已经摸清了大概的脉络,恨得牙根儿直痒痒,肯定又是养寇自重这套把戏,结果玩脱了!
就像是当初辽国的完颜部女真一样!
【广义上的辽东,基本就是我们现在的东北地区。东北好啊,共和国长子,农业和重工业都发达,粮食、优质的煤矿铁矿,甚至出海口都不缺。
但努尔哈赤他们这些疑似女真人哪里有这些能力和技术?
从野人时代进化到部落文明都还没多少年呢!
再加上明朝处于小冰河期,比现在的平均气温冷好几度,稍微往北一点的地方都冻的邦邦硬,有黑土地也没办法开发。更别说什么炼煤、冶铁技术了。而且关外人口越来越多,盐怎么解决?努尔哈赤带领的老爱家没造反的时候,这些东西都是明朝给供应,一旦打起来去哪找?】
等等……什么黑土地?
听上去好像是很肥沃的意思?
还有,煤矿在哪里?优质铁矿又在哪里?
找,现在就去找!挖,找到立马挖!
什么蒙古,什么女真,全都送去挖矿,感受大明的温暖!
【其实早在万历他爹时期的隆庆四年,总督山西、宣、大军务的大臣王崇古,就力主与俺答议和互市,自是边境休宁,史称“俺答封贡”。
到了隆庆五年,明朝册封蒙古俺答汗为“顺义王”,同年开放通贡互市,张家口就成了最早对蒙古开埠的边塞贸易口岸。除了官市之外,王崇古还推动民间明蒙贸易,由此在明蒙议和的形势下,明朝与蒙古贸易规模越发庞大,范家也直接一飞冲天。
而老爱家在和蒙古察哈尔部的几次交战中,发现了一个bug——他们可以利用土默特部名义,继续与明朝展开合法的贸易!】
老爱家是啥意思?
朱棣皱着眉头想了半天,没想起来哪个女真部落姓爱啊?
他问朱高炽:“你记得么?”
朱高炽摇摇头,他爹这辈子对战争,尤其是和关外那些部落的战争有种狂热的兴趣,特别上心,连他爹都不知道,他哪里会晓得。
“说不定这个老爱家,现在还在哪个深山老林里当野人呢!”
【冒用其他部落的名义与明朝贸易,这叫做“挟贡”、“挟赏”,在当时来说极为普遍。明朝关闭与察哈尔贸易通道之后,察哈尔使用内喀尔喀巴林、乌齐叶特等的名义,对此明朝地方官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没有追究。
因此,冒土默特之名的老爱家在与张家口晋商贸易时,明朝地方官员应该有所耳闻,只是默许了这一行为。
所以,山西那些一直在跟蒙古人做买卖的晋商,现在就由蒙古人牵线,通过这种掩人耳目的方式,给老爱家供应物资。】
崇祯挑挑眉,问底下:“你们都知道这事儿?”
大臣互相看看,心里还在盘算着怎么推脱,次辅韩爌就立马起身拱手道:“回陛下,有此纰漏,是内阁失职。但进贡一事,一向是由礼部及下属的鸿胪寺负责,陛下可堪合垂询。”
礼部尚书在心里翻了个白眼,差点想当场给韩爌两巴掌。
虽然他们没有明说过,但是每年分润给内阁的冰敬、碳敬不都包括在里面了么?现在在这里装什么大尾巴狼!
【不过这个生意也没有做多久。
天启初年,努尔哈赤领兵攻克了沈阳和辽阳,牢牢占据了辽东的腹心,明朝这边的局势一下子变得岌岌可危。随后,努尔哈赤正式割据辽东,裂土称帝,建立起了后金。
而明朝自此开始对老爱家重视起来,后来在孙承宗的主持下,在辽西走廊步步推进,打造了“固若金汤”的关宁防线。
该说不说,这钱花的还行,因为终明朝灭亡,清军确实也没有攻破这道防线。只是德三也没有攻破过马奇诺防线啊?清军直接和德三一样,绕路蒙古给你来个闪电战,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咳……扯远了。】
崇祯叹了一口气,不得不承认天幕说的很对。
每年几百万辽饷扔进去,所谓的关宁铁骑一点儿事都不做,他心里没数么?
他清楚的很!
可是他不敢不给,因为他怕今天断了辽饷,明天那些人就敢引建奴入关!
可是没想到哇,山海关是堵住他们了,可人家建奴直接绕道从察哈尔进来了。现在的宣府、大同,乃至北京周围的内三关漏的跟筛子一样,谁都防不住。
崇祯想到这里就一阵烦躁,破罐破摔的想,不然就狠狠心停了辽饷算了!他用这笔钱能养好几万自己的私兵呢!
什么天下大乱,反正都这样了,他不想当亡国之君!
【明廷军事上的防守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参照历史上的中原政权,把住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命脉——也就是上面说的那些各类轻工业、手工业、盐铁和粮食。所以,明朝便单方面关闭了针对女真的贸易关口。借此来将经济水平低下,物资匮乏的老爱家困死在东北。
努尔哈赤吃到苦头之后,便也制定了相应的策略,首先,他鼓励留在东北的汉人发展农耕;其次,以高薪高职为诱惑,聘请中原的有志之士来后金就业——大名鼎鼎的汉奸范文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三,进一步提高采购物资的价格,对中原商人许以重利,鼓励他们铤而走险,来东北做生意。】
范文程是吧,记住了。
“去查查这个范文程是谁?”崇祯正心里烦躁,恨不得刮了这个人。
韩爌犹豫了一下,还是起身:“回陛下,此人现在已经在建奴帐下了。”
崇祯这个刚二十的年轻人立马气的脸通红,嘴唇紧紧的抿着。
其实韩爌还有话没说呢,他之所以知道这个范文程,就是因为那奴酋黄台吉极为尊重读书人,这范文程去年跟着来了北京立了一点小功,奴酋黄台吉立马封做了世袭的游击将军,经常以“范先生”相称呼。
——以上都是来京城疏通关系的祖家家奴汇报的。
他怕全说出来,沉不住气的皇帝会当场想杀人。
【人类伟大的导师马克思有句话说的好啊。
“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百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
朱元璋愣了一愣,然后击掌赞叹:“这位……马克思先生说的十分在理!”
资本,在他的理解就是银子,就是宝钞,不管是商人还是士绅官员,甚至是勋贵武将,成天没几个干正事的。
三倍利,这些人就会无君无父,无法无天!
“朕要把这句话记在《大诰》里,将来传谕天下,以做警示!”
李善长心里一紧,什么《大诰》?天幕不是都说了,那玩意儿没坚持几年,就人亡政息了么?怎么陛下还是要搞?
朱元璋看出了他的疑惑,意味深长的盯着他们说道:“朕决定提前编写《大诰》,不仅要教化百姓,就是科举也要考!”
【范家的心早就野了,正常的边境贸易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
而且……老爱家给的实在太多了。
甚至当初跟晋商借钱的时候,为了表示还款的信誉,努尔哈赤竟然向借款的山西商人出具了盖有龙玺的借票以为证据,这就是传说中的“龙票”。
尤其是有几年东北发生饥荒,逼的努尔哈赤撕下“礼贤下士、满汉一家”的伪善面具,大举屠杀“无谷汉人”,差点被暴动的辽东人干翻的时候,全靠这些“好心”的晋商大举向东北运输粮食,才让后金政权没有垮台。】
【就这样,孙承宗打造的关宁防线,能一时抵挡住凶悍的女真八旗,却没有防住贪婪的山西商人,这些商人不惜牺牲国家利益,不惜背上全族人的性命,也要铤而走险,去挣那份昧心钱。
他们分水陆两线向后金靠拢,部分从海上出发,经黄海和渤海向辽东出发,但是因为早年有山东登州水师和辽东毛文龙的存在,所以这条路能进辽东的人不多——顺便多说一句,袁崇焕这个人争议很大,up不评论其他,只说他无缘无故杀了毛文龙毁了东江军这事儿,就不是啥好人。
而另一路却是走私的重点,那就是范永斗为代表的八大家领衔的晋商集团,通过其遍布蒙古的商路,源源不断地为后金供血。】
东江军!崇祯沉默。
虽然他剐了袁崇焕,但他不想承认是自己年少无知,信错了人。
东江军一定要重建!
【不仅如此,在这些走私的晋商看来,没啥东西是不能交易的,甚至包括明朝在东北方向上的布防图。
努尔哈赤让晋商打听边境一带的山川地形与明朝的军事行动等情报信息,并且给予高额的利润回报。
据说,当时晋商为后金提供的情报,细致到边境地区每一个关口的守将姓名、士兵的数量和装备的清单!
不仅如此,老爱家的人还经常与范文斗约饭局增进感情,并且有意无意向范文斗打听朝堂上的派系斗争、边关防务、时局等情况。
你问up证据在哪里?崇祯年间,清军五次入关劫掠,每次都能准确把握时机与避开重兵的路线,甚至一些坚城重镇还有内应开城门,你敢说都是巧合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