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夺权篡位指南 第65章

作者:八扇屏风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朝堂之上 轻松 穿越重生

  中华士庶再见天日!

  崇祯终究是忍不住,盯着殿中的问:“诸位,现在还觉得,换了一朝天子,你们还能继续轻松当老爷么?!”

  大臣心里自然是不愿意的,建奴暴虐成性,李自成那边更是四处烤饷,都还不如大明这座破庙呢。

  可皇帝把话说的这么赤果果,让他们怎么回答?

  陛下,还是年轻。

  【下面,我们再来讲讲具体的剃发易服。

  我们都知道,带清初期的头发并不是影视剧里那种大粗辫子的阴阳头,那是晚清才形成的。清初满洲的辫子非常非常细,只有脑壳顶上一小撮。编成的辫子像老鼠尾巴一样能穿过铜钱中间的圆孔,所以叫“金钱鼠尾”。

  但是,入关后带清颁布的剃发令并不要求一定留辫,保留的发量跟政策执行强度也无关联。

  这是因为剃发重点是破坏汉人对孝悌礼制的坚持,就像破窗效应,没有剃多剃少,只有剃和不剃之分,汉人但凡剃了头发就等于放弃儒学中华夷之辨的认识。

  这是一种服从性测试。

  所以带清虽然认为剃发才是大清顺民,不过除前额鬓角外头发剃掉多少,没剃的头发是否要结辫,剃掉头发的地方是否要时常剃保持光秃,带清其实是不怎么管的,所以带清前期经常出现剃掉额发鬓角,脑后头发照旧挽髻的情况,颇类似明朝时一些因为脱发而发际线后移的男子形象。

  比如这副康熙年间的画家,禹之鼎画的《王原祁艺菊图》,里面的主角王原祁和旁边的两个小童,虽然剃发痕迹明显,但却是在脑后挽发髻的。】

  天幕上出现了这副《王原祁艺菊图》。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真丑。”

  跟蒙古人的头发一样丑,脑门一片青秃秃的,后面是挽发髻还是编辫子又有什么大区别?

  【清初汉人剃发后的效果,大体来说是让百姓变成了保留一撮头发结成发髻,同时周围不需非常勤快的剃光,而是长成毛寸也无妨的样式,因此在观感上,反而比清晚期剃成界限分明的“阴阳头”要好得多,更类似于近现代汉人的发式。

  再说了,想要保持光头那得两三天就拿刀刮一刮才行,普通百姓饭都吃不起了,哪儿还有这闲心思关心头发多长了?!

  《侯岐曾日记》记载:“清发五等定罪:一寸免罪,二寸打罪,三寸戍罪,留鬓不留耳,留发不留头。又顶大者与留发者同罪。”

  当然啦,带清也不是那么好心的,有很多地方就是严格执行剃发留辫子这个标准。《清世祖实录》里记载了一位江南投诚总兵官高进忠被处死,其中一个罪名就是“潜带假辫”。

  再比如《思文大纪》载福建的情况是:“时剃头令下,闾左无一免者,金钱鼠尾,几成遍地腥膻。”】

  文华殿的大臣只觉得毛骨悚然。

  他们大多是文臣,并没有真的见过建奴真人,偶尔有万历年间的老臣见过朝贡者,也是带着帽子,没露出秃瓢来。

  现在想想,自己也要把头发剃成这样,真的是太可怕了!

  【剃发易服这事儿一直折腾到顺治末年,全国基本被迫完成了剃发,但易服却不怎么成功。

  百姓依然在穿汉装,且用巾帽遮住提过的头发后,外表看起来与明朝时别无二致,冠服不如制的问题,终顺治一朝都未能解决。

  而随着康熙朝与南明的战争走向结束,为了避免再生事端的清朝,也开始用“怀柔”政策,在完成剃发的基础上,开始跟汉人打易服的持久战。

  具体来说就是对代表官方的官服、吉服、戎服等制服严格规定,对体制内的官吏将兵首先执行易服,对百姓日常所穿着的便服则略为宽松那么一点点。

  后来,随着清朝统治日久,百姓逐渐遗忘明朝故事,为了方便省事,也对效仿统治阶级的旗人少了芥蒂,就不再维持发髻服饰的旧制,而与旗人官绅趋同。从而实现了清朝的根本目的——消除汉人身为中华的自尊和对满洲“夷虏”的排斥,实现社会意识上的满洲为主汉为臣。】

  【不得不说,挺成功的。

  因为到了清末民国的时候,许多人非说辫子是老祖宗留下的,死活不肯剪。

  啧,也不知道是哪个老祖宗。

  挺悲哀的。】

  【好了,姐妹们,更离谱的事情来了。】

  朱元璋“嗯”了一声,据他的感觉,一般说到姐妹们,那天幕就不会说什么好话,多半是骂人的。

  【刚才说的那些剃发易服,针对的基本都是男子。因为那个时代基本只有男子才抛头露面,出来做官经商。而且满洲的女子也留长发,不存在什么剃发。

  所以,一些无能的男人让事情的走向变得奇怪起来。】

  【《清稗类钞》记载:“国初,人民相传,有生降死不降,老降少不降,男降女不降,妓降优不降之说。...盖自顺治以至宣统,皆然也。”

  那么这个“男降女不降”指的是什么呢?

  缠足。】

  朱棣:…………

  【缠足这个之前番外讲秦良玉的时候有提到过一点,当时评论区在关于明朝是否裹脚这里有点争议,那么up给大家看一个文物。】

  天幕上出现一双女子的尖头绣鞋,看的出来保存良好,但因为年代久远,所以面料和花纹已经破败了。

  【这是一双永乐年间的钉金绣牡丹花纹的缎面鞋。它明朝缠足女子所穿的鞋,底长22厘米、最宽处4厘米。可以看出明朝至少前期,很多妇女缠足只是把前掌和足趾缠窄,也就是所谓的“扬州瘦马”缠法。

  到了中晚期,up也找到两本。一个是《万历野获编》记载:“向闻今禁掖中,凡被选之女一登籍入内,即解去足纨,别作宫样。”

  足纨,就是裹脚布。也就是说,凡是被选中进宫的,不管是宫女还是后妃,都不能再裹脚。

  一个是《烬宫遗录》记载了一些崇祯后宫的八卦。

  “田贵妃双足三寸,袁贵妃几倍之。上尝于后前嗤袁而美田,后不悦。”就是说田贵妃三寸金莲,袁贵妃脚特别大,崇祯还在周皇后面前嘲笑过袁贵妃的大脚,搞得周皇后很不高兴,觉得崇祯不尊重。

  但是up有点疑惑的地方在于,如果田贵妃真的是清末那种标准的三寸金莲,肯定走路都不方便,怎么还能擅长骑马和踢球呢?。

  《烬宫遗录》自己也记载过:“上尝试马于射场,知田贵妃之善也,命之骑。妃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宫眷喜蹴鞠之戏,田贵妃安雅,众莫能及。”

  所以up觉得,田贵妃应该确实脚很小,但是没有三寸金莲那么夸张。】

  崇祯脸色涨的通红,见大臣一个个都低着头假装什么也没听见,心情也并没有放松下来。

  这天幕真是……真是……他不敢说天幕的不好,可自己后宫的事儿就这么大白于天下,他怎么可能不在意啊喂!

  【好了,那我们再来看看清朝中晚期真正的三寸金莲是什么样子呢?】

  天幕上又出现一双绣鞋,只是这模样很奇怪,仿佛是把脚从脚后跟那里给窝起来了,中间垫了很高的厚底。

  【这就是清朝的黄缎地彩绣动物花果纹小脚鞋。

  小脚鞋又名“弓鞋”,形状有点像翘首的鸟头,鞋底为木质,弯曲如弓,专为“三寸金莲”而制。这双鞋只有10厘米长,也就是真正只有三寸。】

  朱棣瞠目结舌的看了两眼,呆滞的问大胖儿子:“这……这鞋能穿?!”

  朱高炽摇摇头,表示不能理解三百年后的审美。

  【带清的这种裹脚不是简单地缠住不让其生长,是将脚趾头窝进脚心,然后缠住。五六岁的小女孩这样把脚缠起来,等于直接是把前掌的骨头折断了,人为的制造残疾。】

  【那为什么会渐渐演变出这种变态的方式呢?就是因为那句“男降女不降”。

  带清入关前,皇太极就曾下令,不准学习关内妇女缠足之习。入关后,除了剃发易服,顺治二年即下令,以严禁女子缠足并试图改变汉族妇女缠足之风。顺治到康熙时期,清廷曾多次发布禁令,不许妇女缠足。

  比如康熙三年所定禁止缠足的法令,规定康熙元年以前所生女子缠足不再追究,元年以后生女,严禁缠足。违者严处,其父有官职者交吏兵二部处置,系平民则交刑部责打四十大板,并处“流徙十年”;家长有失察者,枷号一月,责四十板,官员失察,也要交吏部等部门处理。

  但是等到康熙七年的时候,都察院左都御史王熙上奏说,此种规定太过严厉,造成民间诬妄举报,牵连无辜,建议放驰禁令,“裹足自此弛”。】

  【但是up要画高亮说一句。

  带清禁止缠足是为了消灭汉人的身份认同感,不是为了妇女解放运动!】

  【而那些屈从于带清异族统治的士绅,因为自己已经被迫剃发易服,所以就拿女人的脚给自己头上的辫子遮掩,说什么“男降女不降”,来维持自己的尊严。】

  朱元璋证实了自己的猜测,确实是骂人的。

  不过他在上一个视频的时候,已经决意下旨禁止裹脚了。因此现在就像个在老师批评差生时站在一旁的优秀学员一般。

  【如同二战时,法国一个多月就投降德国了,那些法国妇女或因生计所迫,或被强占,委身于德国军官。可二战胜利后,那些躲起来在德三军队下瑟瑟发抖的男人,为了发泄心中的耻辱与不满,竟然把这些女人裸身拉到街上,任由人们羞辱和唾骂。

  对此,鲁迅先生锐评:“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需要依靠于压迫妇女而获取畸形优越感,我只能说这些男人的尊严真脆弱啊……

  不管是这些法国男人,还是清初的维护裹脚的汉人士绅,他们都是些孬种。

  up建议大家一人吐一口。

  呵,忒。】

  文华殿中有些大臣脸色发白,仿佛天幕那一口真的吐到了他们脸上一般。

  这天幕,管的真宽!

  【其实我怀疑他们完全没有把女人当人看,因为这脚越裹越小,越裹越变态!

  up这里找到一份云南六一村的吴杨氏老太太,回忆她的缠脚的经历。

  她母亲用织布机上的“射通”,横垫在她的脚腰下,让脚腰凸起。然后,裹扎起来,逼她走路。慢慢的,脚腰被“射通”凸断了。她因此一个多月不能下床走路。

  可虽然脚腰折断了,但她的脚仍然臃肿难看。

  她母亲又念叨:“你这双男人脚,怎么还不烂?”

  她奶奶也说:“难烂了,该使用法子了。”

  于是,她母亲在她奶奶的指导下,找来半个瓷碗,砸成碎片,放在她的脚底、脚腰、脚面上,再用缠足布包裹起来,套上小鞋,让她下地行动。

  她的脚被划破了,血迹从缠足布中渗透出来,变黑,发腥,发臭。

  她经常疼得脸色苍白,精神恍惚,体重大减。

  因为缠足通过外力改变脚的形状,严重影响了脚的正常发育,引起软组织挛缩,这个痛苦的过程是用言语不足以描述的。

  up就是建议那些推崇裹脚的男人自己也来走一边流程吧。

  看看经历过之后还能不能对三寸金莲爱的起来,甚至拿着绣鞋喝“香酒”。】

  这一下别说大臣了,就连崇祯的脸色都变得惨白。

  这……这是什么酷刑!

  朱元璋倒是觉得这个提议不错,他问李善长道:“李卿,上次你我君臣讨论过禁止裹脚的处罚,轻了重了都不合适,不如就让他们自己感受一下如何?”

  李善长有些傻眼,陛下什么时候这么关心天下女子了?

  脑子一转也就明白了,天幕是助陛下定鼎的神器,陛下自然奉若神明,愿意去听去做。

  他斟酌一番道:“陛下英明。现今女子裹脚并不会致残,让其父兄感受一下也没什么。”

  【当然了,带清的统治阶级就是什么好东西么?自从康熙七年废弛裹脚禁令后,他们也迅速被这种变态的审美给同化了。

  比如乾隆是很喜欢裹脚的汉女,他还曾暗藏四娇于圆明园。

  乾小四这个变态认为女子娉婷之态就全恃乎三寸金莲,他让太医院研制缠足药,迫令宫女缠足,只是因为有违祖制,又怕被皇太后发现,就让小脚宫女一律着靴,藉隐纤足。

  而且up有实锤。

  1928年,清东陵被孙殿英给盗了,他把乾隆皇帝、慈禧太后的墓洗劫一空,事后著名文物学家徐森玉来到现场,他走进墓穴,发现乾隆皇帝的尸骨尚未完全毁坏,身旁躺着一位殉葬的女性,殉葬者是个金莲三寸的汉族女子。

  看看人家乾隆,真香。毕竟汉人女子的小脚不长在旗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