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夺权篡位指南 第71章

作者:八扇屏风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朝堂之上 轻松 穿越重生

  邓绥处理了一上午国事,现在正在亭中闲坐养神。听到这里,便点点头。

  是了,最高执政者不一定是皇帝,比如现在的大汉,就是她来当家,这也算是皇权旁落么?可她好歹是皇太后,与王莽之流总是不一样的吧?

  【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皇权旁落”,比如像是吕后临朝执政、曹操代掌朝政,乃至东晋时期的“王与马共天下”。随着一代代天子不断的完善这个制度,这种能够明目张胆威胁皇帝本人的皇权旁落,似乎在唐宋之后渐渐消失,翻不出浪花了。

  但是这并不代表没有,而是变得更隐蔽了。】

  【比如被网友戏称为“明摄宗”的张居正。】

  朱元璋识别到关键字:张居正。

  他把奏疏扔到一边,开始认真听讲。

  【有明一代,因为内阁的成立一开始只不过是皇帝的顾问秘书,后来才渐渐拿到了议政权和行政权,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内阁这个机构一直都没有得到制度性的确认,从政府框架的角度上来说,也并没有能够压倒六部、总领百揆,导致了明朝旷日持久的阁部之争——也就是内阁和以吏部为首的六部之间的权利争斗。

  所以明朝的首辅要是想做出点成绩,贯彻自己的施政纲领,那就必须要拉帮结派、培植党羽,才能让自己的政策贯彻下去,不然六部不给面子,有什么想法都是白搭。总之,首辅政策好不好先不说,反正必须要分一部分心思在这种内耗上才行。】

  朱元璋了然,这就是有宰相之实而无宰相之名了。话说回来,他为子孙万代计,砍头流放了那么多人,才把丞相这个职位从制度上给废除了,要是后代再搞出个有名有实的宰相,那他不是白忙活了?

  不过……看来成立内阁这种东西不可避免,他还是要好好考虑。毕竟,就算政治需要搞平衡,但是把大半精力放在斗争内耗上,那不是跟两宋党争一个德行?

  还是得靠他这个老祖宗,制定一个好的政策才行,嘿嘿。

  【而张居正为什么能成呢?

  首要原因就是万历帝继位时才十岁,他是和霍光一样名正言顺的辅政大臣、新任帝师。其次,他利用了考成法拿到了官员的任免权。考成法以六科来考核六部,而六科的考成则归内阁监管。就这么一层一层套娃,等于大部分官员任免都有办法。再次,他与司礼监的冯保合作,拿到了批红权。只要他愿意,内阁的票拟甚至可以越过皇帝直接送到司礼监披红通过,形成合法诏令。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他拿到了内廷太后的信任与支持。

  也就是说,张居正拿到了议政权、行政权、人事权甚至诏令权,还有内廷的全力支撑。除了军权,他得到了一个皇帝权力的几乎全部。

  张居正作为内阁首辅,行使的不是相权,而是君权,是皇权。

  所以那句“吾非相,乃摄也”,算是名副其实。】

  邓绥沉思半晌,细细品味这句话。

  这么说来,那霍光也不是什么权臣了,行使的也是皇权?

  【但也正是从张居正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来,有的时候辅政者并不是站在皇帝的对立面,相反却是皇权的延伸。毕竟曹操、高澄这种权臣大多都是风雨飘摇的王朝末期,而霍光、张居正这些没有军权的中期权臣,反而是小皇帝能够依靠的代理人。

  而吕后,就是这种当之无愧的代理人。】

  刘邦神色变得有些古怪,但还是轻声说道:“我自来知道你的本事。”

  吕后哂笑一声,没有接话。

  【我们前面分析过惠帝时期的朝堂格局,皇权中央、功臣集团、诸侯王这三方势力在吕后这个纽带下达到了微妙的平衡。除了提拔一些吕家人巩固自己的势力,进而巩固皇权外,只杀了刘如意这个储君备选,威胁了一下最大的诸侯王刘肥,总体政策上来说还是休养生息,平稳发展。】

  【但是,惠帝死了。

  刘盈一死,这个平衡就被打破了。刘盈好歹十几二十多岁的人了,从大汉建立就是皇太子,名正言顺的嫡长子,他的政治能量还是不小的,至少名号是有号召力的。他一死,只剩下几个小孩子,局面再次岌岌可危。

  吕后必须要考虑重拳出击了,不然若是功臣集团有人和外地诸侯王联合在一起,那对于刘盈一脉就是没顶之灾!】

  【作者有话说】

  断了好久啦,这次一定开始恢复更新。主要之前写着写着有些写不下去了,勉强把第一个单元写完,到第二单元就有些费劲,然后一口气松懈了下去就松到现在hhh

  这段时间我也看了很多资料和别人的讨论,对于很多问题有了新的理解,比如这一章里关于张居正的权力,我以前认为的君权相权之争、内阁就是代表相权,有些过于肤浅了,所以这里也算是打了个补丁吧。

  不管怎么样,开了坑还是会尽力完结的。

  尤其这篇的反应写的不是很好,所以之后也会考虑开一篇能不单纯做盘点,而是好好写一写反应,能够解决问题的文。

  总之,先把这篇完结hhh

第63章 吕后2(中)

  ◎要不老二老三也别争了,直接立这个老四吧◎

  【前面说过,刘邦死后,汉朝的政治格局是皇权中央、功臣集团、地方诸侯三足鼎立,吕后在惠帝时期也一直在尽力维护着这个平衡,在此基础之上,吕后才敢放手治政,慢慢加强吕家的权势,以期与刘家共享天下。】

  邓绥在亭中缓缓摇着手中的绢扇,心思却飘远了开去……

  诚如天幕之前所言,吕后作为皇帝的亲生母亲和宗法上的嫡母,以她来临朝执政,实际上是皇权的延伸,是帮助刘氏大宗在稳固天下,稳定权柄。

  可吕后以提拔自己母家的方式来达到这个问题,真的不会适得其反么?

  毕竟她自小学的都是诸吕如何作恶,如何要乱刘氏江山。她的母亲更是在她成为太后之时,拿吕后家事劝导她,反思要多思多想,万万不可行差踏错。

  连吕家都做不到什么共享,何况他们邓家呢。更何况她没有亲生儿子,每走一步更是要小心翼翼。

  也不知在她身后,邓家又会是如何结局……

  【但是惠帝的崩逝再度打破了这个平衡,没了惠帝这个名头招牌,吕后手里的几个刚断奶的小娃娃根本没能力去号令天下,以至于中央皇权岌岌可危。

  司马迁原话是这么说的:“及孝惠帝崩,天下初定未久,继嗣不明。”

  继嗣不明,就是说天下都不看好几岁的奶娃娃当什么皇帝。

  “于是贵外家,王诸吕以为辅,而以吕禄女为少帝后,欲连固根牢甚,然无益也。”

  吕后同样选择了联姻的方式先来巩固皇权,虽然司马迁从事后的角度看是徒劳无用的,但对于当时的吕后来说,再难也要去做。

  她最先要解决的,就是长安城里这些功臣遗老。】

  萧何的府中,曹参等一众丰沛元老都围坐在厅堂之上,脸色各异。

  萧何这两年的身体也不大好,前些天听天幕说起了刘邦临终前安排的丞相接力顺序,更是着力帮助曹参。

  “相国,”王陵跪坐上桌案前,朝上首的萧何拱拱手,开口道,“天幕神迹,所预言之事虽然乍听上去匪夷所思,细想之下却都有迹可循。”

  之前听说的那些事太过炸裂,把他们这些臣子打的那叫一个惊慌失措,纷纷串联奔走,长安城里的议论也是甚嚣尘上。最后这些人还是围绕到了主心骨萧何身边,想讨一个主意。

  萧何心里也有些慌乱,可他却知道,这时候最好的就是什么都不做,静静等着宫里那位发话。但是陛下似乎还在处理宫里的事情,这些天并没有召集外臣。他也只能是先安抚好众人,听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胡说。

  此刻听了王陵的话,萧何歪坐在榻上,点点头:“这是自然,不过有些人还是不要自作聪明,以为窥得天机,就能搞出些惊天动地的事情。”

  终究,一切还得看宫墙里那对夫妻。

  那对夫妻正在廊下面面相觑,相对无言。

  刘邦率先打破了沉默:“听说你侄子前两天又生了个女儿?真是恭喜啊,该送份厚礼过去。”

  吕后知道,这是刘邦这个死老头在讽刺她搞什么刘吕联姻,“批发”吕家女儿,她不作回答,而是问道:“那陛下到底有没有想过易储之事?”

  刘邦一怔,不再言语。

  【在惠帝的灵堂上,吕后借张良的儿子张辟强之口,把自己的侄子拜为将军,统管南北两军——就是相当于禁军,把长安城和皇城牢牢捏在手里,保障他们祖孙一家子老幼的安全。

  然后发布了一道诏令:“高皇帝匡饬天下,诸有功者皆受分弟为列侯。朕思念至于久远而功名不著,亡以尊大谊,施后世。”

  就是告诉各位功臣遗老们,朝廷不会忘了他们辅佐定鼎的丰功伟绩,会保他们后世的荣华富贵。

  得到保证的功臣列侯们果然大部分都十分配合吕后,对于不配合的王陵,吕后明升暗贬,让他给小皇帝当太傅,剥夺了他右丞相的实权,让自己的心腹审食其成功进位左丞相,进一步把控朝政。】

  王陵听说了自己的结局,难免心中不忿,怒而拂袖,恨声道:“幸进小人!”

  萧何思量一番,心里却忍不住赞叹吕后这个老嫂子有政治智慧。

  【而另一边的诸侯王方面,吕后花费的心思就更多了。】

  【我们首先来介绍一下汉初诸侯王的演变。

  刘邦称帝之后,分封了八个诸侯王镇守四方。分别是韩国、齐国、楚国、赵国、梁国、淮南国、燕国、长沙国。

  这八个王里,除了齐王刘肥,其他七个全是异姓诸侯王,都是当时打天下时的加盟合伙人。后来经过刘邦的四处平叛,以及吕后这个黑手套优秀的政治手段,七个异姓王只有老老实实的长沙国幸免于难,其他封国不是被废除,就是被拆分、转封给自己的儿子、兄弟子侄。

  所以到了刘邦驾崩时,天下有十个诸侯国,一个是硕果仅存的异姓王长沙国,两个是刘邦侄子的楚国、吴国,其他七个都是刘邦的儿子。

  刘老三他真的,挺牛的。】

  虽说对于那些异姓诸侯王有些不仁不义,但这长乐宫前殿廊下又没有别人,因此刘邦听到天幕仙子赞扬他,还是忍不住开怀一笑:“吾自是不凡!”

  朱元璋批阅了奏疏之后,也准备休息休息,便信步来到了坤宁宫,看看他的爱妻马皇后。

  “妹子,你说我想以后把儿子们分封到边塞去,是不是真的错了?”

  这是他这些日子一直在思索的事情,似乎眼下应对南北局势,这是一个好办法,朝臣也大多赞同,列举了许多理由,可他们也知道,这事后患无穷。

  实在让人左右为难。

  而今天幕说到刘邦给儿子封诸侯王,他又开始有些忧心忡忡。

  马皇后拉着他坐下,亲自递过来一盏茶,笑道:“我不过一介深宫妇人,陛下怎么拿这种国家大事来问我?”

  朱元璋不在意的摆摆手:“咱们夫妻之间,有什么话说不得?又不是那汉高祖和吕后。”

  马皇后笑着摇摇头,想了想才说道:“别的不说,我只知道一件事——这世间,原本就没有什么万事不变之法。”

  朱元璋一时陷入沉思。

  【而对于吕后来说,刘邦的八个儿子里,只有刘盈才是自己的儿子,是继承皇位的刘氏大宗,其他分封出去的都是刘氏小宗,也就比异姓王好那么一点点,同样也是能威胁大宗、威胁皇权的存在。是刘盈一脉的对手,是她需要平衡的一环。

  她的心态,和刘老三是不完全一样的。

  好了,下面说一下高后时期的操作,看看吕后是怎么一边加强中央皇权,一边扶持吕家势力,一边打压其他刘邦儿子的。有点复杂,up尽量按照时间顺序讲的简洁一些。】

  汉宫的一间偏僻宫室里,薄姬正抱着四岁的儿子,喂他吃点心。这些年来她谨小慎微,从不敢参与进吕皇后和戚夫人之间的斗争,只想当个小透明,把儿子抚养长大。

  现在听说吕后以后会打压他儿子,心下一慌,把儿子抱得更近一些,专心致志的听起来。

  【首先,是一个叫刘泽的人。

  他是刘邦的远方堂兄弟,关系实在是有些太远了,所以争霸天下他是一点都没参与上。到了汉高祖三年,刘泽才被任命为郎中,开始她的仕途。不过这个人还是挺有能力的,到了汉高祖十一年,刘泽以将军的身份率军攻打叛将陈豨,俘虏了陈豨手下的大将王黄,因功受封为营陵侯,后来他还娶了吕后妹妹吕嬃的女儿为妻。

  也就是说,他的妻子是吕后的外甥女,大将军樊哙是他岳父,这关系已经混的可以了。】

  听到这里,刘邦又忍不住说道:“吕家的女儿,真是多啊。”

  吕后纠正:“是姓樊。”

  刘邦:……

  【按说这种和皇室的远亲关系,封为列侯也就到顶点了,但是他有大运气。

  在惠帝时期,当时齐国有个人叫田生,打算学孔子周游列国,游学天下,奈何囊中羞涩,打算找个天使投资人来赞助自己。考察了半天,选中了刘泽这个有能力的远亲宗室。刘泽礼贤下士,亲自接见了他,两个人相谈甚欢,最后刘泽送了他金二百斤为他贺寿。

  田生大为感动,心想好人得有好报啊,将来有机会一定得好好报答。】

  【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惠帝病逝,吕后正式建制执政,朝中气氛陡然变得阴恻高压起来。刘泽赶紧派人告诉田生,以后别来往了。就怕自己哪里不小心惹到了吕后,然后被当成鸡给宰了。

  田生心想,好!报恩的机会这不就来了嘛。

  田生赶紧来到了长安,他假装跟刘泽不熟,而是让自己的儿子去拉关系,目标正是吕后身边的当红宦官张子卿。刘泽给的钱很有用,银钱开路之下,田生的儿子没几个月就跟张子卿混熟了,邀请他来家里作客。自此,田生就和这个张子卿搭上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