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八扇屏风
其他个人也是都有封赏,就连百姓都提高了一级民爵。
这一步“请客”。刘恒不管面子还是里子,都做的非常到位。】
【第二步,斩首。
所谓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汉文帝的这个“斩首”,也不是说真的大开杀戒,而是要在政治上压制功臣集团的领头羊,从而达到杀鸡儆猴,震慑其他大臣的目的。
那么领头羊是谁呢?毫无疑问就是陈平和周勃。】
周勃:我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他匆匆起身从萧何府中离开,赶去找陈平。
到了陈平府上,管家亲自出来,笑脸相迎,说陈平不在。
周勃肯定是不信,因为天幕出现这段日子,陈平一直没出现过。正好陛下没有召集大臣处理朝政,所以大家还真没见过陈平,来找也是说不在。
周勃不听管家的废话,直接就往里面闯,也顾不得什么避讳,最后终于在一个幽静的小院子里找到了陈平。
小院里有一颗茂盛的大树,树下的阴凉处摆着一张木榻,陈平正斜倚在其上,旁边还摆着一张小几,上面有果子和珍酿。
周勃一屁股坐在榻上,嗤笑一声:“你倒是悠闲。”
陈平喝了一口果酒,笑着说:“我又不是你们丰沛故旧,去相国府上做什么。”
周勃也不知道说什么,两个人便一起继续观看天幕。
【但是陈平和周勃两个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陈平是个标准的谋士型文臣,连他自己病逝时,总结自己这辈子都说:“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以吾多阴祸也。”但也能看出来,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清醒的认知。所以在刘恒刚继位的时候,他很识时务的退了一步,让周勃独领风骚,不仅加封万户,还把自己原本的这个百官之首右丞相让给周勃,自己只屈居左丞相。
刘恒一看陈平这么懂事,所以他的策略也变成了捧陈平,压周勃。】
周勃看向陈平:坑我是吧?
【周勃则完全相反,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是从军队里出来的大老粗,所以对政治敏感度差了那么一点点。刘恒继位后,他飘了,他抖起来了,完全不像在吕后手底下那小绵羊的状态了。
他在朝堂上商议国事时也表现出了很骄横的样子。刘恒刚开始对他表现的很尊重,每次退朝时都目送他离去。结果周勃一点也没谦虚,对这一切都接受的很坦然。】
陈平:是你自己作死。
【刘恒身边有一个大臣叫袁盎,原来是吕禄的家臣,后来因为哥哥的缘故逃过了诛吕的风波,开始给刘恒效力。袁盎对汉文帝进谏:“丞相只是功臣而已,不能被称为社稷之臣。社稷之臣应该是与陛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在吕后掌权时,诸吕胡作非为,擅自称王,刘氏的局势危急万分。而当时周勃身为太尉,掌握着兵权却不能反正。而等到吕后去世,群臣共同讨伐诸吕时,周勃掌握兵权,顺势而为而已。因而只能称作功臣,不能称作社稷之臣。周勃每每有骄横欺主之色,而陛下却谦虚退让,毫无君臣之礼,臣私下里认为陛下不应该这样做。”
汉文帝本来对周勃就是迫于形势表现尊重,其实内心忌惮的很,一听袁盎这样说,立马就坡下驴,开始在朝堂上表现的威严起来。
周勃这边也有家臣有谋士给他效力,这些人看自己的上司这段时间这么狂妄,也赶紧劝他低调点,不然“久之即祸及身矣。”周勃这才慢慢冷静下来。】
【这时,刘恒的腹黑就体现出来了。他打压周勃没有用什么阴毒伎俩,那有损他仁君圣主的形象。刘恒这辈子做事,奉行的准则就是“看似光明正大的把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做了。”
周勃是军队出身的将军,让他来当丞相处理国事,那肯定是有疏漏的,所以刘恒也不用耍什么花招,就逮着周勃光明正大的问就行了。经常几句话就把周勃给问蒙了,再加上有陈平在一旁当陪衬。很快啊,周勃就开始怀疑人生,然后非常识时务的自己请辞这个百官之首了。】
朝堂上,刘恒正襟高坐在上首,大臣们分列在两旁下首,一起探讨国政,治理国策。
刘恒神情严肃,问一旁的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中判决的案件有多少?”
周勃愣了一下,他哪里知道这些详细的数据?只能谢罪说:“不知道。”
刘恒笑了笑,又接着问:“那全国一年中钱粮的开支收入有多少?”
周勃:……汗流浃背了家人们。
别问了,这些东西他都不知道。
刘恒心里有点想笑,但是面上一点都不显露,而是叹了一口气,转头去问陈平。
陈平多鸡贼的人呐,他立马说:“陛下问的这些,都有主管的人,他们可以回答。”
“主管的人都是谁?”
陈平依旧不慌不忙:“陛下若问判决案件的情况,可询问廷尉;问钱粮收支的情况,可询问治粟内史。”
好好好,这么玩是吧。
刘恒有些语气不善:“如果各自有主管的人,那你这个左丞相平时都管些什么事?”
“陛下不嫌臣资质鲁钝,让臣担任宰相。臣实在诚惶诚恐!”陈平立马演了起来,“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刘恒听了之后,假装不经意的瞟了周勃一眼,称赞陈平道:“爱卿说得对!”
周勃:……点我呢是吧?
退朝之后,周勃老大不乐意,就埋怨陈平说:“你平时怎么不教教我这些话!”
咱们兄弟这出生入死的关系,你还跟我来一套,让我在陛下面前下不来台是吧!
陈平在心里翻了个白眼,心想:你真是个夯货。
他哈哈一笑,道:“兄弟,你身为百官之首,连丞相的职责都不知道吗?倘若陛下下次问起长安城中盗贼的数目,您也要勉强凑数来对答吗?”
然后快步离去。
“你……”
…………
周勃和陈平相对无言,半晌周勃才咬着牙说道:“我之前约了郦商,一起来揍你,但是没找到人,一会儿我就叫他来。”
【周勃脸皮再厚,也受不了三番五次的被这么搞,所以他回到了自己应该在的位置。陈平又做上了百官之首的位置。
不过天有不测风云,陈平干了一年就去世了。而这时候才刘恒才刚刚当了两年皇帝,虽然位子坐稳了,但还没有跟功臣集团对抗的实力。
还记得我们前面说过的,吕后死后功臣集团为什么心生不满么?
因为吕后的遗诏让吕产当独相,把行政议政权从功臣集团手里彻底夺走了。有前车之鉴,刘恒自然不会再犯这种错误,所以无奈之下,他又把周勃请回来,让他当这个右丞相,来安抚那些功臣遗老们。】
【但是,很快刘恒想出了新的对策。
汉文帝二年十月,刘恒下达了“列侯之国令”。】
萧何一下子反应过来这条命令代表的含义,他深吸了两口气,摇着头无奈的对曹参道:“四皇子当真了得,此计一出,我等大势去矣。”
现在,他更害怕的是,陛下会提前下达这条诏令。
【之国,就是就国、就藩的意思。汉代的爵位都是实封,不仅诸侯王,列侯也都是有实打实的封国的。比如周勃是“绛侯”,因为他的封地就在绛县,绛县就是他的侯国。跟诸侯王一样,他在绛县也有自己的府邸、行政官吏和护卫军队,只是规格低很多,取决于各自封爵的食邑是多少。
但实际上,列侯们基本都聚集在长安,没有去之国。因为他们的封地和食邑,相比诸侯王来说太小了。诸侯王的封地再小也至少有一个郡的大小,列侯们基本都是县,回去了生活质量差不说,还远离了政治中心,没办法抱团形成能量。
还不如一边享受封地的赋税,一边在长安逍遥。而且这些功臣之间互相联姻,二代,甚至三代混在一起,同气连枝,形成了非常大的利益共同体,谁也不想放弃。】
【可刘恒要的就是打散他们,让他们不能聚集在长安搞事。所以他的诏书中说的很冠冕堂皇:“朕听说上古诸侯建国千余,各守其地,按时进贡,秩序井然。现在列侯们大多居住在长安,尤其那些封地远的,官吏士卒运输赋税到长安很辛苦,封地的百姓也得不到教化。所以除了那些在朝廷担任实务官职走不开的,其他都去之国就藩吧。”
总结一句话:快滚回封地,长安养不起那么些人。
呐,这就叫釜底抽薪。】
刘邦确实心动了。登基为帝这三年,他就没在长安待过几天。因为他目前最大的威胁,还是那几个异姓诸侯王,所以他需要他的这些老兄弟在长安替他处理政务,稳定中央。
但不可否认,这样下去他们的权势会越来越大,成为新的阻碍。
要不要提前搞一搞平衡呢?
【但是列侯们怎么可能乖乖听话?所以他们使用了拖字诀大法。
刘恒暂时忍了。
到了汉文帝四年,刘恒自觉已经掌握了朝堂,终于不用忍了!
之前发的那个“列侯之国令”没人执行是吧?把他的话当耳旁风是吧?那行,周勃你作为百官之首,又是万户侯,你就给天下做个榜样,带头回自己封地吧,这个右丞相你也不用干了。
大义名分在刘恒手里,周勃只能无奈妥协。其他列侯们一看周勃都认输了,他们也不敢再坚持,乖乖去之国了。】
刘邦对刘恒的手段非常满意,他拉着刘恒的小手说道:“恒儿,你长大之后,一定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乃公很欣慰。”
刘恒听不太懂,只是孝顺的回答道:“恒儿一定不会给父皇丢人的。”
【之后,刘恒又把灌婴提拔起来当丞相,废除他太尉的官职。注意,就像朱元璋废除丞相一样,刘恒是直接把太尉这个官职给废了,改变了三公九卿的格局。
为啥要这么做呢?因为太尉名义上是掌管天下兵马的。虽然他平时没兵权,不如实际领兵在外的大将军,但是好歹是三公之一,政治能量还是有的。所以刘恒直接把太尉的职责划给丞相,然后再把垂垂老矣的丞相给架空,等于一下子收拢了丞相和太尉两个重要官职的职责。
灌婴果然也不负众望,在当了一年多的傀儡过渡之后,就安然去世了。
至此,刘恒对功臣集团完成了他的第二步。】
【作者有话说】
其实这章没写完,但是怕你们又觉得我消失了,所以先发一章。下一章应该会有点长,因为要把汉文帝的部分写完。
第69章 汉文帝(下)
◎建议下载反诈APP◎
【但是事情到这里还没完。有人觉得,已经把功臣集团都分化瓦解了,陈平周勃也都消失在朝堂上了,怎么不算成功呢?
因为刘恒只是在和功臣集团的对抗中取得了胜利,还没有完全收服这些人,所以他需要继续立威,才能完成第三步——收下当狗。】
萧何等人的脸色很不好看,因为他们都觉得这四个字太难听了。
他们是匡扶社稷的功臣勋贵,是个陛下一起治理天下的能臣干吏,他们是要和刘氏江山休戚与共的!
怎么能说是给陛下当狗!
宫里的刘邦却在哈哈大笑。
他抱着小刘恒,用手摩挲了一下孩子的头顶,对薄姬说道:“恒儿是可塑之才。”
【那么立威的对象是谁呢?自然是周勃。】
周勃现在真是想给自己甩个大嘴巴,他就是个大冤种!
陈平在一旁幽幽说道:“我多阴祸,自是不能福泽子孙。你多跋扈,也不会有好下场。”
周勃横了他一眼,却没反驳。
他明白自己现在是个天幕所谓的“保皇党”,一颗忠心只对陛下,从不参与宫闱纷争,所以能得到现在的信重。但自从他决定和陈平一起击杀诸吕,掌握权柄开始,他就注定了难有好下场。
何况现在宫里和朝堂都知道未来会发生的事情,他还怎么做人,真就以后和陈平一起狼狈为奸么?
宫里那位吕后和她身后的吕家人,又能给他什么好脸色?
【周勃在自己的封地过了一年多封君的日子,时刻关注朝堂的动静,变得疑神疑鬼。每次绛县所在的河东郡郡守或者郡尉来县里,周勃都害怕是来杀他的,甚至恐惧到了自己穿铠甲,让家人护卫持兵器保护他的程度。
和在长安时完全变成两个人了。
兄弟,你害怕归害怕,你这么做不是反而给人送把柄么?
之后果然有人上书告发周勃想谋反,理由就是他天天带甲持械晃来晃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