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八扇屏风
不过要是up来说,就算是真的也无所谓。你老刘家一大半皇帝都养男宠,还贡献了好几个典故,太后养两个高兴高兴,怎么啦!】
嗯……也不是没有道理。
反正是他死了之后的事情。寡妇守寡,也不能苛求什么,是吧。
刘邦努力劝说自己。
【开玩笑,扯远了。
说审食其的经历,大家也能发现,那就是刘氏宗亲和功臣集团,其实都不怎么待见他。
刘氏皇族觉得他可能给自己亲爹带了帽子,功臣遗老则是跟他没有出生入死的经历,觉得他幸进。
所以刘长锤杀了审食其之后,进宫扯了一大堆废话:“我母亲本不该因赵国谋反事获罪,那时辟阳侯若肯竭力相救就能得到吕后的帮助,但他不力争,这是第一桩罪;赵王如意母子无罪,吕后蓄意杀害他们,而辟阳侯不尽力劝阻,这是第二桩罪;吕后封吕家亲戚为王,意欲危夺刘氏天下,辟阳侯不挺身抗争,这是第三桩罪。我为天下人杀死危害社稷的贼臣辟阳侯,为母亲报了仇,特来朝中跪伏请罪。”
咱就是说,按照他这个说法,那朝堂之上得有一大半的大臣该杀。因为他们在吕后时代都苟安的很,一点没有为刘氏天下抗争的意思。
但是汉文帝接受了他这个拙劣的借口,宽宥了他。】
萧何叹了口气。这下子他不用搞什么自污,来让陛下安心了。
这天幕三番五次的讽刺他们,他们这群人还有什么名声,陛下说不定开心死了。
他决定了,就明天。不管陛下召不召见他们,他都带着群臣去请罪,把场面做足了。
【不知道是不是刘恒搞“郑伯克段于鄢”这一套起作用了,还是内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反正史料上是说刘长“日益骄恣”,在封地里大搞僭越,一切仿照天子的规格。
膨胀到最后,刘长于文帝六年,打算起兵造反。】
【但是吧,我看史料上刘长的造反经过,感觉跟儿戏一样。
有多离谱呢?
刘长搞了七十个心腹,和棘蒲侯柴武之子柴奇商议,策划用四十辆大货车在谷口县谋反起事,还派人去匈奴以及闽越联系起兵。
家人们,你们听听。一个中原富藩诸侯王搞造反事业,计划居然是七十个人推四十辆大货车,密谋联络还要联络一南一北两个外夷。闽越也就算了,离淮南还算近,可匈奴离你十万八千里啊喂!
最离谱的是,这件事被朝廷发觉,召刘长进京。刘长一个准备造反的人,居然就毫无防备的去了。
然后,直接羊入虎口,下狱治罪。】
【这段我真的很难评,看的时候就觉得自己的智商收到了侮辱。这件事摆明了就是另有隐情,但是隐情到底是什么,翻遍了史料也没有一个合理推测。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讨论哦。】
刘邦在心里评判了起来。
嗯……这件事恒儿做的不够好,太儿戏了,连天下人都很难信服,不如之前那个济北王谋反事件,处理的干净利索,搞得大家都很体面。
不对,这个什么刘长也是他刘老三的儿子!
【不管怎么说,刘长都是以罪下狱,大臣们群情激昂要求治罪。
而我们的男主汉文帝刘恒,再次展现了他影帝级的演技,表示他不忍心处罚刘长,毕竟刘长是自己的亲弟弟啊,他也情有可原啊。而大臣们群议汹汹,连续三次上书要求制裁刘长。
最后一次更是直接拿出了一个处罚方案:废刘长王位,将其遣往蜀郡严道县邛崃山邮亭,令其妾媵有生养子女者随行同居,由县署为他们兴建屋舍,供给简单的衣食住行。
就是相当于流放圈养起来。
就这,刘恒还得泪眼婆娑的表示:供给刘长每日食肉五斤,酒二斗。命令昔日受过宠幸的妃嫔十人随往蜀郡同住。
不能亏待亲弟弟啊!】
陈平浮夸的长叹一声,弄得周勃不明所以的看着他。
陈平:“我悟了。”
周勃:?
“什么悟了,你要成仙了?”
陈平啧了一声,没理周勃。
阴谋手段且不提,论演技,他是真比不过四皇子。
【那么刘长享受到了么?
没有。
因为沿途各县送押刘长的人都不敢打开囚车的封门,所以刘长拒不受辱,直接绝食而亡。
汉文帝含泪,暂时接管了淮南国的地盘,等待有缘人来接受册封。】
【刘氏宗亲诸侯王,刘恒算是安排的明明白白了。】
刘邦也在皱眉思索。
现在他是皇帝,天下是他老刘家的,所以他愿意更多的把封地封给自己的儿子。
等到他去世,他的儿子当了皇帝——不论哪一个,那新皇帝肯定也更愿意把藩国封给自己的儿子,而不是留给其他小宗弟弟。
所以藩国和中央的矛盾,注定是无法避免的。
兄弟阋墙,骨肉相残,肯定不是他愿意看到的事情。
但……刘邦想到了重要的一点。
只要国有长君,大宗强盛,那就不需要像吕后那样,用加强外戚甚至封王的方式来加强中央皇权。
再怎么争,这天下也是他老刘家的。
想到这里,刘邦只觉得思路豁然开朗。
【再之后是外戚。
因为吕后的余威犹在,所以刘恒对于外戚这件事特别敏感。他自己册封的皇后窦姬还好,兄弟都只给了虚衔荣养起来。但舅舅薄昭可是一天比一天碍眼。
刘恒玩弄薄昭的过程也挺好笑的。
文帝十年,薄昭突然杀了朝廷的使者。至于原因呢,完全不知道,史料里就是很突兀的记载了这一句话。up主我不负责任暗戳戳的揣测一下,说不准就是那个使者故意激怒薄昭,毕竟是大汉祖传的外交手段了哈哈。】
一旁的薄姬脸色有些难看。毕竟她在宫里无宠,因此弟弟的支撑对她很重要。
未来……未来竟然会是这样么?
【总之就是薄昭杀了朝廷派来的使者,那就是蔑视中央,是大不敬。可我们刘恒是什么人呢,他怎么可能明下诏令,去杀自己的亲舅舅?
所以他让手下的大臣去跟薄昭喝酒。
宴会进行到酒酣耳热之际,大臣们就劝薄昭:国舅啊,你现在犯下这么大的错误,按律法早该下狱杀头了。但是陛下顾念骨肉亲情,不忍心下命令。这个时候,你身为臣子,就应该为主分忧,主动自尽,不让陛下为难才是啊!
薄昭:?
另一个大臣也附和:对啊对啊,你这些年横行霸道干涉朝政,连薄太后的名声都被你连累了,现在不赶紧自尽做点好事,还搁这吃吃喝喝,你要不要脸呐!
薄昭:???不是,你们有病吧!
可能薄昭脸皮厚,所以他没往心里去,继续活的好好的。】
【刘恒一看,你不想体面,那我只能帮你体面,送你上路了。
于是他又召集了那群大臣,一人发了一件丧服。这些人都是老演员了,自然心领神会。他们穿上丧服直奔薄昭的府邸,到了门口就开始哭丧。
哭的那叫一个真情实感,给薄昭府里的人都哭懵逼了。】
【薄昭听着外面哭声震天,心里明白,刘恒这个外甥确实没打算给他留活路,连薄太后都保不住他,所以他磨蹭到最后,还是悬梁自尽了。
刘恒又进一步收拢了权力。】
薄姬快哭了,弟弟和儿子相比,那肯定是儿子更重要。但弟弟也是她最亲最信任的亲人呐,何至于弄到这般地步。她未来要好好规劝弟弟,将来……若是真有成为皇太后的那一天,弟弟就安享尊荣就行了。
她还在伤感,刘邦却拍手畅笑:“好儿子,你可真是个小天才。”
【除了对内以兵不血刃的方式收拢权力,汉文帝刘恒对外交通也有政治智慧。
这里举一个例子,南越的赵佗。】
【赵佗本来是秦国的将领,秦始皇派他去平定岭南的。结果赵佗压服了岭南之后回头一看,好家伙,秦朝整个都没了。
所以他堵住了中原南下岭南的通道,顺势就在当地当起了土皇帝,反正天高皇帝远,中原也没人在意他。
汉朝建立之后,也是封了他个南越王的爵位。
刘邦在世时赵佗还算老实,但等吕后上台,南越和大汉的矛盾摩擦就越来越多。赵佗不服吕后领导的大汉朝廷,吕后也想给南越一个教训。
但是吧,那时候别说岭南,就是整个长江以南都没怎么开发过,没几个汉人,岭南那地方崇山峻岭地势复杂,还到处都是原始森林,充满瘴气。中原的军队很难适应气候和地形。所以吕后的出兵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这一下赵佗更膨胀了,觉得大汉也不过如此。因为在吕后去世后一年,赵佗直接僭越称帝了。】
吕后一听,怒火就上来了。
这老匹夫安敢!她匡扶这大汉社稷,死后竟然族灭。
现在连个南蛮藩夷都敢忤逆,真是忍不了。
【汉文帝掌握了朝廷局势之后,肯定是不能放任赵佗继续在岭南嚣张的。
最起码,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这天下,只能有他刘恒这一个皇帝!
于是刘恒派了陆贾去出使南越。】
【当初南越归附大汉,受封王爵,就是陆贾出使拉拢赵佗的。所以这次也一事不烦二主,继续让陆贾去。
陆贾带去了汉文帝写的一封书信《赐南越赵佗书》。】
【我给大家概括一下这封信的内容。
第一段刘恒表现的很低姿态,先说自己是高皇帝的侧室之子,被仍在偏远的代地就藩,所以和赵佗你不熟悉,以前都没有联系过。然后大概说了一下诸吕叛乱,大臣们非要拥立他,他才当上的这个皇帝。
第二段第三段,语气仍然和蔼:听说你给隆虑候来信,想给你弟差事,还请求罢免长沙的两位将军。他已经罢免了其中一位,你弟在真定很好,他已经派人保护并修了祖坟。你发兵长沙之后,长沙不堪其苦,你南越更苦了,战争双输,将士伤亡,相应伤害他们的妻子孩子父母。情真意切,语气和蔼!
尽管语气很和蔼,但里面的威胁也表达的很明确:你弟弟、你家祖坟都在我手里,我现在是保护,但是你要是冥顽不灵,那想伤害你的亲人挖你祖坟也十分分钟的事。
第四段就是指责赵佗擅自称帝了。本来这块地是高皇帝封给你的,朝廷根本不会打你的主意,但是你现在僭越称帝,那就是想造反,想和朝廷对着干,是得不到好处的。所以还是劝你赵佗去帝号,恢复以前的关系,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
然后给赵佗送了几十件王爵形制的衣服。】
听了这封信,吕后也不得不承认,刘恒小儿,确实是个好的继承人。
怎么就不是她的亲生儿子呢!
【纵观整封信,字字谦和但字字锋利如刀,既通情达理又暗含威胁,对赵佗是软硬兼施。再加上陆贾这个老熟人能说会道,赵佗很快认错,说都是吕后那个女人坏,所以他才对朝廷不满。既然现在这个皇帝那么好,那他肯定是当个大汉忠臣啊。
一封信,化解了岭南的危机,为大汉带来了七十年的和平。
这就是汉文帝的政治手腕。】
陈平听到这里,基本可以确定,宫里的天,要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