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夺权篡位指南 第84章

作者:八扇屏风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朝堂之上 轻松 穿越重生

  啧,吕后听见“恒儿”这样亲昵的称呼,心里就有气,毕竟这个糟老头子都很少这样称呼自己的盈儿。

  不过……他说刘恒后代,倒是事实。想想刘盈那孩子,也不知道是不是被自己逼迫过甚,才会英年早逝。

  她未来的路,又该怎么走,才能避免人亡族灭的结局呢?

  【但其实要up来说,抛开人品不谈,刘启当皇帝还是很合格的。

  他在位时的两大功绩,一个是延续老爹休养生息的治政民生方针,共同创造了有史记录以来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这句话,无疑给吃了刘启一颗定心丸。

  本来以“清君侧”这个名义来造反,还是头一遭。其实刘启心里很慌,可他还不能表现出来,否则会连臣子都不敢信任他,那才是真的岌岌可危。毕竟他爹的皇位是怎么来的,他比谁都清楚。

  现在嘛……

  看到没,天上的仙女都说我这个皇帝当得不错!

  【第二个,就是快速平定七国之乱,进一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咱们今天的重点,就是聊一聊这七国之乱。】

  “快速平定”!

  景帝君臣顺序抓住了关键词,心里松了一口气。

  本来嘛,他们最怕的就是叛军声势浩大,真把东边祸祸的乱七八糟。更怕他们会突袭荥阳,打开通往关中的大门。现在这样一听,似乎放心一点了。

  但晁错该杀还是得杀!

  【上一期讲汉文帝时对各位诸侯王的策略,大多集中点文帝早年。其实到了晚年,文帝还针对性的做了一番调整。】

  【首先就是齐国。

  齐国从汉初到文景时期的发展变化,那真是闻着伤心听者流泪,是个纯纯的大冤种。但谁让你是占据了七郡七十三县、且基本都是富庶之地的天下第一藩呢?所以不论是哪个掌权者上台,都不放心,都得打压一番。

  汉文帝继位后,先是把齐国分成三份,就是把城阳郡和济北郡分给刘襄的两个弟弟,也是诛吕功臣刘章、刘兴居。结果没过多久,刘襄、刘章离奇病故,刘兴居造反被诛。

  整个齐国群龙无首,刘恒很高兴,这机会不就来了嘛!

  他把齐国的七个郡拆分成了七块,除了城阳郡是由刘章的儿子刘喜继承,其他六个都给了刘肥的其余儿子们,也就是刘襄他们的弟弟。】

  【而前面说过的淮南王刘长,他儿戏般的谋反,最后绝食而死之后,因为留下的三个儿子还小,所以汉文帝就让朝廷暂时托管了淮南国,没好意思一口直接吞下。

  结果过了段时间,民间渐渐流传开一首歌谣。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一尺见方的布破,还可以用线缝起来;一斗粟谷,还可把谷壳捣碎见其纯洁的果实。而富有天下的皇帝与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却是水火不相容,为争权夺利而自相残杀,这是如此奇怪。】

  【实话实说,这首歌谣在up看来和戚夫人唱的那什么舂米歌差不多吧。区别在于,戚夫人还活着,而刘长以及死了。还有最重要的,吕后刚掌握朝政,正是需要杀人立威的阶段,且她本来就是个强势刚毅之人。可刘恒那多爱惜自己的羽毛啊,想杀自己的舅舅还得耍手段让舅舅去自尽。

  所以刘恒听了这首歌谣大惊失色,同时也明白。从战国开始长达几百年的诸侯国分裂,民心弥合不是十年八年,甚至不是几十年内能彻底完成的事情。当时生活在诸侯国地盘的人们,比起“大汉国人”,更认可各自的诸侯国,一如战国时期。

  所以汉文帝决定徐徐图之,不去强扭瓜田。

  他先把刘长的三个儿子封为列侯,等他们成年后,又把原来的淮南国一分为三,让这三个儿子继承一块地盘去当诸侯王。】

  刘邦现在对于他的子孙后代互相残害已经心里免疫,早就想通了。

  反正只要这天下还是他老刘家的就行。

  而从皇帝角度来看,这样温水煮青蛙的削藩方法,更是巧妙,似乎比他常年奔波去平叛还要高明。

  心里对刘恒的评价更上一层。

  【而离长安最近的四个诸侯国:代国、赵国、梁国、淮阳国,那肯定要留给自己人的。

  赵王是前前前任赵王刘友的儿子刘遂,因为汉文帝给他爹刘友平反了,所以刘遂这个侄子在当时是比较感恩戴德没有威胁的。

  而梁国和代国,则都是景帝刘启的兄弟,尤其是梁王,是他同父同母的弟弟、窦太后最爱的小儿子刘武。剩下一个淮阳国,刘启则是封给了自己的儿子刘余。】

  【说完这六个,其他一圈的都是更外围的诸侯国了。

  硕果仅存的长沙国吴家也没有苟到最后。到了第五代时,长沙王死了没有子嗣,封国被除,地盘由朝廷暂时接管。

  北边的燕国是改封后的远亲刘泽,他死后有他继承。

  还有两个,就是今天的两个最要人物,吴国和楚国了。】

  之前早听说他侄子刘濞这小子要造反,他心里就暗暗记上了。怎么楚国也会造反啊?

  他这个弟弟和侄子都是老实人诶。

  【先说楚国。

  第一代楚王自然大名鼎鼎的兵仙韩信。韩信被废后,刘邦把这块地盘封给了自己的弟弟刘交。

  顺便说一句,这个刘交虽然籍籍无名,但是他有个“气吞万里如虎”的后代——没错,就是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刘寄奴。

  老刘家的基因真是让人眼馋呐。】

  还有高手?!

  这个刘裕刘寄奴,不知道是多少代的后人了……

  还是乃公一家的种优秀!

  【刘交和他后来继位的儿子刘郢客都是个地道的文人,父子两代兢兢业业的经营封地,替老刘家管理玉牒宗谱。但是到了第三代刘戊这里就不一样了。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主打的就是一个叛逆。

  汉景帝二年,薄太皇太后去世,天下诉缟给这位老太后服丧。刘戊作为刘家子孙,更是要遵守周礼丧仪才行。

  但是刘戊吧,他耐不住寂寞,而且装都不装的。经常饮酒作乐,还被人发现了,一下就状告到景帝那里。

  汉景帝正看这些诸侯王不顺眼呢,这不是想吃冰下雹子嘛,所以装模作样的在朝堂上演了一场戏。

  大臣群情激奋:“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这等不尊孝道的子孙,就该立刻正法!”

  景帝:“哎呀呀,不要那么凶,好歹是我堂兄弟嘛!给个面子,削除一块封地算了。就……收归东海郡给朝廷吧。”

  大臣心里竖起了大拇指:还是陛下狠啊,一出手就咬下来一块肥肉。

  讲真的,要是把刘戊杀了,顶多也就是找他兄弟来继续当这个楚王,刘交一脉是不受影响的。但是硬生生割去一个郡的封地,那楚藩上下真是睡不好觉。他们不敢怨朝廷,只能恨刘戊不干人事。气的刘戊牙根儿痒痒。】

  刘邦呵呵一笑:“不愧是老四的种啊。”

  这手段不是跟他爹削藩一模一样。

  【再说吴王刘濞,这位更是重量级。

  刘濞的父亲,是我们面前提到过的刘仲。原本的封地是代国,后来“白登之围”被匈奴吓得一口气跑到洛阳,把刘邦自己孤军扔在那里,气的刘邦夺了他的爵位。

  刘仲是个老实巴交的胆小农民,但他儿子刘濞不是。

  英布造反时,刘濞随刘邦一起出征平叛,一举击破了英布的军队。刘邦一看这个侄子不错啊,不像他老子那么窝囊,就给刘濞封了一个吴王。】

  【吴国的封地在今天的江西和江苏,下辖三郡五十三城。

  虽然说当时江南地区还没怎么开发,人口和发展比起中原熟地那是大大的不如。但是江苏和江西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然资源异常丰富。

  尤其是汉文帝时期,刘恒开放了铸币权和食盐官营制度。刘濞更是直接起飞。他招纳了大量的无业游民和亡命之徒,在吴国境内“采铜铸钱,煮海为盐”,积攒了大量的财富。

  因为吴国人少,要养的百姓更少,为了鼓励生育和生产,吴王刘濞甚至不收吴国百姓的赋税!就像澳门赌场年末给澳门人发红包一样,当时的吴国人感觉自己真是生活在了好地方,因此对刘濞非常尊崇。】

  不收吴国百姓的赋税!

  刘邦听到这里就严肃起来了。

  这小子一开始就没按好心!这个王爵他不能封。

  【然后,刘濞就被中央朝廷扇了一巴掌。】

  【汉文帝时,刘濞的儿子也是他的世子刘贤去长安,有一次陪当时还是皇太子的刘启喝酒下棋——准确来说不是下我们惯常认为的那种黑白围棋,而是一种叫六博棋的桌游。

  当时的刘贤和刘启都还很年轻。年轻嘛,就气盛。

  而且刘贤平时都生活在吴国,他是吴国的王太子,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主儿,天天被人敬着捧着,所以他的性格也很轻佻骄矜。

  两个人玩六博棋时谁也不让谁,就像现在的联机上分一样,互相飙一些垃圾话。在刘贤的心里,根本没把刘启放在更高的一个位置上,他没那个概念。

  那刘启能忍你这个?

  玩到最后,刘启急眼了。他拿起棋盘,一胳膊抡向了刘贤。

  然后就把刘贤打死了。】

  被人当众讲出年少时做的恶事,甚至还是天上的神仙讲出来的。

  刘启再厚的脸皮都挂不住了。

  袁盎这时候出来挽尊道:“吴国先太子跋扈不敬,受处罚也是咎由自取。”

  一旁也有大臣附和道:“是啊是啊,身子骨也太弱了,一下都扛不住。”

  刘启听了都无语。

  【刘贤也是惨呐,少年人骄纵了一点嘛,也不至于就被判死刑了。

  可刘恒得为儿子善后啊!嘴上再怎么说“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实际上也不可能真让大汉的皇太子受到什么处罚。

  因为政治这玩意儿吧,你们懂吧?要是汉文帝今天因为这件事处罚了刘启,明天大臣们就得来试探陛下是不是真想废太子。

  所以为了朝廷不起波澜,只能委屈一下吴王刘濞了。】

  【汉文帝让人好好收敛了刘贤的尸首,派人把他的遗体送回了吴国,交给吴王刘濞。】

第71章 汉景帝(下)

  ◎乃公的基因就是好!◎

  【刘濞也是个狠人呐,他居然不收!

  “天下一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

  这天下都是老刘家的,他死在长安就应该埋葬在长安,何必送到吴国来安葬呢!

  然后刘濞真就让人把儿子的遗体给送回去了。】

  刘邦脸色不太好看,因为刘濞的王爵是他封的。虽然说他孙子打死人家儿子确实理亏吧……但是刘濞这小子也不能这么不给朝廷面子!

  【反正这件事,双方都闹了好大的没脸。

  刘濞更是常年称病,再也不去长安朝见,四时八节诸侯王该进京的时候,他都是派使者过去敷衍一下,自己则是躲在齐国,一门心思的琢磨要不要造反,怎么造反,好给儿子报仇,出口恶气。

  长安这边的大臣也都硬气的很,一码归一码,你儿子死了也不耽误你履行诸侯王的义务,你敢装病,那我就把你那些使者都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