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夺权篡位指南 第85章

作者:八扇屏风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朝堂之上 轻松 穿越重生

  双方之间的气氛一下变得剑拔弩张。

  但我们都知道,刘恒是个有政治智慧的皇帝。】

  刘邦状似不经意的瞟了吕后一眼,然后感慨的说道:“看来,恒儿确实是后世盖章认证的好皇帝啊!”

  听了这么久,他也看出来了,天幕上的仙子不知是什么时代的人,但绝对是后世,还是很远的后世人。

  所以她说的这些,大多都是后世讲古评述的观点。

  那么,就说明老四确实是当皇帝的料。

  【这件事情,从根儿上来说,是中央皇室理亏,刘濞本来就心有愤恨。如果这时候摆出朝廷的架子,强行按照规定让刘濞来长安朝见,那么很可能会让刘濞变得疑神疑鬼,猜测朝廷是不是要杀他,再恶化下去,那刘濞肯定狗急跳墙要造反。

  可是现在还是文帝继位早期,一切以□□为主,朝廷再经不起一次诸侯动荡了。

  所以刘恒忍了。

  他释放了吴国的那些使者让他们回去,还赐予了吴王刘濞倚几与手杖,让他可免于朝见,安心“养病”。

  刘濞一看陛下给了他台阶,他也不能给脸不要脸,毕竟造反还是个很有难度的事情,轻易的谁也不想。所以刘濞真就顺坡下驴。终文帝一朝也没去长安,继续在吴国积蓄力量。】

  刘邦又说道:“确实,当时的情况,还是□□最重要。”

  吕后紧紧抿着嘴唇,不声不吭。

  她知道刘邦这老头子现在已经改变了心思,什么刘盈刘如意,统统扔到一边,是真想扶刘恒上位。不过,让她放弃自己名正言顺的嫡长子,去同意别人的儿子继位,这太难受了,她怎么可能答应?!

  但,仙子已经证实,按照原来的路,她儿子和她的娘家,都不会有好下场。

  这段时间她也思索过,既然她已经预知了未来的事情,难道她未来就不能做的更好么?就不能避免这些悲剧发生么?

  至少……至少她可以不让盈儿娶自己的外甥女,不让盈儿郁郁不得志,最终英年早逝,这样大宗嫡支就不会凋零。而她也不会因为要强行立权威而使用过激的手段,最终让吕家成为公敌,身死族灭,盈儿的子孙被污蔑血脉,最终绝嗣。

  可是刘盈,她已经十二岁的亲儿子,却只是求她不要杀弟弟,并没有思考其他。

  天幕说的那些这个兔崽子是一个字都没听进去!

  或许,人的性格是先天注定的吧!

  吕后现在只有一种无力感。

  【这就是景帝刚上台时,外部各个诸侯王的格局。

  代国、燕国都是关门过日子的小透明,可以忽略不计。长沙国暂时收归国有,梁国、淮阳国是在景帝自己的兄弟和儿子手里。

  赵国和淮南国都是景帝的堂兄弟们,忠心存疑。而怨气最高威胁最大的,要数吴国、楚国和被大卸八块的齐国。】

  【好了,现在时间来到了景帝二年。晁错上疏了那篇著名的《削藩策》。

  晁错是文帝时期的老臣了,而且在政治理念上,算是半个贾谊的继承者。汉文帝时比较欣赏他的,让他历任太子舍人、门大夫、太子家令等,等于是刘恒留给自己儿子的。

  所以晁错也深得刘启的信任。

  刘启刚一继位,就拔擢晁错当内史,主管京畿地区。而且经常召晁错单独觐见,两个人关起门来议论国事,商讨政策,修改法令。

  这引得群臣议论纷纷。】

  刘邦摇摇头:“空置朝堂,可不是件好事。”

  功臣集团那些老家伙可难对付着呢!就算天幕说汉文帝已经收服他们了,可丞相的位置不还是给他们把持着?脱离了丞相去发布政令,这可不是朝堂和谐之相。

  【本来嘛,陛下是大家的,有事一起开会商量,结果现在你俩私下就定好了,那其他那些九卿重臣干什么去?

  尤其是申屠嘉这种功臣集团出身的丞相,更是很没面子,好似他这群臣领头羊变成泥塑一般,说的话皇帝也不听了,心里巴不得晁错赶紧去死。

  很快这个机会就来了。】

  【晁错所在办公室的内史府,正门开在东边,但是东边对着吧长安宫,出行很不方便。晁错就想着开一个旁门,选了一圈,觉得南边最合适,就开在了南边。

  但是,内史府的南边是高皇帝刘邦的宗庙!

  申屠嘉觉得自己找到了天大的把柄,立马告到了景帝面前,说晁错不敬太.祖,不敬宗庙,应该立即处决。

  可人家晁错是刘启夹带里的人啊,能让你申屠嘉给弄倒了?

  于是刘启解释道:内史府南门开在宗庙外面的边墙上,没有破坏宗庙。而是这件事晁错早跟朕申请过了,是朕同意他这么干的。

  也不知道刘邦在天有灵听到了会是什么感想哈哈哈。】

  好好好,真是个孝顺的孙子!

  看乃公他日升天之后,揍不揍你个龟孙就完事了!

  【咱就是说,要你是申屠嘉你气不气,景帝护短也护的太明显了,装都不装一下的。

  所以申屠嘉回家越想越气,气的都快脑溢血了,最后吐血而亡。

  真的,这是有史记载第一个被气死的丞相。

  申屠嘉的死亡,也标志着功臣集团的落幕,从此再也没能垄断丞相这个群臣之首的职位了。】

  【可就是这样公然被景帝回护的人,最后也没有好下场。】

  景帝君臣齐齐一愣。

  窦婴、袁盎这些大臣不由自主的看向了皇帝。毕竟他们刚劝皇帝杀了晁错平息众怒,可皇帝沉默以对,就是不松口。

  他们还以为皇帝这次也会死保那个酷吏呢!

  【景帝二年,晁错的这道奏疏《削藩令》引起了轩然大波。它的核心思想就是:那些外藩诸侯王各个都不老实,削不削藩他们最后都会造反。削弱他们,虽然可能短时间引起混乱,但是波及反而小;要是坐等他们强大起来再起兵,那就是塌天大祸了!

  景帝看了之后深以为然,于是决定动手。】

  【晁错他爹知道这件事之后,立刻拖着自己的老身子骨从老家赶到长安,一见面就骂他:“好好好,你这个兔崽子谏言削藩,离间天家骨肉,让天下人都恨你,你到底想干嘛?!”

  晁错是什么个什么性格呢?《史记》用了四个字来评价:峭、直、刻、深。

  翻译过来就是严厉、刚直、苛刻、心狠。

  所以对于父亲的诘问,晁错的回答是:“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刘邦听了这话都感动了,这是我老刘家的大忠臣啊!他甚至暗戳戳的想,要是老四刘恒遇到这种情况,肯定不会让晁错真的去送死啊。

  唉,这个孙子比起儿子还是差不少。

  不确定,再看看。

  【晁错是很头铁,甚至已经有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去牺牲的觉悟。但他父亲比他看的更远更了解刘启这小子的薄情。所以他父亲说:“刘氏安矣,而晁氏危。”

  然后回老家就服毒自尽了。】

  刘启大惊,还有这种事?他怎么没听说过?

  晁错也没有请假去治丧啊!

  在家中的晁错也懵了,他……他也不知道啊?

  想到父亲才刚离开长安没两天,他立马叫来家丁,骑快马追上自己的父亲,务必不能让他轻生!

  父亲啊父亲,怎么就到这种程度了呢?就算儿子殉道了,也不会牵连家人的。

  不会……的吧。

  【但刘启那边并不关注这些细节,他兴奋的开始研究怎么削藩了。

  削藩的中心思想跟简单,那就是尽量缩小诸侯王的地盘。

  之前说过代国、梁国、淮阳国都在自己人手里,那就挑那些实力强、关系远的下手。

  齐国被分成了七块,每块都只有一个郡,地盘已经不大了。景帝挑了半天,拿其中品行不端的胶西王当典型,以“买爵有奸”为由削去了六个县。

  赵国也很富庶,那就削去一个常山郡;楚国已经没收了东海郡,再削去一个薛郡;最惨的是吴国,一共三个郡,一下子被削去豫章和会稽两个郡——要知道,吴国的大铜矿就在豫章郡,这下子刘濞钱袋子没了。】

  【刘濞这下子是真的生气了,怎么都哄不好的那种。

  儿子没了可以再生,地盘缩水三分之二,那可是连其他儿子都养不活了。所以刘濞和隔壁的邻居楚王一商量,决定反了他娘的!于是他们开始去联络那些同样被分割、没收封地的其他诸侯王,组成了“复仇者联盟”,声势浩大的开始了清君侧。

  具体怎么造反等下再说。只说朝廷这边,一开始还真被他们的阵势给唬住了,开始慌乱起来。】

  确实,这几□□堂的气氛很不好,刘启心累。

  【然后有那反应快的大聪明寻思了:这叛军的口号是清君侧,这奸臣指的不就是晁错么?奏疏是他上的,法令是他改的,具体削藩过程也是他指导执行的,跟我们有啥关系啊?

  那要是把晁错杀了,恢复他们原来的地盘,这叛军不就没有借口了么?到时候进退两难的不就是他们了么?

  牺牲晁错一个,幸福咱们大家啊!

  于是以景帝的另外两个心腹:窦太后的侄子窦婴和袁盎为首,再加上朝廷重臣: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等人,多次联合弹劾晁错,要求将晁错满门抄斩,一平众怒。

  等于说是满朝文武都想看晁错死。】

  刘启重重的哼了一声,其他人则是噤若寒蝉。

  抛开他们和晁错的私怨不谈,这么做完全是为了朝廷大义!

  刘启想了想,对内侍吩咐道:“召晁内史进宫。”

  【其实,从晁错的奏疏和跟他爹的对话都能看出来,晁错有预料到诸侯会反,也做好了被牺牲的准备。

  但是,刘启对于晁错的处置,依旧让人觉得有点心寒。这也是千年以来,大家对于汉景帝私德人品质疑的一个点。】

  天幕播放了视频。

  人近中年的汉景帝看着面前这份的联名上书,面沉似水。

  许久,他才终于下定决心,批准了奏疏,交给身边的小黄门去用印。

  未央宫外,有许多大臣坐立不安,都在等待着皇帝陛下的决定。

  那小黄门双手捧着奏疏,自殿内而出,快步疾走到众人跟前,恭敬的说道:“陛下有令,用印执行。”

  丞相陶青接过奏疏,打开一看,心里也松了一口气,赶紧安排下去。

  画面一转,中尉陈嘉笑呵呵的来到晁错的府上,对晁错道:“晁内史,陛下有召,随我一同进宫商议朝政。”

  晁错自然不知景帝那边的动静。他盯着手里的舆图,还在思索目前的局势。日前他谏言陛下应该如太.祖高皇帝在世时一般,御驾亲征去平叛,既能鼓舞天下的气势,彰显天子威仪,又能趁机掌握军队。而自己则留守长安,看顾朝政。

  可陛下明显很迟疑。

  难道陛下怀疑,他这样的孤直忠臣,还能趁着皇帝不在京城时搞点什么小动作不成?

  晁错压下满腹的心思,对中尉陈嘉道:“请稍待,容我更衣。”

  去进宫商议朝政,自然是要穿朝服的。

  晁错和陈嘉上了马车,缓缓向宫中进发。可经过东市时,陈嘉却突然喊道:“停车!”然后兀自下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