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八扇屏风
呦,这冒顿还挺能活的。
【这封信很长,up简单给大家翻译一下。
冒顿自称自己是“天所立匈奴大单于”向汉皇帝问好。然后说之前你说要跟匈奴和亲,我也正有此意。但是你们汉廷边境官吏侮辱右贤王,才让右贤王发疯去寇边,破坏了两国和平。现在我已经知道事情经过,所以罚右贤王去西域跟月氏作战了。
没想到右贤王很厉害,不仅平定了月氏国,就连楼兰、乌孙、呼揭以及其他西域二十六国,都已经臣服匈奴。现在我们草原上的部落已经全变成一家人了,所以我们想要马放南山,和汉廷恢复旧有条约,两国重修旧好,使得边境百姓安宁,不知汉皇帝意下如何?】
什么?!
刘邦和吕后对视一眼,两人在对方的眼睛里都看到了震惊。
现在的匈奴已经是压顶之势,若是再收服了西域……两个人想了想,那岂不是把他们大汉给包围了?!
【大家听完是什么感觉?
反正up觉得,冒顿这信很狂妄。看似想要停战修和平,实则就是赤裸裸的威胁!
冒顿这些年已经吞并笑话了整个蒙古高原地区,实力强大,现在又告诉汉廷,匈奴已经把西域都给拿下了。
西域在哪里呢?大概就是我们今天的甘肃和新疆,包括新疆北部边境到巴尔喀什湖的部分。
也就是说现在匈奴帝国,是包涵了新疆、甘肃、宁夏、内外蒙古直到贝加尔湖,甚至是内外东北北部地区,如此恐怖的疆域,就是在对汉文帝搞武力震慑!
最后才假惺惺的问汉文帝愿不愿意履行旧约,祈求和平啊?
那汉文帝和吕后一样,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不屈服也得屈服。
于是刘恒只能送上汉廷皇帝的服饰和其他花绸锦缎等物资,继续买和平。】
想想老四的主要任务,刘邦叹了口气,不怪孩子,老四已经做的够好了……
【冒顿看自己的战略威慑达到了效果,非常满意,两年后去世。
但是!草原民族几千年来都是以武力为尊,所以不管是正常继位的,还是靠其他小技巧上位的单于,当了大汗之后都得先出兵汉廷,以彰显自己的勇武。刘恒就很不巧,他二十三年的皇帝生涯里,遇到了两次匈奴单于的更替。
于是在冒顿之后,汉廷又遭遇了两次匈奴寇边之事。
前两次汉文帝还能强硬起来。可第三次到新继位的军臣单于寇边之时,刘恒已经老了,加上迷信被骗心里憔悴,更多的要考虑内政问题,所以他只是让将军防御长安京畿地区,顺便挖掘了周亚夫这个将才留给自己的儿子。】
【不过,汉文帝虽然武功不显,但他在任时却推行了一件重要的政策,为他孙子汉武帝北击匈奴打下了重要基础。
那就是马政。
从秦始皇时期,中原王朝对于养马这事儿就非常重视,九卿之一的太仆就是掌管舆马。汉朝继承了秦制并进一步完善发展。从刚建国时军队基本都是步兵,到汉文帝继位初期已经能抽调几万骑兵迅速北上,可见效果。
所以刘恒也延续这个政策,并且进一步扩大,在上郡、代郡等北方、西方边疆地区新设立了边郡六牧师苑令,分管下属的36所大型马苑,集中奴婢3万人养马共30万匹。
此外,他还听从晁错的建议,颁布了“马复令”,鼓励民间养马。具体就是民间养马一匹,就可以免除家里三个男丁的徭役,更进一步加大了马匹了储备量。】
吕后自从知道自己被调戏之后,对匈奴就杀意爆表,现在听到刘恒的马政,第一次夸了他:“这个政令倒是不错。”
刘邦宛如推销大师,见缝插针:“恒儿何止这一条政令不错……”
吕后没接话,而是低头掩去了眼中的复杂的神色。
【刘恒去世后,他儿子刘启登基,在景帝十几年的执政生涯里,匈奴都没有大规模入侵。是因为军臣单于骑不动马了么?
当然不是,而是因为汉廷这些年来像个冤大头,经常主动送物资买和平,送的匈奴上下胃口越来越大。
当初汉文帝给冒顿回信送礼时,花绸锦缎不过几十匹。可经过文景三十多年,到了汉武帝刚登基时,单于张口就要上万匹。
刘小猪:我忍不了这个!】
刘彻听到天幕终于提到他,立马使劲点头。
没错,他忍不了!
【忍不了也得忍,因为刘彻十六岁登基为帝,但朝政大权都掌握在窦太后——现在升级成太皇太后手里了。
刘彻自然是想掌握权力的,恰好在他继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建元元年,原来的丞相因病免职。刘彻这时候就想安排自己人去当丞相和太尉。思来想去,他提名窦婴当丞相,田蚡当太尉。
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虽然因为梁王刘武的事情窦太后不喜欢他,但窦婴还是窦家的掌舵人,也算支持自己。而田蚡则是刘彻的亲舅舅,太后王娡同母异父的弟弟,目前是同一战线的人。这个提名既兼顾了窦家代表的旧势力,也插进了自己人。
窦太后退让了一步,准许了刘彻的提名。】
刘启无语了。
他竟然熬不过自己的亲妈,他身体是多差啊?
不行,从今天开始,他要早睡早起,多吃补品……咳,不能让宝贝儿子受外戚的气!
【但是他们太心急了。
这两个人上任后,立刻保举了赵绾担任御史大夫赵绾、王臧担任郎中令。结果第二年,赵绾和王臧就上奏,说朝廷大事可不必向太皇太后请示,要求皇帝亲政。
然后这两个人就被窦太后下狱,继而自杀,成了刘彻亲政之路的炮灰。不止如此,窦太后还解除了窦婴和田蚡的职务,重新任命了功臣旧贵族担任丞相和太尉,牢牢把持朝政,一点面子都不给。
于是刘彻就这么熬了六年,一直等到窦太后去世,他才开始亲政。】
【但这六年他也不是什么都没做。相反,他有巨大的收获。
那就是遇到了被戏称为“拥有史上最强陪嫁”的卫子夫。】
嗯?刘启疑惑,这是他儿媳妇?
吕后也想听听,最强陪嫁,有多强啊?能比她吕家注资入股还强?
她吕家最后抄家灭族了都,她倒要看看这卫子夫是个什么结局。
【因为王娡和馆陶公主定下的两桩娃娃亲,所以刘彻在当太子时就娶了馆陶的女儿陈阿娇为正妃——虽然陈阿娇这个名字是《汉武故事》里记载的,基本不太真实,不过流传太广,up也习惯这么叫了。
在刘彻登基后,顺理成章的册封陈阿娇为皇后。但是陈皇后自幼就是被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因此性情难免骄纵一些,不仅平日里骄奢淫逸,还多年未孕。
至于是陈阿娇本身身体有问题,还是刘彻忌惮馆陶一家子外戚强大,不想让她生,就不得而知了。总之,陈皇后多年来确实没有喜讯。】
刘邦只能感慨一句,不愧是他的种啊。这一个两个的,全都不是省油的灯。
【建元二年,刘彻去霸上祭祀,回到长安后没有直接回宫,而是顺路去看望自己的姐姐平阳公主。
当时刘启做皇帝的时候,他姐姐馆陶就给她介绍了不少美人,这也是她当初和栗姬矛盾深的原因之一。所以现在刘彻当了皇帝,结婚还几年还没有孩子,姐姐平阳公主就效仿姑姑馆陶,给刘彻准备了十几个良家子美人供他挑选,结果刘彻一个都没看上。
平阳公主无奈,只得让她们退下,然后摆上宴席招待他。宴席上有酒自然有歌舞,我们的卫子夫就作为公主府上一个平平无奇的歌女登场了。】
什么,歌女?奴婢出身?!
刘启回想了一下,他母亲窦太后出身已经很低了,好歹还是平民良家子。刘彻的母亲虽然是二婚,但也是燕王臧荼的直系后人。
这,这能有什么陪嫁?
【结果,无心插柳柳成荫,刘彻对卫子夫一见钟情。
宴席过半,刘彻起身去更衣。平阳公主十分有眼色的让卫子夫跟过去服侍。
在尚衣的轩车里,少年武帝在酒精的加持上情难自抑,当场临幸了卫子夫。
听上去很美好的故事。少年天子一见钟情,卑贱歌女飞上枝头变凤凰。】
吕后在心里翻了个白眼,真是一家人呐,什么一见钟情,肯定是这个什么卫子夫颜色好罢了!
【卫子夫出生年份已经不可考了,只知道出生在景帝年间,因为她的出身实在低微。
卫子夫的母亲卫媪是平阳公主的丈夫平阳侯的家仆——不是恰巧夫妻二人封号相同,刘彻姐姐初封是阳信公主,因为后来嫁给了平阳侯曹寿,所以才叫她平阳公主。
而“媪”是老妇的意思,“卫媪”就是卫家老太太,不是一个正式的名字。
至于卫媪的身份,史记里说她是平阳侯的妾侍,汉书则说是侯府奴仆,到底什么身份up也不知道。但就算是妾侍,也是身份很低的那种,不然也随便不会嫁给一个不知名的卫姓男子,生了一子三女。后来卫媪又和平阳侯的封地平阳县一个小吏有私情,生下了卫青三兄弟。
所以,up觉得汉书的说法更为可信。因为卫媪这辈子的经历,都没有脱离过“平阳”两个字。
我估计作为原来平阳侯府的家奴,工作和卫子夫差不多。说不得卫子夫同父的兄妹几个,也不是自愿的婚生子。
这样底层家庭出生的卫子夫,自然也成了平阳府的家奴。
也就是说,在高位者眼里,他们这一家子贱籍出身的奴隶,可能也不算是个“人”吧。】
霍去病记事时起,就已经是大汉顶级贵二代了,所以被天幕这样说,他有些不能接受。
但是卫青一下子就想起了二十多年的日子。那时候,他连吃饱穿暖都不敢奢望,只想着平日里能不受鞭笞责骂就心满意足了。
【不过卫子夫年轻漂亮,又歌喉曼妙,遇到了刘彻,算也是一种幸运吧。
刘彻离开姐姐家时,把卫子夫带进了宫。同在平阳府做骑奴、同母异父的弟弟卫青,则是去了建章宫当差。
不过,因为后宫中陈皇后势大,刘彻一时脱不开身,渐渐就把卫子夫给抛到脑后去给忘了。
过了一年多,刘彻选择宫中年迈体弱等无用处的宫人释放出宫。卫子夫终于得见天子,哭着自请出宫回家。刘彻想起了这个一见钟情的小美人,就再一次临幸了她。
然后,卫子夫竟然就有了身孕。】
【要知道,不管是因为陈皇后善妒不让刘彻碰其他女人,还是刘彻真的不想让陈皇后生孩子,反正刘彻已经快二十了,还是没有孩子,他的后宫连个有喜讯的都没有。
封建王朝是家天下,因此皇帝生儿子就是天大的事情。刘小猪好几年没消息,群臣已经私下里有流言,怀疑皇帝是不是身体有问题,不能生育了。
国本不定,群臣不安,所以这时候卫子夫有孕的消息传来,就是告诉朝廷上下:他刘小猪身体好得很!不要妄想有什么歪心思!
所以,刘彻对卫子夫十分满意,史书说是“尊宠日隆”。】
那是自然!
隔着时空,刘启和刘彻这对父子竟然脑电波重合了。
刘启:我儿子身体当然好!
刘彻:我可是要征服草原的君主,当然身体好!
而且,他不仅能生,还能生好多个呢,想到卫子夫给他生了一个健康稳重的太子,刘彻的笑意就浮上了眼角,对卫青道:“你姐姐可是朝廷的大功臣。”
【但是,馆陶母女作为反派怎么可能没有动作呢?馆陶不仅想笼络住现任皇帝,还想让下一任皇帝也出在自己家。
现在卫子夫有孕,刘彻格外重视,她们没有机会。但是外面可就不一定了。
所以馆陶就派人去抓在建章宫当差的卫青,想要杀卫青以恐吓卫子夫。甚至我怀疑馆陶想搞杀母夺子那一套——当然,这纯粹是up瞎猜。
关键时刻,是卫青当差时认识的好朋友,骑郎公孙敖带着一干壮士救下了卫青,才没让悲剧发生。
这里就能看出来,卫青很会做人了。他到建章宫当差不过一年时间,就能结识一批生死弟兄,愿意在关键时刻为了他违抗气势正盛的馆陶大长公主。】
【刘小猪好不容易证明自己身体强健,马上就有人下黑手,这能忍?
于是他公然打馆陶母女的脸,不仅加封卫子夫为夫人,还召卫青为建章监,并加侍中。卫子夫的兄长卫长君也得到显贵,亦加为侍中。数日之内,赐给卫家的赏金累计竟达到千金之多。
从此,卫青就成了刘彻的心腹。】
刘邦渐渐明白了,这个陪嫁,莫非指的就是这个卫青?
【刘彻的心腹有什么标准呢?
就是陪他一起打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