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夺权篡位指南 第91章

作者:八扇屏风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朝堂之上 轻松 穿越重生

  汉武帝给卫青的“侍中”加衔,很好理解,就是近侍,陪在皇帝身边,能自由出入宫禁。那么“建章监”是什么职务呢?

  “建章监”统领“中从骑”,是属于汉武帝的骑兵随从,有点像现在高干的出行警卫。也就是说,卫青凭借当初在平阳府当骑奴练就的骑射功夫,一跃成了刘彻的保镖队长。

  而汉武帝时没亲政时,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去上林苑打猎。刘彻去打猎,可不仅仅是嬉戏玩闹,他把每一场打猎,都当做是对匈奴作战的演习。模拟不同的战术战法,预设不同的情况与应对方式,然后和身边这些骑兵随从一起进行总结修改。

  看似是上林苑打猎小分队,实则是大汉高级将领培训基地。

  简称,大汉中央军校。】

  嗯……刘邦和吕后听了都点点头,这个好,这个好啊。

  可惜他们现在凑不出来几匹马,不然也搞一个定期会猎了。

  尤其刘邦,一想到自己接下来还要不停的去平定那些诸侯王的叛乱,就什么想法都没了。

  【卫青就这样在汉武帝身边,陪伴了将近十年的时间。

  别说,up自己写完文案都觉得好嗑了哈哈。】

  刘彻:什么意思?听着不像好话?

  卫青吓了一跳,虽然他不懂“嗑”是什么意思,但总觉得是说他和陛下……嗯……有私情?

  天地良心!他只想让姐姐能盛宠不衰!

  【这十年里,卫青从一个最大愿望是不再挨鞭子的骑奴,变成了理论实践两手抓的青年将领。

  只等一个向天下人证明自己的机会。】

  刘邦觉得自己猜对了,这个卫青打仗一定很厉害。

  不知道和樊哙……刘邦想了想划掉他的名字,这个卖狗肉的勇则勇矣……不知道这个卫青和韩信比,孰高孰低?

  【其实,这十年里,汉武帝不是没有尝试过制造这种机会,但是没有成功。】

  【建元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刘彻终于能够亲政,赶紧在重臣位置上换上自己人,同时启用了一批出身低微之人。

  然后,他就琢磨着怎么干匈奴一波。】

  吕后:好,只要是打匈奴的我都支持。

  刘邦:乃公也是!

  【正在这时,一个叫王恢的大臣给了汉武帝提议。按他的说法是:在代国雁门关外,有一个叫马邑的县,县里有个豪商叫聂壹,因为常年来往汉匈之间做生意,所以跟匈奴王室很熟。可以让聂壹以自身作饵,亲到匈奴阵营,向军臣单于诈降,就说他能斩杀马邑县令,迫使马邑举城投降,只要单于率军到来,这一城的财物可尽得。

  匈奴人贪鄙,一定会来。到时候,朝廷这边可提前在马邑埋伏大军,截断匈奴的后路,狠狠杀他一波,说不定还能活捉军臣单于。

  刘彻心动了。】

  刘邦思索起来,这个计划……听上去倒是可行。但是,匈奴也不是傻子,会乖乖上钩么?

  【于是,朝廷这边抓紧准备了起来。到了公元前133年六月,汉武帝派出了当时的全明星阵容:护军将军韩安国、骁骑将军李广、轻车将军公孙贺,率领主力三十万埋伏在马邑城附近的山谷中,就等着军臣单于上钩。还让王恢领军三万出侧翼准备断匈奴后路。

  计划的前半段很顺利。

  毕竟汉廷伏低做小了这么多年,匈奴那边也不疑有诈,兴致勃勃的领着十万大军就来了。

  聂壹也按计划割下一名死囚的脑袋,假装是马邑县令的脑袋挂在城门之上,给单于发信号,让他快来捡钱。

  军臣单于很开心呐,带着军队冲到了距离马邑百里的位置。

  然后,他发现有点不对劲。】

  刘邦咂咂嘴,曾孙儿,草率了哈,到底年轻了点。

  【不得不说,虽然军臣单于没有冒顿那么有名,但也是经常领兵出征的人,战斗经验丰富。他发现这地方靠近山谷,水草丰美,牛羊成群。

  但是,一个放牧的都没有。

  这是自然,因为山谷里埋伏着三十万大军呢!普通百姓早就吓得逃跑了,牲畜也顾不上了。汉廷这边的战斗经验还是不够丰富,忽略了这个点。可军臣单于敏锐的发现了不对。

  于是他下令攻打一座计划外的小亭,活捉了当地的雁门尉史,言行逼供之下,才得知汉军准备诱骗自己的计划。

  事已至此,军臣马上率军回撤。】

  【动用了三十万大军,声势浩大的马邑之谋,就这么虎头蛇尾的破产了。

  刘彻恼羞成怒,将王恢下狱。这毕竟是刘彻亲政之后,第一次对外用兵,本身就是寄予厚望,想要打出名声,打出威风,给自己的年轻的皇帝积攒威望的。结果动用了这么多兵马,粮草辎重无数,却连一匹马的斩获都没有,对于刘彻来说,简直像是被抽了一巴掌。

  王恢自知没有活路,只好在狱中自杀,以平息朝野非议。】

  【但事已至此,刘彻只得继续积攒力量,等待下一个机会。

  四年后,也就是公元前129年,匈奴入侵上谷郡。

  刘彻听到消息,亲自部署战略计划,发誓要洗刷从前的屈辱!】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4-03-1023:37:54~2024-03-1120:36:5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小巴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4章 汉武帝3

  ◎要不就让儿子直接娶卫子夫吧◎

  【上一次的马邑之围,让大汉朝廷,尤其是刘彻这个刚亲政的年轻帝王闹了好大一个没脸。所以他不顾太后的求情,也要逼死王恢,表明自己一定要和匈奴血战到底的决心。

  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刘彻也重新梳理了一边匈奴作战的特点,然后总结了一下己方在上次马邑之围中表现出来的弱点,痛定思痛,决心这次一定要给匈奴一点教训。

  他要让天下知道,他继承的这个汉帝国,可不是个软柿子!】

  刘邦听到这句话,也跟着激动起来:“好曾孙,高祖支持你!”

  另一时空的刘启也激动起来,也不知道他的宝贝儿子能取得多大的成就?

  汉武帝就淡定的多,毕竟这都是发生过的事情,但他高昂的下巴还是隐晦的展示了他的骄矜自豪之情。

  桑弘羊便道:“想我煌煌大汉,如何会是什么软柿子!”

  刘彻点点头,十分理所当然。

  一旁的中书舍人恭维道:“这自然是仰赖与陛下的英明神武,与诸位将军的奋勇杀敌。且看天上的仙子都在讲述陛下的功绩,那陛下将来定能位列仙班。”

  这句话可说道刘彻的心坎去了,恨不得他当场就能飞升,好跟仙子见面,再探讨一下大汉的未来。

  【一个是军队的配置问题。

  马邑之围一下子出动主力加上偏师一共三十多万,听上去是很多,但是军队还是以步兵为主,骑兵一共就那么几万,拉出来吓唬吓唬吴楚之乱那种农民军还行,真和匈奴这种擅长骑射功夫的草原战兵比起来,显然是不够看,打起仗来连匈奴骑兵的尾巴都看不见。】

  【另外一个,就是将领的问题。

  马邑之围一共三个主帅,李广、公孙贺、韩安国。

  韩安国其实是个读书人呐,唯一跟打仗沾边的就是七国之乱的时候,他担任梁国中大夫,然后协助刘武守城。之后被景帝看重信任也是因为他治政能力比较强。他本人是一直主张与匈奴和亲,发展内政的,一个妥妥的鸽派。】

  “鸽派?”霍去病不太理解。

  毕竟汉朝时还没有和平鸽这种意向,所以他不懂仙子为什么用鸽子来形容韩安国。

  刘彻仔细琢磨了一下,笑着给他解惑:“这个简单。想那鸽子胆子小,吃的也素,一有个风吹草动就躲起来,伺机飞回老巢,端的是……”

  刘彻总不好说韩安国是个孬种吧。

  霍去病似是听懂了,爽朗一笑:“这是自然,小小的鸽子,如何能跟展翅的雄鹰比呢!”

  “好!这个好!”刘彻笑着指他,“听说匈奴那边常训鹰用来打猎,回头朕也训导几只,等这次出征回来就给你打猎玩。”

  霍去病刚二十出头,正是少年心性,听得自然心喜,赶忙谢恩。

  中书舍人看看乐得合不拢嘴的霍骠骑将军,再看看带着笑意望着他的陛下,心里忍不住想:民间流传那个传言……该不会是真的吧?这么一想……年龄也对得上。

  中书舍人猛然一激灵,回过神来,赶紧挥走脑子里的胡思乱想。

  【公孙贺算是勋二代,他父亲因为七国之乱的战功被封侯,而他本人也因为平叛时表现良好选为东宫的太子舍人,是景帝留给儿子的家底。但岁数上现在太过年轻,没有什么威望。

  还有一个李广,应该是大家的老熟人了。少年从军,正经武将出身,个人也很勇武。文帝时期就常驻北方边境各个郡当太守,抵抗匈奴寇边袭扰,打的匈奴占不到便宜,还给他起了一个“飞将军”的诨号。但这也说明。他对抗匈奴的经历多为防御战,跟刘彻希望的主动出击从根本思路上就不同。

  而这三个,已经是刘彻当时兼顾了各大新旧勋贵和自己手里的人中,能选出来的最合适了。

  说白了,时代变了。武帝想要的是一个锐意进取的大汉,可许多旧式勋贵和将领还在抱着黄历啃老本,那肯定是不行的呀。】

  这个倒是真的!

  刘启想了想朝中的那些武将,没有一个是能与匈奴正面野战也不落下风的,就是周亚夫也不行。

  毕竟,周亚夫根本没那个机会去锻炼。

  他在心里默默记下这一点,看看有机会能不能给儿子多培养一点能起兵野战的将领。这样,至少前期就不会被打的那么惨了。

  唔……像李广那样的防御型也得培养几个。

  刘启觉得自己要忙的事情真多呀!

  【所以,得益于文景两朝加大力度的马政,刘彻这几年抽调组建了大量的骑兵进行训练,也从自己的中央军校里提拔了一批优秀的毕业生充入军中。

  其中,就有卫青,和救他的公孙敖。】

  刘邦心想:好好好,终于等到了,让我听听这卫青厉害在哪,值不值得“最强嫁妆”这个封号。

  【到了公元前129年这次,刘彻就运用了新的部署,他淘汰了鸽派的韩安国,让卫青、公孙敖、公孙贺和李广分四路出兵,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其中卫青部是直接从匈奴入侵的上谷郡——也就是今天的张家口附近直接出关,其他三路也都各自从云中郡、雁门郡、代郡等北部边境出击。

  这场战役,就是拉开了汉朝大破胡虏的序幕——龙城之战。】

  !

  刘邦转头看了一眼吕雉,眼神里有一丝可疑的兴奋。

  两人夫妻之情虽然没多少,但也算得上是战友了,因为吕后了然的点点头,道:“没听错,是大破胡虏。”

  “乃公的好曾孙!”

  【有些宝宝可能不理解,匈奴不是在上谷郡寇边么?为什么其他三路要分开那么远分别出击呢?】

  【因为,自从马邑之谋后,汉匈双方撕毁合约,再没有以往花钱买来的表面和平。匈奴每年冬天都要来寇边劫掠一番,好回去过个肥年。等汉廷这边集结好军队,人家早跑了,根本打不起来。

  但是,汉匈的边关互市一直没停。

  匈奴主要活动区域是蒙古高原,那地方抗灾性太差了,西伯利亚的冷风年年吹,说不定冬天一场白灾——就是大暴雪,就能冻死家里所有的牛羊牲口,更有甚者,能让一个百十口的小部落阖族死绝。所以匈奴就爱在秋天来打谷草,南下抢了东西好抵御寒冬。

  那么,能直接通过贸易获得物资,他们肯定是不会拒绝的。因此,就算两边撕破脸了,匈奴都没舍得关闭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