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柯小聂
她忽而听着裴无忌对自己说道:“你自己小心才是。”
薛凝有几分惊讶,她抬起头时,裴无忌已经侧过脸去。
到了宫门口,薛凝下了马车,一旁有人将卷宗送来。
马车滚滚,薛凝也在车上翻看卷宗。
她已略略听过昌平侯府旧事,不过皆是旁人转述,还是眼前卷宗记录得真切些。
陈薇死于五年前、
五年前的二月十四,已入了春,陈娘子据说是去京郊圆安寺拜佛上香,被人劫杀于路旁。
她尸首弃于道旁泥水之中,姿态狼狈,容色惊恐。
不过衣衫完整,未有受辱痕迹。
那验尸格目也写得十分细致。
据验尸格目所载,陈薇死得也惨。
尸僵遍体,面覆薄霜,唇紫而目瞠。后枕骨粉碎塌陷,创口径二寸三分,创缘呈下凹棱形裂痕,内嵌铜碎屑。
背、臀、股共计长条形皮下血瘀十七处。首击位于左肩胛,末击止于右外踝,第十六击击断第三肋,骨茬刺破肺叶。
左臂折损,尺骨中段粉碎性断裂,断端呈竹节状。另外桡骨外旋脱臼,腕关节掌面见靴底纹压痕。
因沈偃关系,薛凝也翻了一些廷尉府卷宗,勘验一节大抵十分粗陋,或勘验粗疏,或描述不准确。
这份验尸格目却写得很细致。
薛凝见过越止几次,越止总是慵懒不经心样子,叫人不免觉得越止做事必定不会多上心。
聪明人总是会比较懒散的。
如今读着当年卷宗,薛凝倒是品出几分越止的细致。
她将这份卷宗读完,心忖如若不是越止身世上可让人置喙,这桩案子办得完全没有问题。
死者身上多处受伤,有虐打报复倾向,又未丢失贵重财物,不似路遇劫杀,反倒像是与死者有私人恩怨要狠狠出这一口气。
再来致命伤是重物殴打陈薇头部,而死者伤口凹陷出发现的铜碎屑。
而郦婴祖父曾追随太祖皇帝,不但立功封侯,还得赐一双黄金锏。
名字是黄金锏,其实是熟铜打造。
因是太宗所赐,故也是一份尊荣,故当作传家宝一样传下来。
锏无锋,却有四棱,长约三尺。
以此击打受害者头部,便为下凹棱形。而死者身上长条形殴打痕迹,也可与此吻合。
于是当时查案的越止便下了判断,作案工具就是郦家这一对儿祖传的黄金锏。
如此既符合熟人作案,也吻合尸体上验出的兵器痕迹。
加之郦婴还与陈薇有私情。
自来私情是最易出人命的,而且两个人搞的还是禁忌之恋。
这越禁忌便越易生出什么问题。
再来便还有人证。
这陈薇养在昌平侯侯,又有恩人之女的光环,自然不能委屈了陈薇。
这日常出入,也少不得有个婢子服侍。
陈薇死了,她贴身的婢子紫兰还在。
紫兰便亲口作证,说那日是郦婴逼迫陈薇下了马车,她偷偷跟去,看着郦婴打死陈薇。
人证物证俱全,故彼时郦婴也获罪落狱。
只不过后来紫兰自缢而死,少了关键性人证,于是案子便含糊下去。
坊间传闻,说是昌平侯府为了面上体面,逼死了紫兰这个关键证人。不过谣传便是谣传,
如果不是心存偏见,薛凝反倒觉得越止将这案子断得不错。
而郦婴困居法觉寺,并不是他并未杀人,而是宫里那位给他留了体面。
薛凝便想着,是时候去见见这位越郎君了。
次日薛凝起得大清早,玄隐署的署郎申靖已在外等候,说是这个案子任薛凝差遣,给薛凝打打下手。
越止居于市北巷,离东市颇近,靠近京城中心繁华区域,居于此处也大抵是些官宦人家。
根据申靖所言,越止每日辰末点卯,酉初走人,逢五休沐,事不多做,人不多留。
裴无忌本不愿他多掺和玄隐署的事,越止实属跟裴无忌双向奔赴。
薛凝心里这么一盘,没想到越止还恪守八小时工作制。
以越止身世,升职空间也是有限,估摸着升职无望,那还拼什么命?
略略一想,竟还合情合理。
就是听闻这位越郎君脾气不怎么好,换了几个仆人,皆不合用,整日里挑剔得很。
到了越止居所,申靖却说什么也不肯进去,只说自己在外等候便是。
衬得越止想个老虎一样。
越止今日休沐,在家着常服,薛凝估摸着他知晓些什么,看着倒是容色如常。
越止令仆人奉上茶水,再冉冉一笑:“薛娘子,有什么想问的,但说无妨。若要问我身世,昌平侯府所言不假。不过,实是将我想差了。自我记事以来,并未见过父母,也不过是自己讨生活,年少时吃了些苦头。”
“我对他们既无印象,更加没有相处情分,何须为难自己,自讨苦吃?死就死了吧,我也并不如何在乎。”
“难道我便为这些无聊旧事栽害昌平侯?与其为这些没趣旧事,还不如说有次昌平侯策马险些冲撞于我,使我心里记恨。”
这区区杀父灭族之仇罢了,难道是很要紧的
事?
越止笑吟吟的,然后他比起手指,凑唇前嘘了一声,说道:“不过本朝以孝治天下,子不言父之过,虽是逆贼,我也不好人前多说这些。不过如今你来办案,我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越止如此客气,说的话却颇为逆天。
薛凝只得轻轻咳嗽一声,然后说道:“所以,当年你是秉公办案,查出凶手便是昌平侯?”
越止点了一下头,说道:“薛娘子,恐怕尚有许多内情,是你不知晓的。”
薛凝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架势,越止也不吝赐教。
“你若在京中打听,所听到的无非是些郦婴风流韵事。其实这位昌平侯常年不在京城,大半时候在外征战,九岁便已随父出征。”
“他打小就见惯血腥杀伐之事,战场上十分争功。昌平侯爵位是祖上传下,青骑校尉的官职却是他辗转各地剿匪平叛攒下军功换下来。这几十年间,武将出身勋贵渐渐削权淡出,朝廷用富贵养着,留着爵位头衔,其实并无实权。可昌平侯府却是例外。”
“郦婴有实职,也确实会打仗。可伴随大夏一统,一开始四处还有前朝余孽折腾,历经三朝,也平得差不多了。当今陛下更赦免晋朝遗民,只要安顺守己,便不再追究出身。连我被揭穿身世,也未获罪,还能启用做官。”
“从陛下开始招抚晋地遗民,郦婴便渐少出征,留在京城的日子也越来越多。这也是有迹可循的,成婚多年,郦婴膝下也只有一子。他的夫人邓氏生育并无问题,不过是聚少离多配合不够缘故。”
“在此期间,郦婴并没有纳妾,因为这位昌平侯有心事业,女人和子嗣都算不得十分重要,竟无心留恋。”
“他所图的,乃是权势。至少区区一个青骑校尉,尚填不满昌平侯的胃口。”
法觉寺中,郦婴昨日已得了消息,今日亦起了个大早。
他如常用过早膳,踏入院中。
说是院,也抬举了这逼仄之地。小小的一方地,四处墙倒是修得极高,早晚并无阳光,唯独日头好时正午能赏下些许光亮。
邓娘来看他时,都不免露出吃惊的样子,似吓了一跳。
大约也想不到他居然能在这么个地儿呆了足足五年。
哈,连他自己都未想到。
郦婴眼中流淌了火光,这样的火不仅仅是五年前,是从陛下开始招抚那些大晋遗民开始,就已经烧起来。
若不能征战杀伐,他这样的人还能做什么呢?
别人归家省亲,会依依不舍,他却十分烦躁,恨不得立刻再上战场。他的刀在鞘中,轻轻颤动,叫嚣着要饮尽敌人之血。
他在家烦躁不安,便将多余的火发在床榻之上。
邓娘娴静温柔,十分依顺。
当然郦婴也发现了邓珠秘密,别看邓娘是大家闺秀,其实倒很喜欢这样。
那时他心里也觉得好笑,那些燥意亦是渐渐平复,仿佛已没那般难受。
少年夫妻,情分本来不差。可是邓娘并不了解他,也不能与他同喜同乐,更不会知晓他心里究竟怎么想的。
他出征日子渐少,心里十分烦躁,偏偏邓珠却是十分欢喜。
女人就是这样,喜欢将男人栓在她裤带边,盼着男人整日里在她身边转才好。
他心中郁燥时,邓珠却欢喜夫妻二人能多聚在一起。
邓珠欢喜,以为郦婴也欢喜。
邓娘也很不会说话,他那年才三十六,邓珠却说:“侯爷南征北战那些年,将将快四十了,也该歇一歇了。”
是邓娘把自己看成个老妇,不怪他厌之。
邓珠当然不会知晓郦婴忌这个。若然邓珠知晓,必也觉得好笑。
两人成婚十来年了,儿子都十多岁,个头冒的比邓珠还高。一个少女转变为一个妇人时,也许她也暗暗黯然神伤过,可到底说服了自己,拥抱了转换了身份的自己。
再后来,就是被关入法觉寺。
一开始郦婴甚至绝望想要自尽,可他到底熬了过来。
他每日按时饮食,早睡早起,如常锻炼。
小小院中,铺的一块块青砖被郦婴足尖蹭得光亮。
他心里有个声音,那便是自己一定要出去!
就连昨日,他得了消息,知晓自己有离开法觉寺希望,郦婴本应该彻夜不眠的。可是倒也没有。
他已经成了习惯,无论心里有怎样的激动,一定要按时躺在床上。
然后深呼吸,乃至于入眠。
上一篇:炮灰女配养娃的佛系日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