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许愿墙,开局拿昏君祭天 第125章

作者:干卿底事 标签: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穿越重生

  姚襄茫然:“啊?”

  谢尚指着书上对应的位置,告诉他:“史书说你,「神明器宇,孙策之俦,而雄武过之」——这就和孙策对上了吧。”

  “你的谥号为魏武王,也正和曹操一样。”

  “你一向爱护百姓,人缘奇佳,无论转战到何处都有百姓千里迢迢、老幼相携,前来追随,这一点也绝似刘备。”

  姚襄听得一头黑线:“话是好话,但是……”

  怎么越说,越感觉自己是块造反自立的好材料!

  谢尚拍拍他的肩,正色道:“你莫要担心,殷深源断无活路。”

  “正是如此”,对面,褚蒜子也冷冷道,“朕正好要以雷霆手段立威,就拿他殷氏满门开刀,这等残害忠良的国家蠹虫,不死何为?”

  众人皆赞同地点点头。

  接下来,要去征伐蒙古,谢晦当然向自己的家人发出了组队邀请。

  褚蒜子新近登基,不宜轻动,谢尚还得返回寿春城前线坐镇。

  所以最终决定,谢安带着谢道韫、姚襄、桓伊等一群小辈、还有谢家部曲前往,权当是带孩子们历练了。

  幼崽谢玄也在队里随行。

  褚蒜子吃了一惊:“阿元妹妹也要随军吗?朕本想让你留在朝中,出仕为官。”

  谢道韫点点头,婉言辞谢道:“表姐,我生性不羁,向来追慕林下之风,恐难拘束于庙堂呢,倒是当谋士从征军旅、运筹帷帐更适合我。”

  她一向是很有主意的孩子。

  褚蒜子劝了两句,见妹妹心意已决,只得转向谢安:“舅舅,你看看她……”

  谢安微笑道:“人各有志,阿元既然无意朝政,想去军营里闯一闯,我们做家长的也只有支持。”

  谢道韫是全家最偏爱的孩子,也是他亲自抚养长大,倾尽所有心血雕琢成的绝世美玉。

  后人每次提起来的时候,都会道一句,“谢公自小偏怜女。”

  从军固然很危险,但父母之爱子,不能不为其计之深远。

  如今是风云变幻的大世,既然谢道韫已经找到了想参与的领域,想在其中大放光彩。

  他所能做的,便是助其一臂之力,送她青云直上,扶摇九天,而不是进行种种限制。

  谢安说到这里,话锋一转,看向谢道韫,正色道:“但你须得答应我一件事——无论何时,行于何地,都要将自己的安危放在第一位,切不可像小玉一样横冲直撞,以身涉险,知道了么?”

  谢道韫郑重点头:“叔父放心,我心里有数。”

  反面教材.谢晦:“……”

  哼,他才不听祖爷爷的话,他就要出去浪!

  褚蒜子依依不舍,送一家人出了门去,小玉走到半途,忽然想起一件事:“镇恶此时已经去往前秦了,秦王苻坚也会组队一起征伐蒙古。”

  谢安:“……”

  众人:“……”

  这可真邪门。

  全场这么多人,三个在未来打败了苻坚,一个在未来被苻坚打败。

  宛如一场和苻坚相关的大冤种聚会。

  好就好在,秦王不是本朝的,而是和天幕上相当活跃的大司马桓温,来自同一位面。

  南北两方,争锋相对。

  不知最后会鹿死谁手,究竟谁更技高一筹,能一统天下呢?

  “多半是秦王”,辛弃疾猜测说,“镇恶带去了一大批火.器和资料,王景略能够复活一日,又会利用这个时间给秦王制定新的国策——秦王就是想输,怕也不容易。”

  桓伊翻阅着史书说:“但是,这个郗嘉宾也很厉害……”

  灭燕三策,桓温但凡听进去一个字,都不至于惨败枋头。

  “谁让他的孙子不如别人的孙子”,姚襄摊手道,“哦,根据书上说,他甚至没有后人,唯一一个过继的后人还被小玉杀了。”

  “秦王赢了也挺好的”,谢道韫感叹道,“他的执政治国,胜过两晋帝王不知凡几,与司马曜更是云泥之别。”

  本位面,前秦政权还没建立。

  众人与苻坚无冤无仇,和桓温也非亲非故,并无特别的立场倾向,权当看热闹。

  姚襄走出两步,忍不住和朋友们嘴了一句:“那我到时候,是不是得避一避秦王?”

  谢道韫无法理解他这个逻辑,瞠目道:“是秦王在未来杀了你,又不是你杀了秦王,你躲他做什么?”

  明明姚襄才是苦主吧?

  姚襄点点头,好像很有道理。

  小谢玄疑惑地瞥了他两眼,拽住阿姐的衣袖说:“这个哥哥似乎有点憨憨的。”

  好似一个大号傻白甜!

  姚襄:∑(°Д°;≡

  “阿羯说的是”,桓伊还恰如其分地给他补了一刀,“他要不憨,未来能把一手好牌打成那样吗。”

  姚襄:(ノへ`、)

  伤心了哦,他真的伤心了!

  ……

  前秦位面。

  今日,是整个长安城的百姓,为丞相王猛守灵的最后一天。

  苻坚一身披麻戴孝,独自立在灵前,伸手点燃了一炷香。

  却见光洁的瓷白色轻烟在风中一绕,勾勒出一道长身玉立的清俊人影,眸光望过来,声音轻颤:“天王。”

  他的眉眼轮廓无比熟悉,苻坚恍然上前一步,一声呼唤几乎从唇边滑落。

  随即意识到来人的身份,轻轻叹息道:“是镇恶啊。”

  王镇恶神色恭敬,对他深深行了一礼。

  并非臣礼,因为他已经是刘宋人,而是标准的晚辈见家中长辈的礼节。

  苻坚神色温和,伸手将他扶起:“来,给你祖父上柱香。”

  王镇恶点头:“好。”

  他跪倒在王猛灵前,仪态端正,身形挺拔,立如孤松苍岩,挑开了茫茫万里青天,缓缓念着祝颂的悼词。

  苻坚从旁边望着,心中不知几许酸涩,几许复杂。

  这孩子在他看不到的地方,被宋祖教养得很好呢。

  祭罢,他携着王镇恶入室坐下,有心想问问对方这些年的经历,却又觉得百般愧疚,无法开口。

  还是王镇恶主动说:“我过得挺不错的,虽然一开始南渡的时候,九死一生,充满了艰辛,但到了江东以后,陛下对我很好,信任爱重,从无疑虑……我有好几次闯了大祸,都是他把我捞回来的呢。”

  苻坚霎时被逗笑了,唇角弯了弯:“你啊。”

  王镇恶给他斟了一杯水,又给自己也添了一杯润润嗓子,笑道:“北府中有很多秦人,除了我,还有王仲德。”

  苻坚目露迷茫之色,半晌想不起来这是何人。

  “他是王苗将军的儿子,现在大约才四五岁”,王镇恶说,“秦国覆灭后,他率军起义讨伐慕容垂,兵败被拘留了数年,不肯投降,后来单骑逃往江南,被陛下收留。”

  “还有王修,从前是您的散骑常侍,后来成了北府军的*绝对主力。”

  “毛德祖将军,全家都被叛乱的慕容氏乱贼杀害,立志复仇,南渡之后被陛下捡了回去,指派给我当司马。”

  如此种种,一连说了十几条。

  王镇恶又道:“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秦人都在北府得到了重用,参与了北伐,立志要打回北方,收复失地,重整山河呢。”

  苻坚听得十分欣慰,连声道:“那便好,那便好。”

  他是真正的仁主圣君,总是以最大的善意揣度旁人。

  所以,不仅不会因为昔日的臣子另投他人,而心怀芥蒂,反而因为这批忠臣们没有死于国难,能够幸免,如今遇到了一个好归宿而感到高兴。

  王镇恶却被这一声“好”刺激到,蓦然眼眶湿热,哽咽道:“您总是这样……”

  他想起淝水之战过后,秦国崩溃,长安被围。

  每日外边的百姓箪食壶浆,携老扶幼,过来送粮,哪怕被叛军杀了一茬又一茬,还是前赴后继。

  苻坚将他们劝了回去,说,“天命兴亡自有定数,各位自行归去,静待王师来临,莫要徒然丧生于兽口。”

  哪怕这个时候,长安城中其实也已经末路穷途,没有粮食了。

  他还是选择了先保全百姓。

  王镇恶小声道,又重复了一遍:“是啊,您总是这样。”

  苻坚神色温和,摸了摸他的额头:“古来未有不灭之国,你们亡国天崩之余,尚得保全性命,此为大幸。只要怀着济世安民之心,为秦还是为宋效命都一样。”

  王镇恶被这样一摸,顿时红了脸:“天王,我已经不是当年的小孩子了。”

  苻坚笑眯眯地看着他:“那你也是朕家中的晚辈。”

  “我我我……算了,您随意,要摸就摸吧”,王镇恶抗议的声音便一下微弱了下去,抽开发簪,将满头青丝摊在了桌子上。

  他像一只打盹的虎,献上了自己的绒毛,还悄悄收好了锋利的爪子。

  苻坚微笑不言。

  过了一会,王镇恶在他手底下发出了弱弱的呼唤:“来之前,我问陛下,能不能让大秦也参加联军去征战蒙古,他同意了。”

  “天王如果决定参与,我就来大秦为您坐镇一段时间。”

  其他几朝参与者,本土局势都比较稳定,而且都留下了心腹重臣守国。

  唐太宗留下了杜如晦和许多名将,周世宗留了李重进,李亚子留了冯道。

  汉武帝倒是谁也没留。

  但他那边刚封狼居胥,宣扬国威,局势蒸蒸日上,根本没人敢生出贰心。

  前秦的情况相当特殊,丞相新丧,帝王又离去,必定会出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