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许愿墙,开局拿昏君祭天 第158章

作者:干卿底事 标签: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穿越重生

  他用兵颇为老道,经常创造出一些军事奇迹,曾以数百人大破金兵数万,野外遭遇战也打得颇为可圈可点。

  本人的口碑也很不错,从来没有屠城杀俘、欺压平民的劣迹,甚至还号称“非与敌战,誓不杀也。”

  而且还很擅长搞民生基建,每到一个地方都与民镇静,劝课农桑,休生养息。

  史书以四个字来称呼他治下的郡县,“如承平时”,可谓含金量非常高了。

  所以,张柔主动改换门庭,丝毫没有心理负担。

  自己之前跟南宋作战,只是因为两国敌对、立场不同,所以才动兵,又没什么深仇大恨,在百姓中的名声也很好。

  按这条件,到了新朝必定会被引为座上宾,有什么可担心的?

  一开始的发展,也确实如张柔所预料到的那般,陈蒨亲自接见了他,温言抚慰,厚礼相待,如此和煦的态度着实是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文皇陛下人格魅力拉满,忽悠技能全开,饶是张柔这种滚刀肉老油条,也不由被他狠狠感动了一把,信誓旦旦地说:

  “陛下放心,臣定为陛下冲锋陷阵,斩将搴旗,开拓更多的土地!”

  陈蒨凝视了他许久,日光在眸底水涌山叠,翻澜着一种摄人心魄的光彩,倏然微微一笑道:“好,朕也会善待你身后的保定城。”

  张柔信心满满地离去了。

  他确实是个久经沙场的名将,风骨飒爽,旌甲光寒,锐利而雄峻,让人一看便觉得十分可靠。

  ......

  “可惜了。”

  陈蒨淡望一眼他的背影,轻声道,“如此人杰终不能为朕所用。”

  要怪就怪张柔命不好,生了个混账儿子吧。

  当然,在杀张柔之前,他会让对方尽可能多地杀敌,开疆拓土,榨干所有剩余价值的。

  侯安都一听,顿觉自己表现的机会来了,主动请缨道:“陛下莫非是怕他不愿归心,我愿大摆宴席请客上门,觥筹交错,为他创造归属感!”

  陈蒨:“……”

  文皇陛下还没说什么,旁边,正在读书的两个小幼崽已经向他投去了异样的眼神。

  虽然在做任务途中,但孩子的教育也丝毫不能落下。

  陈蒨除了经常带幼崽们一起出行,涨涨见识,还给小外甥女沈婺华,还有小虞世南找了老师沈满愿,带着二人读书启蒙。

  沈满愿是沈约的孙女,论关系的话,就是沈林子的玄孙女。

  吴兴沈氏藏书数万卷,几乎都佚散在战火中,好在其中有许多她从前都阅读过,熟记于心,是闻名天下的大才女,给两个幼崽做启蒙绰绰有余。

  然而......

  聪明的小孩子都喜欢和聪明人打交道,并且会十分嫌弃愚蠢的大人。

  前者比如沈满愿。

  后者特指侯安都。

  两个小幼崽瞅着侯安都,眼睛眨巴眨巴,虽然生性厚道,什么都没说,但侯安都却好似明明白白地看出了一抹鄙视之情。

  小沈婺华:司空大人真是一个笨伯,太可怜了!

  小虞世南:他整天这么傻真的没问题吗,陛下好辛苦,好担心朝廷的未来!

  侯安都:???

  他从牙缝中挤出一道声音:“我又怎么了?”

  一旁,李庭芝听得险些笑出声,一个“又”字,仿佛道尽了侯司空那被人嫌弃的一生。

  小沈婺华往旁边挪了挪,似乎害怕被他的傻气传染,小声嘀咕道:“张柔的儿子可是张弘范,舅舅才不会用他。”

  小虞世南面色淡定地揭开下一页书,头也不抬,语气简洁地说:“去父留子,杀爷留孙!”

  侯安都:???

  前一句话他还能理解,评论区之前有人提过,后一句“去父留子”又是什么操作?

  陈蒨见这家伙宛如一个大憨包,不点不透,暗自叹气,心中愈发将培养新宰相的计划提上了日程。

  这些天,元朝前任宰相脱脱,在评论区陆续分享了不少他创作的《宋史》章节,特别是南宋末年相关的人物传记。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

  结果脱脱发着发着,一下没声了,观众大为光火,还以为他准备摆烂,要学欧阳修当鸽子精。

  如此恶性岂能姑息?当然是要疯狂刷屏催更,几乎每个时辰,都能齐刷刷地搞出数万条。

  最后,元惠宗实在没顶住压力,将脱脱放了出来。

  观众这才知道,原来脱脱之前是被关押了起来,准备一杯鸩酒送走。

  如果不是大家每天在评论区催更,他现在大概已经凉了。

  这位半生风中雨中,艰难推行改革新政,扶着这个帝国前行的功勋宰相,到头来,居然死得如此荒诞莫测,遗恨千古。

  怎么不叫人感慨万端。

  脱脱写《宋史.岳飞传》的时候,感叹岳飞因忠义而毙命,又说,昔年刘宋杀檀道济,被收押时,掷冠于地,怒斥“乃坏汝万里长城!”

  一笔一划写下的,分明是别人的故事,最后却成了自己的人生。

  脱脱也成了那个因为一片忠义之心,被自家帝王凄凉赐死的良臣。

  好在,吃瓜群众这次终于靠谱了一回,把他捞了出来。

  经此一遭,脱脱心灰意冷,自请乞骸归乡,从此永决庙堂,顺便抽空修订一下自己撰写的宋、辽、金三史。

  近些天,脱脱给大家分享了许多宋史、金史的片段,也包括许多杂七杂八的元初史料。

  观众因此,陆陆续续认识了陆秀夫、张世杰、姜才等一批宋廷英杰,还有贾似道、董宋臣、陈宜中等一批宋廷阴劫。

  以及,完颜承晖、完颜仲德、张天纲、元好问等一批金国英杰,李英、抹燃尽忠、术虎高琪等一批金国阴劫。

  真可谓,乱世人才辈出,魑魅魍魉横行。

  当然,还有张弘范这个奇葩中的奇葩。

  此人的事迹一出,当真起到了“人自宋后少名桧”的效果,万朝姓张的观众都忍不住跟着心里突突了一下。

  丢人,真丢人!

  就是恁在崖山大摇大摆消灭宋军,最后还说要效仿霍去病,留下刻石,“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啊!

  整个崖山砸下去,都填不平恁脑子里的沟壑啊!

  陈蒨将事情简单一说,侯安都脸色一阵翻江倒海,蓦然咬牙切齿道:“是该杀!死了最好!”

  虽说,用尚未发生的事来责备人不太好。

  但这种卖国贼大汉奸,还是应该尽量扼杀在未崛起之时,不然天知道他以后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来!

  “也不一定非得杀了张柔吧”,李庭芝提出了疑问,“张弘范只是张柔的第九子,并非嗣子,亦不是最得他青眼的一个孩子,张柔如果识趣的话,绝不会因此而翻脸,更不会有复仇之念。”

  陈蒨眉凝霜雪,摆手道:“朕不愿用江山社稷,来赌他是否识趣。”

  李庭芝一叹,知道张柔是非死不可了:“什么时候动手?”

  陈蒨:“还有一年零三个月十天半,子时动手。”

  李庭芝:???

  这啥玩意,怎么还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了?

  陈蒨告诉他:“这是张珪的生辰八字,朕在等张弘范把儿子生出来,未来给朕当宰相。”

  张珪是张弘范独子,按史书中的记载,就是一年零三个月十天半之后的这个时候出生。

  张弘范妥妥的生娃工具人,赶紧生,生完之后就可以实施去父留子了。

  张家人全部杀掉,斩草除根。

  刚出生的小团子根本不记事,到时候指派新的养父母,或者干脆带入宫中好好教养,日夕相处,名师教导,未来就是天选的帝国宰相!

  李庭芝:???

  等等,他的军师还没出场就已经输了吗,而且输给了一个还没出生的小不点?

  他怀着复杂的心情点开评论区,想瞅瞅张珪究竟何许人也,值得文皇陛下如此大费周章的谋算。

  然后就发现……

  张珪确实有几把刷子。

  此人乃是元朝一百年间最杰出的汉人宰相,四朝中流砥柱,帝王之师,位居蒙古诸王之上,文武兼资,忧心民瘼。

  引领国家前行的持舵者,推行汉法新政的变革家,在混乱变局中以一己之力,庇护了一片青天。

  可惜,张珪多少也算得上生不逢时的典范,元朝的政治环境对他的掣肘太多,极大地限制了汉法新政的实施。

  他一生都在戴着镣铐,逾越难越之关山,让人可敬又可配。

  李庭芝看到这里,发现实在是不得不服。

  张珪的原材料摆在这里,纯金璞玉,就算是被张弘范这个反面教材摧残一通,都能立身持正,若换了陈蒨来教,还不分分钟起飞?

  张家这一家人简直绝了……

  张弘范的亲爹张柔和亲儿子张珪品行都很好,史书评价甚佳,中间一代却出了他这一个奇葩,成了全家挥之不去的大黑点。

  这就好比十六国时期。

  姚家三代人声名素著,姚弋仲携民南渡,姚襄一代英主,姚兴也是一位推行汉化文治的仁君,结果中间,却出了姚苌这个神一般的抽象人物……

  别人都是光宗耀祖,让祖坟喷烟。

  而张弘范和姚苌就不一样。

  俩人不仅一屁股把祖坟坐塌了,还要主动在上边踩两jio,甚至刨开了祖坟,使劲往里边吐口水。

  李庭芝想了想,还是决定再为自己的军师努力一把,尽量委婉地说道:“可是,陛下已经有伯施(虞世南小字)了,张珪好像不是特别有必要……”

  陈蒨啊了一声:“正好让张珪给他打个辅助。”

  小虞世南是他亲自抚养的小孩,处处都是按照千古一相的标准培养的。

  但未来当宰相归当宰相,事情那么多,总不能全堆给虞世南一个人吧,再来一个同样是栋梁之才的金牌辅助就很有必要,张珪正是完美的人选。

  就算薅羊毛也不能成天逮着一只羊薅啊,可不能把孩子累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