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许愿墙,开局拿昏君祭天 第162章

作者:干卿底事 标签: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穿越重生

  瘟疫爆发了。

  这场瘟疫找不到源头,不知从何处开始,短短数日内就席卷了整个汴京城,并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彼时,二百年间最杰出的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之首的李东垣,恰好在汴京城中。

  在完颜守绪的任命下,他第一时间走马上任,深入疫区,医治病人。

  然而,即便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医者,也对这场大疫束手无策。

  因为这场疫病,又叫鼠疫或黑死病。

  汴京城只是一个开端,在未来的半个世纪中,它将席卷整个欧亚大陆,并带走数百万人的性命。

  有人说,疫病是四处征战的蒙古人带来的,蒙古草原上的土拨鼠就是鼠疫杆菌的自然宿主。

  可能是,汴京居民在出城打扫战场,清理尸体的时候,接触到了蒙古病人身上的鼠疫杆菌,将之带了回来,并进而引起了大爆发。

  从染病到死亡,只需要几天时间,而且药石罔治。

  李东垣和他的团队尽了最大的努力,却没有一点效果。

  每日,都有少则一千、多则数千的死尸被运到城外,就地埋葬。

  当这场疫病终于落幕,情况初步稳定下来的时候,朝廷统计了死亡人数。

  “死者九十余万,贫病不能葬者,不在其数。”

  完颜守绪散开了帝王府库,抚慰受灾百姓,并没有待在深宫里,而是一直奔走在第一线。

  群臣上行下效,张天纲等人也纷纷捐献家财,尽可能地为受难者做点事。

  ……

  但情况到了如此地步,一切注定要滑入无可挽回的深渊,已经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了。

  汴京经历了大疫的洗劫,满目疮痍,也不可能再守住。

  完颜守绪不愿坐以待毙,决定最后奋力一搏。

  他手中的军力很有限,仅剩三四万人马。

  这个数据看似可观,但精锐已经全部死绝,都是新招募来的民间义勇,战斗力非常有限。

  若要类比一下,大约就类似于后世崖山时期,追随张世杰的二十万军民。

  纸面数字是一回事,实际战力又是另一回事。

  而且,他们其实也已经无路可退了,再一退就是亡国,要么死,要么被蒙古人抓走当奴隶。

  完颜守绪和张天纲等人决定,孤注一掷,前往河南境内蒙古军的大本营汝州,进行决战!

  “存亡在此一举,外则可以激三军之气,内可以慰都人之心。”[16]

  在汴京守军的怆然目送下,帝王带着最后的主力亲征。

  应该说,这个决策本身没什么问题,是当时唯一有可能的活路,然而命运却在此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既然是突袭决战,理应保密行军,兵贵神速为计。

  不料,河南百姓听说王师前来,个个踊跃来到路边,箪食壶浆犒师。

  张天纲觉得不妥,还想着隐瞒敷衍过去,奈何完颜守绪见百姓如此,深为感动,觉得不能让人白跑一趟,亲自*出来感谢大家。

  众人欢天喜地,“人人为之感泣”。

  人群中,当然少不了一二蒙古的探子。

  完颜守绪一路行来,行踪被打听得清清楚楚,就连圈套都给他挖好了,就等人跳进去。

  所以说,有时候太受欢迎也是一种错……

  好在,同时也获得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正面buff,那就是亲征军团经历了百姓们的一番慰劳,本就很坚定的士气更是大大提升了,争相奋进,视死如归。

  正月初一,亲征军在广陵冈登岸,准备渡河。

  岸上的蒙古铁骑早就等待许久,未等亲征军站稳脚步,就发动了一通劈头盖脸的暴击。

  亲征军士气如虹,凛然无畏,指挥官贺都喜身中十六七箭,还在挥舞旗帜,奋勇作战,居然完全压过蒙古军的气势,占据了上风。

  蒙古军暂时撤退。

  万万没想到,就在此时,天色陡变,忽然刮起了一阵狂风,惊天动地。

  且这个风向完全是朝南吹,停留在河边的亲征军战船无法稳住,全部被吹到了河南岸,也就是蒙古军大本营。

  士兵们还没反应过来,狂风吹得他们一动不能动,就被纷纷杀掉,或是踩踏入水中淹死。

  这一战,亲征军惨败。

  足足折损了三分之一的兵力。

  更糟糕的是,无法渡河,就去不了汝州。

  西进路断,完颜守绪君臣一行人,只能改道前往归德,并辗转抵达蔡州,在那里迎接最后的落幕。

  ……

  另一边,汴京城。

  蒙古军听说完颜守绪出城亲征去了,趁此机会,再度袭来,发动了最后的猛攻。

  四月十二日,汴京陷落。

  蒙古元帅速不台,本打算进行屠城,幸好耶律楚材这次也在军中,多番制止劝说。

  他是当朝中书令,位同宰相,速不台不想把关系闹得太僵,最终卖他一个面子,放过了汴京城的大部分居民。

  当然,按照蒙古传统,小范围的恣情杀戮,以及大范围的全城洗劫,必定是少不了的。

  比蒙古人更可恨的,是给蒙古人当狗的大汉奸崔立。

  此人还做着效仿张邦昌伪齐事迹的皇帝梦,为讨蒙古人欢心,不仅掘地三尺,大肆抄掠金银,还将城中的寡妇、未嫁女全部聚集在一处,以供挑选。

  更是主动在全城进行剃发易服,所有人都要剃头,改佩髻巾,一个也不放过。

  汴京居民视为奇耻大辱,不管是汉人,还是高端汉化的女真人,都完全不能接受,痛斥这是“由中国入夷狄”。

  从世袭谋克蒲察琦开始,无数人因为种种原因,不甘受辱,纷纷自杀。

  有女儿在葬父后随之自尽,有夫妇二人相约自杀殉国,有战死忠良的幼子闻变投井,更有众多官员和义士不愿屈服崔立及其党羽而自尽……

  一时间,惨如人间炼狱。

  有人甚至羡慕那些死在疫病中的人,死得一了百了,不必再面对如此惨痛的折磨和剧变。

  金国皇族自然不可能被放过,五百多名男女老少,被押送到郊外的祭天斋宫,谓之“青城”。

  除了少数几位继续北上以外,其他全部血溅当场,成了刀下亡魂。

  一百零七年前,同样是在青城这个地方,金国元帅接受了徽钦二帝的投降,并裹挟着北宋皇族北迁。

  有人作诗感叹道:

  “天兴(完颜守绪的第二个年号)初年靖康末,国破家亡酷相似。

  君取他人既如此,今朝亦是寻常事。

  君不见二百万家族尽赤,八十里城皆瓦砾。

  白骨更比青城多,遗民独向王孙泣……”[17]

  世间的因果轮转,又汇聚在了同一处。

  生在帝王家,生在乱世,生若蜉蝣而命如草芥,最大的不幸莫过于此。

  ……

  蔡州城。

  在完颜守绪看来,蔡州临近南宋边境,只是一个暂时的驻跸之所,他希冀能够从此西进,取宋之兴元,以图巴蜀,振兴金朝。

  这个计划本身的成功率有多高,不太好说。

  因为它还没来得及执行,就中道夭折了。

  一方面,众人为了抵达蔡州九死一生,沿途苦不堪言,都想着稍微歇歇,喘一口气。

  另一方面,热情的蔡州百姓抬出了所有的美酒,狂欢庆祝,多年的贮藏一天就喝完了。

  就这样耽搁了几天,蒙古人追上来,收紧了包围圈,便再也没能冲出去。

  蔡州成了一座孤城。

  坚守到十二月,城中已经弹尽粮绝,被寄予无限厚望的援军武仙也在途中溃败。

  面对重兵压境,难免有人动了歪心思。

  有一个叫乌古论先生的游方道士,平日靠四处行骗混口饭吃,现在觉得机会来了。

  他想起赵宋汴京围城之旧事,觉得不如效仿郭京,到御前行骗,捞一波就走,哪管身后洪水滔天。

  计划很完美,唯独有两个漏洞。

  一是完颜守续根本不上当。

  他听着这狗东西满嘴厥词,简直被气笑了,心说朕是到了绝路,唯有一死,但特么不是赵桓那样的傻逼,信你个鬼啊。

  当即挥挥手,示意把人拖出去斩了。

  二是……就算完颜守续真的不幸被忽悠瘸了,那也没用,因为他根本就没有钱。

  他一向勤俭,生活相当朴素,还总喜欢到处散财慰问百姓,犒劳士兵,宫中并没有余钱。

  有人就要问了,既然没有钱,蔡州城如何维持正常运转呢……

  当然是去对面抢一波了!

  直接硬刚蒙古人,肯定是刚不过的,完颜守绪灵机一动,策划了一次斩首行动。

  彼时,蒙古打头的一批高级军官都在王家寺住宿,而蒙古速不台的支援大军还未至。

  四百五十名忠孝军——这是三峰山战后新选拔出的队伍,在夜色的掩护下,划小船越过护城河,绕到了王家寺背面,发动偷袭。

  三千五百余蒙古士兵被杀,或是掉下河淹死,忠孝军取得了一场小胜。

  而这,也是金国最后的高光了。

  张天纲依旧当着他的宰相,和大将完颜仲德成为了搭档,每日主持城防,安定人心,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