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许愿墙,开局拿昏君祭天 第30章

作者:干卿底事 标签: 宫廷侯爵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穿越重生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曲调凄凉婉转,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这并不是一首适合庆功的曲子,但姚襄却很喜欢,让他想起了千里之外风雪弥漫的北方故园。

  石赵政权崩塌,父亲也战死,他便扶着父亲的灵柩,带着数万愿意追随迁徙的流民,南下归晋。

  晋人偏安成风,大多不愿北伐,而谢尚却是个例外。

  他既精通骑射,手握重兵,又是当政的褚蒜子太后的舅舅,在朝中并无掣肘。

  姚襄将部曲留在了淮北,单骑渡江,来见谢尚。谢尚撤去了所有的屏卫,单独接见了他。

  没有人知道他们到底谈了什么,史书里,却用这样一句话描述——

  “一见便若平生。”

  仿佛珍如连城之璧般的相逢,在沧海横流的乱世中,捧起了一点吉光片羽般稀少难觅的真心。

  姚襄这段时间就留在谢尚军中,一切发展都挺好的,有时临江北望,感觉北伐回家的那一日,近在咫尺。

  所以,他此刻静静听着琵琶声,怎么都想不明白,到底为什么自己能上这个榜。

  是同名同姓。

  还是未来世路多歧,发生了什么难以预料的变故?

  ......

  榜单的最后一个板块,以亚历山大大帝开头,是一些海外邦国的璀璨将星。

  各板块林林总总,加起来共有数百人。

  众人飞速提笔记录。

  这是什么?

  分明就是《人才使用指南》啊,回头就把本位面的上榜者通通拉来干活!

  某些心思灵活的君主,见本位面上榜者寥寥,顿时就将目光放在了其他时空的人才身上。

  那些已经功成名就的我们挖不了,壮志未酬的总能挖吧。

  TA既然缺一个发挥的平台,我们给TA提供一个就是了!

  众人都摩拳擦掌,瞄准了第五个板块,主要是榜首辛弃疾。

  榜单上,同样显示了官职。

  那什么兰陵王高长恭、英王陈玉成、大唐平阳公主、征南将军姜维、豫州刺史祖逖一溜子人,起步也是封疆大吏,已经和自己的势力深度绑定。

  这墙角很难挖动。

  唯一一个没有官职、隐居守孝的少年文天祥,还被大明景泰帝早八百年就先下手为强,发出了邀请。

  众人既不知文天祥上榜的含金量,也不了解景泰朝的实力,不想贸然得罪人。

  那就挖辛弃疾吧!

  虽然现在还不能穿越时空把人带来,但天幕神迹已然出现,未来的情况谁说的准呢。

  宋孝宗位面。

  正担任一个通判闲职、整日郁郁无事的辛弃疾,忽然打了个寒颤,感觉自己仿佛被一群奇怪的东西给盯上了。

  今天还要不要去务观家作客呢?

  刚准备出发,就遇见这种事,他家风水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无辜背锅的陆游:???

  ……

  后唐位面,李存勖看完名将榜单,在【战神帝王】那一栏的十分醒目处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不过呢,他只注意到了自己,却没注意到后面紧跟着的唐明宗李亶。

  正是他义兄李嗣源,在未来篡位登基后重改的花名。

  庄宗陛下的心情还是很愉快的。

  他自出道以来,始终顶着军事天才的名号,四处征战,用兵如神,冠绝当世,现在也得到了天幕的认可!

  李存勖一高兴,就决定放飞自我,昭告万朝说:“今日正逢艳阳天,人逢喜事精神爽,朕准备换上水袖戏服,为各位唱一支戏曲庆贺!”

  观众们:???

  啥玩意,你要给大伙登台献唱?

  沉迷戏曲的天子,那不就是李隆基第二吗,快怼死他!

  大明万历位面,兵部尚书谭纶作为当世前三的名将,同时也是一名大戏曲家,顿时精神振奋,一下子坐直了身体。

  这是什么,分明是我辈楷模啊。

  李亚子以天子万乘之尊,尚且登台唱戏,他不过区区一个兵部尚书,写点小曲在京城公开演出怎么了?

  谭纶豪迈一挥手:“来,接着奏乐接着舞!元辅别走嘛,这出戏我排了好久呢,你快看看!”

  一旁的张居正:面无表情,但已经在生气了。

  我找你来商议如何扫灭女真,你搁这儿拉我听小曲?

  【作者有话说】

  亚子:躺着也中枪?

  *

  关于本章提到的武庙,这里阐释一下,武庙虽然名义上是武庙十哲+64将,但因为版本众多,实际的入选人数远不止于此。

  本文主要考虑了四个版本的武庙,第一版是唐德宗年间的武庙,在唐肃宗武庙十哲的基础上增加了六十四个祭祀。

  第二版是宋太.祖建隆四年的武庙。这一版最荒谬,退了足足二十三个人,包括白起(赵匡胤指着画像把他撕下来的),韩信杜预关羽张飞李光弼等等都被清退(啥眼光啊,赵匡胤他有病吗???)

  反倒是一些奇奇怪怪的人,比如说符存审被升了进来(强烈怀疑是看在他儿子和孙女的面子上)当然,也有含金量比较高的晋升者,比如段韶,裴度,周德威。

  第三版是宋徽宗的武庙,进行微调,上轮被迫出局的白起又进来了。

  第四版是民国的武庙,主祭关羽、岳飞,辅祭二十四个人。这一版赵云徐达郭侃常遇春戚继光狄青蓝玉都进了,谢安也进了(安石是指挥官,不是将领哎??!!)

  比较离奇的是,这一版武庙居然有旭烈兀,帝王一般不入武庙吧。

  可能排庙的人觉得伊儿汗国的开国之君不算真正的帝王(?)不过,旭烈兀的母亲唆鲁禾帖尼被称为「四帝之母」,这个「四帝」里面有一个帝就是旭烈兀,从这个角度来看,旭烈兀显然还算帝王。那我就不得不替刘裕抱不平了,旭烈兀都能进,裕总却榜上无名(拔刀.jpg)

  总而言之,武庙这个系统不断有人被踢出去,也有新人进来。

  考虑到四次皆入选的人寥寥无几,所以在本文中,只要在四次中有一次入选过武庙,就都按武庙称呼。

  ***

  姚襄,我愿称之为「除了命不好,啥都好」的五胡十六国第一躺枪王。

  少年名扬天下,江南江北无所不知,武艺、文学、人品、声誉样样全能,《晋书》说他,“少有高名,雄武冠世,好学博通,雅善谈论,英济之称著于南夏”。

  而且对百姓很好,小时候原本不是家中嗣子,但因为当地百姓喜欢他,每日数千人跑到他父亲面前要求立嗣,所以继承了爵位,从此开始了自己极度悲剧的人生。每次兵败转战外地,都有几万流民愿意追随,每次听说他到了哪里,就千里迢迢过去投奔。死时年仅27岁。

  姚襄的故事后面还会再写的,这里只是简单提一下,太惨了,真的太惨了。

  17

第17章

  ◎李世民:想要一个李亚子那样的崽!◎

  万朝观众对于李亚子的行为,进行了强烈抨击。

  身为帝王,岂能扮作伶人唱戏?

  简直荒谬!

  【咏絮才女谢道韫:万朝自李隆基之后,又出一伶人昏君,而且还是被三国皇帝哄抢的李亚子,更让人扼腕叹息。】

  【竟陵王萧子良:何不给他李隆基的待遇,把他骂到吐血为止。】

  【东晋大司马桓温:我来替黄宗羲发言:帝王乃天下之大害,须趁早除之。】

  【承天太后萧绰:黄宗羲能得你这个知己,直呼「吾道不孤」。】

  【梨洲先生黄宗羲:呵,我看未必,桓温在九锡到来之前,一视同仁地反感每一个皇帝,等加九锡之后么,霎时为之一变。】

  【周太.祖郭威:各位莫激动,庄宗皇帝与李隆基二人,有若云泥之别。】

  【周太.祖郭威:朕以前是庄宗的从马直亲卫,庄宗少年起兵,十余岁即独自领军抗衡逆贼朱温,又十五年终灭梁,中兴唐室,若神武英豪,近古无此人主。】

  观众本来觉得这话很正常,夸一夸老上司嘛,结果被热心人士一科普,才发现……

  好家伙。

  你们一家子关系真够乱的。

  郭威是柴荣的养父,从前在李亚子麾下当亲卫。

  他的夫人,也就是柴荣的姑母兼名义上的养母柴皇后,以前是李亚子的妃子,在其死后离宫。

  慧眼识英才,一下相中了彼时寒微、尚不曾发迹的郭威,缔结良缘,演绎一段佳话。

  按照这个逻辑,柴荣见李存勖,应该叫一声……小爹?

  但是,柴荣的岳父符彦卿,他爹符存审(那时还叫李存审)是李存勖的义兄。

  所以,他少年时就当上了李存勖的亲卫指挥使,深受宠爱,可以自由出入禁宫、待如亲子的那种。

  这叫什么?

  我岳父和我名义上的前任小爹,亲如父子?

  观众们直呼关系太复杂,根本搞不清!

  天幕前的柴荣:气炸.jpg

  一个个再胡咧咧,他要拔刀了噢!

  【庐陵太守欧阳修:周太.祖此言甚是。唐庄宗不但精通文艺,而且是马背上开国、亲自平定天下的一代战神,当其全盛时,「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可惜后来昏招频出,陨身于兴教门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