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逍遥的妖
“大娘,咱这里……早些年丢孩子情况的多吗?”苏桐状似无意地道。
刚子奶奶又顿了顿,突然放下锅铲道:“姑娘,你去公社,不会是想去打听丢孩子的事吧?”
苏桐没想到刚子奶奶会这么问,便接着道:
“怎么?大娘,是不能问吗?还是说,有什么忌讳?”
刚子奶奶叹了口气道:“也不是什么忌讳!而是我们这里,早些年,有人来找过孩子!来了好几次!事闹得挺大!村里人差不多都知道!”
苏桐放下火钳,神色渐渐严肃起来,“您是说,有人来村里找过孩子?他的孩子在这个村里丢了?”
第300章纸条
刚子奶奶点点头,“和你一样,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来这里打听大仙庙,打听有没有捡到孩子?”
苏桐站起来,一把握住刚子奶奶的手,道:
“大娘,您能不能说仔细些!”
刚子奶奶点点头,把锅里烧上水,又盖上锅盖。
才拉着苏桐在一旁坐下,说道:
“最早一次,怕是离现在快有二十年了,当时也是我一人在家,可能因为我们家离村口最近,有个二十多岁的姑娘来打听大仙庙,她说她的孩子丢了,就丢在了那个庙里,问有没有人捡到……”
“那姑娘穿着打扮都不像本地人,也不知道她的孩子怎么会丢在咱这里的,后来我带她找到村里,又找到公社,她在这里前前后后住了一个多星期,还是没有找到孩子,最后她还给村里捐了二百元钱,说是如果有孩子的消息,麻烦联系她。”
刚子奶奶摇了摇头,回忆着道:“挺漂亮的一个姑娘,走的时候脸色蜡黄蜡黄的,一脸的失望。”
苏桐道:“您的意思……她还来了第二次?”
刚子奶奶点点头,“大约过了二三年的样子吧,那姑娘又来了!她还是先到了我这里,她说她这些年一直在找那个孩子,她放不下,还想回这里再找找。都过去这些年了,其实找也只是个心理安慰,不过这一次,她没空着手回去,她带了个孩子回去。”
“什么意思?”
刚子奶奶道:“从这往上走出两里地,叫张德彪家的,那年他是村里的民兵队长,那姑娘来村里,是张德彪带着她东奔西跑的,可能往老张家去的次数多了,他家的那个五岁的小闺女就总抱着她不放。”
“老张的婆娘生了六个女娃,最后才得了个男娃,男娃还小,还抱在怀里,见小闺女抱着那姑娘不放,就起了心思,说她找自家闺女找了好几回了,眼下看来找到的希望也不大,不如领养一个回去也是个安慰!”
“老张自家娃娃多,又不看重女娃,眼看快养不活了,正寻思着送人呢!就是自家小闺女岁数大了些,领养的话怕人家不愿意要,不料那姑娘听明白她的意思后,问了她小闺女的出生年月,说竟然和她丢的女儿相同,她考虑后就同意了!
”第二天,她就带着那闺女去村里写了字据证明,给老张家留了五百块钱,领着孩子走了。这事儿当时十里八乡都知道,可轰动了!那年头,五百块钱可是天价啊!大家都说老张家天天盼男娃,结果靠着个闺女发达了。”
苏桐久久没有开口……二十年前,在双沟子村大仙庙里丢的孩子,还是个女儿……
除了被吴老太在大仙庙捡到的“吴桐”,这样的事,应该不会那么巧合再有第二个。
她原本以为,要打探一个二十年前的消息不会那么容易,还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还想着去公社或者村委会套套近乎,查一查二十年前这一带的外来人口……
没想到,一进村子便打听到了这个消息,还是十里八乡都知道的消息。
她在这个世界的妈妈,一直没有放弃找她。
而正因为这个妈妈之前做的诸多努力,让她一来,便有了她的消息。
只要她来,只要她打听,便能知道来自妈妈的消息。
苏桐觉得眼眶有些发热,心口也有些激荡。
她在那个世界从小父母便不在了,只有哥哥和外公的记忆,她对亲情的感受都来源于哥哥和外公。
这是她第一次,感受到来自妈妈的爱。
虽然还不知道她在哪里,虽然不知道她是什么样子……
但是,她感受到了——妈妈的爱,温暖而又澎湃。
“姑娘!姑娘!你没事吧?”
刚子奶奶连声唤道。
“哦!没事!谢谢您!大娘!再后来……她还来过吗?”
“没有了!”刚子奶奶摇摇头,“估计领养了女儿,也就死了这份心了!那姑娘现在,也是四十多了吧!”
苏桐突然起身,道:“大娘,我想先去趟村委会,您能给我指指吗?”
刚子奶奶在围裙上搓了搓手,“这、这么急啊!吃了饭再去啊!”
“我有些着急,村委会远吗?”
“远倒是不远,顺着这条沟走到头就是。”
“好!那我先去了!”
村委会果然离得不远,地势很高,也很好找。
一排气派的窑洞一字排开。
苏桐说明了来意,表示想看看当年那位姑娘留下的字据。
村委会接待她的是位年轻的干事,他果然也知道这回事儿。
不过他抓了抓脑袋道:“这事儿我是知道,但具体到字据什么的就不清楚了,得去问老村长。”
苏桐请他带自己去见老村长。
还好,老村长刚好在家。
老村长已经退了很多年了,看年龄有七十往上。
他眯着眼打量了一下苏桐,又似回忆了一番,才说道:“
当年是那姑娘主动提出写个收养证明,让老张家在上面按了手印,又让村里给上面戳了个章,一来证明是老张家自愿送出这个孩子,二来证明她是合法收养,孩子来路是清白的,就这么回事。”
“老村长,还能找到那个证明吗?我想看看!”苏桐尽量让声音平静一些。
老村长眯着眼又打量了她一番,才开口道:
“你这娃娃,人家写这证明,只是为了让她自己有份保障,当然写好就带走了!咋会留底子咧!留个底子在这里,不怕老张家事后找上门不放啊!”
果然没有留底子,这是七十年代,收养手续什么的都不完善,她那妈妈能想到写证明已经很不错了。
“那之前呢?之前不是说捐了二百元,还留下了联系方式吗?”
老村长摇了摇头道:“那姑娘第二次来的时候就已经换了地址了,第一次留的就没用了。再说,二十年前的一张纸,咋可能留到现在咧!窑洞都泡了好几回水,村委会也搬了好几回咧!找不到喽!”
“那,还有人记得纸条上的内容吗?”
第301章消息
“那,还有人记得纸条上的内容吗?”
苏桐不死心地问道。
老村长吧嗒吧嗒吸了几口烟锅,才开口道:
“这事儿知道的人虽多,但当时经手的就那么三两个人,都是我这岁数的,字都认不得几个,哪还记得二十年前的一个地址咧!再说,那些年形势不好,又是来寻娃的,那姑娘留的是不是真名是不是真地址都难说……”
苏桐很失望,但她知道这也是实情。
一个落后村子的村委会,到现在都没有像样的办公条件,何谈保管一张纸条二十年。
更别说去记住一个事不关己的外地地址了。
而且,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出现在大仙庙里,她妈妈既然三番五次寻找,那开始丢孩子也必定有迫不得已的原因。
那种情形下,留下的是不是真名真地址,还真难说。
眼下,是知道了消息,却不知从何处入手。
回到刚子家时,刚子奶奶已经做好了饭,在等她回来。
听说苏桐并没问到什么,劝她道:
“别急!先吃饭!再慢慢打听,总有办法的!”
刚子奶奶果然做了饹瘩子,虽是粗粮,但豆香浓郁,酸酸辣辣的,别有一番风味。
吃饭时,苏桐问刚子奶奶。
“那老张家的,这么多年,也没见过自家小闺女吗?”
刚子奶奶道:“自从老张的小闺女被领养后得了五百块钱,这事儿便越传越开了,都说他家卖女儿,话越传越不好听。说白了还是大家都眼红呗!那可是五几年,一年干到头手上也攒不下几块钱,五百块可是做梦都不敢想的数儿!说句不好听的,真卖女儿也卖不出这些钱啊!还不是碰上那姑娘心善,手上又有钱。”
“反正这些年老张家没提过这小闺女,也不能听别人提,谁要在他们家面前提这事儿,准被追着骂。”
“前些年老张婆娘生了场大病,病得差点没了,听说唠叨着想见小闺女,被老张狠狠骂了一顿,再后来老张婆娘缓过来了,也不敢提这事了。人家出了这些钱,就是个买断的意思,也不会让他们知道去向。”
苏桐点点头,埋头吃饭,没有再问什么。
收拾碗筷时,刚子奶奶的两个儿子和媳妇陆陆续续回来了。
他们都是趁农闲,在十几里地外的砖厂干散工,能挣点工分。
看见家里来了客人,很是意外。
刚子奶奶给他们解释清楚后,大儿子大柱开口道:
“难怪刚才回来的路上,就听到老张婆娘又站在门口骂人……”
刚子奶奶道:“又没人招她惹她,好端端的怎么又骂起人来了。”
大柱看了看苏桐,有些迟疑地道:
“说、说是有人跑到她面前讲,人家正主儿来找娘了,她们家那个领养的要被退回来了!指不定连以前给的钱也一并要回去了……老张婆娘听了,就站在门口开骂了!”
苏桐倒是有些哭笑不得,她还啥都没说,就来打听了一下消息,那些人已经脑补完一出大戏了。
她并没有过多解释,一来解释不了,自己来确实是来打听身世的,但目前知道的并没有比村里人多,二来解释了也阻止不了别人自行脑补。
她等刚子奶奶收拾完,拉着她问道:
“大娘,您见过那姑娘两次,还记不记得她叫什么名字?是哪里的口音?或者还有什么比较显眼的特征?”
刚子奶奶皱着眉想了想道:
“年代太久了,就记得有这么个姑娘,有这么回事儿,那姑娘长得很漂亮,穿得也很讲究,口音……跟我们这里的肯定不一样,说话很好听,但是要我说我也说不出个啥,我也没出过远门,不知道那算哪里的口音……”
说着,刚子奶奶朝外头喊了声:
上一篇:七零美人到西北,硬汉红温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