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廿七
“哎。”平安松开耳朵。
“回家之后,知道该怎么说吗?”皇帝问。
平安察言观色,终于明白这二人把他抓到这里的目的了,眸光一转,回答道:“臣就说,陛下自有圣断,让大师祖、二师祖、小叔公和我爹都不要再插手此事。”
“还有你祖父。”罗纶道。
“这您放心,我祖父从不多管闲事。”平安道。
罗纶点点头,这孩子还真挺上道。
……
离开乾清宫,平安惦记着清儿在等他,直奔太医院。
太医学果然只剩清儿一个人,正坐在那里鼓捣着什么,走近一看,不知从哪里买了一嘟噜葡萄,正在用细薄如柳叶的手术刀切开葡萄的外皮,再缝合起来。
沈清儿一边操作,一边给他讲了许多外科常识,平安这才有了一些基本概念。
大庸的医学发展正处在高峰时期,时下已经有了手术刀,也有缝合技术,可以把痈疽切开引流,甚至能使截肢的病人存活下来。
“麻醉呢?”
“什么麻醉?”
“就是暂时让手术部位失去知觉的药。”平安道。
毕竟镇痛的目的除了减轻痛苦,还有避免因疼痛而产生的应激反应,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皇帝就算是关羽转世,有强大的意志力可以一动不动地完成手术,身体的应激反应也会使肌肉紧张,影响手术效果,更不要提对心理和生理造成的创伤。
“山茄子花、火麻子花研末服下,或者喝药酒,都可以缓解痛苦。”
平安:“………”
“想全然失去知觉是不可能的。”清儿道。
“好吧……”
平安暂时放下麻醉的问题,将自己正在制作大蒜素,并想尝试通过大蒜素治疗皇帝的疾病的计划告诉了她。
“我听珉王殿下说,淑妃娘娘的老家,把一切疮毒称作‘癀’,其实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细菌引起的。”
“细菌?”
“对,我只知道它是一种……很小的活物,可以导致食物发霉,也可以导致人生病。”平安道:“可惜现在的显微镜倍数太低,还看不见……我做大蒜素,就是希望杀灭导致陛下发病的细菌。”
时人虽然没有细菌的具体概念,但根据食物变质、发霉等现象,已经有了一些关于“微生物”的猜测,所以清儿并未显得惊讶。
她沉默片刻,给平安讲了一个病例。
前朝太宗本打算收复燕云一带,在一次大战中大腿被射中两箭,仓皇逃窜,回宫之后每年都会发作,与病魔抗争十几年,最终被病魔战胜,因箭疮复发而驾鹤西去。
清儿道:“我揣摩陛下的痼疾,应当与前朝太宗相同,箭簇拔出之后没有妥善清理,仍有残留,其实太医们人人都是这个想法,只是不敢说罢了。
“所以,不论是你说的大蒜素,还是其他方法,不祛除病灶,都只是治标不治本,唯一的办法是把伤口切开,重新清理病灶,把残留取出、腐肉切除。”
平安听得头皮发麻,这疼痛程度跟“刮骨疗毒”也有得一拼了。
“不过你放心,在确定大蒜素对陛下的病症有效之前,我不会乱说话的。”沈清儿道。
第142章 你有信心做一个好皇帝……
平安做了一宿的梦,一会儿是前世看过的杂书和那些有用无用的知识,一会儿又梦见一个身穿衮龙袍,头戴兜帽的人,站在丹陛之上俯瞰众生,无数孱弱的生灵在他耳畔叫喊,叫声凄惨,那人却像听不见似的,无动于衷。
平安质问他:“你为什么不管你的子民?!”
那人渐渐转头,兜帽之下竟是个无脸人。
平安被吓醒了,冷汗湿透了中单,滚来滚去睡不着,索性爬起来点灯练字,还差点把早起上朝的老爹感动哭了。
回到博兼堂上课时,还在回忆昨晚的梦境,师傅提问他都险些没听见。
“你今天怎么心不在焉的?”珉王问。
平安缓了口气,小小声道:“殿下,假如……我是说万一,你有信心做一个好皇帝吗?”
“干嘛说这个,我三哥活得好好的,怎么也轮不到我呀。”珉王道。
“我是说万一。”平安道。
“没信心。”珉王很干脆地说:“我父皇已经算是勤政明察了,依然有百姓吃不饱饭,有盗贼横行不法,这世上哪有好皇帝呜呜……”
平安慌慌张张地捂他的嘴:“也不用这么犀利。”
珉王挣扎开来,对平安道:“我还是希望我父皇多活些岁数,他这辈子挺苦的,像头驴一样没个停歇呜呜……”
平安再次捂他的嘴:“不要说话了。”
珉王点点头,平安才放开手。
“你这么问,不会是知道什么内情吧?”珉王道:“我三哥干啥坏事了?”
平安:“………”
这家伙虽然不着调,但挺聪明。
“我可提醒你啊,坏事也要分多坏的事,只要我三哥勇于承认,父皇是极有可能原谅他的,我父皇这人,不怕儿子有心机,就怕儿子太忠厚,你别看他平时人五人六呜呜呜……”
平安:“别再说了!”
他还想多活几年。
……
珉王版大蒜素到底失败了,不但失败了,还完全腐烂了。
“可惜了这么好的酒和蒜,我本来想,就算做不成大蒜素,做成药酒给父皇补补身子也行啊。”珉王一脸沮丧。
平安:“………”
平安告诉他是酒的度数太低,要想制成大蒜素,要先蒸馏酒精,要想得到酒精,就要等他的玻璃蒸馏器,可惜他的订单量小难度大,玻璃局忙着给军队烧镜片,又要给宫里烧祭器,民间商贾的订单具有盈利性,优先级也在他之前,把他的订单排到了爪哇国,问就是还要开会讨论生产方案。
“怎么如此麻烦……”珉王道。
“好事多磨嘛。”
其实平安没告诉他,即便有了大蒜素,也要经过复杂的实验,还要解锁输液技能,要找到更有效的麻醉药物,他这个“废柴”穿越者,得常常靠做梦回忆“冷知识”。
……
璐王完成了祈福工作,已经进入九月了。
九月初一,宫里要办家宴、吃花糕。
璐王来不及接触任何人,就被皇帝派去的人径直接到了宫里。
家宴上和乐融融,安阳小公主被打扮地一派喜庆,脖子上挂着三哥送她的赤金宝石福禄璎珞圈儿,举着四哥哥送的风车跑来跑去。
璐王家的几个姑娘小子也正是好玩的时候,小的跟着大的跑,宫女太监跟着护着,难免撞倒家什。
“放他们跑,小孩子就是要多跑,少约束。”太后道。
儿孙绕膝,太后半倚在榻上,容光熠熠,鬓边的白发都成了亮银色。
庄妃和淑妃在陪皇后娘娘下跳棋,庄妃说起勋戚中几个不成器的子弟时常出入欢场,前儿为了宴月楼的花魁争风吃醋差点闹出人命,顺天府抓了三个……
本想说些坊间艳闻讨皇后一笑的,却见皇后神色一滞。
淑妃便知道她又想起了昌平侯一家子,便替皇后反唇相讥:“你那兄弟也抓进去了?”
“姐姐这叫什么话,我弟弟早于那些人断干净了,自打昌……”
她正想说昌平侯家出了事后,父亲将弟弟从妓院抓回家中打了个半死,都在家躺了小半年了。碍于皇后在场,又改口道:“横竖已经改邪归正了。”
“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吧。”淑妃道。
庄妃一派毒妇面孔,正打算恶语相向,安阳公主挥舞着小手跌跌撞撞扑向娘亲。
庄妃瞬间变了脸色,笑靥甜甜:“阿娘的小娇娇,吃饱饱了没有?”
“咦~~”淑妃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皇帝及时插手,将这两个聒噪的家伙支到太后身边,换长公主、宁安公主和驸马来陪皇后。
太后令人将冰镇的葡萄端到近前:“一串葡萄拥挤地长在一起,可以存放数日,单颗葡萄却腐坏的很快,这是为什么呢?”
她本想借物喻人,告诉她们身为皇家人要团结友善,为天下万家做表率。
谁知珉王说:“那是因为葡萄果肉的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滋生细菌,加速腐烂。”
众人面面相觑:什么军?
珉王还在跟大家掰扯什么是细菌,继而扩展到“洗手七步法”等预防细菌疾病的小常识。
淑妃先摸了摸这孩子有没有发烧,皇帝听他并不像胡言乱语,于是对吴公公说:“都记下来了吗?”
吴公公看一眼负责内起居注的太监:“记下来了。”
“送到太医院,让他们修改一番,制成《洁身正要》颁行各省。”
“是。”
珉王不干了!颁行天下啊,怎么也得给他一笔丰厚的润笔费吧!
“润笔费是吗?”皇帝反问:“要多少?”
珉王伸出一根手指:“至少这个数。”
“给他取一文钱。”皇帝对吴公公道。
珉王:??
哪有一国之君赏人钱财以“文”为单位的,他说得明明是一千两!
众人哄堂大笑,吴公公果真拿来一枚铜钱交给了珉王殿下。
珉王叹了口气,一脸“真抠啊,不像我”的嫌弃溢于言表,钱眼对着光看看,正打算收好谢恩,忽然发现铜钱背后有个祥云纹路,他“咦”了一声,反复地看。
这是一枚移范的铜钱,就是在铸造时出现差错,钱范移动,导致铜钱上出现了异常的纹路。
皇帝有酒了,醉眼看着他笑,吴公公解释道:“殿下,这是前日宝泉局送来的,铜钱背面出现了祥云图案,吕阁老说,这是陛下敬天法祖的回报,是大雍国泰民安的具象,乃上上大吉之兆。”
太后笑道:“大吉利是,让你母妃穿一根红绳给你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