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冬瓜吃梨
侯夫人也惊喜:“她成日舞刀弄枪的,她表姐妹都不爱和她玩,如果能和你家的姑娘交个朋友,那当然好了。”
“有什么不行,我就喜欢她,谁说女孩儿非得文文静静的,英姿飒爽也未尝不好。”
陈玉壶在自己身上摸索,她今日带的都是些镯子坠子之类的。
摸索了半天,陈玉壶拍了一下手。
“这些东西你是不是都不喜欢?我家你叔父有个象牙匕首,小巧精致。”
“你叔父说给了我,让我割肉吃,我懒得说他,好好的收起来了。”
“等姨母回家,就叫人给你拿过来,给你当见面礼。”
“多谢姨母。”
侯仪征朝着陈玉壶傻笑,侯夫人没眼看。
侯夫人头一次和陈玉壶打交道,目前看是个很得体的人。
起码就她知道,外面不喜欢她女儿,甚至见了仪征就要说教的,就有许多人。
大概是同为武将人家,彼此能多了几分的理解。
说笑之后,侯夫人带着陈玉壶和林清桐去了府里的练武场。
他们家的练武场很热闹。
人很多,光是自家的嫡子就有四个,还有隔房的侄子。
据陈玉壶所知,他们家没庶子女。
侯将军早就等着了,也没想到自家的夫人能和林夫人聊这么久。
很少有人和她家夫人这么聊的来。
陈玉壶跟在了侯夫人身后,见到了他们家练武场上的人,都是年纪正好的男儿。
陈玉壶克制着自己的眼神。
心里和自己说:这不是现代,不是现代,不能乱看,不能乱看,自己闺女还得嫁人呢!
侯将军朝着陈玉壶点了一下头。
陈玉壶朝着侯将军行了一个礼,算是打招呼。
第10章 拜师
侯将军的视线在林清桐的身上扫视。
朝着林清桐招了招手。
林清桐走了过去。
侯将军表情很严肃,看见了林清桐倒是笑了,“真像你父亲,怪不得要他亲自来信,求我收下你,想必你母亲管束你也不容易。”
林清桐不好意思的看向了陈玉壶的方向。
陈玉壶的目光却没有责备,反而是一种充满了期待和阳光的眼神,看向了他。
林清桐好像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被母亲用这种目光看着。
林清桐一愣。
侯将军对林清桐说:“我收下你了,你今天回家和你母亲收拾东西,明日就搬到我府上来。”
“学武很苦,你能坚持住吗?”
林清桐低头想了想,不学武就要回家读书,被哥哥弟弟碾压。
林清桐给了侯将军一个坚定的眼神。
“我能,我愿意习武。”
离开的时候,陈玉壶又和侯夫人一通寒暄。
侯夫人也不多留,知道陈玉壶要回去给儿子收拾行囊。
回到家以后,陈玉壶就让人去准备给侯仪征的见面礼,还有明天的拜师礼。
陈玉壶把这件事儿看的很重,不愿意薄待了将军府,也怕人家薄待林清桐。
当天晚上,象牙匕首,加上一枚如意红玉玉佩送到了将军府上。
方嬷嬷亲自去办的,说了许多好话。
象牙匕首是投女孩儿所好,红玉玉佩则是礼数。
晚上,陈玉壶又是叫齐了所有的孩子吃饭。
一想也不会就差两个姨娘的那口饭,干脆一起叫着吧!
团圆的日子少。
不差这一顿饭。
晚饭吃饭的时候,林清桐罕见的坐在了陈玉壶的下首。
陈玉壶一直念叨着:“要给清桐准备齐全,拜师礼不能差了,他的日常也要注意,练武费衣裳,给他多带几套衣服过去,还有伤药也要多多的带着。”
“他们家的孩子多,你去了要和他们好好相处,不过侯家的家风一向很好。”
“可是我还是要说,我宁愿你打了人,我会去给人道歉,而不是你被打了,偷偷的抹泪,记住了吗?”
林清桐朝着陈玉壶点头。
陈玉壶又嘱咐:“你去将军府,我给你带两个小厮,一个善医,一个打打理你日常,不要带太多的人去,你是跟着师傅学习的。”
陈玉壶说一句,林清桐就点点头。
说起这个,陈玉壶突然抬起头,扫视了一下几个男孩儿,对着方嬷嬷说:“嬷嬷明日去几个哥儿房里看看,生涩的丫头都给我赶走。”
“哥儿的房里不许留人,给我换成小厮和老嬷嬷。”
几个男孩儿互相看了一眼,然后默契的低下头。
陈玉壶接着说:“明儿上午,我要先带着清桐去拜师,顺便带着女孩儿和仪征认识一下,那是个活泼的孩子。”
“下午回来,我再送清柏和清浊去外家,这次我亲自送他们去。”
说是有两天假,其实一天半而已,因为第二天下午就要回去。
陈玉壶还提点了一句:“马上又一个月了,你们大大小小的别忘了给你们父亲写信。”
古代的孩子都早熟,他们知道该怎么做。
几个孩子一起称是。
陈玉壶忙了一天,难掩疲色,吃了饭,就让孩子们都回去了。
她明天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几个孩子看着陈玉壶都面露关心,劝母亲保重身体。
两个姨娘也说了许多的好听话。
等人都走了,陈玉壶躺在床上,她当然是故意念叨的。
得让他们知道自己在忙什么,在为了谁忙才行。
她不说出来难道她就是应该的吗?
要让孩子们知道感恩。
在柔软且香喷喷的被窝里,陈玉壶陷入了梦乡。
几个孩子也确实不负她所望,都回去给自己的父亲写信了。
清柏恭敬,先是问了他父亲安好,然后把家里最近的事情都描述给父亲听,不经意间写了母亲最近疲惫,身子不好之类的话。
重点在母亲很忙,且真的病了。
显然也是猜到了一些内幕的。
结尾写了,愿父亲保重身体,孩儿惦念之类的。
几个女孩儿则是写了自己最近搬院子的欣喜,还写了祖母去祈福哥哥们也都出去读书的事情,畅想一下家族昌盛,哥哥们将来能够有所为。
总之就是捡着好听的说。
陈玉壶每封信都看过,感叹家里的孩子都是有灵气的。
最小的清洛都画了一幅画给他父亲。
他们该做的已经做了,至于当家人看见孩子的这些信是什么感受,那就不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第二天威武将军府,陈玉壶亲眼看着林清桐行了拜师礼,一切顺利。
陈玉壶跟着侯夫人见了林清桐日后的住处,帮他安顿好。
等到陈玉壶要走的时候,伸手摸了摸林清桐的头,感性了一把。
“儿啊!你不喜欢读书,娘就遂了你的愿,给你你另找了出路,为此还写信给你父亲。”
“我不求你将来征驰天下,只要这是你喜欢做的,你觉得这件事儿你愿意做一辈子,你高兴,那娘就支持你去做。”
“为了自己不白活,为了自己能有件坚持下去的,喜欢做的事情,你好好跟着老师学,别像以前那么混账了。”
他从前是隔三差五就要叫家长的,原主都死心了。
“家里孩子多,不说你们兄妹几个,我还有清浊他们需要顾忌,但是娘会常来看你,遇见什么事儿了,你就派人回家找我,听见了没?”
林清桐神色隐忍,看着像是对陈玉壶不舍,沉默的对着陈玉壶点头。
侯夫人在一旁看着,心中感叹陈玉壶一片慈母之心,是个软和人儿,也承认她确实是不容易。
这男人不在家,她还得帮忙养着庶子女。
上前劝了几句:“玉壶放心,我会多多看顾清桐的,咱们离得近,想儿子了,你就过来,还能和我说说话。”
陈玉壶假意抹泪,看向了侯夫人,“那正好,我十分的喜欢仪征,不知道清皎他们和仪征相处的怎么样?”
提到这个侯夫人也高兴起来,“她们小姐妹相处的好,玉壶会养孩子。”
上一篇:穿书后,她在八十年代发家致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