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冬瓜吃梨
好在过继的事情已经了了。
以后石头就是皇后娘娘的侄子了。
她也了了一桩心愿,就算是将来有什么看在皇后娘娘的份儿上,新皇也要给石头几分薄面。
陈玉壶看着长公主面色舒展,知道她在高兴什么。
她垂下眼眸,心道:就是这么回事儿,长公主大力促成过继之事,不也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吗?
很快有马蹄声传来,陈玉壶看过去。
果然是林骥和拂平,两个人的马匹上绑着许多的猎物,看来收获不小。
而拂平的马上,更是绑着一只活的白鹿。
众人看见了,皆惊呼,议论声起。
陈玉壶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不着痕迹的扫了林骥一眼。
他人虽然谄媚,但是也只肯拍龙屁,等闲人等,入不了他的眼。
就算是拍龙屁,他也向来看不上这种不入流的手段,这次怎么突然用上了?
为了孩子吗?
果然拂平提着鹿就往皇帝跟前去了。
长公主揶揄的看了陈玉壶一眼,以为此事她知情。
这种拍龙屁的行为,长公主见得多了。
拂平把白鹿往地方一丢,直直的跪下:“小人恭请圣安。”
“白鹿乃吉兆,意味着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今年大雍定会丰收,百姓安居乐业,大雍兴旺百年。”
拂平还小,说起话来一板一眼。
皇帝乐了一声,忍不住去看林骥。
这孩子说好听话的本事,可不如他外祖父。
但是这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小孩子说出这个话来,显得格外的真诚。
“起来说话。”
拂平沉默着站了起来,还带着软肉的脸上,稚气十足。
皇帝微微的躬身向前,似乎想要看的更清楚一些。
“朕知道你,你父亲是方千南。”
“正是家父,小人会承家父遗志,守卫大雍边疆。”
皇帝站起了身,“很好,朕期待着那天的到来。”
“朕记得你父亲,期待着你将来会有你父亲的风采。”
拂平拱手,深深的望着皇帝,“小人定不负陛下所期。”
“来人,赏!”
拂平带着丰厚的赏赐回了家,但是陈玉壶看着林骥,他好像并不高兴。
就在秋猎结束的第二天,朝堂上,突然传出消息,宣府成了二皇子的属地。
陈玉壶那一刻真的瞳孔地震。
宣府是重地,世代方家把守,前几朝皇权不稳,到了大雍皇帝这里,才算是大集权。
也才有心思,有能力,把关卡握在手里。
陈玉壶重重的闭上了眼睛。
方千南暴毙,那么宣府放在谁的手里,才能让皇帝高枕无忧呢?找一个靠谱的臣子?
方千南就是靠谱的臣子了。
可是还不够。
当然要是皇室的人才行。
寻常人空降到宣府,未必能斗得过宣府的地头蛇,结果也不过是被架空而已。
换做皇室中人,则结果大有不同。
而身体不好,主动放弃皇位,还和太子是同母所出的二皇子,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第236章 温温不颦
林骥的一些反常行为,都有了理由。
陈玉壶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久久的不能回落。
林骥晚上一回来,就被陈玉壶请到了漪澜院。
夫妻俩对着饮茶,谁也没有先开口。
他们的这位皇帝,不是个大气的。
陈玉壶看着林骥,手指在茶碗里,点了点,在桌子上写了个方字。
林骥看见了,喉咙滚动了一下,没有说话。
陈玉壶彻底心死了。
方千南做了什么,让皇帝忌惮至此,也没听到什么功高震主的名声啊!
陈玉壶是真的想不明白。
她的思维主要在曾经看过的各种古装剧里打转。
但是如果按照古装剧的结果,方千南应该会造反成功,当皇帝。
现在的皇帝在陈玉壶眼里,彻底从不好相处的上司,变成了反派。
陈玉壶盯着林骥,拿起自己刚刚蘸过的茶碗,猛地摔在了地上。
瓷器碎裂的巨大声响,招来了珈蓝。
“珈蓝,清场。”
“是,夫人。”
几个大丫鬟纷纷动了起来,很快漪澜院就空无一人。
门被关上的瞬间,珈蓝只听见林骥说:“拂平不能久留在京城。”
而陈玉壶猛地站了起来。
一切声音都被关在了门里,珈蓝一眼没敢多看。
房间内回归安静。
陈玉壶伸手按住了桌角,侧着脸,问林骥:“为什么?”
林骥端着茶碗,好像山石一样屹立稳重。
林骥放下茶盏,看着陈玉壶,“你癔症了。”
“不需要理由。”
“方千南不死,方家永掌宣府。”
陈玉壶反复咀嚼着这句话,方千南不死,方家永掌宣府……
也许会有方家子嗣后继无力的时候,拿回宣府理所当然。
但是皇帝为什么等?凭什么等?
皇帝年纪大了,等不了了。
方千南曾经成亲多年,只得了一个拂夕,这其中现在想来,也很耐人寻味。
“按照方千南的计划,他应该战死。”
“可惜没死。”
陈玉壶颤抖着,想控制眼泪不要流出来,怪不得,他那么紧张安之和孩子。
方千南应该是猜到了一些。
皇权大过天。
不需要理由,他们本身利益相悖。
那皇帝对方千南多年的宠信……其中真假,又有谁能分辨!
林骥看着陈玉壶接着说:“宣府本地豪族哪个也不是吓大的,如果方家不是只剩下方千南,方家但凡有人在,敢让二皇子有去无回。”
“我在意的,也不是这件事儿。”
他不在意宣府在谁手里,反正不会在他手里。
陈玉壶“唰的”一下转头看着林骥。
林骥同样皱着眉,看着陈玉壶,眼中的情绪复杂。
那一日忠勇侯府内,侯爷和夫人大吵一架,为了方家两位表少爷的去留。
信国夫人胜,忠勇侯吵输了,两位表少爷能够长留京城。
这是外界传说的版本。
实际上亲近的人家,都知道方拂平和方拂瀚两兄弟习武,一直是林骥亲自教的。
安之一个人守在宣府,并没有说要他们把孩子给送回去。
实际上自从没了方千南,方家就开始式微,比起跟着她,孩子肯定还是在外祖家日子好过。
冬日里,隅之生子。
廖家的老太太什么都没敢说。
上一篇:穿书后,她在八十年代发家致富
下一篇:返回列表